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帝王的“考题”-《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

  李承乾那封,请求举办“古今大道之辩”的奏疏,如同一道惊雷,再次震动了整个长安。

  所有的人,都被太子殿下这石破天惊的,近乎“疯狂”的举动,给惊呆了。

  他,竟然要以他那,刚刚才萌芽的“格物院”,去公开挑战,传承了千年,早已根深蒂固的……儒家道统?!

  这,已经不是“自信”了。

  这,简直是,自寻死路!

  孔颖达等“守旧派”大儒们,在最初的震惊之后,便是一片狂喜!

  他们正愁没有一个,可以名正言顺地,将太子和他的“异端邪说”,彻底钉在耻辱柱上的机会。

  现在,太子竟然自己送上门来了!

  “好!好!好!”孔颖达,在自己的府邸之内,激动得老脸通红,“竖子狂妄!自取其辱!老夫定要在此次辩论之上,将他那所谓的‘格物之学’,驳斥得体无完肤!让他和他那些歪理邪说,一同沦为天下士林的千古笑柄!”

  他们开始摩拳擦掌,召集门生,引经据典,准备在这场,即将到来的“思想战争”中,给予“格物院”,最毁灭性的打击!

  而长安城内,那些因为《格物新报》,而对“新思想”,产生了浓厚兴趣的百姓和年轻士子们,则是个个,翘首以盼,兴奋不已!

  他们渴望能亲眼见证,这场新与旧,科学与传统的,最直接的碰撞!

  一时间,整个长安城,都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充满了求知欲和辩论热情的……狂欢之中。

  甘露殿。

  李世民,看着手中那份,由太子,递上来的“战书”,只觉得自己的太阳穴,在突突直跳。

  他,怎么也想不到。

  自己那个儿子,竟然会用这种方式,来破解他所面临的困境。

  将一场,足以引爆朝堂的政治危机,轻描淡写地,转化成了一场,万众瞩目的“学术辩论赛”。

  而且还无比“恭顺”地,将“出题权”和“裁判权”,都交到了自己这个,皇帝的手中!

  这让他连发作的理由,都找不到!

  “……陛下,”一旁的长孙无忌眼中闪烁着,算计的光芒,低声进言道,“臣以为,此事对我们而言,或许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哦?机会?”李世民看向他。

  “正是。”长孙无忌,缓缓说道,“太子殿下,自负其才,竟敢以‘格物’之小道,挑战‘儒学’之大道。此乃是自取其辱。”

  “陛下,只需出一道关于‘经义’或‘礼法’的,最艰深,最刁钻的题目。届时,任凭那马周,口才再好,在孔祭酒等,当世大儒的面前,也必然是捉襟见肘,破绽百出。”

  “待到他辩论失败。陛下便可,名正言顺地,以‘蛊惑人心,败坏学风’为由,取缔‘格物院’,严惩马周,并再次敲打太子。如此,则可一举将太子,好不容易,才在士林中,建立起来的声望,彻底摧毁!”

  李世民,听着长孙无忌的“毒计”,没有说话。

  他只是看着窗外,那一片万里无云的碧蓝的天空。

  心中在进行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天人交战。

  长孙无忌说的,是对的。

  这确实是一个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掉“格物院”这个“思想威胁”的,最好的办法。

  只要他愿意。

  他随时可以将儿子,那刚刚才燃起的“新世界”的火焰,给彻底地掐灭。

  然后,让一切都回到,他所熟悉的那个,稳定、有序、且尽在掌控的旧世界。

  但是……

  不知为何。

  他的脑海中,却不受控制地,浮现出儿子,在甘露殿,对他说的那番话。

  “父皇,您,有没有想过。”

  “当一场,真正的无法被‘平衡’的,滔天巨浪,打来之时。”

  “这艘被您修修补补了一辈子的破船,会在瞬间,就分崩离析,沉入海底!”

  “……报——!”

  就在此时,一个极其尖锐,充满了惊恐的嘶吼声,从殿外传来!

  一名身着户部官服的郎中,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

  他的脸上,没有半分血色,手中高举着一卷,加急的文书!

  “陛……陛下!不……不好了!”

  “河北道!河北道急报!”

  “蝗……蝗灾……爆发了!!!”

  轰!!!

  这个消息,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狠狠地劈在了甘露殿内,所有人的头上!

  李世民,更是如同被雷击一般,从龙椅上,霍然站起!

  “你说什么?!蝗灾?!”

  “是……是的,陛下!”那户部郎中,泣不成声地说道,“……数日前,河北道北部,便已出现蝗灾之兆。当地官员,本以为,只是小患,并未足够重视。”

  “可……可就在昨夜!不知为何,那蝗虫竟在一夜之间,铺天盖地而来!遮天蔽日,如同乌云!”

  “所过之处,无论是麦田,还是粟田,皆颗粒无收!尽成赤地!”

  “如今,蝗灾已蔓延数个州县!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南,向我大唐的腹心之地……关中,席卷而来!!!”

  死寂。

  整个甘露殿,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的人,都被这个,突如其来的,足以动摇国本的,巨大天灾,给彻底地吓傻了。

  长孙无忌,那张本还充满了算计的脸,瞬间,变得,惨白!

  那些所谓的“权谋”,所谓的“阳谋”,在这毁天灭地的,天灾面前,显得是那么的,渺小和可笑。

  而李世民,在经历了,最初的,巨大的震惊与恐慌之后。

  他缓缓地闭上了眼睛。

  他的脑海中,再次回响起了,他儿子那如同魔鬼预言般的声音。

  “一场真正的,无法被‘平衡’的,滔天巨浪。”

  他明白了。

  浪来了。

  而他这艘修修补补的“大唐号”破船,即将迎来它最严峻的……考验。

  良久。

  李世民,再次睁开了眼睛。

  他的眼中,没有了任何的犹豫与挣扎。

  只有一种属于帝王,在绝境之中,所爆发出的,最决绝的豪赌!

  他看着手中那份太子,请求“大道之辩”的奏疏。

  又看了看,那份充满了死亡气息的,关于“蝗灾”的急报。

  他的脸上,忽然露出了一个,极其诡异,也极其疯狂的笑容。

  他,拿起朱笔,在那份太子的奏疏之上,重重地,写下了那即将决定,整个大唐未来的……辩论之题!

  “传朕旨意!”

  天子的声音,响彻了整个甘露殿!

  “三日之后,于太极殿前,举行‘古今大道之辩’!”

  “朕,亲自监考!”

  “其辩论之题,便是……”

  李世民,一字一句地,说道那声音,如同来自九天之上的神谕!

  “……天降蝗灾,是为‘天谴’,当以‘德’感化之?”

  “还是此乃‘害虫’,当以‘人’灭杀之?!”

  “朕,要你们给朕一个,能救我大唐百万生民于水火的……”

  “……答案!”

  他竟然将这场足以动摇国本的,巨大的天灾!

  当做了,他对“儒学”与“格物”对“旧世界”与“新世界”,所进行的……

  最终的,也是最残酷的……

  考验!

  谁能解决蝗灾。

  谁的“道”,便是真理!

  谁,便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