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场源自囚徒灵魂深处的狂暴痉挛,其残响并未立刻平息。
它像一柄无形的重锤,狠狠砸在赵丰年构建的逻辑世界上,留下了蛛网般的密集裂痕。
每一条裂痕,都代表着一个被颠覆的公理,一个被证伪的模型。
他静静地悬浮在熄灭的引擎之后,如同风暴过后的幸存者。
许久,那双幽蓝眼眸深处的惊骇才缓缓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沉、更加危险的冷静。
失败是审计报告中最有价值的一部分,因为它以最惨烈的方式,指出了账目上最隐秘的漏洞。
他错了。
从一开始,他就将这场对弈的维度,看得太过简单。
他以为自己是在勘探一片未知的地理,用能量的强弱去丈量感知的深浅。
然而事实证明,他面对的根本不是一片可以用物理规则去衡量的土地,而是一片承载着亿万年记忆与痛苦的、活着的历史。
囚徒的感知网络,并非一张均匀铺开的渔网。
它是一张由无数条刺痛的神经交织而成的、铭刻着仇恨与创伤的地图。
在这张地图上,某些坐标点被赋予了截然不同的权重。
它们是伤疤,是烙印,是即便隔着无尽时光,也依旧会一触即溃的脓疮。
那截断裂的脊椎,便是其中最狰狞的一处。
赵丰年再也没有将任何一丝一毫的注意力,投向那个被他标记为鲜红禁区的危险地带。
鲁莽的试探已经没有意义,他需要的是一把钥匙,一把能够解读这张痛苦地图的钥匙。
他的目光,穿透了七十多公里的虚空,再一次落在了那个位于利维坦头骨深处的、闪烁的蓝色问号之上。
那个每隔三十四秒便准时响起一次的、古老的信标。
如果说脊椎的伤口代表着“结果”,代表着一段痛苦历史的终点,那么这个始终在尝试与外界建立联系的信标,是否就代表着“起因”?
代表着那段历史的开端?
连接与痛苦。
这两者之间,必然存在着一条被时间尘埃所掩盖的、深刻的逻辑链条。
【指令:重启深度结构化对比分析。】
【分析对象:‘异常节律’完整波形图。】
【对比数据库:利维坦骸骨三维结构全局模型。】
一个全新的、近乎疯狂的审计项目,在他的思维宫殿中轰然启动。
这一次,他不再试图去破译那个信标本身所携带的“信息”,那种尝试无异于一个从未见过文字的原始人,妄图去解读一篇用楔形文字写就的史诗。
他改变了思路。
他要将那段复杂到无法理解的能量波形图,当成一种……
坐标系。
一种由神明创造的、用以描述自身世界的独特语言。
如果这个信标是一个签名,那么签名的每一笔、每一划,是否都对应着这具庞大骸骨上的某一个具体位置?
庞大到难以想象的计算,开始了。
赵丰年将那段记录下来的一千次脉冲波形,进行极限放大,将其分解成数以亿计的最基础的波动单元。
同时,他也将整具利维坦骸骨的结构模型,同样分解成最微观的粒子坐标。
然后,他开始了最枯燥、也最恢弘的匹配。
他尝试将波形图的时间轴,映射为骸骨从头到尾的空间轴。
失败。
数据混乱,毫无规律。
他尝试将波形的振幅,映射为骸的能量密度分布。
再次失败。
结果是一片混沌。
无数种模型被建立,又在下一秒被毫不留情地推翻。
这个过程,就像是让一个凡人去拼凑一幅被打碎成亿万片的神国拼图,并且没有任何参考图样。
绝望,足以吞噬任何凡俗的理智。
但赵丰年不是凡人。
他是审计员。
在他的世界里,不存在无法解构的系统,只存在算力不足的困境。
他屏蔽了所有情绪,将自己的意志彻底化作了那座灰色齿轮的延伸。
时间在他的感知中彻底消失,只剩下一次又一次的逻辑运算,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以及一次又一次对失败报告的冷静分析。
不知过了多久,或许是一个月,或许是一年。
就在他尝试第一亿三千七百万种匹配模型的瞬间,一声仿佛来自宇宙初开的清脆鸣响,在他的思维核心深处,轰然炸开!
匹配成功!
那一瞬间,原本混乱无序的波形图,与那庞大复杂的骸骨模型,以前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完美地、严丝合缝地……
重叠在了一起!
赵丰年找到了正确的“解读方式”。
那段古老的信标,既不是时间轴,也不是能量轴。
它是一种更加古老、更加底层的法则性描述。
它所记录的,是利维坦这具生物兵器在“出厂”之时,其核心能量网络最初的、最完美的、未经任何损伤的……
设计蓝图!
而波形图上那些细碎的、非随机性的“杂音”,那些被他之前忽略的、看似无意义的波动,此刻在这张蓝图之上,却都清晰无比地,对应上了一个个具体的空间坐标。
它们,正是这具骸骨后天所遭受的、所有不可逆的……
创伤!
赵丰年在那张宏伟的星图前,缓缓“站”直了身体。
他看见了,那道来自头骨的信标,是如何用一种他无法理解的悲伤,一遍又一遍地,描摹着这具身体曾经完美的模样,又在描摹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地,触碰那些已经深入骨髓的、永恒的伤痕。
他看见了那个位于脊椎处的巨大断口,在波形图上,呈现为一个极其尖锐、极其刺耳的爆裂音符。
那是整首悲歌中,最痛苦的一段旋律。
他也看见了,那个位于头骨深处,信标的发送源头。
在蓝图上,那里本应是利维坦整个感知系统的核心,是它的眼睛,是它的灵魂窗口。
而现在,那里只剩下一个不断闪烁的、孤独的问号。
然而,真正让赵丰年那双幽蓝眼眸骤然收缩的,是第三个点。
在整段波形图中,除了头骨的起始点与脊椎的痛苦高潮之外,还存在着第三个、极其特殊、极其不和谐的……
静默区。
那是一段长达三秒的、绝对的平滑。
没有任何波动,没有任何杂音,仿佛整张乐谱在这里,被一只无形的手,硬生生抹去了一段。
而在与骸骨模型的对应中,这个静默区所指向的位置,既不是那些狰狞的晶化创口,也不是任何一处骨骼的断裂。
它指向的,是利维坦那早已熄灭、如同冰冷山峦般的心脏引擎。
更准确地说,是引擎的正中心。
那个他苏醒过来时,最初栖身的地方。
一个全新的变量,一个他从未察觉到的、隐藏在眼皮底下的巨大异常,就此浮出水面。
为什么?
为什么代表着“出厂蓝图”的信标,会唯独遗漏了心脏引擎的数据?
仿佛这颗本应是全身动力之源的心脏,从一开始,就不存在于设计图之上。
赵丰年缓缓转过身,他的目光,第一次以一种审视的、充满了探究的意味,望向了身后那座自己已经无比熟悉的、冰冷的金属造物。
他一直将这里,当成是自己的安全屋,是整具骸骨中最坚固的堡垒。
但现在看来,这里或许才是整盘棋局中,最深、最黑暗的那个谜团。
他迈开了脚步,向着那片被历史遗忘的静默区,缓缓走去。
它像一柄无形的重锤,狠狠砸在赵丰年构建的逻辑世界上,留下了蛛网般的密集裂痕。
每一条裂痕,都代表着一个被颠覆的公理,一个被证伪的模型。
他静静地悬浮在熄灭的引擎之后,如同风暴过后的幸存者。
许久,那双幽蓝眼眸深处的惊骇才缓缓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沉、更加危险的冷静。
失败是审计报告中最有价值的一部分,因为它以最惨烈的方式,指出了账目上最隐秘的漏洞。
他错了。
从一开始,他就将这场对弈的维度,看得太过简单。
他以为自己是在勘探一片未知的地理,用能量的强弱去丈量感知的深浅。
然而事实证明,他面对的根本不是一片可以用物理规则去衡量的土地,而是一片承载着亿万年记忆与痛苦的、活着的历史。
囚徒的感知网络,并非一张均匀铺开的渔网。
它是一张由无数条刺痛的神经交织而成的、铭刻着仇恨与创伤的地图。
在这张地图上,某些坐标点被赋予了截然不同的权重。
它们是伤疤,是烙印,是即便隔着无尽时光,也依旧会一触即溃的脓疮。
那截断裂的脊椎,便是其中最狰狞的一处。
赵丰年再也没有将任何一丝一毫的注意力,投向那个被他标记为鲜红禁区的危险地带。
鲁莽的试探已经没有意义,他需要的是一把钥匙,一把能够解读这张痛苦地图的钥匙。
他的目光,穿透了七十多公里的虚空,再一次落在了那个位于利维坦头骨深处的、闪烁的蓝色问号之上。
那个每隔三十四秒便准时响起一次的、古老的信标。
如果说脊椎的伤口代表着“结果”,代表着一段痛苦历史的终点,那么这个始终在尝试与外界建立联系的信标,是否就代表着“起因”?
代表着那段历史的开端?
连接与痛苦。
这两者之间,必然存在着一条被时间尘埃所掩盖的、深刻的逻辑链条。
【指令:重启深度结构化对比分析。】
【分析对象:‘异常节律’完整波形图。】
【对比数据库:利维坦骸骨三维结构全局模型。】
一个全新的、近乎疯狂的审计项目,在他的思维宫殿中轰然启动。
这一次,他不再试图去破译那个信标本身所携带的“信息”,那种尝试无异于一个从未见过文字的原始人,妄图去解读一篇用楔形文字写就的史诗。
他改变了思路。
他要将那段复杂到无法理解的能量波形图,当成一种……
坐标系。
一种由神明创造的、用以描述自身世界的独特语言。
如果这个信标是一个签名,那么签名的每一笔、每一划,是否都对应着这具庞大骸骨上的某一个具体位置?
庞大到难以想象的计算,开始了。
赵丰年将那段记录下来的一千次脉冲波形,进行极限放大,将其分解成数以亿计的最基础的波动单元。
同时,他也将整具利维坦骸骨的结构模型,同样分解成最微观的粒子坐标。
然后,他开始了最枯燥、也最恢弘的匹配。
他尝试将波形图的时间轴,映射为骸骨从头到尾的空间轴。
失败。
数据混乱,毫无规律。
他尝试将波形的振幅,映射为骸的能量密度分布。
再次失败。
结果是一片混沌。
无数种模型被建立,又在下一秒被毫不留情地推翻。
这个过程,就像是让一个凡人去拼凑一幅被打碎成亿万片的神国拼图,并且没有任何参考图样。
绝望,足以吞噬任何凡俗的理智。
但赵丰年不是凡人。
他是审计员。
在他的世界里,不存在无法解构的系统,只存在算力不足的困境。
他屏蔽了所有情绪,将自己的意志彻底化作了那座灰色齿轮的延伸。
时间在他的感知中彻底消失,只剩下一次又一次的逻辑运算,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以及一次又一次对失败报告的冷静分析。
不知过了多久,或许是一个月,或许是一年。
就在他尝试第一亿三千七百万种匹配模型的瞬间,一声仿佛来自宇宙初开的清脆鸣响,在他的思维核心深处,轰然炸开!
匹配成功!
那一瞬间,原本混乱无序的波形图,与那庞大复杂的骸骨模型,以前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完美地、严丝合缝地……
重叠在了一起!
赵丰年找到了正确的“解读方式”。
那段古老的信标,既不是时间轴,也不是能量轴。
它是一种更加古老、更加底层的法则性描述。
它所记录的,是利维坦这具生物兵器在“出厂”之时,其核心能量网络最初的、最完美的、未经任何损伤的……
设计蓝图!
而波形图上那些细碎的、非随机性的“杂音”,那些被他之前忽略的、看似无意义的波动,此刻在这张蓝图之上,却都清晰无比地,对应上了一个个具体的空间坐标。
它们,正是这具骸骨后天所遭受的、所有不可逆的……
创伤!
赵丰年在那张宏伟的星图前,缓缓“站”直了身体。
他看见了,那道来自头骨的信标,是如何用一种他无法理解的悲伤,一遍又一遍地,描摹着这具身体曾经完美的模样,又在描摹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地,触碰那些已经深入骨髓的、永恒的伤痕。
他看见了那个位于脊椎处的巨大断口,在波形图上,呈现为一个极其尖锐、极其刺耳的爆裂音符。
那是整首悲歌中,最痛苦的一段旋律。
他也看见了,那个位于头骨深处,信标的发送源头。
在蓝图上,那里本应是利维坦整个感知系统的核心,是它的眼睛,是它的灵魂窗口。
而现在,那里只剩下一个不断闪烁的、孤独的问号。
然而,真正让赵丰年那双幽蓝眼眸骤然收缩的,是第三个点。
在整段波形图中,除了头骨的起始点与脊椎的痛苦高潮之外,还存在着第三个、极其特殊、极其不和谐的……
静默区。
那是一段长达三秒的、绝对的平滑。
没有任何波动,没有任何杂音,仿佛整张乐谱在这里,被一只无形的手,硬生生抹去了一段。
而在与骸骨模型的对应中,这个静默区所指向的位置,既不是那些狰狞的晶化创口,也不是任何一处骨骼的断裂。
它指向的,是利维坦那早已熄灭、如同冰冷山峦般的心脏引擎。
更准确地说,是引擎的正中心。
那个他苏醒过来时,最初栖身的地方。
一个全新的变量,一个他从未察觉到的、隐藏在眼皮底下的巨大异常,就此浮出水面。
为什么?
为什么代表着“出厂蓝图”的信标,会唯独遗漏了心脏引擎的数据?
仿佛这颗本应是全身动力之源的心脏,从一开始,就不存在于设计图之上。
赵丰年缓缓转过身,他的目光,第一次以一种审视的、充满了探究的意味,望向了身后那座自己已经无比熟悉的、冰冷的金属造物。
他一直将这里,当成是自己的安全屋,是整具骸骨中最坚固的堡垒。
但现在看来,这里或许才是整盘棋局中,最深、最黑暗的那个谜团。
他迈开了脚步,向着那片被历史遗忘的静默区,缓缓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