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华阳真人-《闪婚北周做天后》

  通道观里,太子爷为了再次邂逅那传说中的华阳真人,逗留了很久。

  张宾的丹药,交在了殿下身边的侍卫手里。

  可太子手中的签,直到日头偏西,都还没有找到解惑的人。

  看着蒲团前那依旧空空如也的安静, 陈柏然失望着跨门而去。

  可东宫的仪仗还没动身,就见手下引着一个身形小巧,一脸娃娃相的小道匆匆迎上前来,递上了一把干秃的拂尘。

  来人自报家门,自称是华阳真人派来的。

  奉上道长的佛尘,请太子后山一叙。

  太子好奇地看着来人这灵动的身形,分明还是个没长大的大孩子。

  但见他皮肤黝黑,独一张脸显出白皙。

  一双扑闪的大眼睛,嵌在那张满是表情的娃娃脸上,透着浑身的狡黠和机灵。

  只是笑起来,那对雪白的大门牙有点辣眼睛。

  使人不由想起那草原上土洞里,独爱发愣的土拨鼠。

  在道观后山的清溪边,

  那个曾经为沈君茹解签,让她抽的不好便重新去抽,直到满意为止的黑衣道长,

  捋着海下的一把山羊胡须,笑眯眯地出现在了眼前。

  他在那蓝天白云,高山流水间,云淡风轻地端坐着。

  枯瘦而风霜的面容,依然像当时陈柏然和沈君茹来访的那次,恬淡而随意。

  “听说求签之人,一直在寻我?” 见到太子到来,他开门见山地说。

  “道长别来无恙?” 太子拱手递上了手中的签。

  那道人微笑着接过了,只略略掸了一眼,便随意将那签放在了手边。

  “殿下请坐!不妨在此品一壶老道的乡野之茶。” 华阳真人为太子酌上了一壶绿色。

  “只是,不知殿下敢喝么?” 然后他便爽朗笑道。

  “道长既知孤的身份,当已知孤敢还是不敢。您说呢?”

  太子端起了那茶,擎在了半空,将球踢了回去。

  “哈哈!道家有言:山本无愁,因雪埋头,水本无忧,因风起皱。”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殿下乃星河紫微,自有轨迹。如何会忌讳老道的一壶乡野粗茶。” 他说。

  “可如果今天孤确是忌讳了呢?” 太子笑答。

  “这又何难?道法自然,顺势而为而已。”

  道人微笑地从手边拾起了那签,随手在身上的道袍上蹭了蹭,然后轻飘飘将它扔进了山涧。

  “就如这签,得来无用。去之亦无妨。”

  “既然一切因果不是因殿下所起,无为则无所不为啊!”

  华阳真人不温不火寥寥几句平淡的话,听上去平平无奇,却是玄机重重。

  让云里雾里的陈柏然顿生感悟。

  “道长是世外高人。孤曾数次寻访玄真观,想讨得华阳真人一面机缘。”

  “今日得见,实为幸甚。”

  “如果孤没有猜错,孤与太子妃,曾得道长多般照应。”

  “借花谢佛,孤愿借道长的香茶,多谢道长数次救命之恩。”说罢,便举起了茶盅。

  太子将茶敬过了高人,正准备送入口中,却被凌空突然飞来的一丝银线,嗖地将手中的杯子卷了去。

  满脸惊愕中,那刚才前来引请太子的娃娃面孔,手里攥着那杯茶,来到了面前。

  “昆奴,别闹!你吓着贵人了。还不赶紧将你的神通收了,来见过你的主人!”

  道长呵呵摆着手说。

  “主人?” 太子惊疑不解。

  “殿下是否心存疑惑?” 看见太子的一脸迷惑,华阳真人笑而不语。

  倒是那个娃娃脸的小道,龇着一对雪白的门牙,上前噗通跪倒在地。

  “主人,请喝茶!” 他带着满脸的兴奋和渴望说。

  眼见着东宫的主人满脸的惊异,一脸的不可置信。华阳真人哑然失笑。

  “殿下,这昆奴乃是老道为太子之访准备的礼物。”

  “殿下总以为是华阳真人几次三番救助了太子。”

  “殊不知贫道是化外之人,救死扶弱,本是随意。”

  “其实草木从容,荣枯自有定数。”

  “殿下不应谢我,当谢天地赐予的机缘。”

  “同样,这昆奴也是一样。”

  “这昆奴乃一介孤儿。自小长在昆仑山中。”

  “是当年齐梁的高僧宝志禅师云游昆仑时,触破神山结界,向天许愿百年后得到的因果。”

  “传说晋末之时,在句容华山北脚的东阳村,曾有一对朱姓的夫妇。”

  “因多年婚姻未能生养,一直吃斋念佛,祈求子嗣。”

  “谁料一日在山中田间劳作之时,忽然听见高处有婴儿啼哭之声。”

  “他们四方寻找,却在山中一树参天古木上的鹰巢中,发现了一个面方莹澈,手足似鸟爪的婴儿。”

  “因膝下多年无子,于是夫妻两人便将婴儿救回家中收养为子。起名宝志。”

  “这便是宝志禅师的来历。”

  “禅师毕竟不是凡间俗人。”

  “虽因其命贱和手脚残疾,为人欺负,终被父母送进了寺庙以求后福。”

  “但他聪明绝顶,七岁时便了悟佛法。更有通晓过去和预见未来三代的神通。”

  “传说他擅长于分身之术,曾长发赤足,肩挑锡杖,上挂刀、尺、佛尘等物,游走于市井间。”

  “预言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更迭。”

  “当年我的师祖在昆仑山中修行之时,曾与高僧有一面之缘。”

  “虽然听他说的话像谶言符咒,看见他的行为怪诞。却结下了莫逆之交。”

  “他的应身在遁入结界之时,曾馈赠师祖一本天书,自称未来定有能读懂这书的后人前来。”

  “希望借师祖之手将这天书的秘密,传给有缘的后人。”

  “道长所言,莫不是指的是您悬挂于孤的马鞍上,鸟笼里的书么?”

  “可道长如何能判断孤就一定能读的懂?” 太子惊讶插话道。

  “哈哈!殿下!老道是通达天象之人。”

  “这天地演化,四季轮回,各有其时,寒来暑往从无差错。”

  “星河在天道运行,亿万年不曾偏离。”

  “星升星落自有他的轨迹。却不料一日彗星会坠落东宫。”

  “其实判断这天书殿下读的懂读不懂一点不难。”

  “那日夜里是我给殿下送无头箭信息时,无意中见到了你书案前一张画表。”

  “那上面书写的文字,与这天书里的字迹写法,几乎一样。”

  “昆奴,是我师祖的关门弟子。”

  “在先祖羽化时,将宝志禅师留下的遗物传给了他。告诉他日后能读懂这本书的人,便是他的主人。”

  “如今,您已在此。我也算在此生,完成了先师交给我代为寻访禅师后人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