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这事包在我身上-《我在古代当县令,开局改造贫困县》

  拖累?他林凡的女人,怎么能用上“拖累”二字?

  马头县的摊子是越铺越大,日后他的商业帝国,绝不可能只局限于一个偏远小县。

  他确实需要一个能镇得住场子、信得过、也跟得上他思路的左膀右臂。

  而李灵儿的聪慧和韧劲,他比谁都清楚。

  “京州是龙潭虎穴,可雏鹰,总不能一辈子待在安乐窝里。”他低声喃喃,眼中那丝犹豫,最终被一抹不容置疑的决断所取代。

  他转身回到书案前,重新铺开一张雪白的竹浆纸,就着灯火,提笔写下了回信。

  信中,他没有说太多缠绵的情话,只是用最温和的语气,肯定了她在马头县的功劳,也同意了她来京州学习的请求。

  他告诉她,京州有更大的舞台,也有更复杂的挑战,他需要她,马头县的未来,也需要她。

  ……

  第二天一大早,林凡便揣着那封回信,找到了还在工地上呼喝指挥的龙景然。

  “老大,你这一大早的,眉头都快拧成麻花了,昨晚没睡好?”

  龙景然一见林凡,便大大咧咧地凑了上来。

  他这“后勤总管”当得是越来越有模有样,人晒黑了,也壮实了,身上那股子太子的矜贵气,被工地的烟火气一熏,倒显得接地气了不少。

  林凡将李灵儿的信和自己的回信一并递给他,脸上带着几分正经:“景然,帮个忙,派个最可靠的信使,八百里加急,把这信送到马头县去。”

  龙景然接过信,看到信封上“吾妻灵儿亲启”几个字,顿时眼睛一亮,脸上露出了揶揄的笑容:“哟!是嫂子的信啊!让我瞧瞧,是不是催你回去抱娃了?”

  “去你的!”林凡没好气地拍了他一下,“少贫嘴,是正事。灵儿……你嫂子,准备来京州了。”

  “真的?!”龙景然一听,乐得差点蹦起来,“太好了!嫂子要来,我那小外甥也得跟着来吧?我这当叔叔的,还没好好抱过他呢!老大你放心,这事包在我身上!我亲自挑最好的信使,再派一队东宫的侍卫,护送嫂子和侄子一路前来,保管办得风风光光!”

  他拍着胸脯,那热情的劲头,比自己娶媳妇还积极。

  林凡看着他那兴奋的模样,心中一暖,却又趁机动起了别的心思。

  他清了清嗓子,脸上露出了一个高深莫测的笑容。

  “景然,光把人接来可不够。你嫂子这次来,是来‘进修’的。”他故意卖了个关子。

  “进修?”龙景然一愣,“进修啥?学京州贵妇们打马吊,还是学着逛街买胭脂?”

  “俗!”林凡用折扇敲了下他的脑袋,“是学做生意,学管理!我跟你说,你嫂子的商业天赋,比户部那帮老算盘强多了!马头县能有今天,她功不可没。可毕竟见识有限,我想着,干脆趁这个机会,办个学堂!”

  “又办学堂?”龙景然挠了挠头,“老大,这皇家图书馆还没盖好呢,你又要办学堂?”

  “此学堂非彼学堂。”林凡的眼中,闪烁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光芒,“我这次要办的,是‘皇家工商学堂’!专门培养商业、营造、农桑、算术这类实用人才!你想想,大周朝这么大,光靠我一个人,能建几个马头县?咱们得培养出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人才,把他们派到全国各地去,那才是真正的利国利民!”

  他顿了顿,语气里充满了蛊惑力:“而你嫂子,李灵儿,就是咱们这第一届工商学堂的……首席特招生!”

  龙景然被林凡这番天马行空的构想彻底镇住了。

  他呆呆地看着林凡,半晌才结结巴巴地说道:“皇……皇家工商学堂?老大,你……你这脑子里到底装了多少稀奇古怪的点子?”

  当天下午,龙景然便揣着林凡连夜赶出来的《皇家工商学堂筹办章程草案》,再次雄赳赳气昂昂地闯进了御书房。

  龙泽天看着自家儿子呈上来的那份写满了“市场营销”、“成本核算”、“项目管理”等闻所未闻词汇的章程,捻着胡须的手,停在了半空中。

  “这……又是林凡那小子搞出来的鬼东西?”他看着章程里“广招天下奇才,不论出身,唯才是举”的条陈,又看看“学员毕业后,可入各部司任职,或由朝廷扶持自主经商”的规划,那双深邃的帝王之眸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彩。

  他猛地一拍龙椅,朗声大笑:“好!好一个皇家工商学堂!林凡这小子,不仅要为朕赚钱,还要为朕育才啊!景然,你告诉林凡,这章程,朕准了!让他放开手脚去干!钱不够,朕从内帑拨!人不够,朕让六部给他挑!”

  ……

  京州城里,林凡要开办“工商学堂”的消息,再次掀起了轩然大波。

  蔡兴怀等四大家族的家主,在各自的府邸里,听着探子的回报,脸色一个比一个难看。

  孙家前车之鉴还历历在目,林凡那小子不仅圣眷正浓,太子更是跟他穿一条裤子,如今连皇帝都成了他坚实的后盾。

  硬碰硬,无异于以卵击石。

  李家的家主李长贵,一个胖得像年画娃娃的老头,手里捏着块核桃酥,嚼得“咔嚓”作响,眼神里却全是算计。

  他对着心腹管家低声道:“不能再等了。这林凡,是铁了心要跟我们这些世家对着干。与其等他把刀架到我们脖子上,不如……我们主动把脖子伸过去,让他砍得舒服点。”

  王家的王世昌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

  他派人备了一份厚礼,悄悄送往了林凡的新府邸,信中言辞恳切,表示愿意全力支持朝廷的“酒业司”新政,甚至愿意带头申请“官方认证”,以示诚意。

  一场不见硝烟的投诚示好,就在这京州的暗流中,悄然上演。

  ……

  千里之外,清河县。

  那座曾破败不堪的山神庙,如今已成了远近闻名的“清河酒坊”。

  酒坊门口,同样挂着“为民”的旗号,一坛坛贴着“清河醇”红纸的烈酒,以比火龙烧还要低上两成的价格出售,引得不少穷苦百姓和过路商旅驻足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