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再见吕不韦-《不良人:登基称帝,兴复大唐!》

  楚国一旦覆灭,齐国必将步其后尘,这是明摆着的事,自从乐毅险些灭掉齐国之后,齐国便不复往日的强大,即使灭亡了鲁国,也只能在列国中苟延残喘。

  这一战,对于秦国而言,将是最艰难的一战。

  齐国一心沉浸在礼乐之中,缩起头来不问他国之事。

  太阳的余晖一点点散去,长夜到来,张良站在高楼上,俯瞰着桑海城中的万家灯火。

  这样祥和宁静的城池还能维持多久?

  一股难言的孤寂在他心中蔓延,韩国的新郑也是如此,离家多年,他依然还记得新郑的繁华,那是韩人的国都。

  “旧的秩序在瓦解,秦国却未必能建立起新的秩序,商鞅之法可强国,却不能治国。天下大治,何其难也。”

  颜路轻轻摇头,走到张良身旁,“天下战乱频繁,各国互相攻伐数百年,这样的世道难道要一直继续下去么?今日你打我,明日我打你,何时才能罢休。”

  “师兄,以如今之境况,秦国一统就在眼前,但天下未必能平静,山东六国传承数百年,秦国又如何能将如此大的国土纳入掌控,战争与治国并不相同。若是以治军的方式治国,天下人苦矣。”

  张良在儒家闭门读书,但对天下局势仍然了然于心,他视秦国为敌,却也不敢小觑这个敌人。

  以他一人之力无法抗衡这偌大的敌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秦国攻城掠地,一统天下,影响不了大局。

  在大势面前,个人的力量是如此的渺小,在这个时代,秦国一统就是大势,即使现在秦王死了,也改变不了这个结果。

  张良幽幽一叹,眼底充满落寞,秦国太强了,没有哪个势力会螳臂当车,荆轲刺秦是墨家主导,在这之后,墨家势力备受秦国打压。

  黑冰台,罗网覆灭了墨家诸多据点,使得墨家不得不收缩大部分势力,有这样的例子,诸子百家也不敢与秦国对抗,只能隔岸观火,两不相帮。

  未来的路,到底要怎么走?

  ·······

  咸阳,秦王宫。

  漆黑庄严的建筑威严肃穆,在夜幕中宛如一只巨口要吞噬一切。

  大殿之内,树形宫灯烛火摇曳,将人的影子映在墙壁上,影影绰绰,苏铭穿着一身白色素衣,眉宇间的威势愈发浓重。

  除了他之外,大殿上只有一位老者。

  “相邦,昌平君欲前往楚地安抚百姓,此事,你有何看法?”

  在大秦,能让苏铭尊称相邦的,只有一人,曾经的秦国丞相吕不韦。

  吕不韦虽老,身躯仍站的笔直,苍老的眼眸很是明亮,“回王上,昌平君自然是坐不住了,不久前的刺杀之事就隐隐有他的影子在背后,此人心怀叵测,不可不防。”

  “王上再朝堂上颁布新政,收拢权力,楚系势力大衰,他却没有反击,在华阳老太后去世之后,他便愈发沉寂。”

  “攻打韩赵魏三国他都没有露面,现在秦国即将攻打楚国,他却现身,这其中自然有蹊跷。”

  “昌平君没有恭顺之心,想必王上早已察觉。”

  苏铭面上露出和煦的笑容,“不错,昌平君心怀故国,包藏祸心,他若是退居幕后,孤不吝惜让他安享晚年,只可惜,这世上如相邦一样睿智的人终究是少数。”

  吕不韦眼皮一跳,“王上过誉,老臣年迈,王上多有恩荣,身为臣子,当为朝堂分忧。”

  苏铭冷笑一声,“奸行未露,法何以用,昌平君不冒头,孤拿他没有办法,这次,只要他出手,孤就要将他的势力连根拔起。”

  “这天下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做官之人!芈楚一脉,不复当年。”

  攻楚是头等大事,对付昌平君是顺带的,连灭三国,秦王的威势早已凌驾于整个朝堂之上。

  说完,苏铭来到堂下,朝吕不韦躬身一礼, “相邦,孤出征之后,朝堂之事便请你代为照看,扶苏年幼,尚且稚嫩,这国家大事,孤只能托付给你了。”

  吕不韦面色一变,连忙避开,而后跪在地上拜倒,“王上,切勿如此,老臣是大秦的臣子,为国分忧是分内之事。”

  “扶苏公子天资聪颖,通晓政事,更有韩非教导,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好了,平身吧,你我君臣,不必如此拘礼。”

  吕不韦心里松了口气,“诺。”

  不多时,吕不韦退去。

  又有一人被带到大殿上,“儿臣参见父王。”

  御阶之上,苏铭俯视着下面的少年,“扶苏,朝堂之事,可有耳闻?”

  扶苏一袭白衣,头发梳的整整齐齐,丹凤双眸,贵气逼人,“回父王,老师已经告知儿臣。”

  “灭楚之战,势在必行。有相邦和你老师,你身上的担子可以加一加了,少府的事暂且放下。咸阳,孤就交给你了。”

  年少的扶苏小脸崩的紧紧,一股沉重的责任感油然而生,“儿臣明白,一定不会让父王失望。”

  作为长子,扶苏的身上背负了太多人的期望,之前,楚系势力便想向他靠拢,而苏铭一直将他养在华阳太后身边。

  华阳太后死后,他又立刻安排了韩非当他的老师,一个人会长成什么样,与他所处的环境和身边的人息息相关。

  韩非作为法家之大成者,那帮儒生完全不能比,果不其然,在韩非的教导下,扶苏自然而然的远离了楚系势力,虽有官职,却独立于朝堂之外,很难影响到朝堂的大局。

  与历史上的他相比,可谓是天差地别。

  纵观华夏千年来,几个千古一帝都凑不出一个顺位继承人,秦皇汉武,唐宗明祖,这四个皇帝无论是实力还是威望在一个王朝都达到鼎盛,却不约而同的在继承人上犯了难。

  韩非知道大秦要走什么样的路,因而在一开始,他便教导扶苏避让,免得父子冲突。

  皇权至高,那个位子免不了血腥,皇帝之位只容得下一人,韩非的教导也让他放心。

  这样做是为了保护扶苏,更是为了大秦的传承。

  “好了,你去陪陪你的母亲吧,她还未安寝。”

  “儿臣遵命。”

  望着他离开的背影,苏铭轻轻一笑,笑容里满是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