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233自创第二门武学-《至圣先师他太稳重了》

  第237章 233.自创第二门武学

  看着自己的第三层“礼”之编钟,徐永生考虑很多。

  和谢初然一样,他也需要考虑未来射礼的历练。

  如果一直安然待在朝廷学宫的体系内,这一点倒是非常容易经由官方协调安排。

  但现在他通过民间典仪晋升,并且暂时隐瞒自己真实修为,很多事情就不得不注意。

  关于这方面,徐永生的设想是未来自己前往川西雪原期间寻访三江源精之后,如果情形允许他重返河洛东都,届时可以公开自己已经四品境界的消息,然后走学宫渠道,完成第三层“礼”的相关历练。

  受到雪原异族威胁,偶然得到五品晋升四品的民间儒家典仪,紧急避险的情况下,只要不想公开逼反他,外界也不好多说什么。

  明面上他始终还是那个虽然个人情感上同情拓跋锋、常杰、谢初然等人,但始终兢兢业业、奉公守法甚至屡次公开立功的学宫讲师。

  当然,如此一来也有弊端,学宫方面不管司业韩帼英本人作何想法,肯定都会过问徐永生掌握的民间儒家典仪,甚至软性“没收”。

  较低境界的典仪也就罢了,由五品入四品,由武魁成为宗师的典仪,大乾朝廷不会视若无睹。

  因此关于这一方面具体如何处置,徐永生还在思索,尚未彻底拿定主意。

  他接下来就先继续认真积累自己的第五块“智”之龟甲,先把四品境界第六层三才阁先全部填满再说。

  反正他原本也是预计等自己第六层三才阁全满,达到正四品境界后再动身西行前往川西雪原。

  盛景十六年一月的最后一天,东都学宫的学生迎来一年一度的年考。

  四门学这边最引人瞩目者,便是宁山在正式入学满四年之际,这趟将要参加经由七品晋升六品境界的儒家相关典仪。

  虽然不及徐永生当初,但在近年来也是有数的快速。

  和徐永生当初一样,相关典仪由所在学馆的博士主持。

  四门学这里,当然是王阐负责。

  至于国子学博士许书明和太学博士燕德,对此早都已经麻木了。

  不论宁山还是奚骥,都始终不愿意升学离开四门学。

  既如此,学宫方面自然也就不好强求。

  燕德、许书明回想当日,甚至不得不感慨,当初徐永生从四门学升往太学,甚至都要拜前任四门学博士林成煊所赐,否则情形多半也和如今的宁山、奚骥一样。

  燕德和太学已经是捡着了。

  典仪整体进行的非常顺利,宁山宁宣石,成功通过典仪更上一层楼,成为东都学宫最新入品的一位儒家六品武魁。

  同一天,沈觅觅也成功迈出这一步。

  因为正式入读学宫时的年龄较小,此刻的她甚至还没有满十九周岁。

  如此精进速度,自然是让崇玄学博士刘深大感欣慰。

  就连少女平时稍显有些猥琐……错,划掉,稍显有些沉稳的作风,这一刻都让刘博士感觉顺眼了些许。

  只是接下来他马上又暗自头疼起来。

  对方执意想要留在东都学宫,不愿回道门北宗山门继续深造。

  刘博士接下来只得继续用心做思想工作。

  如果他当真同意沈觅觅留下来成为东都学宫崇玄学新的讲师,位置反而好说。

  崇玄学当前的助教和直讲里,有多名道门北宗传人。

  随便一个六品直讲自己主动请辞离职,然后返回宗门继续静修即可。

  只不过刘博士更希望回去进修的那个人是沈觅觅。

  宁山这边想要入职成为和徐永生一样的学宫讲师,反而没有位置。

  准确说,四门学当前没有位置。

  曹朗请辞,国子学空出个五品助教的位置。

  正好太学那边有一位六品直讲,苦修之下,成功通过六品升五品的儒家典仪,突破至五品境界,顺势升入国子学补位,不论修为还是职司,都更上一层楼,可谓春风得意。

  于是太学也就空出一个六品直讲的位置。

  但问题在于,宁山一门心思想要留在四门学,不想去太学。

  有坑,可是萝卜不愿来。

  太学博士燕德表示心很累。

  徐永生咨询过宁山本人的意思后,也就顺其自然。

  宁山从学宫毕业,结果当前待业在家,索性自己继续读书。

  中途遇到什么碍难,仍然向徐永生请教。

  某些方面比罗毅还更好说话的现任东都学宫司业韩帼英,这趟也专门招了徐永生、王阐过去询问:“宁山如此,晚些时候还有个奚骥,怕也是相同模样?”

  徐永生、王阐此刻老老实实点头:“司业明鉴,正是如此……”

  韩帼英一时间又是好气又是好笑地看着徐永生。

  徐永生满脸纯良和无辜。

  “行了行了,一个二个的都这样。”韩帼英末了只是挥挥手,便让徐永生二人离开。

  冬去春来,天渐转暖。

  徐永生继续自身修行。

  终于又多了一组“礼”之编钟的情况下,他开始进一步着手归纳整理自身掌握的诸般绝学。

  他现在本人有三组“礼”之编钟。

  然后,通过佩韦自缓这门儒家绝学,徐永生可以临时协调自己的第六枚“仁”之玉璧,变作第四组“礼”之编钟。

  在这个状态下,他归纳整理完善自身所学的能力,进一步水涨船高。

  此前灵光一现,现在可以细水长流。

  就仿佛喷泉变成瀑布一样,种种灵感和思路通畅,可以连续不断地稳定输出。

  冬日里的夜晚,徐永生独自坐在院落中,一柄连鞘制式横刀,摆在他膝头。

  徐永生没有起身,始终端坐,双目神采似乎也有些放空,视线没有焦点。

  他时不时忽然出刀,仿佛漫无目的。

  一刀之后,便又立刻收刀归鞘,仿佛无事发生。

  过了片刻,又再忽然抽刀。

  同样是随手一挥的动作,同样只是刀光一闪。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徐永生抽刀轻挥的动作开始越来越频繁。

  每一刀都轻描淡写,但内里蕴藏奥妙无数。

  仿佛当日他精准一刀刺入金甲蝠王头面要害,将那堪比顶尖武魁高手的大妖一刀斩杀的动作,如今不断重现。

  当初像是妙手偶得之,浑然天成的一刀,徐永生现在时不时就能重现一次。

  并且,在接下来的每一夜,随着徐永生不断揣摩不断总结,他挥刀更加频繁,更加连贯。

  到得后来,横刀已经不再重新归鞘,刀光连绵不绝。

  每晚,直到徐永生佩韦自缓绝学的持续时间到了顶点,他三才阁里第四组“礼”之编钟重新变回第六枚“仁”之玉璧的模样,他方才收刀停下。

  寻个合适日子,确定没人跟着自己,徐永生独自悄然出了东都城。

  到一僻静隐蔽之地,徐永生重新抽出自己的横刀·肝胆。

  横刀出鞘的刹那,风雷交加,云气流转,环绕徐永生全身。

  云团凝聚成麒麟模样,这时仿佛睁开眼睛凝视前方。

  而随着徐永生挥刀,此刻有不耀眼但夺目的光辉一闪而过。

  云团破开,麒麟光影一闪而过向前冲出。

  看似势头、速度不如何猛烈,但却极为精准、巧妙。

  徐永生一刀之后,没有再出手,但风雷所化的麒麟光影仍然凝聚不散。

  新一式自创的武学,至此彻底有了雏形。

  但徐永生这时反而不再出刀,只立在原地继续凝神思索,不断总结,不断揣摩,从而更进一步去芜存菁。

  末了,他收刀入鞘。

  横刀·肝胆重回湖海囊中,陌刀·吾往矣入手,摘去刀套。

  徐永生再次演练起来。

  相对于气势奔放的天麒正行,新招式看上去更加轻巧细致,同庞大的陌刀·吾往矣不那么搭调。

  但随着时间推移,徐永生挥舞陌刀·吾往矣,也渐渐开始显现出新招式的奥妙。

  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继续完善自创的又一门全新武学。

  “这一招,或可称为麟经裁云……”徐永生心道。

  看了看天色,他收拾善后返回东都城。

  等回到永宁坊自家住处,家中作为管事的李老翁递上一封信:“先生,这是坊正公送来的,但坊正公也不知道是何人来信。”

  徐永生微微颔首,仔细检查一番,没有发现异样,于是拆开信封。

  信件笔迹比较大众端正,看不出具体是何人所写,信上也没有落款。

  内容则是邀请徐永生三月初上巳节的时候一同春游踏青。

  徐永生略微沉吟后,不置可否,也无从回信。

  不过等到上巳节那天,他果然组织了一场春游。

  包括放假不用去义塾授课的奚骥在内,一群少男少女全都参加。

  徐老师组织的活动除了带着大家一起顺水踏歌之外,还有他个人爱好相关……放风筝。

  看着天空中的纸鸢,还有如今跟宁山近乎形影不离的白隼,徐永生目光灼灼。

  除了麟经裁云外,他还另有其他方面的武学创建,有待进一步完善。

  可以先不急于眼下一时。

  因为徐永生心中微动,感觉到有别人似乎在旁观察他。

  又或者说,是专门让他发现,提醒对方自身的到来。

  徐永生不动声色,独自离开。

  然后在山林间溪水旁,他见到另一个青年书生,正是久违的曹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