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214.锁定目标,听记典仪
被王炎抱怨的齐雁灵确实没有按照约定时间,赶到长城县。
因为她和麾下左武卫将士赶路途中,遇上别的人。
严格说来,这也是朝廷钦犯之一。
只是危险级别和重视级别,不如六道堂反贼。
同“黑鲨”杜遮并称十大寇的江湖高手,“白龙”连瑛。
其人和“天钩”谈笑一样,都是走纯武夫路线,并在大乾江湖上打拼出一番盛名的女性宗师高手。
相对而言,她远比“天钩”谈笑来得低调。
至少从明面上来看,“白龙”连瑛同此前的“蛇龙”华春九,堪称十大寇中最低调,行踪最神秘的两个。
华春九是因为自己真实身份,所以大面上行事非常谨慎,避免引起外界注意,但实际上因为天性,造了不少杀孽,只是在从前,大都是无头冤案。
“白龙”连瑛却是真正的低调内敛,远不及同门师弟“碧龙”童霄出风头。
而事实上,齐雁灵同她是旧识。
双方一兵一匪,谈不上至交,但相识多年来,也隐隐有惺惺相惜之感。
当前环境下,齐雁灵更重视六道堂反贼,她不欲节外生枝,但也不可能当做自己完全没碰见“白龙”连瑛。
“要去苏州?因为墨龙打算重出江湖的事情?”齐雁灵吩咐过几个亲信之后,独自同连瑛来到山梁另一边。
“白龙”连瑛身材略有些单薄,着一身白衣,身材中等,气质文静。
她和齐雁灵站在一起,比对方矮了半个头有余,看上去倒更像是大户人家饱读诗书的千金。
对齐雁灵的猜测,连瑛没有否认,平静答道:“不错,我欲往墨龙池一行。”
齐雁灵直截了当的问道:“所以,当年供出你师父行踪的人,就是‘墨龙’项一夫?”
连瑛平静眺望远方,没有开口回答。
齐雁灵看对方一眼:“我以为当初项一夫同吴家六姐成亲的时候,你会站出来呢,结果一直没动静,如今人家儿子都二十几岁了,你怎么又改主意?”
连瑛收回远眺的目光,转而看向齐雁灵,诚实答道:“可能,就是时间太久了,才终于改变主意了。”
齐雁灵笑了声:“我以为是你知道吴家六姐病亡,觉得自己机会终于来了呢?”
“白龙”连瑛摇首:“永远不可能了。”
齐雁灵虽然面带笑意,但言辞却越发尖锐起来:“从他选择吴家六姐没选你开始不可能了,还是从他出卖你们师父开始不可能了?”
连瑛仍然平静,也仍然诚实:“不知道,这个问题我问过自己无数次,到现在,也只是模糊有个答案,但仍然不能肯定。”
齐雁灵不客气地说道:“那条墨龙自己并不在意真相公开,也从没考虑为了保密而选择你,反倒是你这些年来态度暧昧不清,才让当年赤龙身死之事变成疑案,惹得其他人猜测你们三个赤龙传人,究竟是谁出卖了你们师父的行踪下落给朝廷。”
“白龙”连瑛颔首:“是啊,是我对不起师父。”
齐雁灵注视对方良久后,长叹一声,语气放缓些许:
“你以前同我讲过,少年时‘墨龙’项一夫救过你性命,也是因为他这个大师兄引荐和说情,你才得以拜在‘赤龙’百里平门下学武,之后日子里亦多有关照,你有今日,既要感谢你师父,也要感谢项一夫。”
听齐雁灵这么说,连瑛反而沉默。
她双目重新望向远方,但视线看上去没有焦点。
“大师兄同师父路不同,我一直以来逃避面对他们之间的矛盾。”
半晌后,“白龙”连瑛重新开口,坦然说道:“逃避了这么多年,终究是自己逃不下去了。”
她微微低首:“师父一世英雄,不该是那样的结果。”
身为大乾禁军左、右武卫一把手的齐雁灵闻听如此言语,面不改色。
她站在山间,同样远眺东北边苏州所在方向:“你还有个师弟,‘碧龙’童霄,眼下是不是也去苏州了?”
“我不知道。”连瑛答道:“但我想,他应该是去了。”
齐雁灵:“项一夫早就是武圣了,并且,他隐居墨龙池多年,已经是八层三骨堂全满的正二品武圣。
虽然你这些年也有进步且进步巨大,但即便你和童霄联手,也不会是项一夫对手。
嘿,仅以才华和实力论,他这个大弟子确实是赤龙最得意的传人,当年是,现在更是。
硬碰硬,就算不考虑吴氏一族,也不考虑我们,你们同样没有胜算。”
“白龙”连瑛微微颔首:“我明白。”
齐雁灵:“既然如此,你自己的路,你自己好走。”
“你也保重。”连瑛颔首,然后身形一闪,消失在远方。
齐雁灵目送对方离去,又是一声长叹:
“这么压抑郁结的心态,你都没有走火入魔,也是天赋异禀,但可惜,终究是错付了。”
………………………………
不出徐永生预料,长城县外的一战大战,带来剧烈影响。
县城内外,周围不少百姓人家,都纷纷逃避战乱。
距离县城较远的其他乡镇,同样人心惶惶。
虽然要提防名单里有疏漏,但徐永生当前优先关注的重点,还是自己那份名单上的疑似目标。
而到了夜间,虚幻谛听如此前一样,不受任何外界影响,照常上下班打卡。
这次它回来的很快,并为徐永生带回这样一条消息:
【锦丰镇骆文武,安排子女远行。】
徐永生见状,顿时眼前一亮。
虽然通过谛听带回的这条消息,尚不能断定这户人家就是自己想找的目标,但是……
锦丰镇骆家,正是他名单上还剩的几个疑似对象之一。
锦丰镇距离长城县城颇远。
这里的百姓听说消息虽然人心惶惶议论纷纷,但因为距离尚远和故土难离的缘故,当前镇上还没有逃亡搬迁的人家出现。
骆家当前也只是送走子女,骆文武本人看来仍然会留在镇上。
但与其他条件结合起来,其嫌疑顿时大涨。
徐永生当机立断,前往锦丰镇。
他时不时登高望远,俯瞰镇子四方内外。
借着目力出众,徐永生发现骆文武连夜送走子女,这时一行人已经出了锦丰镇。
他们走得甚是隐秘,甚至没有准备骡马,直接徒步而行。
不过,在离开锦丰镇一段距离后,骆文武带着子女来到太湖边上一个小农庄。
这里,有早就准备好的船只,看上去早就准备多时。
徐永生远远望着,心中基本已经肯定,这就是自己寻找的目标。
不仅仅因为骆文武早就做好随时跑路的准备,也因为他这一路上带着子女来到农庄,奔走急切间,显露了自身真实水平。
不似平日里只是个寻常中年书生地主模样,骆文武看上去至少已经正式入品,有九品甚至八品的武者修为实力。
而他平日里,都在掩饰这一点。
此刻,骆文武将自己的子女送到湖边,临上船之际,他又拉住儿子、女儿。
略微沉吟后,骆文武正色说道:“爹接下来说的一切,你们都要自己记住,但除了彼此外,绝不可再告诉其他人,不可落下文字记录,不可当着其他人面提起,便是外公、外婆面前也不例外,明白了么?”
他两个孩子看上去年龄都在十几岁左右,但并非全不知情,这时虽然都有些紧张,但都听话地点点头。
于是骆文武徐徐说道:“咱家的身世,你们已经知道了,接下来要记住的,是咱家最宝贵的财富,比金银珠宝珍贵的多……”
骆文武口头复述,一对少年少女一边听一边努力记忆。
远处徐永生听风诀叠加顺风耳,同样边听边记。
骆家,果然是南朝后裔陈氏一支隐姓埋名,定居湖州长城县,同已死的客贼首领陈文选是同族。
而不同于陈文选,骆文武这一支,珍藏有部分儒家晋升典仪。
不像陈文选那样走武夫修行路线,骆文武是走儒家修行路线。
不过,骆家掌握的儒家武道晋升典仪并不齐全,只有四个。
从不入品到九品的开蒙入品典仪。
从九品晋升到八品的养气入品典仪。
从七品晋升到六品的致知入品典仪。
以及从五品晋升到四品的正心入品典仪。
后面不论,前面缺失从八品晋升到七品的格物入品典仪,还缺从六品晋升到五品的诚意入品典仪。
骆文武本人停滞在儒家八品境界,当中原因或是因为天赋,或许便在于晋升七品的典仪缺失。
好在,骆家这里有徐永生最需要的五品入四品晋升典仪。
这让他顿时长长出一口气。
自己这趟先去岭南再来江南,总算没有白跑。
湖边,骆文武小心翼翼,交代完儿子、女儿后,便送他们离开。
为求保密,船夫都没有,一对少年少女,自己撑舟,好在他们自幼在骆文武交代下常常往来太湖中,熟识水性和操船。
骆家子女祖祖辈辈皆如此,正是为了预防类似今天情形的出现。
徐永生远远望着这一幕,略微沉吟后,悄然跟上夜色下的孤舟。
他照看骆家子女一路平安,到了外公外婆家里,方才又悄然离去。
之后,徐永生重新返回湖州长城县锦丰镇。
他只牢牢记下晋升典仪内容,然后便先不再挂怀,而是先进一步观察湖州的局势,尤其观察局面会否牵连到还留在锦丰镇的骆文武夫妇。
(本章完)
被王炎抱怨的齐雁灵确实没有按照约定时间,赶到长城县。
因为她和麾下左武卫将士赶路途中,遇上别的人。
严格说来,这也是朝廷钦犯之一。
只是危险级别和重视级别,不如六道堂反贼。
同“黑鲨”杜遮并称十大寇的江湖高手,“白龙”连瑛。
其人和“天钩”谈笑一样,都是走纯武夫路线,并在大乾江湖上打拼出一番盛名的女性宗师高手。
相对而言,她远比“天钩”谈笑来得低调。
至少从明面上来看,“白龙”连瑛同此前的“蛇龙”华春九,堪称十大寇中最低调,行踪最神秘的两个。
华春九是因为自己真实身份,所以大面上行事非常谨慎,避免引起外界注意,但实际上因为天性,造了不少杀孽,只是在从前,大都是无头冤案。
“白龙”连瑛却是真正的低调内敛,远不及同门师弟“碧龙”童霄出风头。
而事实上,齐雁灵同她是旧识。
双方一兵一匪,谈不上至交,但相识多年来,也隐隐有惺惺相惜之感。
当前环境下,齐雁灵更重视六道堂反贼,她不欲节外生枝,但也不可能当做自己完全没碰见“白龙”连瑛。
“要去苏州?因为墨龙打算重出江湖的事情?”齐雁灵吩咐过几个亲信之后,独自同连瑛来到山梁另一边。
“白龙”连瑛身材略有些单薄,着一身白衣,身材中等,气质文静。
她和齐雁灵站在一起,比对方矮了半个头有余,看上去倒更像是大户人家饱读诗书的千金。
对齐雁灵的猜测,连瑛没有否认,平静答道:“不错,我欲往墨龙池一行。”
齐雁灵直截了当的问道:“所以,当年供出你师父行踪的人,就是‘墨龙’项一夫?”
连瑛平静眺望远方,没有开口回答。
齐雁灵看对方一眼:“我以为当初项一夫同吴家六姐成亲的时候,你会站出来呢,结果一直没动静,如今人家儿子都二十几岁了,你怎么又改主意?”
连瑛收回远眺的目光,转而看向齐雁灵,诚实答道:“可能,就是时间太久了,才终于改变主意了。”
齐雁灵笑了声:“我以为是你知道吴家六姐病亡,觉得自己机会终于来了呢?”
“白龙”连瑛摇首:“永远不可能了。”
齐雁灵虽然面带笑意,但言辞却越发尖锐起来:“从他选择吴家六姐没选你开始不可能了,还是从他出卖你们师父开始不可能了?”
连瑛仍然平静,也仍然诚实:“不知道,这个问题我问过自己无数次,到现在,也只是模糊有个答案,但仍然不能肯定。”
齐雁灵不客气地说道:“那条墨龙自己并不在意真相公开,也从没考虑为了保密而选择你,反倒是你这些年来态度暧昧不清,才让当年赤龙身死之事变成疑案,惹得其他人猜测你们三个赤龙传人,究竟是谁出卖了你们师父的行踪下落给朝廷。”
“白龙”连瑛颔首:“是啊,是我对不起师父。”
齐雁灵注视对方良久后,长叹一声,语气放缓些许:
“你以前同我讲过,少年时‘墨龙’项一夫救过你性命,也是因为他这个大师兄引荐和说情,你才得以拜在‘赤龙’百里平门下学武,之后日子里亦多有关照,你有今日,既要感谢你师父,也要感谢项一夫。”
听齐雁灵这么说,连瑛反而沉默。
她双目重新望向远方,但视线看上去没有焦点。
“大师兄同师父路不同,我一直以来逃避面对他们之间的矛盾。”
半晌后,“白龙”连瑛重新开口,坦然说道:“逃避了这么多年,终究是自己逃不下去了。”
她微微低首:“师父一世英雄,不该是那样的结果。”
身为大乾禁军左、右武卫一把手的齐雁灵闻听如此言语,面不改色。
她站在山间,同样远眺东北边苏州所在方向:“你还有个师弟,‘碧龙’童霄,眼下是不是也去苏州了?”
“我不知道。”连瑛答道:“但我想,他应该是去了。”
齐雁灵:“项一夫早就是武圣了,并且,他隐居墨龙池多年,已经是八层三骨堂全满的正二品武圣。
虽然你这些年也有进步且进步巨大,但即便你和童霄联手,也不会是项一夫对手。
嘿,仅以才华和实力论,他这个大弟子确实是赤龙最得意的传人,当年是,现在更是。
硬碰硬,就算不考虑吴氏一族,也不考虑我们,你们同样没有胜算。”
“白龙”连瑛微微颔首:“我明白。”
齐雁灵:“既然如此,你自己的路,你自己好走。”
“你也保重。”连瑛颔首,然后身形一闪,消失在远方。
齐雁灵目送对方离去,又是一声长叹:
“这么压抑郁结的心态,你都没有走火入魔,也是天赋异禀,但可惜,终究是错付了。”
………………………………
不出徐永生预料,长城县外的一战大战,带来剧烈影响。
县城内外,周围不少百姓人家,都纷纷逃避战乱。
距离县城较远的其他乡镇,同样人心惶惶。
虽然要提防名单里有疏漏,但徐永生当前优先关注的重点,还是自己那份名单上的疑似目标。
而到了夜间,虚幻谛听如此前一样,不受任何外界影响,照常上下班打卡。
这次它回来的很快,并为徐永生带回这样一条消息:
【锦丰镇骆文武,安排子女远行。】
徐永生见状,顿时眼前一亮。
虽然通过谛听带回的这条消息,尚不能断定这户人家就是自己想找的目标,但是……
锦丰镇骆家,正是他名单上还剩的几个疑似对象之一。
锦丰镇距离长城县城颇远。
这里的百姓听说消息虽然人心惶惶议论纷纷,但因为距离尚远和故土难离的缘故,当前镇上还没有逃亡搬迁的人家出现。
骆家当前也只是送走子女,骆文武本人看来仍然会留在镇上。
但与其他条件结合起来,其嫌疑顿时大涨。
徐永生当机立断,前往锦丰镇。
他时不时登高望远,俯瞰镇子四方内外。
借着目力出众,徐永生发现骆文武连夜送走子女,这时一行人已经出了锦丰镇。
他们走得甚是隐秘,甚至没有准备骡马,直接徒步而行。
不过,在离开锦丰镇一段距离后,骆文武带着子女来到太湖边上一个小农庄。
这里,有早就准备好的船只,看上去早就准备多时。
徐永生远远望着,心中基本已经肯定,这就是自己寻找的目标。
不仅仅因为骆文武早就做好随时跑路的准备,也因为他这一路上带着子女来到农庄,奔走急切间,显露了自身真实水平。
不似平日里只是个寻常中年书生地主模样,骆文武看上去至少已经正式入品,有九品甚至八品的武者修为实力。
而他平日里,都在掩饰这一点。
此刻,骆文武将自己的子女送到湖边,临上船之际,他又拉住儿子、女儿。
略微沉吟后,骆文武正色说道:“爹接下来说的一切,你们都要自己记住,但除了彼此外,绝不可再告诉其他人,不可落下文字记录,不可当着其他人面提起,便是外公、外婆面前也不例外,明白了么?”
他两个孩子看上去年龄都在十几岁左右,但并非全不知情,这时虽然都有些紧张,但都听话地点点头。
于是骆文武徐徐说道:“咱家的身世,你们已经知道了,接下来要记住的,是咱家最宝贵的财富,比金银珠宝珍贵的多……”
骆文武口头复述,一对少年少女一边听一边努力记忆。
远处徐永生听风诀叠加顺风耳,同样边听边记。
骆家,果然是南朝后裔陈氏一支隐姓埋名,定居湖州长城县,同已死的客贼首领陈文选是同族。
而不同于陈文选,骆文武这一支,珍藏有部分儒家晋升典仪。
不像陈文选那样走武夫修行路线,骆文武是走儒家修行路线。
不过,骆家掌握的儒家武道晋升典仪并不齐全,只有四个。
从不入品到九品的开蒙入品典仪。
从九品晋升到八品的养气入品典仪。
从七品晋升到六品的致知入品典仪。
以及从五品晋升到四品的正心入品典仪。
后面不论,前面缺失从八品晋升到七品的格物入品典仪,还缺从六品晋升到五品的诚意入品典仪。
骆文武本人停滞在儒家八品境界,当中原因或是因为天赋,或许便在于晋升七品的典仪缺失。
好在,骆家这里有徐永生最需要的五品入四品晋升典仪。
这让他顿时长长出一口气。
自己这趟先去岭南再来江南,总算没有白跑。
湖边,骆文武小心翼翼,交代完儿子、女儿后,便送他们离开。
为求保密,船夫都没有,一对少年少女,自己撑舟,好在他们自幼在骆文武交代下常常往来太湖中,熟识水性和操船。
骆家子女祖祖辈辈皆如此,正是为了预防类似今天情形的出现。
徐永生远远望着这一幕,略微沉吟后,悄然跟上夜色下的孤舟。
他照看骆家子女一路平安,到了外公外婆家里,方才又悄然离去。
之后,徐永生重新返回湖州长城县锦丰镇。
他只牢牢记下晋升典仪内容,然后便先不再挂怀,而是先进一步观察湖州的局势,尤其观察局面会否牵连到还留在锦丰镇的骆文武夫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