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开启“买买买”模式-《穿成三个卷王的娘后,功德爆表了》

  今日不是月末,你好好的盘什么库房?

  “有多少收多少吗?”钟小小试探道。

  二掌柜面上一喜:“有多少收多少,小哥手里还有多……”

  “没有,”钟小小冷脸,“75文一口价。”

  二掌柜笑容凝在脸上,小郎君看着面生,像是个初出茅庐的小子,没想到竟在这里等着他呢。

  莫不是他已经知道了消息?

  不可能,就这么一会儿功夫。

  所谓“漫天要价,坐地还钱”,三年成的艾绒店里卖150文一斤,假设新艾三年后价格至少翻一倍,扣去药铺挣的1\/3,钟小小心中的合理价格在50文左右,最低不能低于40文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25斤的艾绒最后以53文一斤成交。

  一单生意谈下来,掌柜额上都冒汗了。

  要不是想着很快市面上可能连艾绒都收不到,他是绝不会有耐心谈这单生意的。

  钟小小不知道为什么她才出门一会儿,艾绒的收购价就翻了个倍。

  其中对半多半有猫腻。

  不过她今日来投石问路,开张大吉。

  出完艾绒,她又把蒲公英和金银花拿了出来。

  最后一筐药草总共收了1475文,钟小小得了一两银子,剩下的铜钱装褡裢里。

  从后堂出来,只见东宝一个人站在大堂的角落里。

  大堂里问诊的问诊,抓药的抓药,没人理会他一个童子。

  钟小小急步走过去:“南宝和贝儿呢?”

  母子两人抬脚出了济世堂,东宝道:“南宝带贝儿出去看车车了。”

  果然,抬头一看,兄妹俩人就站在对面的巷子里,看着大街上人来车往。

  母子四人在巷子里汇合,钟小小说蒲公英和金银花收了150文,东宝南宝都激动地跳了起来。

  这可是他们第一次用自己的双手挣钱啊。

  他们更不敢相信,艾绒居然卖了一两多银子。

  原本以为400文收的艾绒能卖了1两银子就很不错了,谁知一罗筐就收了一两多银子。

  南宝抱着贝儿,怕引人注意,小声道:“贝儿,我们要发财啦~”

  贝儿见娘和哥哥们都笑得那么高兴,干脆伸出小手撒娇要娘抱抱。

  钟小小抱着贝儿道:“这就发财了?走,娘带你们去卖甲鱼。”

  半个时辰后,钟小小怀揣着二两银子从镇坪县最大的酒楼里出来。

  两只甲鱼合计卖了1300文钱,大的800文,小的500文,又兑了一两银子。

  钟小小身怀“巨款”,总计二两银子外带400文钱。

  母子四人就此开启“买买买”模式。

  第一件事先去县衙指定的店铺买盐。

  店铺里的盐果然验证了钟小小的想法,是根据盐矿的品级分的。

  普通老百姓只能吃开采出来等级最差的粗盐,带着些许苦味涩味。

  最高品级的贡盐都是直接上贡,不会出现在铺子里。

  除此以外,还有两个品级的盐,但价格都要比粗盐贵上许多。

  买粗盐2斤,花费84文。

  买完盐,钟小小带着孩子们去了杂货铺,买了两斤生石灰。

  生石灰在农村里是非常重要的干燥剂和消毒剂。

  她已经和东宝南宝讲了,两个小人精都觉得二掌柜同意涨价有点蹊跷,家里剩下的艾绒还是先别出了比较好。

  回去就在地窖里撒了石灰,把艾绒囤起来避免受潮。

  当然,生石灰还有一个用处钟小小没说,就是用来防身。

  若是以后还有像王赖子这样的混子敢打她主意,她一个“弱女子”要讲什么武德?上来先撒一把石灰粉,等对方视线受阻,再上去痛打落水狗。

  生石灰2斤,花费10文。

  之后钟小小去了她心心念念的银楼。

  可惜县城的银楼打的首饰都比较普通,也没有匠人会打造专门的银针。

  以她现在的财力还买不起一套49根的银针,还是先挣钱再说吧。

  银楼边上是一家绸缎布庄。

  钟小小原本是没有买布料的打算的,可打门前一过,被铺面里的一抹青色吸引了。

  东宝南宝见娘停住脚步,也跟着往里望去。

  布面的伙计见母子四人也就小女儿穿得许体面些,剩余的三人都穿着麻布衣服,面前的小郎君戴着斗笠穿着草鞋,一看便是泥腿子,二话不说便往外赶人。

  “哎,走,走,买不起就别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