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231.给谛听找个背锅的
长桀耦耕这一式儒家绝学,是赵言规自创,徐永生不了解其中底细,不确定学习这一招对儒家五相五常的要求。
但对方先前施展的另外两大绝学,源自大乾武学宫。
学宫东、西两监都有收录,徐永生虽然没有修习,但在东都学宫典籍厅藏书阁里了解过大概情况。
赵言规此前双手合抱,以自身浩然气营造范围方圆十米以上的玉质墙壁,阻隔金甲蝠王的毒雾瘴气,乃是儒家绝学圭璋特达。
此绝学典出《礼记》“圭璋特达,德也”之语,儒家武者想要练成这一招,需要三才阁里先养成两枚“仁”之玉璧,四组“礼”之编钟和两方“信”之印章。
此绝学一定程度上可以算是解愠风的升级版,除了治疗和解毒之外,还有防御功能,武者施展时双手合抱如执礼器,浩然气化作闪动玉光的透明壁垒,阻挡毒雾瘴气侵袭。
赵言规施展的另一门绝学同袍同泽,修炼的要求则是儒家武者已经在自身三才阁中温养积累有五枚“仁”之玉璧和三把“义”之古剑。
徐永生虽然可以通过佩韦自缓协调自身儒家五相五常学会这一招,但他本身不缺类似攻击手段,所以不急在一时修炼。
但赵言规同时掌握圭璋特达和同袍同泽这两门绝学,就比较不正常了。
简单的算术题,五加四加三加二等于十四。
五品境界的儒家武者,五层三才阁,最多十五个位置。
赵言规的仁、义、礼、信四相加在一起,就已经要占十四个位置,只给五常之智留下一层的空余。
这样的修行方式,注定他无法更上一层楼突破至四品境界。
他还费心完成第五层“仁”的历练图什么?
他既是天下名门之一赵氏的嫡系子弟,又是关中帝京学宫高足,三关五相修炼的最基础知识,他不可能不知道。
何况,赵言规还通晓儒家轻身功法绝学濯缨沧浪。
这一门绝学的修行要求,是两层“仁”、两层“义”再加上两层“智”。
换言之,赵言规当前几门绝学表现出来的儒家五相五常已经超标了。
如果不考虑他另有其他特殊原因,那最大的可能就是,他也会佩韦自缓这门绝学。
当初谛听为徐永生带回这门绝学的时候,就他所知赵言规并不在东都。
虚幻谛听的活动范围有限,不可能徐永生身在东都,它从关中帝京窥得绝学奥妙带回来。
但是……
谛听为徐永生带回佩韦自缓的时候,正好是现任河南尹赵榞刚刚来东都上任不久之后。
两相对照之下,相较于赵言规另有秘密,徐永生更倾向于佩韦自缓是赵氏一族内部秘传的一门儒家绝学。
当然,这门绝学的修行要求至少要有五枚“仁”之玉璧,眼下还是六品境界的赵秉正肯定是不会的。
说起来,我先前还猜测这门绝学可能是魏氏一族秘传来着……徐永生心道。
结果,是赵氏一族被谛听瞟了啊?
他脑海中虽然瞬间闪过大量念头,但面无异色,同苦主赵氏出身的赵言规谈笑如常。
事实上,随着时间推移,接触的人多了,见过的事多了,看过的资料多了,谛听带回的很多武学,徐永生现在都已经知道其中来路。
例如云雀纵、破阵刀、鹰眸、苍隼截云步等等武道绝学,其实都是大乾军中武学。
弄明白这些绝学的来历,有助于徐永生随后一些处置。
比方说,佩韦自缓这门相当有用的绝学,就可以分享给谢初然、林成煊他们,对于当前情境下的他们来说,可能发挥意想不到的功效。
当然,这需要他们先积累温养出自身的第五枚“仁”之玉璧,这一点对于林成煊来说未必合宜,还需仔细斟酌。
但知道来源是赵氏的,徐永生就方便解释或者说编造相关来历了,有办法给谛听背锅。
至于面前的赵言规,鉴于对方是先使用圭璋特达,然后才施展同袍同泽,所以徐永生大致也能猜出对方儒家五相五常的选择与分配了。
正五品境界的赵言规,五层三才阁应该是五层“仁”,两层“义”,四层“礼”,两层“智”和两层“信”。
然后,在跟金甲蝠王交锋的过程中,他通过佩韦自缓将自己第四层“礼”协调成了第三层“义”,从而可以施展另一门儒家绝学同袍同泽。
可惜的是,金甲蝠王跟他相性不太相符,属于是他对付起来比较苦手的那个类型。
这大妖速度快的同时,个体防御力还很强。
赵言规五常之智相对低了一点,对上高速的金甲蝠王,出手显得不够精准。
他采取大面积覆盖的攻击方法也算对路,可偏偏金甲蝠王本身骨甲防御太强,赵言规同袍同泽针对单独个体的攻击又稍微欠缺了点。
可以说是需要他有的地方,全都不太够用,所以虽然能胜这金甲蝠王,却无法将之彻底留下。
但晚些时候,等到后续支援赶到徐永生仍然将此战首功归于对方。
来的人,同样是熟人。
俞凯身亡之后,东都学宫现任尉学博士,黄选。
眼下河洛东都侦缉方面的人手确实欠缺,这眼瞅着田假期间,把学校里教刑侦专科的教授直接拉上一线了。
黄选眼见金甲蝠王已经身死,便即微微点头,称赞徐永生、赵言规、申东明、欧阳树。
他安排了申东明、欧阳树留下来继续善后。
赵言规虽然无颜揽功,但还是留下来继续主持安葬死难村民,顺便积累自己第五层“仁”的相关历练。
于是只得徐永生带着宁山、尹兰舟两个学生,同黄选等人一起返回东都。
镇魔卫方面自有奖励,嘉奖徐永生、赵言规二人。
黄选性格本就比幼弟黄斌沉稳,自当年西北、朔方事变之后,他话更少,看起来更像其长兄黄泽了。
这趟他带着徐永生等人从镇魔卫衙门离开,回到东都学宫后,便吩咐徐永生和宁山、尹兰舟散了,然后自顾自回去处理手头事务。
直到较晚些时候,黄选才专门找了徐永生一见。
徐永生神色平和,立在黄选公房中。
黄选没有落座,负手而立,望着窗外。
良久之后,黄选方才开口,其所言乍一听,却似乎有些莫名其妙:
“就我所知,恒光修习儒家武道,是以五常之仁为主?”
“正是。”徐永生平静答道。
黄选然后又继续问道:“五常之仁以外,主要是五常之智?”
徐永生扬了扬眉毛,但仍然平静答道:“智和信都有。”
黄选闻言微微颔首:“恒光大才,前程不可限量。”
说罢,他也不再多说什么,端茶送客。
全程既没有就当年事为他们黄家解释辩驳什么,也没有询问徐永生这几年来有没有谢今朝的消息。
几句话问得没头没尾。
徐永生从对方的博士公房里出来,陷入沉吟,若有所思。
虽然因此产生一些联想,但徐永生拿得起放得下,没有因此介怀,接下来继续专心于自身日常教学授课和本人修炼习武。
东都内外纷纷扰扰,好在没再出过往年千秋节、冬至那般大乱子。
于徐永生而言,较为特殊的反而是自己相熟的学生宁山,今年满二十岁,该行冠礼了。
宁山没有任何犹豫,请徐永生为自己加冠。
徐永生看着面前青年男子,心中亦不免有些感慨。
当年除夕初见时那个倔强少年,如今已经基本褪去青涩,变得更加沉稳干练。
徐永生冲一旁王阐感慨道:“想当初,博士为我加冠的情境,还如在眼前。”
王阐同样在一旁微笑。
因为林成煊当日谦让的缘故,彼时自身也还没满三十岁的王阐,为徐永生加冠取字,双方年龄差距已经很小。
而如今,则轮到才二十五岁的徐永生要为他的学生加冠了。
除了感慨世事之外王阐也慨叹对方进步之快。
“山者,宣也,有石而高,象形。”
徐永生为宁山加冠:“我为你取字,宣石。”
宁山神色肃穆,先后向徐永生、王阐郑重行礼:“学生多谢学宫列位先生谆谆教导。”
目送宁山告辞离去,王阐笑问徐永生:“他明年,恐怕就能参加七品晋升六品的典仪了吧?”
徐永生:“有机会。”
“他有留在学宫任教的打算?”王阐问道。
徐永生颔首:“他和奚骥,还有崇玄学那边的沈觅觅,都有留在学宫任教的想法。”
如果宁山明年就通过典仪晋升六品境界,那他可能在二十一周岁前,就有机会尝试成为学宫六品直讲。
这么年轻的六品直讲,近年来只有王阐和曹朗。
徐永生因为开始习武时年龄稍大,所以晋升六品时,距离自己二十一岁生日还剩不到一个月。
至于奚骥和沈觅觅,年岁更加夸张。
他们今年才十八周岁,明年则是十九。
不过,学宫里讲师满员的情况下,他们可能还需要等待其他的“萝卜”挪窝,才有属于他们的坑。
而且,沈觅觅那边正让崇玄学博士刘深感到头疼。
刘深希望沈觅觅从学宫毕业后,直接前往道门北宗继续深造,而不是留在东都学宫当老师。
(本章完)
长桀耦耕这一式儒家绝学,是赵言规自创,徐永生不了解其中底细,不确定学习这一招对儒家五相五常的要求。
但对方先前施展的另外两大绝学,源自大乾武学宫。
学宫东、西两监都有收录,徐永生虽然没有修习,但在东都学宫典籍厅藏书阁里了解过大概情况。
赵言规此前双手合抱,以自身浩然气营造范围方圆十米以上的玉质墙壁,阻隔金甲蝠王的毒雾瘴气,乃是儒家绝学圭璋特达。
此绝学典出《礼记》“圭璋特达,德也”之语,儒家武者想要练成这一招,需要三才阁里先养成两枚“仁”之玉璧,四组“礼”之编钟和两方“信”之印章。
此绝学一定程度上可以算是解愠风的升级版,除了治疗和解毒之外,还有防御功能,武者施展时双手合抱如执礼器,浩然气化作闪动玉光的透明壁垒,阻挡毒雾瘴气侵袭。
赵言规施展的另一门绝学同袍同泽,修炼的要求则是儒家武者已经在自身三才阁中温养积累有五枚“仁”之玉璧和三把“义”之古剑。
徐永生虽然可以通过佩韦自缓协调自身儒家五相五常学会这一招,但他本身不缺类似攻击手段,所以不急在一时修炼。
但赵言规同时掌握圭璋特达和同袍同泽这两门绝学,就比较不正常了。
简单的算术题,五加四加三加二等于十四。
五品境界的儒家武者,五层三才阁,最多十五个位置。
赵言规的仁、义、礼、信四相加在一起,就已经要占十四个位置,只给五常之智留下一层的空余。
这样的修行方式,注定他无法更上一层楼突破至四品境界。
他还费心完成第五层“仁”的历练图什么?
他既是天下名门之一赵氏的嫡系子弟,又是关中帝京学宫高足,三关五相修炼的最基础知识,他不可能不知道。
何况,赵言规还通晓儒家轻身功法绝学濯缨沧浪。
这一门绝学的修行要求,是两层“仁”、两层“义”再加上两层“智”。
换言之,赵言规当前几门绝学表现出来的儒家五相五常已经超标了。
如果不考虑他另有其他特殊原因,那最大的可能就是,他也会佩韦自缓这门绝学。
当初谛听为徐永生带回这门绝学的时候,就他所知赵言规并不在东都。
虚幻谛听的活动范围有限,不可能徐永生身在东都,它从关中帝京窥得绝学奥妙带回来。
但是……
谛听为徐永生带回佩韦自缓的时候,正好是现任河南尹赵榞刚刚来东都上任不久之后。
两相对照之下,相较于赵言规另有秘密,徐永生更倾向于佩韦自缓是赵氏一族内部秘传的一门儒家绝学。
当然,这门绝学的修行要求至少要有五枚“仁”之玉璧,眼下还是六品境界的赵秉正肯定是不会的。
说起来,我先前还猜测这门绝学可能是魏氏一族秘传来着……徐永生心道。
结果,是赵氏一族被谛听瞟了啊?
他脑海中虽然瞬间闪过大量念头,但面无异色,同苦主赵氏出身的赵言规谈笑如常。
事实上,随着时间推移,接触的人多了,见过的事多了,看过的资料多了,谛听带回的很多武学,徐永生现在都已经知道其中来路。
例如云雀纵、破阵刀、鹰眸、苍隼截云步等等武道绝学,其实都是大乾军中武学。
弄明白这些绝学的来历,有助于徐永生随后一些处置。
比方说,佩韦自缓这门相当有用的绝学,就可以分享给谢初然、林成煊他们,对于当前情境下的他们来说,可能发挥意想不到的功效。
当然,这需要他们先积累温养出自身的第五枚“仁”之玉璧,这一点对于林成煊来说未必合宜,还需仔细斟酌。
但知道来源是赵氏的,徐永生就方便解释或者说编造相关来历了,有办法给谛听背锅。
至于面前的赵言规,鉴于对方是先使用圭璋特达,然后才施展同袍同泽,所以徐永生大致也能猜出对方儒家五相五常的选择与分配了。
正五品境界的赵言规,五层三才阁应该是五层“仁”,两层“义”,四层“礼”,两层“智”和两层“信”。
然后,在跟金甲蝠王交锋的过程中,他通过佩韦自缓将自己第四层“礼”协调成了第三层“义”,从而可以施展另一门儒家绝学同袍同泽。
可惜的是,金甲蝠王跟他相性不太相符,属于是他对付起来比较苦手的那个类型。
这大妖速度快的同时,个体防御力还很强。
赵言规五常之智相对低了一点,对上高速的金甲蝠王,出手显得不够精准。
他采取大面积覆盖的攻击方法也算对路,可偏偏金甲蝠王本身骨甲防御太强,赵言规同袍同泽针对单独个体的攻击又稍微欠缺了点。
可以说是需要他有的地方,全都不太够用,所以虽然能胜这金甲蝠王,却无法将之彻底留下。
但晚些时候,等到后续支援赶到徐永生仍然将此战首功归于对方。
来的人,同样是熟人。
俞凯身亡之后,东都学宫现任尉学博士,黄选。
眼下河洛东都侦缉方面的人手确实欠缺,这眼瞅着田假期间,把学校里教刑侦专科的教授直接拉上一线了。
黄选眼见金甲蝠王已经身死,便即微微点头,称赞徐永生、赵言规、申东明、欧阳树。
他安排了申东明、欧阳树留下来继续善后。
赵言规虽然无颜揽功,但还是留下来继续主持安葬死难村民,顺便积累自己第五层“仁”的相关历练。
于是只得徐永生带着宁山、尹兰舟两个学生,同黄选等人一起返回东都。
镇魔卫方面自有奖励,嘉奖徐永生、赵言规二人。
黄选性格本就比幼弟黄斌沉稳,自当年西北、朔方事变之后,他话更少,看起来更像其长兄黄泽了。
这趟他带着徐永生等人从镇魔卫衙门离开,回到东都学宫后,便吩咐徐永生和宁山、尹兰舟散了,然后自顾自回去处理手头事务。
直到较晚些时候,黄选才专门找了徐永生一见。
徐永生神色平和,立在黄选公房中。
黄选没有落座,负手而立,望着窗外。
良久之后,黄选方才开口,其所言乍一听,却似乎有些莫名其妙:
“就我所知,恒光修习儒家武道,是以五常之仁为主?”
“正是。”徐永生平静答道。
黄选然后又继续问道:“五常之仁以外,主要是五常之智?”
徐永生扬了扬眉毛,但仍然平静答道:“智和信都有。”
黄选闻言微微颔首:“恒光大才,前程不可限量。”
说罢,他也不再多说什么,端茶送客。
全程既没有就当年事为他们黄家解释辩驳什么,也没有询问徐永生这几年来有没有谢今朝的消息。
几句话问得没头没尾。
徐永生从对方的博士公房里出来,陷入沉吟,若有所思。
虽然因此产生一些联想,但徐永生拿得起放得下,没有因此介怀,接下来继续专心于自身日常教学授课和本人修炼习武。
东都内外纷纷扰扰,好在没再出过往年千秋节、冬至那般大乱子。
于徐永生而言,较为特殊的反而是自己相熟的学生宁山,今年满二十岁,该行冠礼了。
宁山没有任何犹豫,请徐永生为自己加冠。
徐永生看着面前青年男子,心中亦不免有些感慨。
当年除夕初见时那个倔强少年,如今已经基本褪去青涩,变得更加沉稳干练。
徐永生冲一旁王阐感慨道:“想当初,博士为我加冠的情境,还如在眼前。”
王阐同样在一旁微笑。
因为林成煊当日谦让的缘故,彼时自身也还没满三十岁的王阐,为徐永生加冠取字,双方年龄差距已经很小。
而如今,则轮到才二十五岁的徐永生要为他的学生加冠了。
除了感慨世事之外王阐也慨叹对方进步之快。
“山者,宣也,有石而高,象形。”
徐永生为宁山加冠:“我为你取字,宣石。”
宁山神色肃穆,先后向徐永生、王阐郑重行礼:“学生多谢学宫列位先生谆谆教导。”
目送宁山告辞离去,王阐笑问徐永生:“他明年,恐怕就能参加七品晋升六品的典仪了吧?”
徐永生:“有机会。”
“他有留在学宫任教的打算?”王阐问道。
徐永生颔首:“他和奚骥,还有崇玄学那边的沈觅觅,都有留在学宫任教的想法。”
如果宁山明年就通过典仪晋升六品境界,那他可能在二十一周岁前,就有机会尝试成为学宫六品直讲。
这么年轻的六品直讲,近年来只有王阐和曹朗。
徐永生因为开始习武时年龄稍大,所以晋升六品时,距离自己二十一岁生日还剩不到一个月。
至于奚骥和沈觅觅,年岁更加夸张。
他们今年才十八周岁,明年则是十九。
不过,学宫里讲师满员的情况下,他们可能还需要等待其他的“萝卜”挪窝,才有属于他们的坑。
而且,沈觅觅那边正让崇玄学博士刘深感到头疼。
刘深希望沈觅觅从学宫毕业后,直接前往道门北宗继续深造,而不是留在东都学宫当老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