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261.遗愿
“早去也好。”谢初然连连点头:“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能赶在凌汛结束前找到水韵青金石,那样一来可以直接借着凌汛的天时,完成四品晋升三品的修身典仪。”
徐永生言道:“希望能多找到几枚,赶在凌汛结束前返回,这样一来你也能赶上,说不定王博士也有机会。”
王阐通过朝廷学宫系统的典仪从五品晋升为四品宗师境界,在岔路口上迈出关键一步。
但如果接下来他能通过民间典仪继续提升,不说弥补相关隐患,至少可以确保不至于越陷越深。
假使有机会的话,徐永生当然希望王阐能跟他和谢初然一样。
只不过水韵青金石如此稀少,现在这只能说是个美好愿景。
谢初然闻言,轻叹一声:“我第三层‘礼’的相关历练还没能完成,不知要等什么时候,恐怕未必能在凌汛结束前达成,届时就算有水韵青金石,恐怕也还要再等一年。”
徐永生:“不行的话,到北方草原,请鹿族长和鹿姑娘帮把手,安排一下?”
谢初然颔首:“这也是个办法。”
随着时间推移,她虽然仍是朝廷钦犯,但朝廷方面缉捕力度不如从前。
因此先前担心连累鹿婷的谢初然,终于动心思想去探望对方一番。
年初之时便有相关打算,只是因为她和林成煊优先南下,接着又从南边一路向西,前往川西雪山跟徐永生汇合,是以他们一直不得机会北上。
接下来,倒是可以找时间,往北方一行。
徐永生算了算时间:“我了解到的情况,北方大河水系凌汛一般都是到年初一月前后便结束,但关外东北那边松江等水系,凌汛期则可能持续到二月前后。
届时我不论有否得到水韵青金石,都走北边,先去关外东北,你和林博士也可以北上,经过白鹿族那边后,再去东北,咱们明年二月的时候,在那边汇合。”
谢初然眼睛一亮:“如此也好,嗯,你年前先出发,我们将时间岔开,我和林伯父年后再出发,时间赶得及。”
眼下,大乾皇朝的重心,正转向西南边陲。
双方在川西一带的争斗,越发激烈,不断加码。
以至于中原内地,针对如隐圣秦武、月圣殷空月等人的围剿力度,都不如先前了。
尤其以镇军大将军郭烈奉命返回关中帝京作为显著信号。
就在前不久,传来隐武帝秦武彻底脱困,下落不明的传说。
大乾朝廷在这方面协调、联系出现了问题。
原本已经奉朝廷旨意北上的新枪圣项一夫,晚到一步,没能继续咬住隐武帝秦武的行踪。
他索性调转枪头,继续追查“枪王”聂鹏和“赤虎”拓跋锋的下落。
针对名声在外的反贼,大乾朝廷当前只针对六道堂还保持高强度的围剿。
相较于近乎独来独往的隐圣、月圣,无疑还是家大业大的六道堂暴露痕迹更多,更容易被追剿。
“对了,有件事……”
谢初然忽然说道:“之前,黄选来拜访林伯父了。”
徐永生闻言,微微扬眉。
王阐的活动下,学宫司业韩帼英基本上同意林成煊重归东都学宫四门学的提议。
许书明有心让许冲来学宫接自己的班,就算不一步到位直接成为国子学博士,最好也能谋一个太学博士,同燕德换位。
这种情况下,他自然不会节外生枝,反对林成煊、王阐。
燕德对此无可无不可。
器学博士程稳与牧学博士蒋和,也无心阻止,崇玄学博士同样如此。
身为现任尉学博士的黄选,公开表态也是没有意见。
但他私下来见林成煊,则略微有些反常。
双方不算陌生,但因为先前谢氏的问题,自西北、朔方之乱后,连带着黄氏一族同林成煊关系也变得尴尬起来。
大家已经有段时间没有走动。
“我的身份,应该还没有暴露。”谢初然徐徐说道:“他这趟过来,先是问了林伯父一个问题,他问林伯父修持儒家五常,是否以‘礼’为主?”
徐永生闻言,脑海中顿时浮现黄选当初专门问他,儒家五常修行,是否以五常之仁为主?
因为相关历练的缘故,徐永生对儒家五常的选择,大部分都为外界所知,因此他也没什么好隐瞒的。
只是肯定黄选的猜想之后,对方便不再多谈。
事后徐永生思索,有不少猜测。
再对照这次黄选询问林成煊类似的问题,两相结合,他渐渐捕捉到黄选的思路。
果不其然,就听谢初然继续说道:“虽然问题很冒昧,但林伯父还是回答了黄选,不过,只是回答对方他不是主要修持五常之礼。”
林成煊当下的儒家五相五常积累,是每一样都各四层,整整齐齐,不偏不倚。
因为都是四层,于是相关历练也就都停留在相对较低一些的层次,虽然当中很多都需要公开完成,为世人所知,但总体而言,终究有不少迷惑性,令外界难以准确估测。
尤其是外界少有人知道他已经是三品大宗师,拥有七层三才阁。
当然,林成煊的回答也没有欺骗黄选。
他确实不是主修五常之礼。
而相较于当初的徐永生,这次面对林成煊,黄选终于将一些话说透了。
“听林伯父回答后,他讲了一件事。”谢初然说到这里,声音有些飘忽:“黄选说,我爹和我大哥,在筹谋准备凝聚文脉,奠定我谢氏可传千年万年之祖地根基的事情,各方面条件其实都已经准备妥当,只等大哥成为儒家武圣。”
徐永生闻言,长长呼出一口气。
自己先前一些猜想,得到了验证。
现在回想起来,出事以前的谢华年,之所以前往河东,正是为了完成儒家第六层“礼”相关的历练。
彼时还是四品宗师的他,最多也就只能拥有六组“礼”之编钟。
而拥有六组“礼”之编钟,当然也意味着他在当前境界,是主修五常之礼,余下的仁、义、智、信里最多的一个,顶天了只有五层。
想要凝聚文脉,建立传承千古的儒学世家,也不是随便哪个儒家武圣就能做到的。
至少八组“礼”之编钟,才配考虑这个问题。
准确说,八组“礼”之编钟也较为勉强,历史上成功的先例都是借助了其他强者的帮助,最终凝聚的文脉效果,也相对较弱。
需要至少拥有九组“礼”之编钟的一品儒家武圣,才能独自凝聚祖地文脉。
从这个角度来说,谢华年距离其实还比较远。
但是,按照谢初然从前介绍的情况,她大哥谢华年,是跟她一样的入圣灵性天赋。
换言之,他有踏足武圣境界的潜力和底气。
只要相应历练不把他卡住,他有机会冲上武圣境界,参考他先前的年龄和进步速度,一品武圣也不是没有机会。
当然,现在他人已经英年早逝。
“口说无凭,但是……”谢初然轻声道:“我觉得,他说的是真的,现在仔细回想,从前我爹和大哥隐约漏过口风,只是他们基本不跟我和二哥提及相关事。”
不跟谢今朝提起,好理解,谢家二郎并不修行儒家武道。
不跟谢初然提起,理由就可能多种多样。
但参考谢峦、谢华年先前同谢初然相处,不论徐永生还是谢初然本人,都更倾向于这是她父亲、大哥对她的关爱与宠溺。
是以谢初然全然不了解相关事的情况下,即便谢华年是她在儒家武道上的启蒙老师,她后续修炼针对儒家五相五常的选择,也完全由着自己的性子来。
早年的时候,谢初然是主修五常之智的。
直到大乱之后,因为专心练武,归纳总结自身所学,同时又考虑被通缉的情况下万一受伤需要快速恢复,谢初然这才多积累了些“礼”之编钟,但截止当前她四品境界了,也只是修持三层“礼”。
至于黄选试探询问徐永生、林成煊温养积累的五常之礼有多少层,则是出于另一番考虑。
“他说……二哥对此事是知情的。”谢初然轻声道。
徐永生:“他觉得,谢二哥有心继承令尊和谢大哥的遗愿?”
谢初然沉默不语。
这种事,走纯武夫修行路线的谢今朝本人肯定是做不到的。
想要有机会达成,自然需要其他儒家武者相助。
徐永生、林成煊,皆是同谢氏关系相对较为密切的儒家武者。
黄选不确定谢今朝有没有跟徐永生、林成煊联系。
但如果他们不是主修儒家五常之礼,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讲,他们并非谢今朝所需要的的助力人选。
“当初跟林伯父回东都变成‘林倏华’前,是我最后一次见二哥。”
谢初然幽幽说道:“临别前,我总感觉二哥有什么话想对我说,但欲言又止的模样。
现在想来,他倒不是建议我从那时开始多修持几组‘礼’之编钟,但可能也想我从旁帮把手,将来说不定有机会完成爹爹和大哥的遗愿,为谢氏立下文脉,但最后他终究没有开口。”
(本章完)
“早去也好。”谢初然连连点头:“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能赶在凌汛结束前找到水韵青金石,那样一来可以直接借着凌汛的天时,完成四品晋升三品的修身典仪。”
徐永生言道:“希望能多找到几枚,赶在凌汛结束前返回,这样一来你也能赶上,说不定王博士也有机会。”
王阐通过朝廷学宫系统的典仪从五品晋升为四品宗师境界,在岔路口上迈出关键一步。
但如果接下来他能通过民间典仪继续提升,不说弥补相关隐患,至少可以确保不至于越陷越深。
假使有机会的话,徐永生当然希望王阐能跟他和谢初然一样。
只不过水韵青金石如此稀少,现在这只能说是个美好愿景。
谢初然闻言,轻叹一声:“我第三层‘礼’的相关历练还没能完成,不知要等什么时候,恐怕未必能在凌汛结束前达成,届时就算有水韵青金石,恐怕也还要再等一年。”
徐永生:“不行的话,到北方草原,请鹿族长和鹿姑娘帮把手,安排一下?”
谢初然颔首:“这也是个办法。”
随着时间推移,她虽然仍是朝廷钦犯,但朝廷方面缉捕力度不如从前。
因此先前担心连累鹿婷的谢初然,终于动心思想去探望对方一番。
年初之时便有相关打算,只是因为她和林成煊优先南下,接着又从南边一路向西,前往川西雪山跟徐永生汇合,是以他们一直不得机会北上。
接下来,倒是可以找时间,往北方一行。
徐永生算了算时间:“我了解到的情况,北方大河水系凌汛一般都是到年初一月前后便结束,但关外东北那边松江等水系,凌汛期则可能持续到二月前后。
届时我不论有否得到水韵青金石,都走北边,先去关外东北,你和林博士也可以北上,经过白鹿族那边后,再去东北,咱们明年二月的时候,在那边汇合。”
谢初然眼睛一亮:“如此也好,嗯,你年前先出发,我们将时间岔开,我和林伯父年后再出发,时间赶得及。”
眼下,大乾皇朝的重心,正转向西南边陲。
双方在川西一带的争斗,越发激烈,不断加码。
以至于中原内地,针对如隐圣秦武、月圣殷空月等人的围剿力度,都不如先前了。
尤其以镇军大将军郭烈奉命返回关中帝京作为显著信号。
就在前不久,传来隐武帝秦武彻底脱困,下落不明的传说。
大乾朝廷在这方面协调、联系出现了问题。
原本已经奉朝廷旨意北上的新枪圣项一夫,晚到一步,没能继续咬住隐武帝秦武的行踪。
他索性调转枪头,继续追查“枪王”聂鹏和“赤虎”拓跋锋的下落。
针对名声在外的反贼,大乾朝廷当前只针对六道堂还保持高强度的围剿。
相较于近乎独来独往的隐圣、月圣,无疑还是家大业大的六道堂暴露痕迹更多,更容易被追剿。
“对了,有件事……”
谢初然忽然说道:“之前,黄选来拜访林伯父了。”
徐永生闻言,微微扬眉。
王阐的活动下,学宫司业韩帼英基本上同意林成煊重归东都学宫四门学的提议。
许书明有心让许冲来学宫接自己的班,就算不一步到位直接成为国子学博士,最好也能谋一个太学博士,同燕德换位。
这种情况下,他自然不会节外生枝,反对林成煊、王阐。
燕德对此无可无不可。
器学博士程稳与牧学博士蒋和,也无心阻止,崇玄学博士同样如此。
身为现任尉学博士的黄选,公开表态也是没有意见。
但他私下来见林成煊,则略微有些反常。
双方不算陌生,但因为先前谢氏的问题,自西北、朔方之乱后,连带着黄氏一族同林成煊关系也变得尴尬起来。
大家已经有段时间没有走动。
“我的身份,应该还没有暴露。”谢初然徐徐说道:“他这趟过来,先是问了林伯父一个问题,他问林伯父修持儒家五常,是否以‘礼’为主?”
徐永生闻言,脑海中顿时浮现黄选当初专门问他,儒家五常修行,是否以五常之仁为主?
因为相关历练的缘故,徐永生对儒家五常的选择,大部分都为外界所知,因此他也没什么好隐瞒的。
只是肯定黄选的猜想之后,对方便不再多谈。
事后徐永生思索,有不少猜测。
再对照这次黄选询问林成煊类似的问题,两相结合,他渐渐捕捉到黄选的思路。
果不其然,就听谢初然继续说道:“虽然问题很冒昧,但林伯父还是回答了黄选,不过,只是回答对方他不是主要修持五常之礼。”
林成煊当下的儒家五相五常积累,是每一样都各四层,整整齐齐,不偏不倚。
因为都是四层,于是相关历练也就都停留在相对较低一些的层次,虽然当中很多都需要公开完成,为世人所知,但总体而言,终究有不少迷惑性,令外界难以准确估测。
尤其是外界少有人知道他已经是三品大宗师,拥有七层三才阁。
当然,林成煊的回答也没有欺骗黄选。
他确实不是主修五常之礼。
而相较于当初的徐永生,这次面对林成煊,黄选终于将一些话说透了。
“听林伯父回答后,他讲了一件事。”谢初然说到这里,声音有些飘忽:“黄选说,我爹和我大哥,在筹谋准备凝聚文脉,奠定我谢氏可传千年万年之祖地根基的事情,各方面条件其实都已经准备妥当,只等大哥成为儒家武圣。”
徐永生闻言,长长呼出一口气。
自己先前一些猜想,得到了验证。
现在回想起来,出事以前的谢华年,之所以前往河东,正是为了完成儒家第六层“礼”相关的历练。
彼时还是四品宗师的他,最多也就只能拥有六组“礼”之编钟。
而拥有六组“礼”之编钟,当然也意味着他在当前境界,是主修五常之礼,余下的仁、义、智、信里最多的一个,顶天了只有五层。
想要凝聚文脉,建立传承千古的儒学世家,也不是随便哪个儒家武圣就能做到的。
至少八组“礼”之编钟,才配考虑这个问题。
准确说,八组“礼”之编钟也较为勉强,历史上成功的先例都是借助了其他强者的帮助,最终凝聚的文脉效果,也相对较弱。
需要至少拥有九组“礼”之编钟的一品儒家武圣,才能独自凝聚祖地文脉。
从这个角度来说,谢华年距离其实还比较远。
但是,按照谢初然从前介绍的情况,她大哥谢华年,是跟她一样的入圣灵性天赋。
换言之,他有踏足武圣境界的潜力和底气。
只要相应历练不把他卡住,他有机会冲上武圣境界,参考他先前的年龄和进步速度,一品武圣也不是没有机会。
当然,现在他人已经英年早逝。
“口说无凭,但是……”谢初然轻声道:“我觉得,他说的是真的,现在仔细回想,从前我爹和大哥隐约漏过口风,只是他们基本不跟我和二哥提及相关事。”
不跟谢今朝提起,好理解,谢家二郎并不修行儒家武道。
不跟谢初然提起,理由就可能多种多样。
但参考谢峦、谢华年先前同谢初然相处,不论徐永生还是谢初然本人,都更倾向于这是她父亲、大哥对她的关爱与宠溺。
是以谢初然全然不了解相关事的情况下,即便谢华年是她在儒家武道上的启蒙老师,她后续修炼针对儒家五相五常的选择,也完全由着自己的性子来。
早年的时候,谢初然是主修五常之智的。
直到大乱之后,因为专心练武,归纳总结自身所学,同时又考虑被通缉的情况下万一受伤需要快速恢复,谢初然这才多积累了些“礼”之编钟,但截止当前她四品境界了,也只是修持三层“礼”。
至于黄选试探询问徐永生、林成煊温养积累的五常之礼有多少层,则是出于另一番考虑。
“他说……二哥对此事是知情的。”谢初然轻声道。
徐永生:“他觉得,谢二哥有心继承令尊和谢大哥的遗愿?”
谢初然沉默不语。
这种事,走纯武夫修行路线的谢今朝本人肯定是做不到的。
想要有机会达成,自然需要其他儒家武者相助。
徐永生、林成煊,皆是同谢氏关系相对较为密切的儒家武者。
黄选不确定谢今朝有没有跟徐永生、林成煊联系。
但如果他们不是主修儒家五常之礼,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讲,他们并非谢今朝所需要的的助力人选。
“当初跟林伯父回东都变成‘林倏华’前,是我最后一次见二哥。”
谢初然幽幽说道:“临别前,我总感觉二哥有什么话想对我说,但欲言又止的模样。
现在想来,他倒不是建议我从那时开始多修持几组‘礼’之编钟,但可能也想我从旁帮把手,将来说不定有机会完成爹爹和大哥的遗愿,为谢氏立下文脉,但最后他终究没有开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