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368重逢-《从虎魔夜叉开始种魔长生》

  李存孝为前锋?

  六位太保皆是一愣,如康君立等,更是艰难地在脑海中搜索了一阵,才回忆起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

  李存孝?老十三?

  他不是在剑南道都呆了四五年了吗?陛下怎么会忽然想起他来?

  “是因为当初那个流言?”

  史敬思的脑筋转的最快,想起当初李存孝前往西南之前,从尚未登基的晋王府中流出的消息。

  待李存孝自剑南道归来,当许以宋王之位!

  “义父难道真的是这么打算的?不是开玩笑?”

  康君立等人也想起当初的那件事,一个个脸色难看起来。

  这些年他们在前线征战,屡立战功,爵位从县侯升到县公,还有实封的食邑,可谓风头无两,早就把当初的事情抛到脑后。

  而李存孝四五年都在西南,也没什么大动静,只有军中丹药不够的时候,他们才会想起有这么一号人。

  每每太保们聚会,甚至还会将此当做乐子来下酒:

  任你李存孝如何出身名门、天资横溢,不也照样只有替我们擦屁股?

  如今朱全忠放弃了徐州本阵往青州方向撤离,太保们都觉得收复中原近在眼前,泼天之功也近在眼前。

  可没想到,李翼圣此时却忽然提到了那个透明人似的李存孝,还要让其做先锋、抢功劳?

  凭什么!

  伴随着一日日地位高权重,太保们的跋扈是与日俱增的,但对于李翼圣的畏惧同样是与日俱增的。

  此时虽然心中不满,但却没有人敢抢先出声,只是以沉默表达着不满,同时互相使眼色,希望有人能第一个站出来。

  “陛下,李存孝坐镇剑南道,让他来做前锋,恐怕会贻误战机。”

  “陛下的旨意臣不敢置喙,但李存孝在剑南道承平无事,最多剿杀些土匪妖魔,战阵冲杀,或许有所欠缺啊。”

  李嗣本和李嗣恩到底是李翼圣的亲卫出身,仗着这一层关系,倒也不至于问问题的勇气都没有。

  此话一出就像捅破了一层窗户纸,其他太保此时才敢接着开口:

  “臣附议。老十三在后方提供军需干得好好的,突然调往前线,大军的补给也难有保障嘛”

  “附议。”

  “附议。”

  “附议.”

  虽然是反对,但几位太保也就一人一句,不敢说太多。

  说白了,李翼圣是皇帝,是大宗师,军营里的事到底还是他说了算。

  之所以把这个问题抛出来,可能是想听他们的意见,也可能只是想看他们的态度。

  前锋的人选干涉切身利益,也干涉大爷党和三爷党的争斗,争是要争,但决不能让李翼圣反感了。

  伴君如伴虎,再蠢的人,几年下来也该学到几分政治智慧。

  “敬思,你似乎有话要说?”

  李翼圣听完几人陈述,视线转移,落在史敬思身上。

  后者感受到几位太保的目光,心中似乎有一道灵光闪过,拱手恭敬道:

  “陛下圣心独运,您的决策,臣等别无二话,只有舍命执行。”

  “不过,十三弟到底年轻,一来距离此处遥远,二来缺乏战阵搏杀经验”

  康君立等人闻言颇为不满,心道这不就是把他们刚才说的话复述了一遍?

  “三来,最重要的是,他的境界,也和我等仿佛,都是第七境。”

  “坦诚地说,眼下的战事,多一个少一个第七境武者,于大局影响,微乎其微。”

  “一切,还是要看陛下和秦王、晋王、苌从简大夫、玉华寺两位法师。”

  “陛下想要调的,莫非不是十三弟,而是契此法师?”

  对啊!

  康君立等人恍然大悟,感觉这才是李翼圣的用意,心中暗暗为史敬思竖起大拇指。

  来一个李存孝,于战局并无大的改变,倒是那契此大和尚,圆满宗师实力,足以和银枪杨师厚、分身将葛从周争锋。

  但问题是,李翼圣改元之前,契此也只是和智恒在东都守城,未曾主动参与到战事当中。

  这秃驴性子这么别扭,义父难道不知道?

  他要是肯入军中攻城拔寨,李存孝怕不是早都跟着沾光封王爵了吧?

  李翼圣闻言看着史敬思,眼底终于流露出几分笑意。

  这话看似也是在暗戳戳地说李存孝当前锋不合适,实际上却是在给他递梯子。

  “你们都是这么想的?”他不急不缓地开口,史敬思见状心中更加笃定了自己的猜测,同时也隐隐感到惊讶。

  “是”,其他太保还一无所觉。

  “我让李存孝来做前锋,也有三点考虑。”

  “第一,登基之前,朕,许诺过李存孝宋王之位。”

  “君无戏言,当然,军中也无戏言”

  “非战功不可封王,他在剑南道积蓄了这么久,总要有个施展的地方。”

  “这前锋,只是给他一个机会,若是李存孝不行,自然有你们的机会。”

  众太保心中忿忿,但面上却不敢表示出来。

  皇帝金口玉言,只这一条,就已经没法推翻了,总不能说陛下你的面子不重要吧?

  “第二,你们知不知道,我掌中是何物?”

  说着,李翼圣托起玛瑙玉匣,朝其中输入真元。

  随即,在众人震惊的注视下,那玉匣逐渐变得透明,露出其中一颗浑圆无暇的金丹。

  这金丹看似有形,然而细看,却像是由无数的天地元气组成。

  风霜雨雪、云霞流转,乃至日落月升,似乎囊括了天象变化,如一个微缩的小世界。

  只是看这种种异象,就知道绝不是凡品。

  “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康君立皱着眉头,感受着其中精纯的灵气,甚至说不出这是什么东西。

  还是史敬思,在短暂的震惊之后,似乎想起什么:

  “一转降丹,二转伏丹,三转养丹,四转炼丹,五转还丹,六转灵丹,七转大丹,八转神丹,九转金丹.”

  “老十一,你叽里咕噜说什么呢?”

  一群不学无术的莽夫。

  史敬思心中不快,但还是耐着性子解释道:

  “丹药有九阶,对应武者九境,像咱们平时服用的,就是七转大丹。”

  “而大哥和三哥这样的宗师,他们修炼服用的便是神丹,但你们也知道,神丹并非日常可得,一炉神丹都要以年为单位炼制。”

  “而大宗师,已经是陆地神仙一般的人物,九转金丹,根本是可遇不可求,连智恒法师都无力炼制.”

  这么一解释,众人先是了然,随后心头一颤,视线不由自主地转移到李翼圣手中,那好似蕴藏了一整个小世界的丹药当中。

  “陛下,莫非这就是一颗金丹?”

  “恭喜陛下,得金丹在手,如虎添翼,之后攻伐大梁,必然能叫那朱扒灰诶,老十二,你踢我干嘛?”

  康君立无视了一旁的聒噪,强行挤出一抹笑容:

  “陛下,这金丹,难不成是老十三找来孝敬您的吗?”

  这话一出,众人悚然一惊,猛然意识到方才李翼圣拿出此物的理由。

  随即,忍不住嫉妒得咬牙切齿。

  这老十三,怎么什么好事都被他撞上了!

  剑南道那种穷乡僻壤,难不成还有什么前人洞府,被他捡了个漏?

  李翼圣看着这帮义子的神情,心中暗自叹了口气。

  一帮莽夫。

  打外人凶狠,对自己人也凶狠,性情却是一个比一个粗疏蛮横,除了老大和老三,都难堪大用。

  “这话不全对”,李翼圣似乎感知到了什么,站起身,不再卖关子。

  “这丹是老十三孝敬我的,但却不是如你们所想,靠运气在哪个洞府捡的。”

  “这金丹,是他亲手炼制的!”

  什么?

  李存孝,李存孝炼制的金丹?

  不是说宗师境界的智恒都炼制不出来吗?

  那李存孝凭什么?这丹真的是他炼制的吗?若果真是他炼制的,那,那.

  众人的思绪好似被冻结了似的,只有身体还下意识跟着李翼圣走出中军大帐。

  一直到了军营的边界,有的太保才渐渐回过味儿来,一个想法出现在心中,但立刻又被他们自己否决。

  怎么可能呢?

  李存孝能炼制出智恒都炼制不出的丹药,那不是说

  “报!陛下,有万人大军朝大营而来”

  斥候驾驭骏马飞驰而来,飞身下马,单膝下跪,但话还没说完,李翼圣已经挥了挥手,笑着道:

  “是自己人。”

  “自己人?!”

  几位太保,包括史敬思在内,尽皆身躯一震,一瞬间想通了许多事情。

  不管是愿意还是不愿意,不管是高兴还是厌恶,全都瞪大了眼睛,死死地盯着远处的地平线。

  马蹄声。

  熟悉的大军行进脚步声,还有漫天的烟尘。

  一面大旗高高扬起,“宋州节度使李”几个大字格外醒目。

  而在大旗之下,骑乘青狮、身穿青鸾神甲的青年将军更是一马当先。

  纵容在万人之中,可其身影就是那般鹤立鸡群,将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过去。

  ‘义父早就让李存孝从剑南道赶过来了,我们都被耍了!’

  这样的想法不约而同地出现在众太保心中,除了史敬思只是遗憾之外,其他人都是咬牙切齿。

  等大军靠近百步之内,那青年将军一挥手,全军立刻停止行进,天地为之一静,沙尘为之一清,令行禁止,可见一斑。

  而李翼圣则是静静矗立,等青狮驮着那人靠近,方才笑着道:

  “啊~是宋王来了”

  李存孝翻身下狮,快步近前,恭敬道:

  “不敢,臣不过是陛下的一个马前卒罢了。”

  “哈哈哈哈哈”,李翼圣忽然开怀大笑,上前抓住对方的臂膀。

  “存孝如今已是宗师,若仍以马前小卒自居,你让他们如何自处啊。”

  他的眼中意味深长,另一只手还捏着玉匣,其中金丹熠熠生辉。

  “四年不见,你一回来,便给朕一个惊喜。”

  “只靠这金丹,朕都可以封你为王,何必还要上阵冲杀?”

  李存孝仍然恭谨,并不因为这番话而变化神色。

  “因为军功封王,乃是朝廷法度。臣子要为陛下分忧,怎么能倚仗宠信,讨要名爵呢?”

  “好!”李翼圣再度笑了起来,只是看着旁边手足无措的众太保,眼底不禁掠过失望。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不论说话做事,其他人和老十三的差距,实在差了太多了。

  也就只有一个史敬思,还能入眼。

  “如今宋州州城并无宗师把守,依朕看,今日便是出兵的好日子。”

  “早点封了王爵,定了尊卑,也免得你的几个义兄,不知道如何开口。”

  “而且,我听说宋州城里,有你的故人?”

  李存孝闻言心头一凛,面上却露出感激之色。

  “陛下对臣关怀备至,臣必结草衔环以报!”

  说完,也不管康君立等人的难看脸色,朝着李翼圣一礼,转身乘上青狮,点上一千御龙直,朝着宋州州城呼啸而去!

  “白居士,城中的粮食还剩咳.多少?”

  “原本还够一个月,但梁军撤退时抢走了大半,汴州又有难民涌入,如今只怕.唯有弃城。”

  压抑的气氛在宋州府衙中弥漫,堂中三人,除了宋州刺史白香山、天鼓寺住持德正,汴州虎丘寺的住持照阳赫然也在列。

  三人面面相对,面容愁苦,而且身上都有包扎的迹象,德正更是是不是的咳嗽,显然有伤在身。

  当初朱全忠占领宋州,以此处为跳板,西取雒阳,进而打上京师。

  称帝建国之后,为了拉拢民心,同时也是保障赋税和征兵,并未对地方的官员进行大清洗。

  只要交足赋税,新生的大梁一样愿意展现自己的亲民正统。

  但是就和大秦日渐败坏的军纪一样,随着大梁日渐陷入颓势,朱全忠准备撤离徐州,那些牙将牙兵顿时不再压抑兽性。

  烧杀抢掠、奸淫食人,无恶不作。白香山和德正早就恨极了这些牙兵,只是从前有葛从周这等宗师在,不愿意因为一时冲动换来残酷的镇压。

  如今宋州俨然成为弃子,他们也不再忍耐,和汴州迁移而来的会善寺一同出手。

  最后虽然打退了梁兵,可三人也都受伤。

  如今眼看大秦又要来,河东牙兵的军纪比起大梁也好不了多少,可谓刚出虎口又入狼窝。

  若非如此,白香山也不会说出弃城而逃.

  “大秦军队来了!!!!”

  急促的喊声响起,下一刻,一个穿着甲胄的青年僧人出现在门口,赫然是德正的首徒,天鼓寺的大师兄圆光。

  “什么?!来的这么快!”

  三人面色狂变,白香山苦笑之余,又有几分释然。

  “看来今日是不用逃,也逃不掉了。”

  “不”,谁知圆光闻言,却摇了摇头,神色有些犹豫。

  “来的不是大军,只有千余人,领头的是个年轻将军.”

  “一千人?”

  三人顿时疑惑,“难道是十三太保中的一位?”

  可十三太保中,除了大太保和三太保,都只是玄关武者。

  他们三人虽受伤,也不至于连一个人也拿不下来。

  如此轻视?还是说,来劝降的?

  “你认得那人吗?是十三太保的哪一位?”

  圆光闻言,神色越发犹疑,下意识看了眼自家师父,在对方疑惑的目光中,低声道:

  “那人似乎是,李存孝李师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