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玄功》作为玄门护法神功,其实一直都在元始天尊手里。
老君和通天教主门下弟子,没一个修炼这门神功。
当然,没弟子修炼,不代表老君和通天教主不懂这门神功。
《八九玄功》的来历有两种说法。
一个是鸿钧道祖传下的护教神功。
另一个则是三清当年一起在昆仑山修道时,闲得无事凑在一起共同研究出来,主修肉身的神功。
不过说是肉身类的神功,却也不是不能修炼其他法术。
这神功厉害确实厉害,但也确实是难练。
而且玄功九转,可以肉身成圣的传闻,李景孝基本上不信。
除非这神功,真是鸿钧道祖传下来的。
否则李景孝觉得可能性极小、极小。
甚至根本不可能。
而且李景孝在西游里,就找老君问过。
当时老君的回答有些模棱两可,可见这门神功在西游里,应该很难修炼到老君那层级的实力。
至于封神里,《八九玄功》如何被准提道人盗走,偷偷成书,送给了袁洪。
那就只有准提道人自己知道了。
不过袁洪学的《八九玄功》,也确确实实是残缺版。
李景孝自己就把这门神功,修炼到了第六层。
远比袁洪的境界和进度强太多了。
所以借口指点袁洪武艺和道法时,李景孝很容易就能看出袁洪在《八九玄功》上的修为境界和实力到底如何。
不过袁洪修炼的《八九玄功》,虽然缺了‘法天相地’这门神通,但对袁洪的实力影响其实不算大。
说白了,只要没遇到同修《八九玄功》的杨戬。
袁洪就算没有‘法天相地’这种大招,只要能修炼成‘金刚不坏、水火无伤、七十二变’这些能力。
战斗力也是一等一。
甚至袁洪的天赋,应该比杨戬都厉害三分。
这家伙和杨戬交手,能压着杨戬打就是实证。
阐教最后还是请来了女娲娘娘的山河社稷图镇住了袁洪。
然后陆压动用斩仙飞刀,才把袁洪的脑袋砍了下来。
可即便脑袋掉了,头颅居然还能战斗,可见这家伙有多厉害。
——
有好处的事,李景孝向来积极的很。
而且和阐教维持个表面上的和善,对李景孝自己和几个媳妇同样是好事。
所以李景孝才会没怎么犹豫,就答应去终南山和金光洞做客。
顺带着,也让雷震子和哪吒去一趟这两个地方。
免得这两人真不拿自己当阐教三代子弟。
从利益和长久利益来看,哪吒和雷震子身上的阐教三代弟子的身份,不仅对他们哥俩有好处。
对李景孝来说也有利。
这哥俩一直都是李景孝和阐教维持关系的纽带。
至于将来会不会被阐教拉拢过去,成为白眼狼。
李景孝自信只要自己的实力越来越强,这种事就不会发生。
等到封神大战之后,圣人被禁锢在自己的道场里。
李景孝作为圣人之下一等一的战力,哪吒和雷震子就越发不会当叛徒或者白眼狼。
——
交代石矶等人,好好在家待着,李景孝隔天就带着有些不情不愿的哪吒,还有懵懂的雷震子。
和太乙真人、云中子先去了乾元山、金光洞。
在哪吒心里,太乙真人虽然也是师父,但对比李景孝,哪吒更愿意认李景孝为授业恩师。
所以这小子是真心不怎么愿意,待在金光洞跟着太乙真人学艺。
特别是,哪吒还从碧云和云霞嘴里得知。
当年在骷髅山里,李景孝一人独斗太乙真人和赤精子时,不仅赢了,还赢的很轻松。
所以想学艺,哪吒自然更愿意跟着李景孝学。
只是李景孝都开口了,哪吒即便心里不乐意,也不得不听。
至于雷震子,还是小奶娃的小家伙,哪里会想那么多。
得知要去金光洞和终南山,在这小子心里,只当是出门游玩。
却不想一到金光洞,就见十几个仙人在洞府外相迎。
李景孝扫视一圈,见这些人里面有赤精子。
立马就明白,这十几人应该是十二金仙和南极仙翁。
有那么一瞬间,李景孝心里居然还感动起来。
阐教二代弟子一起相迎,这面子算是给足了。
对比当年和石矶一起去金鳌岛、碧游宫里,听通天教主讲道时。
别说亲传弟子相迎,就连外门弟子都没一人愿意搭讪和主动结交。
可见截教弟子有多倨傲。
而且石矶到底是截教外门弟子中,修为算是中等偏上的实力了。
可即便这样,还是没人看在石矶的面子上,主动上来结识一番。
也难怪石矶最近几年,不仅不怎么样愿意去碧游宫听讲。
更没主动和其他的截教弟子互相走动。
现在阐教迎接的规格却如此重视,李景孝确实不得不感慨起来。
这阐教弟子虽然大多虚伪,可人家在礼数上确实不会落人口舌。
但转念一想,当年自己毫无名气,人家截教这种大教弟子自然没心思和功夫结交你。
现在李景孝名扬阐、截、西方三教,打的截教中人,除了四大亲传之外,没人不服气。
阐教的云中子、太乙真人、赤精子也是他的手下败将。
如此实力,确实值得阐教拉拢。
更别说,此时阐教还有求于他,厚礼相待才正常。
而且此时封神之战虽然还没开启,但阐教提前准备如此多的算计。
说明阐教二代弟子们心里很清楚,自己等人即便不弱于截教四大亲传和赵公明、三霄她们。
却也扛不住人家‘人多势众’。
这才会用阴谋诡计抵消人数少的劣势。
而且封神大战实际上,完全是阐教弟子惹出来的祸端。
作为‘神仙杀劫’的罪魁祸首,十二金仙心里不紧张和忧虑就怪了。
——
一番见礼之后,气氛倒是很和谐,但李景孝却明显能感觉到有几人对自己有些不服气。
等互相分主客做好,交谈之后,李景孝这才确定了。
这是想亲自掂量、掂量自己的水平。
若是能赢自己,那变相的等于赢了截教。
毕竟李景孝在北海时,不管是喝酒还是打架,那是打遍截教无敌手。
就连通天教主身边的随侍七仙,都败在了他手上。
再加上赵公明,等于只有四大亲传没和他交过手。
而阐教这些人的心思,这对李景孝来说,当然是好事。
打一架不仅有经验赚,还能让阐教这些人明白,千万别算计到自己头上。
不过大家都是有道真修,往日里也没恩怨。
一定程度上,李景孝还对阐教有恩。
自然不会一见面,就囔囔着先打一架。
所以客套、闲谈之后,话题免不了说起了修炼上面的那些事。
李景孝精通太清、玉清、上清之道,不仅修为比在场的人厉害。
道行和道法神通上,同样比阐教二代们精通。
特别是神通上面,西游里老君赐予他《天书108卷》
天罡三十六、地煞七十二,对李景孝来说不知道研究了多少遍。
光是一个《纵地金光》术,还是十二金仙在九曲黄河阵里,被削掉了顶上三花、胸中五气。
修为从金仙、太乙金仙降到了凡人时。
元始天尊专门传授给十二弟子赶路之用的神行之法。
也就是说,此时的十二金仙,很可能大部分人都不会《纵地金光》之术。
其他的天罡之术,不会的就更多。
而且李景孝有意把武斗,转到文斗上面来。
第一个目标,又特意找软柿子捏。
先找黄龙真人这个‘三无’真人论道。
所谓三无真人,无弟子、无知名法宝和无战绩。
妥妥的废物点心。
黄龙算是阐教十二金仙中,唯一一个妖族出身的弟子。
可惜龙族在封神、在西游里的地位都不咋地。
元始天尊这个当师父的,对黄龙也不怎么不重视。
否则也不会一件法宝都不给他。
以至于在诸多师兄弟中,黄龙真人不仅存在感低,实力低,地位也低。
不过这家伙也是个会来事的,知道自己在师兄弟之间的地位低,那就勤快点。
阐教一有事,黄龙真人都是积极响应,往往也是第一个赶到目的地的人。
说白了,就是在刷存在感。
可惜这世界到底是讲究实力和法宝的世界。
所以封神大战时,黄龙真人做事越是积极,被抓时,也是第一个就被截教众人给抓住。
不过被抓那么多次,还差点被杀。
但最后这家伙都能逢凶化吉,安稳活过了封神大战。
实力和天赋不行,福缘来凑,其实也是一种实力的体现。
李景孝找黄龙真人论道,虽然算是欺负他。
但他没讲玉清之道,而是讲起了龙族的修炼之法。
不管是西游里,还是封神中,李景孝和龙族的关系都极好。
敖惠姬、敖欣、敖摩昂就不用说了。
那是媳妇和大舅哥的关系。
所以西游里西海龙宫中的修炼之法,基本上全都对李景孝开放了。
为的就是希望李景孝这个当女婿,当姑父、姨父的。
能多多为龙宫子弟们讲讲道,提升龙宫子弟的修为。
到了封神世界,李景孝收了敖丙为记名弟子,自然要先了解敖丙修炼的龙族功法。
又和敖青这个寡妇有了私情。
两人偷偷幽会的次数其实不少。
而且随着李景孝的名气越来越大,敖青这女人对他也是越发痴迷起来。
别说敖青自己修炼的龙族功法,就算李景孝想知道东海龙宫里所有的功法。
敖青这女人都会想尽办法给他搞到手。
而黄龙真人入了阐教之后,主修的自然是玉清之道。
所以李景孝和他论道龙族的修炼之法,只是半炷香,就说的黄龙真人面红耳赤,不得不低头认输。
如此一来,阐教其他人可就不乐意了。
在他们眼里,李景孝这是刁难和嘲讽黄龙真人。
一个个都有些急不可耐的,要和李景孝论道,比个高下。
这下算是跳进了李景孝这个火坑里了。
李景孝火力全开,不管是玉清之道,还是太清之道。
亦或者武艺和道法神通。
又或者炼器、阵法、炼丹之术,把一个个阐教之人,辩的脸红脖子粗。
看李景孝是,心里是既佩服,又恨不得找他打一架。
就连西方教的那一套,李景孝也能信手拈来。
当年在西游里,观音菩萨没少给他讲佛门的东西。
前两年在陈塘关时,准提道人这个圣人亲自上门。
同样也给李景孝讲了好多西方教的教义。
当时准提道人就觉得李景孝又灵性,和西方教有缘。
差点就想强行把他度化去西方教。
所以和李景孝辩论西方教的教义,阐教中人输的更快。
而炼丹、阵法和炼器之道,除了云中子在炼器上的成就不小。
其他人和他论炼丹和阵法,那是败的一塌糊涂。
而且让李景孝激动的是,论道期间,只要把对方说的哑口无言,就能拿到经验。
同时转换一个话题,再辩论,等于又是另外一场比斗。
不仅经验来的快,有时候三言两语,就能让对手认输。
而且比斗的次数也多。
比起喝酒、打架所能得到的经验,能多好几倍,甚至无数倍。
只是也要防止对方输的太惨,进而恼羞成怒起来。
而且涉及到核心功法和神通,李景孝同样不会真拿出来将给对方听。
更不会教对方。
所以这次论道说是论道,其实还不如说是辩论。
当然,李景孝也不可能什么话题都能辩赢对方。
十二金仙外加云中子、南极仙翁都是实打实的金仙、太乙金仙和大罗金仙。
又师从元始天尊,水平、见识和道法绝对不低。
而且人家十四个人,各自都有自己擅长和精通的地方。
又有各自的喜好,专研的学识、道法自然不少。
李景孝再厉害,再开挂,也不可能什么都涉及,什么都懂。
但对李景孝来说,他的目的是经验。
感觉自己不懂,或者辩不赢的话,立马就认输。
然后把话题转移到其他方面去。
而阐教众人,见他认输时,如此的干脆利落。
心里的那些火气和不满,反而慢慢的开始消散了大半。
同时,若是感觉自己说不赢李景孝的话,认输的速度同样干脆利落了很多。
不知不觉就是三天过去。
(本章完)
老君和通天教主门下弟子,没一个修炼这门神功。
当然,没弟子修炼,不代表老君和通天教主不懂这门神功。
《八九玄功》的来历有两种说法。
一个是鸿钧道祖传下的护教神功。
另一个则是三清当年一起在昆仑山修道时,闲得无事凑在一起共同研究出来,主修肉身的神功。
不过说是肉身类的神功,却也不是不能修炼其他法术。
这神功厉害确实厉害,但也确实是难练。
而且玄功九转,可以肉身成圣的传闻,李景孝基本上不信。
除非这神功,真是鸿钧道祖传下来的。
否则李景孝觉得可能性极小、极小。
甚至根本不可能。
而且李景孝在西游里,就找老君问过。
当时老君的回答有些模棱两可,可见这门神功在西游里,应该很难修炼到老君那层级的实力。
至于封神里,《八九玄功》如何被准提道人盗走,偷偷成书,送给了袁洪。
那就只有准提道人自己知道了。
不过袁洪学的《八九玄功》,也确确实实是残缺版。
李景孝自己就把这门神功,修炼到了第六层。
远比袁洪的境界和进度强太多了。
所以借口指点袁洪武艺和道法时,李景孝很容易就能看出袁洪在《八九玄功》上的修为境界和实力到底如何。
不过袁洪修炼的《八九玄功》,虽然缺了‘法天相地’这门神通,但对袁洪的实力影响其实不算大。
说白了,只要没遇到同修《八九玄功》的杨戬。
袁洪就算没有‘法天相地’这种大招,只要能修炼成‘金刚不坏、水火无伤、七十二变’这些能力。
战斗力也是一等一。
甚至袁洪的天赋,应该比杨戬都厉害三分。
这家伙和杨戬交手,能压着杨戬打就是实证。
阐教最后还是请来了女娲娘娘的山河社稷图镇住了袁洪。
然后陆压动用斩仙飞刀,才把袁洪的脑袋砍了下来。
可即便脑袋掉了,头颅居然还能战斗,可见这家伙有多厉害。
——
有好处的事,李景孝向来积极的很。
而且和阐教维持个表面上的和善,对李景孝自己和几个媳妇同样是好事。
所以李景孝才会没怎么犹豫,就答应去终南山和金光洞做客。
顺带着,也让雷震子和哪吒去一趟这两个地方。
免得这两人真不拿自己当阐教三代子弟。
从利益和长久利益来看,哪吒和雷震子身上的阐教三代弟子的身份,不仅对他们哥俩有好处。
对李景孝来说也有利。
这哥俩一直都是李景孝和阐教维持关系的纽带。
至于将来会不会被阐教拉拢过去,成为白眼狼。
李景孝自信只要自己的实力越来越强,这种事就不会发生。
等到封神大战之后,圣人被禁锢在自己的道场里。
李景孝作为圣人之下一等一的战力,哪吒和雷震子就越发不会当叛徒或者白眼狼。
——
交代石矶等人,好好在家待着,李景孝隔天就带着有些不情不愿的哪吒,还有懵懂的雷震子。
和太乙真人、云中子先去了乾元山、金光洞。
在哪吒心里,太乙真人虽然也是师父,但对比李景孝,哪吒更愿意认李景孝为授业恩师。
所以这小子是真心不怎么愿意,待在金光洞跟着太乙真人学艺。
特别是,哪吒还从碧云和云霞嘴里得知。
当年在骷髅山里,李景孝一人独斗太乙真人和赤精子时,不仅赢了,还赢的很轻松。
所以想学艺,哪吒自然更愿意跟着李景孝学。
只是李景孝都开口了,哪吒即便心里不乐意,也不得不听。
至于雷震子,还是小奶娃的小家伙,哪里会想那么多。
得知要去金光洞和终南山,在这小子心里,只当是出门游玩。
却不想一到金光洞,就见十几个仙人在洞府外相迎。
李景孝扫视一圈,见这些人里面有赤精子。
立马就明白,这十几人应该是十二金仙和南极仙翁。
有那么一瞬间,李景孝心里居然还感动起来。
阐教二代弟子一起相迎,这面子算是给足了。
对比当年和石矶一起去金鳌岛、碧游宫里,听通天教主讲道时。
别说亲传弟子相迎,就连外门弟子都没一人愿意搭讪和主动结交。
可见截教弟子有多倨傲。
而且石矶到底是截教外门弟子中,修为算是中等偏上的实力了。
可即便这样,还是没人看在石矶的面子上,主动上来结识一番。
也难怪石矶最近几年,不仅不怎么样愿意去碧游宫听讲。
更没主动和其他的截教弟子互相走动。
现在阐教迎接的规格却如此重视,李景孝确实不得不感慨起来。
这阐教弟子虽然大多虚伪,可人家在礼数上确实不会落人口舌。
但转念一想,当年自己毫无名气,人家截教这种大教弟子自然没心思和功夫结交你。
现在李景孝名扬阐、截、西方三教,打的截教中人,除了四大亲传之外,没人不服气。
阐教的云中子、太乙真人、赤精子也是他的手下败将。
如此实力,确实值得阐教拉拢。
更别说,此时阐教还有求于他,厚礼相待才正常。
而且此时封神之战虽然还没开启,但阐教提前准备如此多的算计。
说明阐教二代弟子们心里很清楚,自己等人即便不弱于截教四大亲传和赵公明、三霄她们。
却也扛不住人家‘人多势众’。
这才会用阴谋诡计抵消人数少的劣势。
而且封神大战实际上,完全是阐教弟子惹出来的祸端。
作为‘神仙杀劫’的罪魁祸首,十二金仙心里不紧张和忧虑就怪了。
——
一番见礼之后,气氛倒是很和谐,但李景孝却明显能感觉到有几人对自己有些不服气。
等互相分主客做好,交谈之后,李景孝这才确定了。
这是想亲自掂量、掂量自己的水平。
若是能赢自己,那变相的等于赢了截教。
毕竟李景孝在北海时,不管是喝酒还是打架,那是打遍截教无敌手。
就连通天教主身边的随侍七仙,都败在了他手上。
再加上赵公明,等于只有四大亲传没和他交过手。
而阐教这些人的心思,这对李景孝来说,当然是好事。
打一架不仅有经验赚,还能让阐教这些人明白,千万别算计到自己头上。
不过大家都是有道真修,往日里也没恩怨。
一定程度上,李景孝还对阐教有恩。
自然不会一见面,就囔囔着先打一架。
所以客套、闲谈之后,话题免不了说起了修炼上面的那些事。
李景孝精通太清、玉清、上清之道,不仅修为比在场的人厉害。
道行和道法神通上,同样比阐教二代们精通。
特别是神通上面,西游里老君赐予他《天书108卷》
天罡三十六、地煞七十二,对李景孝来说不知道研究了多少遍。
光是一个《纵地金光》术,还是十二金仙在九曲黄河阵里,被削掉了顶上三花、胸中五气。
修为从金仙、太乙金仙降到了凡人时。
元始天尊专门传授给十二弟子赶路之用的神行之法。
也就是说,此时的十二金仙,很可能大部分人都不会《纵地金光》之术。
其他的天罡之术,不会的就更多。
而且李景孝有意把武斗,转到文斗上面来。
第一个目标,又特意找软柿子捏。
先找黄龙真人这个‘三无’真人论道。
所谓三无真人,无弟子、无知名法宝和无战绩。
妥妥的废物点心。
黄龙算是阐教十二金仙中,唯一一个妖族出身的弟子。
可惜龙族在封神、在西游里的地位都不咋地。
元始天尊这个当师父的,对黄龙也不怎么不重视。
否则也不会一件法宝都不给他。
以至于在诸多师兄弟中,黄龙真人不仅存在感低,实力低,地位也低。
不过这家伙也是个会来事的,知道自己在师兄弟之间的地位低,那就勤快点。
阐教一有事,黄龙真人都是积极响应,往往也是第一个赶到目的地的人。
说白了,就是在刷存在感。
可惜这世界到底是讲究实力和法宝的世界。
所以封神大战时,黄龙真人做事越是积极,被抓时,也是第一个就被截教众人给抓住。
不过被抓那么多次,还差点被杀。
但最后这家伙都能逢凶化吉,安稳活过了封神大战。
实力和天赋不行,福缘来凑,其实也是一种实力的体现。
李景孝找黄龙真人论道,虽然算是欺负他。
但他没讲玉清之道,而是讲起了龙族的修炼之法。
不管是西游里,还是封神中,李景孝和龙族的关系都极好。
敖惠姬、敖欣、敖摩昂就不用说了。
那是媳妇和大舅哥的关系。
所以西游里西海龙宫中的修炼之法,基本上全都对李景孝开放了。
为的就是希望李景孝这个当女婿,当姑父、姨父的。
能多多为龙宫子弟们讲讲道,提升龙宫子弟的修为。
到了封神世界,李景孝收了敖丙为记名弟子,自然要先了解敖丙修炼的龙族功法。
又和敖青这个寡妇有了私情。
两人偷偷幽会的次数其实不少。
而且随着李景孝的名气越来越大,敖青这女人对他也是越发痴迷起来。
别说敖青自己修炼的龙族功法,就算李景孝想知道东海龙宫里所有的功法。
敖青这女人都会想尽办法给他搞到手。
而黄龙真人入了阐教之后,主修的自然是玉清之道。
所以李景孝和他论道龙族的修炼之法,只是半炷香,就说的黄龙真人面红耳赤,不得不低头认输。
如此一来,阐教其他人可就不乐意了。
在他们眼里,李景孝这是刁难和嘲讽黄龙真人。
一个个都有些急不可耐的,要和李景孝论道,比个高下。
这下算是跳进了李景孝这个火坑里了。
李景孝火力全开,不管是玉清之道,还是太清之道。
亦或者武艺和道法神通。
又或者炼器、阵法、炼丹之术,把一个个阐教之人,辩的脸红脖子粗。
看李景孝是,心里是既佩服,又恨不得找他打一架。
就连西方教的那一套,李景孝也能信手拈来。
当年在西游里,观音菩萨没少给他讲佛门的东西。
前两年在陈塘关时,准提道人这个圣人亲自上门。
同样也给李景孝讲了好多西方教的教义。
当时准提道人就觉得李景孝又灵性,和西方教有缘。
差点就想强行把他度化去西方教。
所以和李景孝辩论西方教的教义,阐教中人输的更快。
而炼丹、阵法和炼器之道,除了云中子在炼器上的成就不小。
其他人和他论炼丹和阵法,那是败的一塌糊涂。
而且让李景孝激动的是,论道期间,只要把对方说的哑口无言,就能拿到经验。
同时转换一个话题,再辩论,等于又是另外一场比斗。
不仅经验来的快,有时候三言两语,就能让对手认输。
而且比斗的次数也多。
比起喝酒、打架所能得到的经验,能多好几倍,甚至无数倍。
只是也要防止对方输的太惨,进而恼羞成怒起来。
而且涉及到核心功法和神通,李景孝同样不会真拿出来将给对方听。
更不会教对方。
所以这次论道说是论道,其实还不如说是辩论。
当然,李景孝也不可能什么话题都能辩赢对方。
十二金仙外加云中子、南极仙翁都是实打实的金仙、太乙金仙和大罗金仙。
又师从元始天尊,水平、见识和道法绝对不低。
而且人家十四个人,各自都有自己擅长和精通的地方。
又有各自的喜好,专研的学识、道法自然不少。
李景孝再厉害,再开挂,也不可能什么都涉及,什么都懂。
但对李景孝来说,他的目的是经验。
感觉自己不懂,或者辩不赢的话,立马就认输。
然后把话题转移到其他方面去。
而阐教众人,见他认输时,如此的干脆利落。
心里的那些火气和不满,反而慢慢的开始消散了大半。
同时,若是感觉自己说不赢李景孝的话,认输的速度同样干脆利落了很多。
不知不觉就是三天过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