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46章 齐声-《让我进京当质子,我开局带兵强掳花魁》

  姜尘的西行,对皇帝萧奇玉而言,或许意味着新的变数与隐患。

  但对京城中许多提心吊胆的权贵而言,却不啻于搬走了一座压在心头的大山。

  这位北凉世子留在京城,便如一头猛虎盘踞卧榻之侧。

  谁也不知他下一刻会扑向谁,又会掀起怎样的惊涛骇浪。

  他的离开,让无数人暗自松了口气。

  姜尘自然不会在意这些蝇营狗苟的心思。

  旌旗招展,仪仗煊赫,他带着三百北凉铁骑作为核心。

  与皇帝慷慨派遣的钦差卫队合兵一处。

  更有公主萧兰玉的车驾随行,一行人马浩浩荡荡,毫不掩饰地向着西境迤逦而行。

  宽敞奢华的车驾内,林妙音依偎在姜尘身侧,望着窗外绵延的队伍和招摇的旗帜,秀眉微蹙,终是忍不住轻声问道。

  “既然明知有人欲行刺于你,为何还要如此大张旗鼓?这般招摇,岂不是将自己完全暴露在明处,成了活靶子?”

  姜尘把玩着她一缕青丝,闻言懒散一笑,语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自信。

  “我们如今可是代天巡狩的钦差,排场就是威仪,气势便是力量,若不摆出这等阵仗,西境那些地头蛇,岂会将我们放在眼里?”

  他顿了顿,目光瞥向车外那些甲胄鲜明,步伐整齐的钦差卫队,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

  “更何况,陛下精心挑选的这支钦差卫队,个个都是百里挑一的好手,战力不俗,不用白不用,有他们在前面挡着,那些藏在暗处的老鼠,想咬到我,也得先崩碎几颗牙。”

  “可是……”

  林妙音眼中忧色未减。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放心好了。”

  姜尘揽住她肩头的手微微用力,传递着令人安心的温度。

  “我自有分寸。”

  他话锋一转,切入正题。

  “妙音,你林家当年也算在西境经营多年,根基深厚,如今那边可还有值得信赖的旧部门生?”

  林妙音眼神瞬间黯淡下去,仿佛被触及了最深的伤痛,声音也低哑了几分。

  “父亲蒙冤之时,树倒猢狲散……他麾下那些忠心耿耿的旧部,也大多遭到了清洗排挤,如今……怕是早已零落四散了。”

  姜尘感受到她的悲伤,将她更紧地拥入怀中,无声地给予安慰。

  心中却是一凛,若换做是我姜尘,即便为了麾下这些誓死相随的兄弟,也绝不可能像林致远那般束手就擒,任人宰割。

  就在这时,林妙音仿佛想起了什么,缓缓开口。

  “如今西境的边防军队,统兵大将名为齐声,他是陛下的亲信,家族几代皆为将领,在京中也算颇有根基,为人,很是识时务。”

  “齐声……”

  姜尘低声重复着这个名字,脑海中迅速掠过关于此人的所有情报。

  正如林妙音所言,齐家确实是大炎军旅中一个极为特殊的家族。

  他们数代为将,却从不似他父亲姜焚天,或是当年的林致远那样,在一地深耕,培植自己的根基与威望。

  恰恰相反,齐家深谙功高震主的忌讳。

  一旦在某处边镇或大军中任职稍久,立下足以服众的功勋后,便会主动上书,请求调任或换防,姿态做得十足。

  更关键的是,齐家的核心势力与家眷,始终牢牢扎根在京城。

  就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如同主动上交的人质。

  这份数代积累下来的懂事与忠诚,使得即便是多疑如萧奇玉,对齐声和整个齐家。

  也保持着相当程度的信任,视其为掌控军队的得力工具。

  然而,在姜尘看来,齐声或许是一个合格的,甚至堪称典范的臣子。

  却绝对算不上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将领。

  诚然,齐家自有家学渊源,代代不乏能征善战之辈,兵法韬略从不欠缺。

  但为将者,统御的不仅是城池兵马,更是人心。

  需要的是与麾下士卒同甘共苦,生死与共凝结出的袍泽之情和钢铁意志。

  需要的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担当与魄力!

  而齐声,以及他背后的齐家,将太多的心思用于琢磨圣意,维系皇恩。

  他们与前线浴血的将士之间,始终隔着一道名为君臣纲常的厚壁障。

  “或许他齐家先祖,曾是懂得平衡之道的一代名将。”

  姜尘心中冷然评判。

  “但其后辈,早已在京城的花团锦簇中,忘记了战场的泥土与血腥,远离了真正支撑起军队脊梁的……士卒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