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一切,都像是在钝刀子割肉,短期内根本无法取得决定性的突破,无法彻底击垮曹操。
“不能再这样耗下去了!”
顾如秉猛地一拍沙盘边缘。
“传令!明日拂晓,集中兵力,对曹军左翼防线,发动一次试探性的强攻!看看曹操的虚实!”
他决定加快节奏,哪怕冒点风险,也要试试能否撕开曹操的防线。
然而,就在他准备下达进攻命令的前夕,一封来自后方总筹粮草军械的刘晔的紧急书信,被快马送到了他的手中。
顾如秉展开一看,脸色瞬间变得难看无比。信中说,由于益州前线战事持续时间过长,消耗巨大,后方工匠坊即便日夜赶工,制造火药的速度也远远跟不上消耗的速度!
尤其是那些沉重复杂的炮台,在益州多山崎岖的道路上运输极其困难,不少在途中就因为颠簸、碰撞而损坏,无法投入使用。
如今,军中储备的火药,已经所剩无几,难以支撑大规模、长时间的激烈攻防战!
“火药不足……”
顾如秉握着信纸,缓缓坐回椅子上,仿佛被抽干了力气。火药和火炮,是他对抗曹操、乃至应对蓬莱诡异手段的重要依仗之一。
如今这个依仗即将见底,他原本那点靠强攻打开局面的心思,瞬间被浇灭了。
没有足够的火药掩护,强行进攻曹操经营已久的防线,无异于让士卒们用血肉之躯去硬撼对方的坚壁利箭,伤亡必将极其惨重,而且胜算渺茫。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重新审视局势。
所幸,曹操的日子同样不好过。连番大战,曹军的损失同样不小,士气也颇为低迷。
而且,虽然火药存量告急,但依靠城墙和现有的防御工事进行防守,节省使用,应该还是能支撑一段时间。
“进攻不足,防守……尚可。”
顾如秉深吸一口气,做出了一个艰难但理智的决定。
他改变了命令。
“传令全军,取销明日拂晓的进攻计划。各部转入守势,加固营垒,深挖壕沟,巩固我们已经收复的区域。
没有我的命令,不许主动出击!”
他要暂缓对曹操的正面强攻,先稳住益州战线,将主要精力转向那个更让他不安的方向——凉州!
既然无法立刻亲赴凉州,那就必须派去最得力、最可靠的人!
他的目光在麾下众将中扫过,最终定格在那位一身是胆、沉稳果决的将领身上。
“子龙!”
顾如秉唤道。
“末将在!”
赵云踏步出列,银甲在烛火下闪烁着寒光。
顾如秉走到赵云面前,神色前所未有的凝重。
“凉州恐生巨变,蓬莱蛰伏其间,所图非小。益州战事胶着,我无法亲往。
现命你,挑选一百名最精锐、最机警的游弩校尉,卸去一切不必要的辎重,只带随身兵刃、干粮和侦查器具,用最快的速度,秘密潜入凉州!”
他盯着赵云的眼睛,一字一句地吩咐。
“你的任务,不是作战,是探查!给我弄清楚三件事。
第一,那支神秘骑兵的底细,究竟是不是蓬莱麾下;第二,于吉、左慈的确切下落和目的;第三,凉州如今真实的局势,各方势力有何异动!
记住,万事以侦查为先,保全自身为要,一旦查明关键情报,立刻回报,不得有误!”
赵云肃然抱拳,声音坚定。
“云,领命!必不负主公所托!”
顾如秉麾下最精锐的侦察力量——游弩校尉,总数也不过两百余人,他们散布在各处战场,承担着最危险也最重要的情报搜集任务。
如今,顾如秉一口气将其中未曾执行任务、状态最好的一百人全部拨给了赵云,这几乎是将自己一半的“眼睛”和“耳朵”都派了出去!
看着赵云领命而去的背影,顾如秉心中的忧虑并未减轻半分。
他走到帐外,望着西北方向那沉沉的夜空,仿佛能穿透千山万水,看到那片此刻正被迷雾笼罩的凉州大地。
他对凉州的担心,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周瑜立于自己的营帐之外,看似在遥望星空,实则眼角的余光始终关注着中军大帐的动静。
当他看到赵云领命而出,点齐百名游弩精锐,连夜轻装出发,直奔西北方向而去时,他那一直微蹙的眉头,终于几不可察地舒展了一丝,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
“烈王终究还是听进去了……”
周瑜心中默道。
他最担心的,便是顾如秉因益州战事而忽视了凉州潜藏的巨变。
如今顾如秉不仅重视起来,更是派出了麾下最为精锐的侦察力量,这无疑表明,西边的威胁在他心中的优先级已被提到了极高的位置。
“只要顾如秉与蓬莱在凉州对上,无论胜负如何,双方都必然要投入大量精力,陷入长期的纠缠与消耗。”
周瑜的思绪飞快转动。
“如此一来,他们施加在安罗帝国身上的压力便会大大减轻。我主吴王,或许便能在这夹缝之中,获得更多辗转腾挪的空间,甚至……有机会重新权衡与蓬莱那危险的约定。”
他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顾如秉能与蓬莱形成有效牵制之上,却不知那契约的束缚力,远非寻常盟约可比。
中军大帐内,烛火通明。
顾如秉屏退了左右,独自站在那幅巨大的舆图前。
他的指尖带着一丝沉重,缓缓划过舆图上那片代表着凉州的、广袤而略显荒凉的疆域。
武威、张掖、酒泉、敦煌……一个个地名在他指尖下掠过,而他的脑海中,却反复浮现着关于那支神秘骑兵的报告——“行踪飘忽”、“战术诡异”、“目的不明”。
这些骑兵,就像一群盘旋在西北苍穹之上、隐于云层之后的秃鹫,它们的阴影正随着探查的深入,变得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沉重地压在他的心头。
“绝不能让蓬莱在凉州站稳脚跟!”
顾如秉的目光锐利如刀。
他熟读史书,深知任何一场大战,最怕的就是腹背受敌。
益州战事尚未了结,若此时凉州再起火,被蓬莱从背后插上一刀,他好不容易在益州打开的局面,很可能瞬间崩盘,甚至会有全军覆没之危!
益州这边,童飞的威胁因那场惊天爆炸而暂时消除,这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但于吉、左慈这等人物,竟然悄无声息地潜入凉州,其图谋之深、所谋之大,恐怕远超寻常的割据作乱。
他们想要的,很可能是一个完全由其掌控,进可窥视中原、退可割据自守的根基之地!
在赵云出发前,顾如秉特意将他召至内帐,摒退所有人,亲自面授机宜。
“子龙,”顾如秉的声音低沉而严肃。
“凉州之事,迷雾重重,牵扯甚大。你此去,非为征战,乃为孤之耳目。”
赵云肃立聆听。
“请主公示下。”
“你的任务,核心八字——查明真相,保全自身!”
顾如秉盯着赵云,一字一顿。
“无论如何,给孤活着把消息带回来!必要时,可放弃一切行动,保命为上!”
“云,明白!”
赵云感受到顾如秉话语中的凝重与关切,重重抱拳。
“定不负主公重托!”
随着赵云一行人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顾如秉针对益州战场的战略调整命令,也开始逐级下达。喧嚣的备战气氛逐渐被一种沉静而有序的忙碌所取代。
主力部队全面转入战略守势!
命令传达至各军,原本处于进攻姿态的烈军将士,开始有条不紊地后撤至预先选定的险要地形。依托新收复的山丘、林地、河道,大规模的土木作业展开了。
营寨的栅栏被加高加固,外围挖掘出深且宽的壕沟,壕沟之前,大量的鹿角、拒马被设置起来,形成一道道阻碍敌军冲锋的死亡地带。
那些所剩不多的火炮,被小心翼翼地推上了几处精心挑选的制高点。
炮手们在邓艾的亲自指导下,反复测算着射界,调整着炮口角度,确保每一门炮都能覆盖关键通道,并与邻近的炮位形成毫无死角的交叉火力网。虽然火药存量不多,但每一份都必须用在刀刃上。
防线被重新梳理和强化。
关羽率领本部兵马,镇守左翼一处扼守山道的关键隘口,青龙偃月刀倒插身旁,丹凤眼微阖,不怒自威。
张飞则咆哮着督促部下,扼守住右翼通往水源的一处狭窄水口,丈八蛇矛所指,无人敢懈怠;张郃、邓艾、钟会等将领则马不停蹄地巡视着各营各寨,检查工事进度,督促士卒保持警惕。
整个烈军防线,仿佛一只经历了激战的猛兽,暂时收起了利爪,蜷缩起身体,将全身的尖刺对准了外部。
它静默地蛰伏着,看似放弃了进攻,但那森严的壁垒、隐蔽的杀机,无不昭示着,任何敢于贸然进犯的敌人,都将面临雷霆般的反击。
烈军如此迅速且彻底的转变,自然没能瞒过曹操的耳目。
起初,曹操还以为是顾如秉的诱敌之计,谨慎地派出了几支小股部队进行试探性的进攻。
然而,这些试探很快就在烈军严密的防守面前撞得头破血流。
冲锋的曹军尚未接近壕沟,便被制高点上精准射来的炮火和两侧山崖倾泻而下的箭矢礌石打得损失惨重,根本无法撼动那如同铁桶般的防线。
几次试探皆无功而返后,曹操站在帅台上,眺望着对面那片突然变得寂静却更显危险的烈军阵营,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
“顾如秉……为何突然转攻为守?而且守得如此坚决,如此……无懈可击?”
曹操喃喃自语。忽然,他脑中灵光一闪,想起了之前一些关于凉州边境出现不明势力的零星情报,再结合顾如秉此番突兀的战略转变……
“是了!必然是凉州!”
曹操眼中闪过一丝了然,随即嘴角勾起一抹复杂的笑意,既有庆幸,也有一丝幸灾乐祸。
“顾如秉啊顾如秉,你终究还是被西边的事情绊住了手脚!蓬莱……嘿,那帮妖人,果然不是易与之辈!”
他迅速理清了思路。
顾如秉定然是察觉到了蓬莱在凉州的大动作,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不得不将主要的精力和注意力转向西边。
益州这边,他只能选择转入守势,以求稳住战线,避免两线作战。
“而且,”曹操捋着短须,继续分析。
“蓬莱之人,神出鬼没,手段诡异。
顾如秉若想弄清凉州虚实,甚至加以干预,他本人绝不能轻易离开益州前线,否则军心必乱。
他只能坐镇于此,遥控指挥。
如此一来,他要同时关注益州对峙与凉州巨变,心神耗费,必然远超以往!”
想通了这一点,曹操心中因童飞失踪而产生的阴霾仿佛都驱散了不少。
他仿佛看到,一副沉重的担子,已经压在了他那位老对手的肩上。
“传令下去。”
曹操收回目光,对身后众将吩咐道。
“烈军既然转攻为守,我军亦不必急于求成。各部紧守营寨,加固工事,与其对峙即可。
另外,多派斥候,给本王盯紧了顾如秉的一举一动,尤其是他与外界的联络通道!孤倒要看看,他如何分身,应付这东西两线的困局!”
在他看来,顾如秉被迫将大量精力投向凉州,这无疑是他的机会。
即便暂时无法攻破对方防线,但这种长期的消耗与牵制,同样能一点点磨掉顾如秉的锐气和底蕴。
周瑜与陆逊是何等人物,他们久经战阵,对军中气息的变化有着猎犬般的敏锐。
不过一两日功夫,他们就清晰地感觉到,整个烈军大营的氛围,从之前那种积极求战、蓄势待发的进攻姿态,悄然转变为一种沉静、内敛,以稳固防御为核心的守势。
更让他们在意的是,顾如秉的关注重心,似乎正从眼前的曹操,飘向了遥远的西北方。
周瑜数次前往中军大帐求见顾如秉,言语间不着痕迹地试探着战略意图的转变。
“烈王殿下,如今我军士气正盛,为何突然转入守势?可是有新的考量?”
周瑜羽扇轻摇,语气平和。
顾如秉端坐主位,脸上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疲惫,从容应对。
“不能再这样耗下去了!”
顾如秉猛地一拍沙盘边缘。
“传令!明日拂晓,集中兵力,对曹军左翼防线,发动一次试探性的强攻!看看曹操的虚实!”
他决定加快节奏,哪怕冒点风险,也要试试能否撕开曹操的防线。
然而,就在他准备下达进攻命令的前夕,一封来自后方总筹粮草军械的刘晔的紧急书信,被快马送到了他的手中。
顾如秉展开一看,脸色瞬间变得难看无比。信中说,由于益州前线战事持续时间过长,消耗巨大,后方工匠坊即便日夜赶工,制造火药的速度也远远跟不上消耗的速度!
尤其是那些沉重复杂的炮台,在益州多山崎岖的道路上运输极其困难,不少在途中就因为颠簸、碰撞而损坏,无法投入使用。
如今,军中储备的火药,已经所剩无几,难以支撑大规模、长时间的激烈攻防战!
“火药不足……”
顾如秉握着信纸,缓缓坐回椅子上,仿佛被抽干了力气。火药和火炮,是他对抗曹操、乃至应对蓬莱诡异手段的重要依仗之一。
如今这个依仗即将见底,他原本那点靠强攻打开局面的心思,瞬间被浇灭了。
没有足够的火药掩护,强行进攻曹操经营已久的防线,无异于让士卒们用血肉之躯去硬撼对方的坚壁利箭,伤亡必将极其惨重,而且胜算渺茫。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重新审视局势。
所幸,曹操的日子同样不好过。连番大战,曹军的损失同样不小,士气也颇为低迷。
而且,虽然火药存量告急,但依靠城墙和现有的防御工事进行防守,节省使用,应该还是能支撑一段时间。
“进攻不足,防守……尚可。”
顾如秉深吸一口气,做出了一个艰难但理智的决定。
他改变了命令。
“传令全军,取销明日拂晓的进攻计划。各部转入守势,加固营垒,深挖壕沟,巩固我们已经收复的区域。
没有我的命令,不许主动出击!”
他要暂缓对曹操的正面强攻,先稳住益州战线,将主要精力转向那个更让他不安的方向——凉州!
既然无法立刻亲赴凉州,那就必须派去最得力、最可靠的人!
他的目光在麾下众将中扫过,最终定格在那位一身是胆、沉稳果决的将领身上。
“子龙!”
顾如秉唤道。
“末将在!”
赵云踏步出列,银甲在烛火下闪烁着寒光。
顾如秉走到赵云面前,神色前所未有的凝重。
“凉州恐生巨变,蓬莱蛰伏其间,所图非小。益州战事胶着,我无法亲往。
现命你,挑选一百名最精锐、最机警的游弩校尉,卸去一切不必要的辎重,只带随身兵刃、干粮和侦查器具,用最快的速度,秘密潜入凉州!”
他盯着赵云的眼睛,一字一句地吩咐。
“你的任务,不是作战,是探查!给我弄清楚三件事。
第一,那支神秘骑兵的底细,究竟是不是蓬莱麾下;第二,于吉、左慈的确切下落和目的;第三,凉州如今真实的局势,各方势力有何异动!
记住,万事以侦查为先,保全自身为要,一旦查明关键情报,立刻回报,不得有误!”
赵云肃然抱拳,声音坚定。
“云,领命!必不负主公所托!”
顾如秉麾下最精锐的侦察力量——游弩校尉,总数也不过两百余人,他们散布在各处战场,承担着最危险也最重要的情报搜集任务。
如今,顾如秉一口气将其中未曾执行任务、状态最好的一百人全部拨给了赵云,这几乎是将自己一半的“眼睛”和“耳朵”都派了出去!
看着赵云领命而去的背影,顾如秉心中的忧虑并未减轻半分。
他走到帐外,望着西北方向那沉沉的夜空,仿佛能穿透千山万水,看到那片此刻正被迷雾笼罩的凉州大地。
他对凉州的担心,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周瑜立于自己的营帐之外,看似在遥望星空,实则眼角的余光始终关注着中军大帐的动静。
当他看到赵云领命而出,点齐百名游弩精锐,连夜轻装出发,直奔西北方向而去时,他那一直微蹙的眉头,终于几不可察地舒展了一丝,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
“烈王终究还是听进去了……”
周瑜心中默道。
他最担心的,便是顾如秉因益州战事而忽视了凉州潜藏的巨变。
如今顾如秉不仅重视起来,更是派出了麾下最为精锐的侦察力量,这无疑表明,西边的威胁在他心中的优先级已被提到了极高的位置。
“只要顾如秉与蓬莱在凉州对上,无论胜负如何,双方都必然要投入大量精力,陷入长期的纠缠与消耗。”
周瑜的思绪飞快转动。
“如此一来,他们施加在安罗帝国身上的压力便会大大减轻。我主吴王,或许便能在这夹缝之中,获得更多辗转腾挪的空间,甚至……有机会重新权衡与蓬莱那危险的约定。”
他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顾如秉能与蓬莱形成有效牵制之上,却不知那契约的束缚力,远非寻常盟约可比。
中军大帐内,烛火通明。
顾如秉屏退了左右,独自站在那幅巨大的舆图前。
他的指尖带着一丝沉重,缓缓划过舆图上那片代表着凉州的、广袤而略显荒凉的疆域。
武威、张掖、酒泉、敦煌……一个个地名在他指尖下掠过,而他的脑海中,却反复浮现着关于那支神秘骑兵的报告——“行踪飘忽”、“战术诡异”、“目的不明”。
这些骑兵,就像一群盘旋在西北苍穹之上、隐于云层之后的秃鹫,它们的阴影正随着探查的深入,变得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沉重地压在他的心头。
“绝不能让蓬莱在凉州站稳脚跟!”
顾如秉的目光锐利如刀。
他熟读史书,深知任何一场大战,最怕的就是腹背受敌。
益州战事尚未了结,若此时凉州再起火,被蓬莱从背后插上一刀,他好不容易在益州打开的局面,很可能瞬间崩盘,甚至会有全军覆没之危!
益州这边,童飞的威胁因那场惊天爆炸而暂时消除,这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但于吉、左慈这等人物,竟然悄无声息地潜入凉州,其图谋之深、所谋之大,恐怕远超寻常的割据作乱。
他们想要的,很可能是一个完全由其掌控,进可窥视中原、退可割据自守的根基之地!
在赵云出发前,顾如秉特意将他召至内帐,摒退所有人,亲自面授机宜。
“子龙,”顾如秉的声音低沉而严肃。
“凉州之事,迷雾重重,牵扯甚大。你此去,非为征战,乃为孤之耳目。”
赵云肃立聆听。
“请主公示下。”
“你的任务,核心八字——查明真相,保全自身!”
顾如秉盯着赵云,一字一顿。
“无论如何,给孤活着把消息带回来!必要时,可放弃一切行动,保命为上!”
“云,明白!”
赵云感受到顾如秉话语中的凝重与关切,重重抱拳。
“定不负主公重托!”
随着赵云一行人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顾如秉针对益州战场的战略调整命令,也开始逐级下达。喧嚣的备战气氛逐渐被一种沉静而有序的忙碌所取代。
主力部队全面转入战略守势!
命令传达至各军,原本处于进攻姿态的烈军将士,开始有条不紊地后撤至预先选定的险要地形。依托新收复的山丘、林地、河道,大规模的土木作业展开了。
营寨的栅栏被加高加固,外围挖掘出深且宽的壕沟,壕沟之前,大量的鹿角、拒马被设置起来,形成一道道阻碍敌军冲锋的死亡地带。
那些所剩不多的火炮,被小心翼翼地推上了几处精心挑选的制高点。
炮手们在邓艾的亲自指导下,反复测算着射界,调整着炮口角度,确保每一门炮都能覆盖关键通道,并与邻近的炮位形成毫无死角的交叉火力网。虽然火药存量不多,但每一份都必须用在刀刃上。
防线被重新梳理和强化。
关羽率领本部兵马,镇守左翼一处扼守山道的关键隘口,青龙偃月刀倒插身旁,丹凤眼微阖,不怒自威。
张飞则咆哮着督促部下,扼守住右翼通往水源的一处狭窄水口,丈八蛇矛所指,无人敢懈怠;张郃、邓艾、钟会等将领则马不停蹄地巡视着各营各寨,检查工事进度,督促士卒保持警惕。
整个烈军防线,仿佛一只经历了激战的猛兽,暂时收起了利爪,蜷缩起身体,将全身的尖刺对准了外部。
它静默地蛰伏着,看似放弃了进攻,但那森严的壁垒、隐蔽的杀机,无不昭示着,任何敢于贸然进犯的敌人,都将面临雷霆般的反击。
烈军如此迅速且彻底的转变,自然没能瞒过曹操的耳目。
起初,曹操还以为是顾如秉的诱敌之计,谨慎地派出了几支小股部队进行试探性的进攻。
然而,这些试探很快就在烈军严密的防守面前撞得头破血流。
冲锋的曹军尚未接近壕沟,便被制高点上精准射来的炮火和两侧山崖倾泻而下的箭矢礌石打得损失惨重,根本无法撼动那如同铁桶般的防线。
几次试探皆无功而返后,曹操站在帅台上,眺望着对面那片突然变得寂静却更显危险的烈军阵营,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
“顾如秉……为何突然转攻为守?而且守得如此坚决,如此……无懈可击?”
曹操喃喃自语。忽然,他脑中灵光一闪,想起了之前一些关于凉州边境出现不明势力的零星情报,再结合顾如秉此番突兀的战略转变……
“是了!必然是凉州!”
曹操眼中闪过一丝了然,随即嘴角勾起一抹复杂的笑意,既有庆幸,也有一丝幸灾乐祸。
“顾如秉啊顾如秉,你终究还是被西边的事情绊住了手脚!蓬莱……嘿,那帮妖人,果然不是易与之辈!”
他迅速理清了思路。
顾如秉定然是察觉到了蓬莱在凉州的大动作,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不得不将主要的精力和注意力转向西边。
益州这边,他只能选择转入守势,以求稳住战线,避免两线作战。
“而且,”曹操捋着短须,继续分析。
“蓬莱之人,神出鬼没,手段诡异。
顾如秉若想弄清凉州虚实,甚至加以干预,他本人绝不能轻易离开益州前线,否则军心必乱。
他只能坐镇于此,遥控指挥。
如此一来,他要同时关注益州对峙与凉州巨变,心神耗费,必然远超以往!”
想通了这一点,曹操心中因童飞失踪而产生的阴霾仿佛都驱散了不少。
他仿佛看到,一副沉重的担子,已经压在了他那位老对手的肩上。
“传令下去。”
曹操收回目光,对身后众将吩咐道。
“烈军既然转攻为守,我军亦不必急于求成。各部紧守营寨,加固工事,与其对峙即可。
另外,多派斥候,给本王盯紧了顾如秉的一举一动,尤其是他与外界的联络通道!孤倒要看看,他如何分身,应付这东西两线的困局!”
在他看来,顾如秉被迫将大量精力投向凉州,这无疑是他的机会。
即便暂时无法攻破对方防线,但这种长期的消耗与牵制,同样能一点点磨掉顾如秉的锐气和底蕴。
周瑜与陆逊是何等人物,他们久经战阵,对军中气息的变化有着猎犬般的敏锐。
不过一两日功夫,他们就清晰地感觉到,整个烈军大营的氛围,从之前那种积极求战、蓄势待发的进攻姿态,悄然转变为一种沉静、内敛,以稳固防御为核心的守势。
更让他们在意的是,顾如秉的关注重心,似乎正从眼前的曹操,飘向了遥远的西北方。
周瑜数次前往中军大帐求见顾如秉,言语间不着痕迹地试探着战略意图的转变。
“烈王殿下,如今我军士气正盛,为何突然转入守势?可是有新的考量?”
周瑜羽扇轻摇,语气平和。
顾如秉端坐主位,脸上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疲惫,从容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