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富强从脱贫抓起(二)-《穿越后!世人皆称我是诗仙》

  在遥远的南楚,那金碧辉煌的宫殿内,皇帝赵启正端坐在龙椅之上,神色凝重。下方,使者林宇恭敬地站着,正在向皇帝汇报出发前的准备情况。赵启目光如炬,盯着林宇说道:“林宇,此次你前往大覃,肩负着重大使命。你务必摸清各方对北凉国玺的态度,探寻其中的微妙关系,寻找机会为我南楚谋取最大利益。若能借此削弱北凉,让其元气大伤,甚至夺得国玺,你便是南楚的大功臣,朕定会重重奖赏。”

  林宇赶忙躬身行礼,声音洪亮且坚定地说道:“陛下放心,臣定不辱使命。臣已安排了多路人马,从不同渠道收集情报,无论是江湖中的三教九流,还是各国的朝堂动向,都在臣的情报网覆盖之下。同时,臣也准备了多套应对方案,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应变,定会谨慎行事,不负陛下重托。”

  与此同时,在云雾缭绕的千门山,掌门袁天淳通过独特的情报网络,已经洞悉了各方的动向。他深知,天下即将大乱,各方势力已如即将脱弦的利箭,一场因北凉国玺引发的风暴即将席卷而来。千门山,这个传承多年的神秘门派,必须在这复杂如迷宫的局势中找准自己的位置,稍有不慎,便可能万劫不复。

  “传我命令,加强与各方的情报交流,但绝不轻易参与争斗。我们千门山力求中立,不卷入无谓的纷争。同时,组织门内弟子进行应急演练,提升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我们要做到进可攻、退可守,无论外界风云如何变幻,千门山都能屹立不倒。”袁天淳神色凝重,对手下的弟子说道。

  袁天淳的声音依旧低沉而有力,带着一种洞悉世事的使命感,在山间回荡:“各方势力已如弦上之箭,天下将因北凉国玺一事陷入大乱,我千门山虽力求中立,但也需做好万全准备。我们肩负着门派传承的重任,不能有丝毫懈怠。”弟子们围站在他身边,个个神情严肃,眼神中既有对局势的担忧,更有对师父的绝对信任。他们深知,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即将来临,千门山也将面临巨大考验,而袁天淳的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门派的存亡。

  各方势力都在为即将到来的风暴紧锣密鼓地做着准备,北凉城上空阴云密布,仿佛一场足以摧毁一切的暴风雨即将来临。唐家的教育与脱贫计划能否顺利实施?沙狼部落的进攻能否得逞?南楚使者又会在大覃掀起怎样的波澜?千门山又将如何在各方势力的夹缝中生存?江湖的命运,如同风中摇曳的烛火,充满了不确定性……

  在唐府,唐小山已经雷厉风行地开始着手准备学塾和产业发展的具体事宜。他首先召集了唐家庄的村民和难民代表,来到唐家庄中心的广场上。广场上人头攒动,村民和难民们脸上带着好奇与期待,又夹杂着一丝不安。

  唐小山站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目光坚定地看着众人,大声说道:“乡亲们,我知道大家一路走来,生活都不容易,经历了无数的艰辛与磨难。但请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就一定能过上好日子。等学塾建成后,咱们唐家庄和难民村的孩子们,都能免费读书学艺,将来都能有一技之长,在这江湖上立足。荒地开垦后,大家可以种植各种作物,发展各类产业,赚到更多的钱,让家人过上富足的生活。这是我们共同的机会,也是我们改变命运的时刻。”

  村民们听后,纷纷交头接耳,低声讨论着。既对未来充满了期待,那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有些担忧,毕竟他们从未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不知道是否真的可行。

  “小山少爷,这真的能行吗?我们世世代代都是普通百姓,没干过这些事,能做好吗?”一位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的老村民忧心忡忡地问道。

  唐小山笑着说道:“大爷,您放心。我会请有经验的人来指导大家,无论是学塾的教学,还是荒地的开垦、产业的发展,都有专业的人引领。只要大家肯努力,肯吃苦,就一定能成功。而且,唐家会全力支持大家,做大家最坚实的后盾,不会让大家白白辛苦。大家的付出,都会有丰厚的回报。”

  在唐小山的鼓励下,村民们逐渐放下心来,眼神中燃起了希望的火花。他们纷纷表示愿意参与其中,为了自己和家人的未来,为了唐家庄的繁荣,愿意全力以赴。唐小山趁热打铁,立刻有条不紊地安排了人员分工,一部分年轻力壮的负责学塾的建设收尾工作,确保学塾能尽快投入使用;一部分经验丰富的开始规划荒地开垦事宜,从土地丈量、种子选择到灌溉方案,都进行了细致的讨论。

  就这样,唐小山的教育和脱贫富强计划就在莽山附近唐家庄的这片热土之上热火朝天地开始进行起来。唐家庄内一片繁忙景象,到处都是人们忙碌的身影,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在桐丘城的飘香楼中,热闹非凡,酒客们推杯换盏,谈论着最近风头很强的各种奇闻轶事。

  “听说了吗?唐家那小子要搞什么学塾和产业。”一个身着粗布麻衣的酒客,喝了一口酒,大声说道。

  “对,我也听说了,唐公子好像把那些刚投奔来的难民也招收下来了,当真是来者不拒啊!”另一个穿着绸缎长袍的人附和道。

  “对,我也听说了,唐诗仙说要把那些难民的孩子全部招收到新建的学塾中去,不论贫穷富贵,不论男孩女孩,统一招收并且会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和学识程度分开来,找些识文断字学识渊博的讲授来讲学,让他们接触到不同领域的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唐诗仙做的这事业真是大功德的事情,当真是只有唐小山这样的圣人之徒,才会做出来这些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不朽功业!”旁边一个风度翩翩、手摇折扇的酒客也附和着说着,眼中满是敬佩之色。

  “对,对,对……我也听说了……唐公子当真是我辈读书人的楷模级别的领军人物。”又有人很是敬佩地说道,引得周围众人纷纷点头赞同。唐小山的善举和宏伟计划,如同春风般在江湖中传播开来,赢得了众人的赞誉与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