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书记调研-《重生体制,从乡镇起飞》

  许辉一脸愤慨地踏进了乡长办公室,情绪难以抑制。

  在办公室内都是自己熟识的人,许辉一番倾吐后,满含期待地望着乡长赵刚。

  他渴望赵刚能够出面协调解决他遇到的问题。

  然而,赵刚乡长却轻轻摇了摇头,语重心长地说:“老许,你知道为什么李华书记不愿意签字吗?”

  许辉闻言,顿时恍然大悟,心中的怒火也渐渐平息。

  他无言以对,只好默默起身,离开了办公室。

  回到司法所后,许辉没有径直走进自己的办公室,而是径直来到了何凡的办公室前。

  这一幕恰好被正在过道中等待许辉签字的江伟撞见。

  何凡看到许辉那沉重的脸色,心中已经猜到了几分,那份报告恐怕是没能顺利签字。

  “所长,请坐。”何凡客气地招呼道。

  “哎,小何,真不好意思,那份报告被李华书记给搁置了,他说他最近太忙了。”

  许辉满脸沮丧,他为家乡付出的努力,为何总是这般艰难?

  回想起何凡初来乍到时,自己曾拍着胸脯保证,在下户沟乡,有什么事找他许辉就行。

  可如今,这第一件事情就未能如愿办成。

  何凡看着许辉那内疚的模样,心中明白,许辉是个性情中人。

  这样的领导往往没什么心机,直来直去,非常好相处。

  “所长,你确定李华书记已经收到报告了吗?”何凡试探性地问道。

  “确定,党政办的梁涛亲自送过去的。我今天早上去书记办公室时,还看见那份报告在他桌上呢。”许辉肯定地回答。

  “那就行,所长,这个事情你就别操心了。如果他签了,自然是对他有好处的;如果他非要拖着不签,早晚会有人找他的。”何凡安慰道。

  “哦?你是说县里的领导吗?可我就是担心这报告交晚了,会失去时效性啊。”许辉有些担忧地说。

  “许所,国家司法部评选案例,也是有网络投稿渠道的。既然他不签字,那我们就从网络渠道投稿。”

  何凡微微一笑,提出了一个建议:“现在征求一下你的意见,名字就写县委刘强书记和你的。”

  许辉闻言一愣:“哦?这个名字有什么讲究吗?可书记并没有参与这个事情啊。”

  何凡微微一笑,解释道:“所长,在富康县,所有的成绩都离不开刘强书记的支持,我说的对吧?”

  “对对对,可是没经过他本人同意,是不是有点不太好?”许辉还是有些迟疑。

  “所长,那晚你不是当着县里许多领导的面汇报过吗?刘强书记当时是非常赞同的。”何凡提醒道。

  许辉想了想,觉得也有道理,于是说道:“这样吧,小何,就写书记和你的名字吧,我的名字就不加了。报告是你写的,办法也是你想出来的。”

  “所长,我都是在你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的。”何凡谦逊地推辞道。

  “好了,小何,此事就这么定了。网络投稿就由你负责,名字就写你和书记的。”

  许辉挥了挥手,心中的郁闷终于得到了些许释放。

  与此同时,县委办的董奇拿着一份调研方案来到了刘强书记的门前,他轻轻地敲了三下门。

  “进来。”刘强书记的声音从里面传来。

  “书记,按照您上次的安排,组织部已经准备了一份调研方案,齐部长已经审核过了,请您审定一下。”董奇恭敬地说道。

  刘强接过方案,大致浏览了一遍后,提出了一个要求:“把政法书记、宣传部长以及分管人社的同志也列上,我们一起去调研吧。”

  董奇点头应下。

  “对了,调研那天让下户沟乡的班子成员和司法所的全体干部都参加;至于调研的内容,先不要告诉他们,再给李华一次机会。”刘强补充道。

  董奇拿着方案小心地退了出去。

  通过这几次书记的指示,他明显感觉到书记对下户沟乡的农民工工资新机制工作非常重视。

  同时,让司法所的全体干部参加调研,也足以看出书记对提出试点的何凡非常欣赏。

  董奇想了想,拿出手机,先把书记的指示向组织部长做了汇报,然后又给几个相关的领导打了电话。

  至于剩下的部门单位,他交代下属去通知就行了。

  想到这里,他把秘书科的干部喊了过来,按照书记的要求进行了一番交代。

  丁明是秘书一科的科员,主要负责书记的文字材料和行程安排。

  他拿出刚才的记录,反复看了几遍,回忆了董主任的交代后,第一个电话打给了下户沟乡。

  由于丁明与乡长赵刚比较熟悉,所以这个电话他先是打给了赵刚。

  “乡长好,我是小丁。”丁明礼貌地打招呼道。

  “哈哈,兄弟,有什么指示啊?”

  赵刚虽然到乡镇任职了,但跟以前并肩战斗的秘书兄弟还是非常亲切。

  “乡长,书记计划下周去你们乡调研。但是调研内容保密,不过有两点要求:一是你们乡的班子成员要全部参加;二是司法所的全体干部也要参加。”丁明详细地说道。

  “没说调研哪方面的工作吗?兄弟。”赵刚尝试着打听一下。

  “赵哥,咱俩啥关系啊,我要是知道,我能不告诉你吗?”丁明确实是不知道。

  赵刚听出了丁明的语气,于是点头应下后,又给董奇打去了电话。

  毕竟他与董奇一起在县委办搭过班子,非常熟悉。

  双方寒暄一番后,董奇回复赵刚让他不要多问,干好自己的事情就行。

  赵刚听完心中一紧,感觉有些不太对劲,但也知道这事情不能在电话中多问了。

  他连忙跑到李华的办公室,说明了情况。

  李华先是纳闷为什么是赵刚接到了通知,但很快就恢复了平静。

  赵刚似乎看出了李华的疑虑,解释道:“书记,秘书科的小伙子不懂事,想跟我叙叙旧,直接打到我这里了。我这边第一时间就来向您汇报。”

  “嗨,这个无所谓。”李华嘴上回应道,但心里已经产生了警惕。

  这个赵刚,不就是仗着从县委办下来的嘛,在我面前显摆关系呢?

  “那他们有没有说调研哪方面的工作?”李华问道。

  “没有,我还给董主任打电话问了,就说让我们全面准备。还说司法所的干部也要全部参加。”赵刚回答道。

  李华闻言,习惯性地敲击着桌子思考起来。

  “司法所全体参加,估计是关于信访的事情。这样,你通知梁涛,让班子成员、所有站所负责人马上到会议室,咱们开个碰头会。”李华吩咐道。

  半个小时后,乡政府会议室里坐满了人。

  李华、赵刚等班子成员以及所有站所负责人全部就座。

  “同志们,接到党办通知,刘书记计划下周莅临我乡调研,这是对我们乡工作的肯定。现在我安排几件事情,大家分头去落实。”李华开始了他的讲话。

  接着,李华又围绕调研的关键问题和重点内容进行了长达一小时的阐述。

  这冗长的讲话让个别年纪大的老站所负责人昏昏欲睡。

  就连张建、张波、李萍等年轻干部也开始无聊地玩起了手机。

  乡长赵刚坐在李华旁边,听着这些没有营养的讲话,恨不得站起来直接走人。

  好不容易等到李华讲完,按道理他应该征求一下班子成员、特别是他这个二把手有没有要补充的。

  赵刚之所以坚持没去上厕所,就是等着李华讲完后自己再强调一下信访、尤其是农民工工资的事情。

  可李华讲完以后,满意地喝了口水,直接说散会。

  一点机会也不给赵刚啊。

  这作风简直太霸道了。

  赵刚握笔的手不自觉地紧了紧,他目送着李华大摇大摆地走出了会议室,看着张建、张波等人紧随其后。

  他心中涌起一股憋屈感。

  想自己从县委办下来本想干一番事业,却遇到李华这样的搭档,跟个土皇帝一样,完全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

  算了,还是隐忍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