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以大局为重-《寒门布衣天子》

  西北。

  大华、西夏接壤处,两百里横山地区,人烟稀少。

  这是自古以来的四战之地。

  自大秦朝灭亡之后,经历数百年的动乱,到了大宁时期,中原王朝才第一次完全统治这地区!

  但传至大华时间,此时再次处于西夏的拉锯之战中。

  西北民风彪悍,战乱不断。但又因处于黄土高坡的北缘,土地荒凉,植被不多,物产并不多!

  同时,两百里横山,是大华进入西夏,或是西夏进入大华的天然屏障。

  自百年前,党项人趁着大宁动乱,建立西夏国后,其与大华、契丹、吐蕃均有大小纷争!

  西夏立国后,就四处扩张,且其皇室也自诩是大宁朝的继承人之一。

  因此西夏人对横山地区自然拥有统治权,为此两国一直争战不断!

  当然,因为多年战乱,这也是使得大华朝西北地区!

  出现了一支最为善战,而且也让朝廷有所忌惮的西北军,然而西北地区,远离京城!

  相对而言,因北边的契丹更为强大!

  所以大华朝百姓,一般多对北方,与契丹人战争的胜败,关注更多一些!

  前些年!

  西北都督府总管吴琦,统领潘、折家和狄家等众多将士,经过合理规划,朝廷又有支持!

  于是经过一番大战,大华西北军终于将战线推过整个横山地区。

  这导致了第五任皇帝崇安帝李乾贵,被手下人发动政变推翻杀害!

  由其弟弟李乾涛接任了西夏第六任皇帝!

  更是取得了西夏战略上的优势!

  如果不是后来契丹再次南下,大华朝廷不愿两面作战,匆匆见好就收!

  按当时形势,再过几年,说不定整个西夏,在无险可守的情况下,被灭国都有可能。

  当然,这也是西夏第六任皇帝李乾涛!

  最终能与侄女香香公主李清彤能达成,相互合作协议的主要原因。

  但这一战果, 在大华百姓眼中,还是没有太多人予以关注重视。

  直到这一年,西夏人趁着大华朝廷内乱,再次发兵十五万攻占了横山地区!

  随后西夏人的军队身影,更是出现在大华陕西境内。

  直至兵临西安城下,这才引起大华朝堂震动!

  八月的这一天!

  当镇北侯的身影,终于站在西安城头时。

  只见城外西夏李氏的大旗高高扬起,成千上万的步兵、弩兵的身影,出现在地平线上!

  延绵山间,扬起土尘,而最为惊人的,是在大军本阵附近,缓缓而行的三千骑兵!

  而这些人,正是西夏军中最为强悍,名震天下的重骑兵“铁鹞子”!

  这一次,看来他们,也是全军出动了!

  被西夏“铁鹞子”拱卫中央的,是在北风中猎猎招展的西夏王旗。

  在与西北军战争里,于数年前失去横山地区的控制权后!

  西夏皇帝李乾涛带着十五万西夏大军,挥军南下!

  不仅一举收复了从其哥哥李乾贵手中,丢失的横山地区大片国土。

  而且一路势如破竹,占领了大华陕西大片领土,兵逼西安城下。

  这让李乾涛的威望,一时在西夏国内百姓中,到达了顶峰!

  当然,谁也不知道。

  此时仍潜伏在大华京城内,化名为紫衣仙子的,西夏香香公主李清彤!

  在这次西夏人复冲大战中,其提供的各种大华内部军事调动的情报,到底发挥了多大的作用。

  ........

  与此同时!

  在距离临汾城百里外的,一段曲折山道上,马队正在行进!

  山间道路难行,但前前后后的人,各自都有武器、弓弩等物!

  还有一些马背、骡背上驮有箱子、布袋等物!

  这支约六千人的队伍里,士卒一看就知道,都是百战老兵,一个个身上都透露着彪悍之气!

  其中不少士卒,身上都带着各种伤疤,甚至还有人少了一个手!

  最前方一位,手提长枪,牵住骏马前行的中年人。

  眼神中带着些许凌厉,但面容却又带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忧愁!

  他正是之前一直驻守雁门关的,定北军指挥使杨国辉!

  他在雁门关,正如往日一样,巡视城头,防止契丹人在上次大败后,再来偷袭之时!

  今日却是先后接到兵部调令!

  他对兵部这份特殊的调令,心中万分不解!

  但考虑还是以大局为重,最后还是强压众多定北军士卒心中的不满。

  将杨家镇守百年的雁门关,与前来的禁军将领,玄武军都指挥使马俊才,做了驻地交接!

  随后,他就带着这支一直未得到有效补充!

  且还欠着大量军饷和稿赏的六千定北军,向西北都督府所在地西安进发!

  按这种行军速度!

  估计起码还要两天才能及时赶到前方的临汾!

  而要到达到西安前线,最快估计还要二十天左右了。

  而之前!

  他从马俊才得口中得知!

  他的父亲镇北侯杨华,早已从京城出发赶赴西安,说不定他现在已经到了前线!

  想到这,杨国辉心急如焚!

  “传令下去,让大家再坚持一下!”

  “争取在天黑之前,今晚赶到前面二十里的柳林镇休息!”

  杨国辉看着众人虽然行军很是辛苦,但还是大声命令道!

  “是!” 身边的传令兵听闻后,快步跑下去传令去了。

  “将军,卑职这一路都想不通,我们定北军长年驻守雁门关!”

  “这次兵部为何一定要让我们千里迢迢,赶到西安府?”

  定北军校尉李寺,同时也是杨国辉的亲卫头领。

  一边大步行军,一边走近杨国辉身边,小声抱怨道。

  见杨国辉脸色严峻,没有及时回话!

  他壮着胆子,继续说道。

  “将军,如果真是西北前线军情紧急,兵部不是更应该从离西安更近的商洛、洛阳等地调兵吗?”

  “哪怕他们就是从太原调兵,也比我们雁门关近多了!”

  “我看皇帝身边有小人,他处事不公!孙家的人以前就陷害过大公子! ”

  “现在孙世卫成了兵部尚书,他这明显是不安好心.....”

  李寺最后还是把心里的不满和担忧,给说了出来。

  “李寺,不得胡说八道,扰乱军心。”

  “如有下次,定当重罚!”

  杨国辉听闻脸色一沉,立马严肃的警告道!

  “是!” 李寺立马答道,但一个大大的不服,仍是挂在脸上。

  杨国辉自然知道,这事不仅是李寺一人想不通,估计定北军绝大多少人也都如此!

  当然也包括他本人。

  但他身为一军主帅,且马俊才前来雁门关,他手中不仅有兵部调令,之前更有朝廷圣旨。

  他作为杨家子弟,从没想过军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概念,更不曾想过抗旨不遵!

  此时,他看了一眼李寺!

  此人跟着他多年,作战勇敢,也算是他一名心腹爱将。

  于是缓了些口气说到:

  “正如朝廷圣旨中所说,这是恭宁帝信任我们定北军!”

  “现在西北军就接连大败,士气低落!陛下刚登基不久,他为振奋军心,抵御外敌,急需取得一场军事大捷!”

  “所以这才同意兵部所奏,调我们定北军去西北对付西夏人,就如我们教训契丹人一样!”

  “所以我们定北军,即使心里有委屈,一路遇到很多困难,都只能自己克服!”

  “一切都要以大局为重,万不能辜负陛下的信任才行.....”

  “是! 卑职明白了!”

  “将军请放心,等到了西安前线!”

  “我们一定要让西夏人知道,我们定北军的厉害....”

  李寺此时也是挺直胸膛,大声说道。

  “嗯,就该如此!”

  杨国辉很是欣慰的拍了拍李寺的肩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