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霄是先天清气所化的先天之灵,可以说,三姐妹天生天养,和孙悟空一样都没父母。
通天教主作为她们三姐妹的授业恩师,恩同再造,一定程度上代替了父亲的位置。
所以即便琼霄爱惨了李景孝,可李景孝刚才要是直接拒绝。
这姑娘铁定会生气,并且很难哄好的那种。
至于云霄,对李景孝仅仅只是因为琼霄而有好感。
保不齐就会心生厌恶。
所以李景孝只能拖延这事,等到封神大战一起。
这事肯定没人再提。
而且李景孝收的徒弟里,哪吒、雷震子都是阐教三代弟子。
即便他和石矶、彩云和琼霄结成了道侣关系。
但大战在即,面对外敌时。
截教内部肯定会有很多人担心李景孝两边吃好处。
同时也会有截教弟子,不希望李景孝成为通天教主的弟子。
要是真和琼霄希望的那样,成了截教第五个亲传弟子。
说不定那时候,还会有人说他是阐教的卧底。
这可是亲传,而且还是最小的徒弟,大概率将来就是关门弟子。
不仅比别人更受宠,还是衣钵传人。
别说截教外门弟子了,四大二代亲传和三代亲传们,也肯定有人反对。
所以李景孝此时若是拜师,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
而且封神大战的结果摆在那里,有点四九年加入光头的意思。
封神大战之初,截教可以说优势极大。
一副好牌,结果打的稀烂。
在李景孝眼里,根源其实都要归结于通天教主心里。
或许是太自负,或许是太理想主义。
三教和天庭一起议定封神榜的时候。。
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和昊天上帝一起谈谁上封神榜的时候。
昊天上帝不说话,他有鸿钧道祖做后台,不管三教中谁上封神榜,他都是赢家。
而且天庭也确实缺人,封神就成了必然。
有鸿钧道祖开口,这事躲都躲不过。
老君也基本上不说话,反正他就一个徒弟,谁上封神榜,也不可能让玄都大法师上。
否则就是断了他的道统,那就是生死仇敌了。
剩下的就是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两人吵来吵去。
但阐教只有十几个二代弟子,外加不受重视的二代弟子和三代弟子加起来,也就三五十个。
就算全上封神榜,也凑不够365个正神。
所以截教弟子必然上榜,而且还是主力。
但通天教主这个当师父的不敢直接议定谁上榜,也不能决定谁生谁死。
否则会寒了上万弟子的心。
人心散了,道统也差不多就完了。
这事搁谁身上,都不可能退让。
最后议定的结果是,看谁运气不好,看谁没脑子。
所以前期那么多截教弟子死了,那也是白死。
所以申公豹四处拉人出山,也没见哪个截教中人去弄死他。
甚至申公豹和姜子牙这两个阐教弟子,看似敌对,但实际上一明一暗,无非是为了清理掉截教中那些没脑子、没毅力,也不听话的人。
但三教可是约定好了,大罗金仙级别的弟子,都不能上榜。
毕竟这级别的弟子,已经是核心和中坚弟子了。
阐教才云中子和南极仙翁,燃灯道人不算是二代弟子。
这家伙的辈分,实际上和三清同为紫霄宫中,听道祖讲道的同学。
截教也就四大亲传、赵公明和云霄。
这种核心弟子死任何一个,都是极大的损失。
甚至根本弥补不回来的那种。
所以才有了大罗金仙不上榜的约定。
这话通天教主信了,封神前期他任由弟子出山送死。
就算赵公明被陆压阴死了,通天教主也说什么。
毕竟阴死赵公明的是陆压,而不是阐教中人。
阐教十二金仙的名气大,可实际上修为确实不咋地。
真正跑去和姜子牙作对的那些截教弟子,其实只是极少数。
申公豹的那句‘道友请留步’的威力确实大,可正在被他说动的截教弟子,其实很少。
而且这些人的实力在截教中,其实也不高。
赵公明会下山,那是因为闻仲。
截教会一败再败,只能说截教中人,绝大部分都傲慢和自大的很。
若是李景孝是赵公明,自己出山相助闻仲的同时,铁定会靠着外门大弟子的身份,叫上几十、上百个太乙金仙跟着自己一起出山。
都不用三霄出面布置九曲黄河阵了,靠赵公明这一百多人,就能把阐教打趴下。
至于事后被通天教主责罚,那也是赢了之后的事。
不过,李景孝也知道自己说这些,不过是知道结局,再往前推理的‘马后炮’。
身在乱世中,又有多少人能看清前路?
通天教主再三严令自己的弟子们,商周大战期间,不准出山。
这种情况下,想呼朋唤友,一群一群的下山和西周作对,等于是违背了师命。
这罪责可不是一般的重。
而且但凡出山的截教中人,最后却是基本上全死了,然后上了封神榜。
想到这,李景孝叹息一声。
但让他救截教,那也不可能。
阐教上上下下都虚伪,但他有一点,李景孝极其赞同。
阐教中绝大部分人都是人族出身,也不会以人族为食。
而截教中,吃人的弟子实在太多了。
后世的魔道、歪门邪道之人,都能从截教弟子中找到。
截教若是赢了,人族必然没好日子过。
至于殷商,动不动就搞人祭。
就杀奴隶来搞祭祀和庆典,每次几百、几千,甚至上万都有。
八百年的成汤江山,堆积了不知道多少亡魂。
光是这点,李景孝就不可能支持殷商。
或许这大概也是老君,那么不待见殷商的主要原因。
人族越强,老君的地位也越高。
殷商反人类的做法,等于在挖老君的根基,不弄垮你就怪了。
——
云霄和琼霄被李景孝忽悠住了之后,姐妹俩拉着李景孝去了云霄的洞府。
很快赵公明和碧霄也来到大殿,五人分食五个人参果时。
人人笑容满面,吃得很是高兴。
随后听琼霄得意的说,自家男人已经学会了九曲黄河阵。
赵公明和碧霄都是一愣,忙看向云霄。
见云霄点点头,赵公明和碧霄还是不信。
可最后又不得不信。
心里那叫一个羡慕,然后就是佩服。
拉着李景孝问东问西,问的最多的,自然是李景孝为何能学会。
还有为何如此短的时间内,就能真正的布置出这阵法。
这一点上,李景孝除了开挂作弊的事情之外,其他的是毫无保留的说了个大概。
可惜赵公明和碧霄,甚至琼霄若是能学会,其实早就应该学会。
至少也是能布置阵法。
可结果就是,这兄妹三人完全没这方面的天赋。
所以李景孝一点都不担心,自己的讲解,会促成兄妹三人学得这阵法。
就如同在西游里,元始天尊讲道时,镇元子、骊山老母这些大佬前去听讲。
可惜你能听懂,自然就懂。
听不懂,再怎么努力,再怎么钻研都无用。
学习阵法也一样,不是李景孝看不起赵公明和碧霄,即便讲解的再明白,他俩还是听不懂。
这玩意和数学一样,老师写在黑板上的每一个符号、每一个数字都能看懂。
可组合起来,那就是天书。
老师讲的再明白,再透彻,你就是听不懂、学不会。
琼霄无所谓,反正李景孝越是有本事,琼霄就越高兴。
只是听了片刻,心思都不在听讲上。
而赵公明和碧霄也只是听了半个时辰,就发现李景孝继续讲的东西,只有云霄能听懂了。
兄妹俩对视一眼,无奈摇摇头,露出个遗憾和尴尬的笑容。
眼看李景孝和云霄越聊越积极,赵公明郁闷的干脆和碧霄、琼霄告别,回峨眉山的道场上。
来个‘眼不见心不烦’。
不过临走时,还是带上了琼霄送的猴儿灵酒、桃花仙酿、千年人参酒和四坛子的紫府琼浆。
紫府琼浆在截教门人中,名气已经不小了。
就连赵公明都被人问,琼霄和李景孝是否有孝敬他这个大舅哥。
所以一拿到紫府琼浆,赵公明脸上的笑容和上翘的嘴唇,那是压都压不住。
心里对李景孝的那点嫉妒,也变成了感谢。
道行再高,也摆脱不了炫耀之心。
更别说,赵公明的道行其实也不怎么样。
虽然是大罗金仙,可心性却不行。
可以说,截教大部分弟子‘都不修德行,只是一味的增加功力’。
这点上,李景孝其实也一样,但他是开挂的。
而且当初在西游里,老君基本上不教他道法和神通。
要么给他讲解丹道,要么讲太清大道。
就连元始天尊和灵宝道尊,也多是给他讲玉清和上清之道。
靠着三个道祖级别的存在亲自讲道,李景孝即便一味的提高实力,也不会有心境不稳,或者被心魔、外道邪魔给诱惑的时候。
甚至心魔对李景孝来说,这玩意根本就不存在。
——
之后一段时间里,李景孝和云霄讨论阵法的同时,两人慢慢的也把话题转移到了道法神通上面去。
云霄越聊越发的发现,面前这位妹夫,不仅精通很多种道法神通。
就连上清之道,也懂的不比自己少。
这让云霄诧异的同时,越发的想知道,李景孝到底从哪里学的上清之法。
这女人甚至在心里猜测,该不会是师父通天教主,早就偷偷的收了李景孝为徒?
否则完全解释不清楚,李景孝为何如此了解、精通上清碧游宫一脉的学问和道法?
只是这种猜测,也让云霄的心里即便再好奇,也不敢直接问李景孝是否是自己的师弟。
免得打乱了通天教主的布置。
就算不涉及什么暗中布置,云霄也不能问。
不过有了这怀疑之后,云霄对李景孝免不了越来越亲近。
这种亲近,更多的是师兄弟之间的情谊。
平日里相处和论道时,云霄也越来越把李景孝当成小师弟来对待。
但云霄和李景孝接触的时间越久,还是免不了的和当初的琼霄一样,慢慢的被李景孝吸引。
斩了三尸,不等于断绝了感情。
极难动情,不等于完全断绝了男女之情。
而男女之间的那点事,说白了,是从互相吸引开始的。
——
而琼霄和碧霄姐妹俩,相处时闲聊的话题,也多和李景孝有关。
只是碧霄只要一想到,自家这位修炼向来都不勤快的小妹,居然已经是太乙金仙时。
心里是既为琼霄高兴,也为自己惋惜和焦虑起来。
特别是琼霄回到三仙岛之后,作息习惯和过去一模一样。
成天就是吃吃喝喝嬉闹玩耍,一点都不像勤奋之人。
可就是这种人,居然躺着就追上了自己。
这让碧霄如何不急?如何不羡慕?
可惜九转金丹涉及到李景孝的核心秘密,所以琼霄心里再得意,也只能强压在炫耀的心思。
从来都不和碧霄提起,自己能成为太乙金仙,靠的是吃了两颗九转金丹,这才突破了太乙境。
而李景孝送给云霄和碧霄的两颗九转金丹,名义上叫九转还魂丹。
在云霄和碧霄心里,这两颗金丹是救命的。
除非涉及到生死情况,否则姐妹俩可不会服用那两颗九转金丹。
不尝尝,自然就永远都不知道这金丹,还有增加修为的功效。
而琼霄现在每天还吃一颗人参果,只需要三五个月,法力就能翻一倍。
法力越多,实力也越强。
所以别看琼霄成为太乙金仙,也才两年多一点的时间。
可实力上,确实不比碧霄差多少了。
姐妹之间的感情再如何深,也免不了攀比之心。
所以碧霄和琼霄闲聊时,下意识就会问,那些和李景孝有关的问题。
这表情和心态,其实就是入坑的前兆。
只是在三仙岛的逍遥日子,在碧云童子和云霞童子的到来,不得不暂时结束。
除了石矶、彩云、妲己和邓婵玉隐晦的让两个童子告诉李景孝,出门已经一多月了,也改回家陪陪她们几个了。
第二则是,李靖传消息说,东海平灵王造反。
李景孝听完就露出诧异表情。
暗道,这什么平灵王,这是在找死?
(本章完)
通天教主作为她们三姐妹的授业恩师,恩同再造,一定程度上代替了父亲的位置。
所以即便琼霄爱惨了李景孝,可李景孝刚才要是直接拒绝。
这姑娘铁定会生气,并且很难哄好的那种。
至于云霄,对李景孝仅仅只是因为琼霄而有好感。
保不齐就会心生厌恶。
所以李景孝只能拖延这事,等到封神大战一起。
这事肯定没人再提。
而且李景孝收的徒弟里,哪吒、雷震子都是阐教三代弟子。
即便他和石矶、彩云和琼霄结成了道侣关系。
但大战在即,面对外敌时。
截教内部肯定会有很多人担心李景孝两边吃好处。
同时也会有截教弟子,不希望李景孝成为通天教主的弟子。
要是真和琼霄希望的那样,成了截教第五个亲传弟子。
说不定那时候,还会有人说他是阐教的卧底。
这可是亲传,而且还是最小的徒弟,大概率将来就是关门弟子。
不仅比别人更受宠,还是衣钵传人。
别说截教外门弟子了,四大二代亲传和三代亲传们,也肯定有人反对。
所以李景孝此时若是拜师,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
而且封神大战的结果摆在那里,有点四九年加入光头的意思。
封神大战之初,截教可以说优势极大。
一副好牌,结果打的稀烂。
在李景孝眼里,根源其实都要归结于通天教主心里。
或许是太自负,或许是太理想主义。
三教和天庭一起议定封神榜的时候。。
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和昊天上帝一起谈谁上封神榜的时候。
昊天上帝不说话,他有鸿钧道祖做后台,不管三教中谁上封神榜,他都是赢家。
而且天庭也确实缺人,封神就成了必然。
有鸿钧道祖开口,这事躲都躲不过。
老君也基本上不说话,反正他就一个徒弟,谁上封神榜,也不可能让玄都大法师上。
否则就是断了他的道统,那就是生死仇敌了。
剩下的就是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两人吵来吵去。
但阐教只有十几个二代弟子,外加不受重视的二代弟子和三代弟子加起来,也就三五十个。
就算全上封神榜,也凑不够365个正神。
所以截教弟子必然上榜,而且还是主力。
但通天教主这个当师父的不敢直接议定谁上榜,也不能决定谁生谁死。
否则会寒了上万弟子的心。
人心散了,道统也差不多就完了。
这事搁谁身上,都不可能退让。
最后议定的结果是,看谁运气不好,看谁没脑子。
所以前期那么多截教弟子死了,那也是白死。
所以申公豹四处拉人出山,也没见哪个截教中人去弄死他。
甚至申公豹和姜子牙这两个阐教弟子,看似敌对,但实际上一明一暗,无非是为了清理掉截教中那些没脑子、没毅力,也不听话的人。
但三教可是约定好了,大罗金仙级别的弟子,都不能上榜。
毕竟这级别的弟子,已经是核心和中坚弟子了。
阐教才云中子和南极仙翁,燃灯道人不算是二代弟子。
这家伙的辈分,实际上和三清同为紫霄宫中,听道祖讲道的同学。
截教也就四大亲传、赵公明和云霄。
这种核心弟子死任何一个,都是极大的损失。
甚至根本弥补不回来的那种。
所以才有了大罗金仙不上榜的约定。
这话通天教主信了,封神前期他任由弟子出山送死。
就算赵公明被陆压阴死了,通天教主也说什么。
毕竟阴死赵公明的是陆压,而不是阐教中人。
阐教十二金仙的名气大,可实际上修为确实不咋地。
真正跑去和姜子牙作对的那些截教弟子,其实只是极少数。
申公豹的那句‘道友请留步’的威力确实大,可正在被他说动的截教弟子,其实很少。
而且这些人的实力在截教中,其实也不高。
赵公明会下山,那是因为闻仲。
截教会一败再败,只能说截教中人,绝大部分都傲慢和自大的很。
若是李景孝是赵公明,自己出山相助闻仲的同时,铁定会靠着外门大弟子的身份,叫上几十、上百个太乙金仙跟着自己一起出山。
都不用三霄出面布置九曲黄河阵了,靠赵公明这一百多人,就能把阐教打趴下。
至于事后被通天教主责罚,那也是赢了之后的事。
不过,李景孝也知道自己说这些,不过是知道结局,再往前推理的‘马后炮’。
身在乱世中,又有多少人能看清前路?
通天教主再三严令自己的弟子们,商周大战期间,不准出山。
这种情况下,想呼朋唤友,一群一群的下山和西周作对,等于是违背了师命。
这罪责可不是一般的重。
而且但凡出山的截教中人,最后却是基本上全死了,然后上了封神榜。
想到这,李景孝叹息一声。
但让他救截教,那也不可能。
阐教上上下下都虚伪,但他有一点,李景孝极其赞同。
阐教中绝大部分人都是人族出身,也不会以人族为食。
而截教中,吃人的弟子实在太多了。
后世的魔道、歪门邪道之人,都能从截教弟子中找到。
截教若是赢了,人族必然没好日子过。
至于殷商,动不动就搞人祭。
就杀奴隶来搞祭祀和庆典,每次几百、几千,甚至上万都有。
八百年的成汤江山,堆积了不知道多少亡魂。
光是这点,李景孝就不可能支持殷商。
或许这大概也是老君,那么不待见殷商的主要原因。
人族越强,老君的地位也越高。
殷商反人类的做法,等于在挖老君的根基,不弄垮你就怪了。
——
云霄和琼霄被李景孝忽悠住了之后,姐妹俩拉着李景孝去了云霄的洞府。
很快赵公明和碧霄也来到大殿,五人分食五个人参果时。
人人笑容满面,吃得很是高兴。
随后听琼霄得意的说,自家男人已经学会了九曲黄河阵。
赵公明和碧霄都是一愣,忙看向云霄。
见云霄点点头,赵公明和碧霄还是不信。
可最后又不得不信。
心里那叫一个羡慕,然后就是佩服。
拉着李景孝问东问西,问的最多的,自然是李景孝为何能学会。
还有为何如此短的时间内,就能真正的布置出这阵法。
这一点上,李景孝除了开挂作弊的事情之外,其他的是毫无保留的说了个大概。
可惜赵公明和碧霄,甚至琼霄若是能学会,其实早就应该学会。
至少也是能布置阵法。
可结果就是,这兄妹三人完全没这方面的天赋。
所以李景孝一点都不担心,自己的讲解,会促成兄妹三人学得这阵法。
就如同在西游里,元始天尊讲道时,镇元子、骊山老母这些大佬前去听讲。
可惜你能听懂,自然就懂。
听不懂,再怎么努力,再怎么钻研都无用。
学习阵法也一样,不是李景孝看不起赵公明和碧霄,即便讲解的再明白,他俩还是听不懂。
这玩意和数学一样,老师写在黑板上的每一个符号、每一个数字都能看懂。
可组合起来,那就是天书。
老师讲的再明白,再透彻,你就是听不懂、学不会。
琼霄无所谓,反正李景孝越是有本事,琼霄就越高兴。
只是听了片刻,心思都不在听讲上。
而赵公明和碧霄也只是听了半个时辰,就发现李景孝继续讲的东西,只有云霄能听懂了。
兄妹俩对视一眼,无奈摇摇头,露出个遗憾和尴尬的笑容。
眼看李景孝和云霄越聊越积极,赵公明郁闷的干脆和碧霄、琼霄告别,回峨眉山的道场上。
来个‘眼不见心不烦’。
不过临走时,还是带上了琼霄送的猴儿灵酒、桃花仙酿、千年人参酒和四坛子的紫府琼浆。
紫府琼浆在截教门人中,名气已经不小了。
就连赵公明都被人问,琼霄和李景孝是否有孝敬他这个大舅哥。
所以一拿到紫府琼浆,赵公明脸上的笑容和上翘的嘴唇,那是压都压不住。
心里对李景孝的那点嫉妒,也变成了感谢。
道行再高,也摆脱不了炫耀之心。
更别说,赵公明的道行其实也不怎么样。
虽然是大罗金仙,可心性却不行。
可以说,截教大部分弟子‘都不修德行,只是一味的增加功力’。
这点上,李景孝其实也一样,但他是开挂的。
而且当初在西游里,老君基本上不教他道法和神通。
要么给他讲解丹道,要么讲太清大道。
就连元始天尊和灵宝道尊,也多是给他讲玉清和上清之道。
靠着三个道祖级别的存在亲自讲道,李景孝即便一味的提高实力,也不会有心境不稳,或者被心魔、外道邪魔给诱惑的时候。
甚至心魔对李景孝来说,这玩意根本就不存在。
——
之后一段时间里,李景孝和云霄讨论阵法的同时,两人慢慢的也把话题转移到了道法神通上面去。
云霄越聊越发的发现,面前这位妹夫,不仅精通很多种道法神通。
就连上清之道,也懂的不比自己少。
这让云霄诧异的同时,越发的想知道,李景孝到底从哪里学的上清之法。
这女人甚至在心里猜测,该不会是师父通天教主,早就偷偷的收了李景孝为徒?
否则完全解释不清楚,李景孝为何如此了解、精通上清碧游宫一脉的学问和道法?
只是这种猜测,也让云霄的心里即便再好奇,也不敢直接问李景孝是否是自己的师弟。
免得打乱了通天教主的布置。
就算不涉及什么暗中布置,云霄也不能问。
不过有了这怀疑之后,云霄对李景孝免不了越来越亲近。
这种亲近,更多的是师兄弟之间的情谊。
平日里相处和论道时,云霄也越来越把李景孝当成小师弟来对待。
但云霄和李景孝接触的时间越久,还是免不了的和当初的琼霄一样,慢慢的被李景孝吸引。
斩了三尸,不等于断绝了感情。
极难动情,不等于完全断绝了男女之情。
而男女之间的那点事,说白了,是从互相吸引开始的。
——
而琼霄和碧霄姐妹俩,相处时闲聊的话题,也多和李景孝有关。
只是碧霄只要一想到,自家这位修炼向来都不勤快的小妹,居然已经是太乙金仙时。
心里是既为琼霄高兴,也为自己惋惜和焦虑起来。
特别是琼霄回到三仙岛之后,作息习惯和过去一模一样。
成天就是吃吃喝喝嬉闹玩耍,一点都不像勤奋之人。
可就是这种人,居然躺着就追上了自己。
这让碧霄如何不急?如何不羡慕?
可惜九转金丹涉及到李景孝的核心秘密,所以琼霄心里再得意,也只能强压在炫耀的心思。
从来都不和碧霄提起,自己能成为太乙金仙,靠的是吃了两颗九转金丹,这才突破了太乙境。
而李景孝送给云霄和碧霄的两颗九转金丹,名义上叫九转还魂丹。
在云霄和碧霄心里,这两颗金丹是救命的。
除非涉及到生死情况,否则姐妹俩可不会服用那两颗九转金丹。
不尝尝,自然就永远都不知道这金丹,还有增加修为的功效。
而琼霄现在每天还吃一颗人参果,只需要三五个月,法力就能翻一倍。
法力越多,实力也越强。
所以别看琼霄成为太乙金仙,也才两年多一点的时间。
可实力上,确实不比碧霄差多少了。
姐妹之间的感情再如何深,也免不了攀比之心。
所以碧霄和琼霄闲聊时,下意识就会问,那些和李景孝有关的问题。
这表情和心态,其实就是入坑的前兆。
只是在三仙岛的逍遥日子,在碧云童子和云霞童子的到来,不得不暂时结束。
除了石矶、彩云、妲己和邓婵玉隐晦的让两个童子告诉李景孝,出门已经一多月了,也改回家陪陪她们几个了。
第二则是,李靖传消息说,东海平灵王造反。
李景孝听完就露出诧异表情。
暗道,这什么平灵王,这是在找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