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粮草呢?我哪里来那么多粮食发放给流民!”商青青又愁眉苦脸问道。
“傻丫头。”胡八郎轻点她的鼻尖,“你可以找郡守大人,以官府钦点的流民安置主事身份来办事呀!”
商青青怔怔地看着他。
胡八郎笑道;“咱们拿着官府文书,就能在郡内征集钱粮!那些富户大族,哪个不想在郡守面前留个好名声?你把各家捐的钱粮一一登记在册,请郡守过目,他们就算不情愿,也得乖乖拿出钱来。至于沈家——”
他顿了顿,笑嘻嘻地道,“江东沈家的地确实入了祭祀坟茔的名册,按规矩免赋税,可地租可以收呀!你打着官府的旗号去要,他们不敢不给的!”
这番话像拨开了迷雾,商青青瞬间恍然大悟。
“这主意好!能让那些富户都出力,简直是一举多得!”
她越想越觉得可行,“而且安置好流民,江东也能安稳些。要是流民作乱,不管是咱们的丝织庄,还是其他商户,都得遭殃,这么算下来,他们捐些钱粮也是应该的。”
胡八郎看着她眉飞色舞的模样,轻轻捏了捏她下巴,戏谑道:“这么好的主意,你打算怎么谢我?”
商青青脸颊瞬间烧得通红,挣扎着从他怀里站起来,嗔道:“讨厌!”
胡八郎凑上前,在她泛红的耳尖轻轻印下一个吻:“好了不逗你了。我先走了。明天一早我去庄子上找你。”
他抬手替她理了理鬓边的碎发,“你早点休息,别再想这些烦心事了。有我在,再大的事也能解决,知道吗?”
商青青望着他,心头的最后一点焦虑也烟消云散,轻轻点了点头:“嗯,你路上小心。”
看着胡八郎转身消失在夜色中,她摸着发烫的耳尖,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
翌日,清晨。
商青青和胡八郎带着辛管事去庄子西边的荒地勘察。
看到这一带的地势,才真正松了口气。
“少夫人您看!”辛管事率先停下脚步,指着前方的山地,“这地不仅平坦,还挨着那条支流,引水方便得很!”
辛管事是这一代土生土长的农户,他都认同,看来确实靠谱。
田管事也道:“这里建棚屋、挖水渠都能省不少功夫,流民安置在这里,还能开荒屯田,以后生计也不愁!”
商青青顺着方向望去,只见荒地东侧蜿蜒着一条支流,岸边的土壤湿润松软,确实是建棚屋的好地方。
她弯腰抓起一把泥土,指尖捻了捻,土粒细腻,不含过多碎石,忍不住笑道:“真是块好地!之前只觉得空着可惜,没想到用来安置流民正合适。”
胡八郎站在一旁,补充道:“等官府批了文书,咱们还能把旁边的山林也划进来。流民们不仅能种桑养蚕,还能去山里采些野果、药材补贴生计,一举两得。”
田管事也连连点头:“没错!有了这片地和水源,再按少夫人的想法分好活计,流民安置的事就成功了大半!”
几人又在荒地里勘察了半个时辰,敲定了棚屋、水渠、开荒屯田的大致位置,才往回走。
回到宅里,商青青连饭都顾不上吃,便在书房铺开宣纸,研墨提笔,将昨日与胡八郎商议的安置方案细细写下。
从棚屋建造的规格、流民的活计分配,到钱粮征集的办法、疫病预防的措施,每一项都写得详尽周全,末了还附上了请求官府划拨土地、出具文书的申请。
胡八郎坐在一旁,时不时提点一两句细节。
待方案写好,商青青吹干墨汁,小心翼翼地折好。
又带着田管事和胡八郎再度前往郡守府。
郡守府正厅内,郡守接过方案,逐字逐句地翻看,眉头渐渐舒展,看向商青青的眼神也多了几分赞许。
“少夫人这方案,考虑得竟如此周全!不仅解决了流民的住处和生计,还想到了长远安稳之策,实在难得!”
他看到方案中“钱粮征集登记造册”的条款,笑道:“就按你说的办!文书我这就让人拟,土地也即刻划拨给你。往后江东的流民安置,还要多仰仗少夫人费心!”
商青青闻言,悬着的心彻底落下,连忙欠身回道:“能为大人、为江东百姓分忧,是民妇的荣幸。民妇定当尽心尽力,不让大人失望!”
郡守当即召来文书,让其拟写划拨土地、允许征集钱粮的文书,加盖郡守府衙大印后亲手交给商青青。
接过文书的那一刻,商青青只觉得指尖沉甸甸的。
她忽然发现,这不仅是一份官府文书,更是江东流民安稳生活的希望。
走出郡守府,商青青握着那份文书,心里感觉好像并没轻松,反而沉重了许多。
胡八郎见她眉头微蹙,轻轻俯下身问道:“怎么了?拿到文书该高兴才是。”
商青青摇了摇头,有几分怅然地看着他。
“我原以为拿到文书就万事大吉,可现在却感觉,这份文书好沉重。”
田管事也在一旁搭话。
“确实,这流民的生计,并非轻松啊!”
文书下来后,商青青又忙着让庄子上的农户们帮忙修建棚屋。
另一面让胡八郎拿着文书去郡里各个县里乡里征集钱粮。
总算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这天,商青青正在监督棚屋的修建。
却听得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一看,原来几名府衙差役策马而来,见到商青青便翻身下马:“少夫人!郡守大人有令,第一批流民已从北门安置点送来,共计五十人,您这边做好准备!”
“这么快?”商青青猛地愣住。她原以为至少能有十多天时间筹备,没想到这么快。
现在西坡的棚屋才刚起了两间,连住人的草席都没备好,流民却已到了跟前。
胡八郎见状,忙上前一步对差役道:“劳烦几位稍等,我们这就安排。还请各位大哥先将流民引到这边临时搭建的草棚下,我们马上让人来煮粥。”
说罢,他转头对商青青道,“别慌,我这就去通知辛管事来这里架锅煮粥,你先回庄子便是。”
“傻丫头。”胡八郎轻点她的鼻尖,“你可以找郡守大人,以官府钦点的流民安置主事身份来办事呀!”
商青青怔怔地看着他。
胡八郎笑道;“咱们拿着官府文书,就能在郡内征集钱粮!那些富户大族,哪个不想在郡守面前留个好名声?你把各家捐的钱粮一一登记在册,请郡守过目,他们就算不情愿,也得乖乖拿出钱来。至于沈家——”
他顿了顿,笑嘻嘻地道,“江东沈家的地确实入了祭祀坟茔的名册,按规矩免赋税,可地租可以收呀!你打着官府的旗号去要,他们不敢不给的!”
这番话像拨开了迷雾,商青青瞬间恍然大悟。
“这主意好!能让那些富户都出力,简直是一举多得!”
她越想越觉得可行,“而且安置好流民,江东也能安稳些。要是流民作乱,不管是咱们的丝织庄,还是其他商户,都得遭殃,这么算下来,他们捐些钱粮也是应该的。”
胡八郎看着她眉飞色舞的模样,轻轻捏了捏她下巴,戏谑道:“这么好的主意,你打算怎么谢我?”
商青青脸颊瞬间烧得通红,挣扎着从他怀里站起来,嗔道:“讨厌!”
胡八郎凑上前,在她泛红的耳尖轻轻印下一个吻:“好了不逗你了。我先走了。明天一早我去庄子上找你。”
他抬手替她理了理鬓边的碎发,“你早点休息,别再想这些烦心事了。有我在,再大的事也能解决,知道吗?”
商青青望着他,心头的最后一点焦虑也烟消云散,轻轻点了点头:“嗯,你路上小心。”
看着胡八郎转身消失在夜色中,她摸着发烫的耳尖,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
翌日,清晨。
商青青和胡八郎带着辛管事去庄子西边的荒地勘察。
看到这一带的地势,才真正松了口气。
“少夫人您看!”辛管事率先停下脚步,指着前方的山地,“这地不仅平坦,还挨着那条支流,引水方便得很!”
辛管事是这一代土生土长的农户,他都认同,看来确实靠谱。
田管事也道:“这里建棚屋、挖水渠都能省不少功夫,流民安置在这里,还能开荒屯田,以后生计也不愁!”
商青青顺着方向望去,只见荒地东侧蜿蜒着一条支流,岸边的土壤湿润松软,确实是建棚屋的好地方。
她弯腰抓起一把泥土,指尖捻了捻,土粒细腻,不含过多碎石,忍不住笑道:“真是块好地!之前只觉得空着可惜,没想到用来安置流民正合适。”
胡八郎站在一旁,补充道:“等官府批了文书,咱们还能把旁边的山林也划进来。流民们不仅能种桑养蚕,还能去山里采些野果、药材补贴生计,一举两得。”
田管事也连连点头:“没错!有了这片地和水源,再按少夫人的想法分好活计,流民安置的事就成功了大半!”
几人又在荒地里勘察了半个时辰,敲定了棚屋、水渠、开荒屯田的大致位置,才往回走。
回到宅里,商青青连饭都顾不上吃,便在书房铺开宣纸,研墨提笔,将昨日与胡八郎商议的安置方案细细写下。
从棚屋建造的规格、流民的活计分配,到钱粮征集的办法、疫病预防的措施,每一项都写得详尽周全,末了还附上了请求官府划拨土地、出具文书的申请。
胡八郎坐在一旁,时不时提点一两句细节。
待方案写好,商青青吹干墨汁,小心翼翼地折好。
又带着田管事和胡八郎再度前往郡守府。
郡守府正厅内,郡守接过方案,逐字逐句地翻看,眉头渐渐舒展,看向商青青的眼神也多了几分赞许。
“少夫人这方案,考虑得竟如此周全!不仅解决了流民的住处和生计,还想到了长远安稳之策,实在难得!”
他看到方案中“钱粮征集登记造册”的条款,笑道:“就按你说的办!文书我这就让人拟,土地也即刻划拨给你。往后江东的流民安置,还要多仰仗少夫人费心!”
商青青闻言,悬着的心彻底落下,连忙欠身回道:“能为大人、为江东百姓分忧,是民妇的荣幸。民妇定当尽心尽力,不让大人失望!”
郡守当即召来文书,让其拟写划拨土地、允许征集钱粮的文书,加盖郡守府衙大印后亲手交给商青青。
接过文书的那一刻,商青青只觉得指尖沉甸甸的。
她忽然发现,这不仅是一份官府文书,更是江东流民安稳生活的希望。
走出郡守府,商青青握着那份文书,心里感觉好像并没轻松,反而沉重了许多。
胡八郎见她眉头微蹙,轻轻俯下身问道:“怎么了?拿到文书该高兴才是。”
商青青摇了摇头,有几分怅然地看着他。
“我原以为拿到文书就万事大吉,可现在却感觉,这份文书好沉重。”
田管事也在一旁搭话。
“确实,这流民的生计,并非轻松啊!”
文书下来后,商青青又忙着让庄子上的农户们帮忙修建棚屋。
另一面让胡八郎拿着文书去郡里各个县里乡里征集钱粮。
总算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这天,商青青正在监督棚屋的修建。
却听得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一看,原来几名府衙差役策马而来,见到商青青便翻身下马:“少夫人!郡守大人有令,第一批流民已从北门安置点送来,共计五十人,您这边做好准备!”
“这么快?”商青青猛地愣住。她原以为至少能有十多天时间筹备,没想到这么快。
现在西坡的棚屋才刚起了两间,连住人的草席都没备好,流民却已到了跟前。
胡八郎见状,忙上前一步对差役道:“劳烦几位稍等,我们这就安排。还请各位大哥先将流民引到这边临时搭建的草棚下,我们马上让人来煮粥。”
说罢,他转头对商青青道,“别慌,我这就去通知辛管事来这里架锅煮粥,你先回庄子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