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天师命算、东都弄笔-《剑出大唐》

  蒙蒙细雨轻拂初晨晓雾,秋雨湿寒,似乎穿过皮膜,直达李建成的内心深处。

  山寺门口的竹坡上,他沐雨北望。

  什么龙门山色,马寺钟声,盛景纵多,亦无法掩盖其眼中的彷徨失意。

  “东都,就这么没了吗?”

  听他喃喃一念。

  身后的尔文焕、乔公山、谢叔方不由往前一步:“大公子!”

  同为长林五将,他们三人没有去东都执行任务,心气尚未受到重大打击。

  见大公子意态萧索,便想出声劝其振作。

  三人又扭头看向一旁的薛万彻与冯立,似是瞧见两只斗败的公鸡。

  李建成不予回应。

  乔公山不由严厉地看向薛万彻:“薛兄,你们是否夸大其词?”

  冯立摇首:“我们怎会欺骗大公子?”

  薛万彻朝身后禅院示意了一下:

  “你们也瞧见那两具尸首,印象中,武林圣地有多少年没死过这等高手了?且他们死时,天师仅斩杀曲傲,荣府寿宴十大高手围攻之战尚未开始。”

  “这一战武道宗师的死伤,胜过千百年来任何一次武林争斗。”

  “可怕的是,他在荣府杀得血流成河之后,毫无停歇,转进紫薇皇城,又与漠北大尊一战。”

  说到这里,薛万彻这样的硬汉也打了个哆嗦:

  “他们一人控制三头巨蛇,一个控制火焰巨人,巨大的火剑斩掉了三颗蛇头,若非亲眼所见,我也不信这等武道怪谈。”

  “大尊败逃之后,善母身死飙血丈许,溅洒天街。这般武道高手被杀,亦是我生平仅见。”

  “是啊。”

  冯立吁了口气:“这天师杀伐之盛,远超另外三大宗师。”

  “现在回想他去荣府这一程,绝非被那些‘不去便算胆怯’的江湖传言所激,仇家对头汇聚,反倒合他心意,真是奇事一桩。”

  “寿宴与紫薇宫的事很快就会传扬出去,可想而知,要不了多久,他又将名动天下。”

  众人的心情都甚为沉重。

  东都一役极其关键。

  江淮巴蜀的传闻到了北边,大多数人只是道听途说,远没有亲眼瞧见震撼。

  这一次丢掉的不仅是东都,还将影响北部众多帮派宗门的态度。

  这些人如若都服气了,他们便再无机会。

  “把东都的人手全都撤回来。”

  乔公山一惊:“大公子,你这是”

  他误以为李建成已彻底放弃。

  “洛阳帮眼线众多,既然他们尽数投诚,东都一旦安稳下来,我们的人就待不住了。”

  “大公子,”乔公山拱手问道,“不知您下一步有何打算,我们对天师又该持怎样的态度?”

  “别急。”

  李建成看穿了他们的想法:“先等这次讲筵会。”

  当下能靠得住的,唯有武林圣地。

  瞧见薛万彻与冯立微微放大的瞳孔,他又道:“东都事罢,我会去询问父亲,凡事由他定夺。”

  长林五将暗自点头。

  大公子的态度比较微妙,看来也不是要死磕到底。

  “对了,你们可知独孤家为何转变得如此之快?”

  李建成满腹狐疑。

  他可是先至独孤家的一方,且试探过独孤峰的口风。

  岂料对方态度来了个大转弯,以致东都局势完全脱离掌控。

  哪怕是输,也要输个明白。

  薛万彻与冯立并不知情,他们又说了一下老夫人的身体状况,推测她已经痊愈。

  乔公山提议道:“大公子,大家毕竟是亲戚关系,到了这份上,也没什么好隐瞒的。不如直接一点,叫人去问。”

  李建成采纳了:“你办事妥帖,就由你去吧。”

  乔公山一怔,赶忙应道:“是。”

  李建成把五人撇下,寻二弟去了。

  谢叔方有些担忧:“天师会不会派兵攻打净念禅院?”

  尔文焕道:

  “这倒是好事,或可将寺内所有高手全数逼迫到关中。包括四大圣僧所在僧寺、白马寺、龙门伊阙等地的众多高手,都将成为我们的帮手。”

  “有他们正面相助,我们可在短期内平定北方。那时就算他一统江南,南北一战,胜负犹未可知。”

  乔公山摇头:

  “你们想得太美,不如担心圣地突然变卦。若他们在佛会上直接将和氏璧给天师,家主便可以选个好日子,将长安拱手相让了。”

  说到此节,真叫人心灰意冷。

  薛万彻与冯立没搭话。

  二人脑海中闪过在东都瞧见的一幕幕,倘若真如乔公山所说,不见得是坏事。

  和这怪物一样的家伙打生打死,压力当真不小。

  若无顶尖高手助阵,他们想不到用什么法子去挡下那迎头斩来的火焰巨剑。

  五人絮叨一阵。

  按照李建成吩咐,乔公山领着几人启程前往都城。

  而李建成本人,则是在不朽铜殿附近找到了李世民。

  两人就昨日东都发生的事聊了起来。

  李建成几番试探,察觉二弟身上出现变化。

  他暗自皱眉。

  虽说对手很难对付,却也不至于完全没有胜算。

  怎得

  我二弟像是失了心气志气一般?

  “二弟,你回去后想对爹说什么?”

  李世民道:“我不清楚爹知晓东都局势后的反应,但暂时不可称帝”

  在长安,杨侑是名义上是皇帝,实际不过是李渊扶立的傀儡。

  长安朝堂上,夺位称帝的时机已成熟。

  李渊正等着他们带回这块和氏璧,他的眼里容不得人,早有让杨侑‘病死’的打算。

  李建成听懂了他的话外之音。

  若早先随天下各路反王一样称帝也就罢了,这时拿着和氏璧称帝,等于自断后路,摆明要和天师死斗到底。

  二弟的保守策略没问题。

  但是,按照他以往的性格,这话不太像出自他口。

  思忖间,忽听李世民问道:“大哥,我在紫薇宫下看到一个人。”

  “谁?”

  “那个人本戴着面具,后来面具在乱斗中被打烂,是个无脸男人。”

  李世民凝视着他:“先前听你说在王世充府上安排了人手,是他吗?”

  李建成没能藏住吃惊之色。

  “我猜他对你许诺过会利用王世充帮我们拿下东都之类的话。”

  李建成沉默不言。

  “此人手段阴险,并不可信,大哥务必当心。”

  “我知道了.”

  李建成应了一声,转身前往禅院内部。

  诵咏经文的声音远远传来,意境与往常不太一样。

  “咚咚~~!”

  钟楼上的钟声,好似因为一场秋雨添了几分寂寥悲凉。

  了缘与梵云沧的尸首,都已被火化。

  一群大和尚正在做法事超度,送他们去极乐世界。

  一心与觉心两位老尼,各都有一分难消怒意。

  梵清惠带着师妹的骨灰,前往自己的住所,师妃暄正跟在她身后。

  走过几处僧院,周围没有旁人,梵清惠才慢步等徒儿靠近,朝她叮嘱:

  “妃暄,往后你外出行走要万分小心,眼下江湖上凶险莫测,与数十年前大有不同,为师已看不透了。”

  “你师叔的功力不算差,没想到这趟下山,她竟会死在东都。”

  师妃暄抚平眼中淡淡的忧伤,用空灵的嗓音道:“师父,你可想过师叔为何会死。”

  梵清惠慢下一步,示意她说下去。

  “非是因为功力,而是敌手借势趁虚而入,这与在南阳时截然相反,若非我们与道门天师敌对,影子刺客绝不敢出手。”

  “他很清楚,就算他动手杀人,我们眼下还是要对付天师,没法分出精力。天师也不会以德报怨,帮我们追杀杨虚彦。”

  “似这样的事,可能会越来越多。”

  梵清惠不紧不慢道:“你继续说。”

  师妃暄黛眉微扬,话语多了几分梵清惠没想到尖锐:“两位师叔祖的行止也在为宗门考虑,但是否可以做些改变呢。”

  梵清惠从未听过爱徒质疑宗门决定。

  故而,她盯着眼前仙姿亭立的徒儿微有紧张:“妃暄,你想说什么?”

  “徒儿觉得,以当下态势,和氏璧就算被师叔祖交给‘正确的人’,也起不到预料中的作用,反会加大双方矛盾。”

  “师父有没有想过,接下来会变成什么样子?”

  梵清惠道:“你在怀疑初祖?”

  “师父,徒儿在说现状。”

  她将梵清惠的目光带向洛阳:

  “东都已被天师所得,相比之下,和氏璧终究只是象征意义。天下人并不会因一块和氏璧就相信什么盛世预言,可以预见的是,如果继续沿这条路走下去,净念禅院与慈航静斋,都将投身战场。”

  梵清惠顺势问道:“你觉得该怎么做?”

  师妃暄道:“应在讲筵会前寻天师聊聊,最好由师父来聊,两位师叔祖都不合适。”

  梵清惠彻底听明白了:“把和氏璧给他,是吗?”

  面对师父带着审视的眼神,向来顺服的慈航圣女眼神微有躲闪:

  “妃暄不该冒犯各位师长,但偶尔会想,倘若他快速将乱局平定。天下黎民能避免战火,静斋也能免去一份难测凶险。”

  梵清惠没有回应她的话。

  她瞧出,自家徒儿的那份纯真朴素,那对生灵的悲悯毫无作假。

  单纯这样考虑,圣女还是太年轻了,她微微摇头。

  不过,心中的疑惑却随之消除。

  也许正是这份空灵心境,才叫她在剑典修炼上展露出无人可及的天赋。

  梵清惠转移话题:“你近来练功可有障碍?”

  师妃暄摇头。

  梵清惠一脸欣慰:“如此便好,等你修炼至剑典大成,天师也不敢贸然踏足终南。”

  “妃暄,你静心修炼,其余之事不必你操心。”

  “是。”

  圣女轻声相应,放慢脚步落在梵清惠身后。

  师叔的死并未让师父有任何改变,反而加剧了几位师叔祖的仇视态度。

  至于初祖地尼

  从自己的情况来看,道兄要更正确一些。

  自她心境转变之后,就不在是那个师长灌输什么便相信什么的乖圣女,她更愿意相信自己的眼睛,相信自己的思考。

  无论是对真理的执着,还是对战火之下百姓的怜悯,都不该被人利用。

  师叔祖是有私心的,就连不说话的了空禅尊也有私心。

  和氏璧在不朽铜殿之中。

  相比于和氏璧,那华贵璀璨的铜殿,何尝不是一尊宝物?

  道兄自然也有私心,但是.他从来都是直言不讳,坦坦荡荡。

  倘若他说的都是真话,那么乾坤为他所定,又有什么不好?

  师妃暄想着想着,脑海中的那张脸越来越清晰,又回想起三峡泛舟,在二十四峰烟月里,一道白衣,直下扬州

  梵清惠当然不知徒弟在想什么。

  这一天,整个净念禅院的念头都静不下去。

  极大的诵经声中,还有僧人打拳练功的破风声。

  他们在为讲筵会做准备。

  同一时间,秋雨下的偃师城正有一次相当热闹的聚会。

  李密手下第一军师沈落雁,正在朝宴桌上添菜。

  这是她服刑第一日。

  在厨房干杂活。

  “沈婆娘,为何我总怀疑你会偷偷在饭菜中下毒哩。”

  寇仲一脸坏笑,沈落雁面对他的奚落不予理会。

  作为落网服刑人员,她不能二次犯错,否则有被卖入青楼的风险。

  她相信以某位天师的心眼,真有可能干得出来。

  宴桌上的人听了寇仲的话也不觉奇怪,晓得他是这般性格。

  心情最奇妙的当属跋锋寒。

  他时不时看向正与杜伏威、石龙、木道人等人喝酒的青年,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会有这番际遇。

  或许是因为扬州三龙的关系。

  天师对自己那日出手并未计较。

  败在武尊手中与败在这位手上的感觉截然不同,事实证明自己的感觉没错。

  寿宴上,他见识到了更匪夷所思的武学。

  在漠北,他已是年轻一代数一数二的天才,唯有可达志能与他媲美。

  不曾想到,自从入了中土,自己引以为傲的天赋与战力如同笑话。

  面对强者,跋锋寒从不缺少挑战之心。

  可面对那蕴含精神风暴的斩击,该如何抵挡?

  跋锋寒自斟自饮,一杯又一杯喝酒,压不下心中的惆怅。

  不多时,沈落雁又端来一大盘菜。

  乌鸦道人本就是贪嘴老餮,他忽然起身,不少人将手按在桌面上,生怕他顺手把席面掀了。

  什么洛阳分茶、洛鲤伊鲂、金齑玉脍,这些菜色不算新鲜。

  乌鸦道人很识货,一眼认出了稀罕物:“这燕菜是何人所治?”

  所谓燕菜,其实是大萝卜,厨子将其切成细丝,配以山珍海味,如鱼翅、海参、鸡肉等熬制的高汤。

  做成一道形似燕窝、味道鲜美的羹汤,故又名“假燕”。

  沈落雁道:“这是柴孝和做的。”

  柴孝和也是昨夜被抓的将领之一,他本是大隋巩县长官,后来投奔瓦岗寨。

  听说偃师今日有宴,便主动请缨,没想到真有手段。

  周奕老早便知乌鸦道人喜欢各种美食,于是也来了兴趣。

  前日在独孤家,所谓的燕菜他也吃过。

  这时一尝,颇为惊异。

  那汤温润如玉,丝柔若无物,倏忽间便化开。

  细品之下,一丝萝卜特有的清甜回甘悄然浮现,如幽谷清泉,涤荡了浓鲜的厚重,带来出尘的灵动。

  众人都被这味道惊住。

  刘黑闼好奇,挑起一根近乎透明的萝卜丝,感觉是刀法高手切的。

  木道人得意洋洋道:

  “柴孝和用的厨刀乃是我打造的,哪怕是普通人,也能切出武功高手的效果。因为冰寒之气,能锁其水,非等闲菜刀能比。”

  周奕不明白他为何打造厨具。

  问罢才知,竟是木道人打来送给乌鸦道人的。

  柴孝和落网后,称自己善治中原菜色,却没找到好刀,木道人这才将刀给他。

  这个奇妙巧合,让周奕对这燕菜印象深刻。

  同时,也对木道人的锻造技艺心悦诚服,将厨刀命名为“传说中的厨具”。

  欢宴过后,寇徐二人带着刘黑闼、苏定方寻到偃师城楼上。

  周奕知道他们的目的。

  “天师。”

  刘黑闼隔着很远就拱手招呼,话语中充满期待。

  “你的事,他们已对我说过。”

  见周奕面含微笑,刘黑闼顿时露出激动之色,他当即拜倒:“敢问天师可有救命之法?”

  寇徐二人与苏定方又惊又奇。

  独孤凤早听周奕说过,这时微露笑容,站在周奕身边。

  他上前两步,把刘黑闼扶了起来。

  “其实,宁散人只算了一半。”

  “那另一半是?”

  周奕对上他求教的眼神,平静说道:“另外一半与夏王有关。”

  听到牵扯夏王,一旁的苏定方不由竖起耳朵。

  刘黑闼恭敬道:“请天师明言。”

  “宁散人说你只能活到二十八岁,夏王的命运比你更为坎坷,他会先你而去,接着由你背负燕赵一地的仇恨征战,最终应了宁散人预言。”

  别说刘黑闼与苏定方,就连寇徐也一脸诧异。

  给人算命,也算不到这样清楚吧。

  刘黑闼后背忽然一凉,冥冥中有种感觉,似乎天师真把自己的命运看透了。

  这等悲剧,难怪宁散人看了也叹气。

  “天师,可有解法?”

  说完这句话,刘黑闼与苏定方都看向周奕。

  脑海中,隐隐猜到他会说什么。

  却没想到,他高深一笑。

  “这解法你不必朝我寻。”

  刘黑闼心中一沉:“难道.没救了.”

  “不,无论是你还是夏王,此刻已没人能算得清,未来如何,全无定向。倘若你现在隐居避世,活到二十八岁有什么稀罕的。”

  周奕笃定道:“你若不信,尽可去寻宁散人,他保管要说你命格已变。”

  刘黑闼愕然。

  与苏定方一样,本以为周奕会说劝降夏王的话,他却一字没朝那方向提。

  “天师忠言,刘某不敢不信,只是,我什么都没做,不知为何命格会变?”

  周奕转目于城外秋雨:

  “武林圣地一直在与我作对,因他们说什么天道有序,须依谶言。而我打乱了这一切,成为他们最大对头。”

  “所以,不止是你们,或许每个人都受到影响。”

  刘黑闼不是傻瓜,明白了他的话。

  虽觉得不可思议,却抱拳欲要感谢。

  周奕摆了摆手:“你就算信我的话,也不用谢我,因为我为了自己,非是旁人。”

  刘黑闼听完,除了佩服,还有种心神放松的感觉。

  周奕不禁问道:“你觉得这是好是坏?”

  刘黑闼满脸诚恳:

  “于我而言是天大的好事,我曾后悔听宁散人一言,若是我不知未来,死便死了,何须瞻前顾后。连见到一个喜欢的人,都担心没有未来而不敢表达。”

  说到这里,他有些狼狈地笑了一下。

  又认真道:“多谢天师为我解惑。”

  “我亦会将这消息告诉夏王,并期待天师驾临乐寿。”

  话罢,直接出声告辞了。

  苏定方也拱手告别,追着刘黑闼而去。

  “你们两个有什么打算?”

  寇仲徐子陵对视一眼:“周大哥,我们打算在东都待一段时间,之后便去往河北。”

  寇仲“嗯”了一声,拍着胸口道:

  “就由我们为周老大说服窦建德、翟让两位龙头,顺便灭了梁师都、刘武周,罗艺。这是我们给自己定下的一个小目标。”

  “之后会在江湖上闯荡,天地广大,我们想试探一下武道极限在何处!”

  他的话语中透着一股向往。

  周奕没觉得有什么不好,于是说了一些鼓舞他们的话。

  接着,又来到偃师的厨房。

  乌鸦道人正听柴孝和讲述燕菜做法。

  周奕便与石龙聊了起来。

  通过木道人,石龙已知晓他有志整理道门之学。

  问及石龙的想法时。

  这位老龙笑着说:“石某陪那两个小子一起去吧,我与窦建德聊得融洽,他或许会听从我的建议。”

  “等天下安定,再来聆听道友的妙法。”

  看得出来,石龙虽然嫌弃那两个惹祸精。

  但一路相处,有了老龙带小龙的深厚感情。

  “那木道友呢?”

  木道人看着他,没好气道:“我去帮你跑腿。”

  “等东都事毕,便应松隐子之邀,寻三山五岳各路道门朋友,开启道门大会。”

  周奕点了点头,提议了一个好去处。

  “老君观的妖道被我灭了,以后可恢复这洛阳三大盛景之一。”

  木道人给出建议:“老君观始终是魔门真传道的传承,正统道教对他们男女采补之术相当排斥,不如改名天师观。”

  周奕倒是没意见。

  木道人说完话,又被乌鸦道人拉去捣鼓什么“厨具”。

  没一会儿,周奕听到外边传来喧闹声,原来是跋锋寒正与侯希白较量,寇徐等人都在叫好。

  气氛热烈,他却又返回偃师城楼。

  “你有什么心事?”

  独孤凤拉着他的手,歪着脑袋看他。

  周奕笑了笑,没回她的话。

  独孤凤温柔的声音贴近了一些:“可是因为站上了巅峰,故而感觉人生寂寞?”

  “哪有,我只是在想,眼前的一切来之不易,需要好生珍惜。何况你在我身旁,寂寞从何而来?”

  他说话时,眼中映着少女的清丽面容。

  “还有呢?”

  “还有.比较期待天下安定时的样子,其实东奔西走挺累的,希望那些对头们能少给我找麻烦。”

  “那就不叫对头了。”

  小凤凰笑望着他:“你给刘黑闼算的命数,是瞎编的吗?”

  “不是。其实我也略懂命理。”

  “那你给我算算。”

  周奕见她水汪汪的眼中充满求知欲:“你真想听?”

  “想听。”

  “嗯你会有一个可爱的女儿。”

  独孤凤俏脸一红,将他胳膊抱紧,靠着他道:“是你瞎猜的,你根本不懂命算。”

  周围有不少人走动。

  两人笑闹一阵,看到东边有数名轻功不凡的探子返回。

  看他们装束,知是上募营中的高手。

  很快,周奕来到杜伏威与单雄信的营帐所在。

  “荥阳之兵正增派至虎牢关,他们没朝偃师来,说明对此地情况已经掌握。”

  “领军的将领是谁?”

  周奕很想听到“李密”二字,又觉得不可能。

  果不其然

  杜伏威道:“是裴仁基与裴行俨父子。”

  “裴仁基骁勇善战,善于骑射,当年灭亡陈朝、攻打吐谷浑和靺鞨的战争,他都有参与,有他镇守虎牢关,在荥阳大军囤积的情况下,强攻拿下,殊为不易。”

  单雄信道:“除此之外,还有两条重要消息。”

  “说说看。”

  “第一,李密联络了魏郡的宇文化及,他们本是对头,但危急关头,不排除联合的可能,十万骁果军随时可能南下。”

  “第二,天竺妖僧很可能就在虎牢关中。”

  周奕带着认真之色:“从哪听来的?他可曾露面?”

  “不,这是推测来的。”

  单雄信与杜伏威一齐看向周奕:

  “我们的人一直蹲守,昨日从东都逃出的域外各族陆续前往虎牢关,那位南海仙翁,入关之后也未见出来。”

  看来伏难陀真有可能在此。

  二人等着周奕决定。

  他思忖一番道:“和氏璧的事还未处理完,不可两头作战。我先派人到此地与你们一同防守,待我将净念禅院料理了,再与你们一同叫关。”

  单雄信一惊:“天师打算直破虎牢,再战荥阳?”

  “嗯,有这个打算。”

  杜伏威谨慎道:

  “我们一路进军来到偃师,周围不少郡县仍在李密掌控之下,或许可以先攻四下,这块硬骨头留到最后。

  以天师现在的名望,大多数郡县长官,定然闻风而降。如此一来,李密将失去源源不断地补给,毕竟他们抓壮丁的手段,可是层出不穷。”

  周奕微微点头:“我仅是一试,倘若不成,再行稳妥计策。”

  单雄信和杜伏威一听,也就没意见了。

  周奕又在偃师待了两天。

  九头虫被斩第四日。

  皇甫无逸、赵从文、杨公卿,宋蒙秋四人领军从洛阳来到偃师。

  一来防备虎牢之军偷袭,二来做好扣关准备。

  周奕安排好一切后,返回洛阳。

  连续的大战非但没有把江湖人吓走,反倒引得更多人前来。

  荣府寿宴时,那些人心怀鬼胎,经常窝在客栈中不露面。

  眼下入城的江湖人,却没那么多算计。

  他们来看热闹,自然东奔西走。

  以至于天津桥两岸到处都是人,半点也看不出这是兵乱大战之后的样子。

  入城的江湖人没想到,他们本意是来打听那两场大战的。

  却碰巧凑上一个天大热闹。

  天津桥东侧,一家挂着“蕲州团黄”的茶楼内喧闹声骤起。

  “邪王阴后将在三日后前往净念禅院一观和氏璧,这是真的吗?!”

  一名来自北海派的大汉操着大嗓门喊道。

  “怎么不真,连洛阳帮的长老都在讨论!”

  “算下来,那时间距讲筵会还有八日,净念禅院岂会拿出和氏璧?邪王阴后分明是找乱子的。”

  有人笑呵呵道:

  “稀罕事啊,虽说这两位是天下间有数的大高手,可武林圣地多少年没人正面闯过了,这胆量果非寻常武人可揣度。”

  一些理智的江湖人道:“净念禅院高手极多,他们提前准备,便是邪王阴后也无法得手吧。”

  茶楼中,东都本地人笑道:

  “佛门中人与天师较劲,他老人家一去,这讲筵会多半没机会开了。”

  他们看热闹不嫌事大:“我要是了空禅尊,这时已把和氏璧双手送上,否则晚节不保。”

  有人认为他说得夸张,却有很多人附和。

  知晓内情的人点评道:

  “天师已拿下偃师,正与李密在虎牢关一带布兵,随时可能大战,多半不会牵扯到净念禅院的争斗中。”

  一提到李密,茶楼外忽然有人大喊:

  “快去定鼎门!听说有人作《讨瓦岗寨李密檄文》!”

  “大惊小怪,一篇檄文有什么大不了的,是何人所作?”

  “祖君彦,祖君彦啊!”

  一听这个名号,茶楼中人立刻来了兴趣。

  祖君彦是李密的手下,还曾去荣府参加寿宴,据传天师叫他作此檄文,祖君彦直言难办。

  难办?这还不是办了?

  那些知晓寿宴经过的江湖人哈哈大笑,直去定鼎门。

  近午时,定鼎门城楼下扎堆都是人。

  “周公子,檄文我已写好,换一个人去念成吗?”

  一身文士打扮,鼻青脸肿的祖君彦狼狈已极,他盯着面前的妖异俏公子,双目充满恐惧。

  这位‘周公子’冷冷一笑,扇子挽出剑花,朝城楼一指。

  “午时已到,我在下边听着,你声音但凡小点,下场自己想象。”

  祖君彦自知碰到了狠辣人物,终究还是站上了定鼎门城楼。

  密公,对不住了。

  这一日,继《为李密檄洛州文》后,祖君彦再作《讨瓦岗寨李密檄文》。

  一在瓦岗作,一在洛阳作。一讨洛阳,一讨瓦岗。

  可谓是前后呼应,上下对照。论及记室弄笔之能,天下无人出其右者。

  午时许,祖君彦当着洛阳众人之面,朗声念道:

  “伪魏公李密者,豺声蜂目,本非善类.”

  “窃据瓦岗之险,伪托义军之名,外饰忠顺,内藏祸心。今者天厌其恶,人怒其奸,特布檄文,数其罪戾,昭告天下,咸使闻知!”

  大庭广众之下,祖君彦怒斥李密四大罪状。

  “一曰背主噬恩,枭獍(jìng)成性.”

  “二曰僭越称尊,悖逆天常.”

  “三曰虐民暴敛,凶残逾于桀纣.”

  ……

  距离定鼎门不远处,周奕不禁听笑了。

  望着城头上的祖君彦,又听他道:

  “四曰反复无常,奸诈冠于古今。他初附杨玄感,旋见其败而遁。再投瓦岗寨,即谋其主而篡。朝秦暮楚,信义全无。首鼠两端,廉耻尽丧.!”

  周奕对一旁的独孤凤道:“这事若被李密知晓,能否将他从龟壳中激出来?”

  “不一定,但准能将他气死。有此檄文,还是他自个的记室所书,亲口所述,定要他遗臭万年。”

  周奕又问:“你在看什么?”

  小凤凰唇角微微上扬,笑意初萌,朝着定鼎门方向仔细观瞧:“我在替你找人呢,唯有你的好妹妹能这般贴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