我们一行人连滚带爬地撞进洞口,几乎是用尽了最后一丝力气。洞内比想象中要狭窄许多,仅能容两三人并肩,高度也不过两米左右,地上满是湿滑的碎石和不知名的苔藓。身后,那条怪鱼疯狂的撞击声和咆哮声虽然依旧刺耳,但它那庞大的身躯显然无法钻入这狭小的洞口。
我们暂时安全了。
劫后余生的虚脱感瞬间席卷了所有人。我们或靠或坐,瘫倒在冰冷的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胸腔火辣辣地疼,浑身上下湿透,沾满了泥污和擦伤,狼狈得如同刚从地狱爬出来。空气中弥漫着我们身上带来的水腥味、汗味和淡淡的血腥味。
好半晌,都没人说话,只有粗重的喘息声在狭窄的洞穴里回荡。斌子检查着虎口崩裂的伤口,龇牙咧嘴。泥鳅还没从差点被夹成两截的惊吓中完全恢复,脸色苍白,抱着膝盖微微发抖。三娘靠坐在岩壁边,闭着眼,胸口起伏,梳理着凌乱的发丝。我也感觉全身骨头像散了架,手臂因为长时间紧绷和抓握绳索而不住颤抖。
“妈......妈的......”斌子终于喘匀了气,啐出一口带血的唾沫,心有余悸地望向洞口方向,“那畜生......到底是他妈的什么鬼东西?不知道是螃蟹出了轨还是大鱼劈了腿。”
温行之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检查着驳壳枪的状况,又清点着随身携带的飞针和药物,他脸色依旧沉静,但紧抿的嘴唇和眼底深处的一丝疲惫,显然刚才的亡命奔逃对他而言也绝不轻松。
三娘缓缓睁开眼睛,她的声音带着脱力后的沙哑,却异常清晰:“那东西......我好像在我爹的笔记里见过类似的图样和记载。”
我们都看向她。
“笔记里说,南方有些深潭大泽,或者连通地下暗河的古老水域里,会滋生出一种名为‘红脸蜮’的怪物。蜮(yù),传闻是一种能含沙射影、害人性命的妖物。这红脸蜮,形貌古怪,似鱼非鱼,身披硬甲,力大无穷,尤其是一对前螯,堪比巨钳,能断金碎石。它最邪门的地方,是能口吐毒水,阴险无比。被它射中的人或动物,轻则精神失常,重则骨烂成泥。”她顿了顿,回忆着笔记上的内容,继续道,“古书上把这一招叫做‘含沙射影’,让人防不胜防。幸好那怪物没有对我们吐口水。”
三娘的解释让我们后背一阵发凉。刚才在水里,若是被那东西喷上一口毒水,后果不堪设想。
“真险啊!看来以后得多学习,要不然下次碰到什么怪物连它叫啥都不知道。”我忍不住感叹,心里对黄爷的博学又多了一份敬佩,同时也对这片土地的凶险有了更深的认识。
“可不是嘛,”斌子接口道,“回去之后你们几个监督我,我一定要把书房里的东西背个遍。”
短暂的交流让惊魂未定的众人稍微转移了注意力,也对我们刚刚遭遇的怪物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休息了约莫一炷香的时间,体力稍有恢复,我们不敢在此久留,谁知道那红脸蜮会不会守在外面,或者这洞里还有其他危险。
我们站起身,整理了一下所剩无几的装备,沿着洞穴深处的光亮走去。令人惊讶的是,这洞穴并不长,走了不到五分钟,前方便豁然开朗。加快脚步走出洞口,眼前的景象让我们所有人都愣住了。
我们仿佛来到了另一个世界。
头顶是真实的、蔚蓝色的天空。虽然被高耸连绵的山峰环绕,只露出一片不规则的圆形天穹,但久违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让刚从幽暗地下湖逃出生天的我们,有种恍如隔世之感。
我们此刻所处的位置,就好比是一个巨大的、被群山彻底包围的盆地。盆地大致呈圆形,面积广阔,一眼望不到边际。回头望去,我们刚刚钻出来的那个山洞,开在一面陡峭的环形山壁底部。而山壁的另一侧,就是我们刚刚逃离的那个恐怖的地下巨湖。
“这......这地形......”泥鳅指着我们来的山洞,又指了指远处隐约可见的、环绕盆地的其他山壁,小眼睛瞪得溜圆,“咱们刚才那湖是圆的,现在这盆地也是圆的,中间就连着这么个窄洞......这他娘的不就是个......大葫芦吗?”
经他这么一说,我们再仔细打量,确实如此!先前的圆形湖泊好比葫芦上半部分的小肚,此刻所处的圆形盆地则是葫芦下半部分的大肚,而我们钻过的狭窄山洞,正是连接两个“葫芦肚”的“葫芦腰”。
一直沉默观察的温行之此时开口了,他的语气带着一丝罕见的凝重:“葫芦禁。这在风水堪舆上,是一种极其特殊也极其凶险的格局,名为‘葫芦禁’,又叫‘锁龙阙’。”
“锁龙阙?”斌子好奇地问,“温少爷,这名字听着就邪性,是不是说明这附近肯定有大墓?”
温行之没有否认,但眼神更加深邃:“葫芦,口小肚大,有吸纳、蕴藏之象。风水上认为,这种地形极易汇聚天地间的生气,但也同样容易积聚阴煞污秽之气,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内部循环的小天地。若是古代方士或堪舆师有意为之,将其作为陵寝的屏障,那么这葫芦禁就不是福地,而是绝地。它更像是一个巨大的、天然的......守卫。”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眼前这片看似宁静祥和的盆地,缓缓道:“外面的红脸蜮,恐怕只是这葫芦禁的第一道关卡。能利用这种格局护墓的,墓主所求,绝非寻常安宁,其手段也必然诡异莫测。此地的危险恐怕才刚刚开始。当然了,这也说明我们的方向并没有错误,哀牢王的陵寝可能就在不远处了。”
温行之的话像一块沉重的巨石,压在了我们刚刚因为见到天日而稍有放松的心头。现场的气氛瞬间再度凝固。阳光下的山谷,鸟语花香,但在我们眼中,却仿佛笼罩上了一层无形的、令人心悸的阴影。但好在方向没错,这算是当下少有的慰藉了吧。
我们稍作休整,处理了一下伤口,将湿透的衣服拧干。装备损失惨重,尤其是我们那条皮划艇和部分物资都丢在了湖里,食物更是所剩无几。
盆地内的植被与外面茂密的原始森林不同,放眼望去,竟然是大片大片的竹林。竹子粗壮挺拔,高耸入云,竹叶茂密,将地面遮蔽得有些阴暗。竹竿呈深绿色,带着一种沉郁的色泽。
“得弄点吃的。”斌子摸着咕咕叫的肚子,舔了舔干裂的嘴唇,“再不吃东西,不用等危险降临,咱们自己就先饿趴下了。”
温行之点了点头:“小心点,竹林里蛇虫多。”
我们拔出柴刀,小心翼翼地走入竹林。地上是厚厚的竹叶,踩上去软绵绵的。果然没走多远,眼尖的泥鳅就低呼一声:“有蛇!这可是好东西。”
顺着泥鳅的指向,只见一条手腕粗细、身上有着褐色斑纹的蛇,正盘绕在一根粗竹的根部休息。这种蛇我们之前在山上见过,虽然有毒,但毒性不算特别猛烈,关键是肉质还算肥美。
温行之示意我们别动,他悄无声息地靠近,手腕一抖,一枚飞针精准地钉入了那蛇的七寸。毒蛇猛地抽搐了几下,便不动了。
斌子嘿嘿一笑,上前熟练地用刀将蛇头剁下,接着揪出蛇胆送入口中细细品味,然后将蛇身盘起来收好。“天上龙肉,地上蛇肉。这东西可美味了,比大肥膘都好吃,等会烤熟了让你们尝尝。”
我们又谨慎地搜寻了一番,幸运地又捉到两条稍小些的蛇,还找到几棵能食用的的野菜,以及一些竹笋和竹虫。没有再过多逗留,我们带着这点来之不易的食物,退到了竹林边缘一处相对开阔、靠近溪流的地方。
生起篝火,将蛇肉剥皮去内脏,用削尖的竹枝串了,放在火上烤炙。野菜和竹笋则洗净了,打算一会儿煮点汤。至于那些肥美的竹虫,我们一把将其扔在了炭火上。蛇肉在火焰的舔舐下,渐渐散发出诱人的香气,虽然没有任何调料,但对于饥肠辘辘的我们来说,这已经是无上的美味。
简单吃过这顿蛇肉大餐,体力恢复了不少,但精神的疲惫和对未知环境的警惕丝毫未减。
“走吧,看看这葫芦里,到底藏着什么。”温行之站起身,目光投向竹林深处,以及更远处那隐约可见的、似乎是人工建筑的轮廓。
我们收拾好营地,熄灭篝火,再次踏上探索之路。沿着溪流,穿过一片又一片寂静得只剩下风吹竹叶沙沙声的竹林,地势开始微微升高。走了大概半个多小时,拨开最后一片茂密的竹丛,眼前的景象让我们再次停住了脚步。
在前方一片相对平坦的坡地上,赫然出现了一个寨子。
这寨子静卧在群山环抱的盆地之中,沐浴在略显苍白的阳光下,却感受不到一丝生机。与我们之前在地下湖感受到的死寂不同,此地的寂静带着一种被时光彻底凝固的苍凉。大片的吊脚楼依着缓坡层叠而建,清一色的竹木结构,黑褐色的主体诉说着岁月的侵蚀。许多楼宇已然坍塌,只剩下残破的骨架歪斜地指向天空,如同巨兽死后留下的骸骨。藤蔓和茂密的蕨类植物肆无忌惮地爬满了这些废墟,更添几分破败。
我们不敢大意,互相使了个眼色,压低身子,借助竹林和残垣的掩护,小心翼翼地朝着寨子边缘摸去。这个藏在“葫芦禁”深处的寨子,又会隐藏着怎样的秘密与危险?
我们暂时安全了。
劫后余生的虚脱感瞬间席卷了所有人。我们或靠或坐,瘫倒在冰冷的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胸腔火辣辣地疼,浑身上下湿透,沾满了泥污和擦伤,狼狈得如同刚从地狱爬出来。空气中弥漫着我们身上带来的水腥味、汗味和淡淡的血腥味。
好半晌,都没人说话,只有粗重的喘息声在狭窄的洞穴里回荡。斌子检查着虎口崩裂的伤口,龇牙咧嘴。泥鳅还没从差点被夹成两截的惊吓中完全恢复,脸色苍白,抱着膝盖微微发抖。三娘靠坐在岩壁边,闭着眼,胸口起伏,梳理着凌乱的发丝。我也感觉全身骨头像散了架,手臂因为长时间紧绷和抓握绳索而不住颤抖。
“妈......妈的......”斌子终于喘匀了气,啐出一口带血的唾沫,心有余悸地望向洞口方向,“那畜生......到底是他妈的什么鬼东西?不知道是螃蟹出了轨还是大鱼劈了腿。”
温行之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检查着驳壳枪的状况,又清点着随身携带的飞针和药物,他脸色依旧沉静,但紧抿的嘴唇和眼底深处的一丝疲惫,显然刚才的亡命奔逃对他而言也绝不轻松。
三娘缓缓睁开眼睛,她的声音带着脱力后的沙哑,却异常清晰:“那东西......我好像在我爹的笔记里见过类似的图样和记载。”
我们都看向她。
“笔记里说,南方有些深潭大泽,或者连通地下暗河的古老水域里,会滋生出一种名为‘红脸蜮’的怪物。蜮(yù),传闻是一种能含沙射影、害人性命的妖物。这红脸蜮,形貌古怪,似鱼非鱼,身披硬甲,力大无穷,尤其是一对前螯,堪比巨钳,能断金碎石。它最邪门的地方,是能口吐毒水,阴险无比。被它射中的人或动物,轻则精神失常,重则骨烂成泥。”她顿了顿,回忆着笔记上的内容,继续道,“古书上把这一招叫做‘含沙射影’,让人防不胜防。幸好那怪物没有对我们吐口水。”
三娘的解释让我们后背一阵发凉。刚才在水里,若是被那东西喷上一口毒水,后果不堪设想。
“真险啊!看来以后得多学习,要不然下次碰到什么怪物连它叫啥都不知道。”我忍不住感叹,心里对黄爷的博学又多了一份敬佩,同时也对这片土地的凶险有了更深的认识。
“可不是嘛,”斌子接口道,“回去之后你们几个监督我,我一定要把书房里的东西背个遍。”
短暂的交流让惊魂未定的众人稍微转移了注意力,也对我们刚刚遭遇的怪物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休息了约莫一炷香的时间,体力稍有恢复,我们不敢在此久留,谁知道那红脸蜮会不会守在外面,或者这洞里还有其他危险。
我们站起身,整理了一下所剩无几的装备,沿着洞穴深处的光亮走去。令人惊讶的是,这洞穴并不长,走了不到五分钟,前方便豁然开朗。加快脚步走出洞口,眼前的景象让我们所有人都愣住了。
我们仿佛来到了另一个世界。
头顶是真实的、蔚蓝色的天空。虽然被高耸连绵的山峰环绕,只露出一片不规则的圆形天穹,但久违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让刚从幽暗地下湖逃出生天的我们,有种恍如隔世之感。
我们此刻所处的位置,就好比是一个巨大的、被群山彻底包围的盆地。盆地大致呈圆形,面积广阔,一眼望不到边际。回头望去,我们刚刚钻出来的那个山洞,开在一面陡峭的环形山壁底部。而山壁的另一侧,就是我们刚刚逃离的那个恐怖的地下巨湖。
“这......这地形......”泥鳅指着我们来的山洞,又指了指远处隐约可见的、环绕盆地的其他山壁,小眼睛瞪得溜圆,“咱们刚才那湖是圆的,现在这盆地也是圆的,中间就连着这么个窄洞......这他娘的不就是个......大葫芦吗?”
经他这么一说,我们再仔细打量,确实如此!先前的圆形湖泊好比葫芦上半部分的小肚,此刻所处的圆形盆地则是葫芦下半部分的大肚,而我们钻过的狭窄山洞,正是连接两个“葫芦肚”的“葫芦腰”。
一直沉默观察的温行之此时开口了,他的语气带着一丝罕见的凝重:“葫芦禁。这在风水堪舆上,是一种极其特殊也极其凶险的格局,名为‘葫芦禁’,又叫‘锁龙阙’。”
“锁龙阙?”斌子好奇地问,“温少爷,这名字听着就邪性,是不是说明这附近肯定有大墓?”
温行之没有否认,但眼神更加深邃:“葫芦,口小肚大,有吸纳、蕴藏之象。风水上认为,这种地形极易汇聚天地间的生气,但也同样容易积聚阴煞污秽之气,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内部循环的小天地。若是古代方士或堪舆师有意为之,将其作为陵寝的屏障,那么这葫芦禁就不是福地,而是绝地。它更像是一个巨大的、天然的......守卫。”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眼前这片看似宁静祥和的盆地,缓缓道:“外面的红脸蜮,恐怕只是这葫芦禁的第一道关卡。能利用这种格局护墓的,墓主所求,绝非寻常安宁,其手段也必然诡异莫测。此地的危险恐怕才刚刚开始。当然了,这也说明我们的方向并没有错误,哀牢王的陵寝可能就在不远处了。”
温行之的话像一块沉重的巨石,压在了我们刚刚因为见到天日而稍有放松的心头。现场的气氛瞬间再度凝固。阳光下的山谷,鸟语花香,但在我们眼中,却仿佛笼罩上了一层无形的、令人心悸的阴影。但好在方向没错,这算是当下少有的慰藉了吧。
我们稍作休整,处理了一下伤口,将湿透的衣服拧干。装备损失惨重,尤其是我们那条皮划艇和部分物资都丢在了湖里,食物更是所剩无几。
盆地内的植被与外面茂密的原始森林不同,放眼望去,竟然是大片大片的竹林。竹子粗壮挺拔,高耸入云,竹叶茂密,将地面遮蔽得有些阴暗。竹竿呈深绿色,带着一种沉郁的色泽。
“得弄点吃的。”斌子摸着咕咕叫的肚子,舔了舔干裂的嘴唇,“再不吃东西,不用等危险降临,咱们自己就先饿趴下了。”
温行之点了点头:“小心点,竹林里蛇虫多。”
我们拔出柴刀,小心翼翼地走入竹林。地上是厚厚的竹叶,踩上去软绵绵的。果然没走多远,眼尖的泥鳅就低呼一声:“有蛇!这可是好东西。”
顺着泥鳅的指向,只见一条手腕粗细、身上有着褐色斑纹的蛇,正盘绕在一根粗竹的根部休息。这种蛇我们之前在山上见过,虽然有毒,但毒性不算特别猛烈,关键是肉质还算肥美。
温行之示意我们别动,他悄无声息地靠近,手腕一抖,一枚飞针精准地钉入了那蛇的七寸。毒蛇猛地抽搐了几下,便不动了。
斌子嘿嘿一笑,上前熟练地用刀将蛇头剁下,接着揪出蛇胆送入口中细细品味,然后将蛇身盘起来收好。“天上龙肉,地上蛇肉。这东西可美味了,比大肥膘都好吃,等会烤熟了让你们尝尝。”
我们又谨慎地搜寻了一番,幸运地又捉到两条稍小些的蛇,还找到几棵能食用的的野菜,以及一些竹笋和竹虫。没有再过多逗留,我们带着这点来之不易的食物,退到了竹林边缘一处相对开阔、靠近溪流的地方。
生起篝火,将蛇肉剥皮去内脏,用削尖的竹枝串了,放在火上烤炙。野菜和竹笋则洗净了,打算一会儿煮点汤。至于那些肥美的竹虫,我们一把将其扔在了炭火上。蛇肉在火焰的舔舐下,渐渐散发出诱人的香气,虽然没有任何调料,但对于饥肠辘辘的我们来说,这已经是无上的美味。
简单吃过这顿蛇肉大餐,体力恢复了不少,但精神的疲惫和对未知环境的警惕丝毫未减。
“走吧,看看这葫芦里,到底藏着什么。”温行之站起身,目光投向竹林深处,以及更远处那隐约可见的、似乎是人工建筑的轮廓。
我们收拾好营地,熄灭篝火,再次踏上探索之路。沿着溪流,穿过一片又一片寂静得只剩下风吹竹叶沙沙声的竹林,地势开始微微升高。走了大概半个多小时,拨开最后一片茂密的竹丛,眼前的景象让我们再次停住了脚步。
在前方一片相对平坦的坡地上,赫然出现了一个寨子。
这寨子静卧在群山环抱的盆地之中,沐浴在略显苍白的阳光下,却感受不到一丝生机。与我们之前在地下湖感受到的死寂不同,此地的寂静带着一种被时光彻底凝固的苍凉。大片的吊脚楼依着缓坡层叠而建,清一色的竹木结构,黑褐色的主体诉说着岁月的侵蚀。许多楼宇已然坍塌,只剩下残破的骨架歪斜地指向天空,如同巨兽死后留下的骸骨。藤蔓和茂密的蕨类植物肆无忌惮地爬满了这些废墟,更添几分破败。
我们不敢大意,互相使了个眼色,压低身子,借助竹林和残垣的掩护,小心翼翼地朝着寨子边缘摸去。这个藏在“葫芦禁”深处的寨子,又会隐藏着怎样的秘密与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