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6章 打小报告-《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他的语气愈发激烈,每一个字都像出膛的炮弹:“如果,如果美国佬看准我们这个弱点,再来一次登陆,不需要仁川那么大,只要一个团、

  一个营,在我们背后任何一处海岸插上一刀,到时候怎么办?!

  前进的部队会被彻底包抄,后路被断,补给全无!”

  司令员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悲愤和不容置疑的决绝:

  “到了那个时候,别说你想要的南进,连我们现在用无数战士鲜血和生命换回来的成果,三八线以北的所有土地,都可能顷刻瓦解!

  几十万志愿军将士,不是冰冷的数字,是几十万条活生生的人命,他们就要因为你口中那句‘可以克服’的困难,陷入绝境,尸骨无存!”

  他死死盯着金成柱瞬间苍白的脸,一字一顿地厉声质问:

  “这个责任,这个千古罪人的责任,你负得起,还是我负得起?!”

  指挥室内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只有司令员沉重的呼吸声和金成柱因震惊与难堪而略显急促的喘息在空气中交织。

  地图上的箭头和符号,在这一刻仿佛都凝固了,见证着这场关乎无数人生死的战略决断。

  司令员深吸一口气,胸膛剧烈起伏,仿佛要将满室的硝烟味和愤怒都压入肺腑。

  他目光如磐石般坚定,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最终裁决意味,一字一句地重复道:

  “志愿军司令部,基于当前无可辩驳的军事现实所作出的决定,不容更改。”

  他向前一步,逼人的气势并未因刚才的爆发而减弱分毫,反而更添了几分沉甸甸的重量。

  “部队,必须休整补充。这不是讨论,是命令。

  这不是畏战,是对战争全局的胜利负责,更是对几十万,忍受伤痛和疲惫的将士的生命负责!”

  这番话像一记记重锤,砸碎了金成柱最后的期望。

  一股比愤怒更灼热的情感,遭受轻蔑的屈辱感,猛地窜上他的心头。

  他是谁?他是朝鲜人民的领袖,是这片土地上毋庸置疑的最高统帅!

  如今,他屈尊降贵,亲自来到这前线的指挥部,已是给足了对方面子。

  在他预想中,对方至少会表现出犹豫、商讨,甚至部分妥协的姿态。

  可他得到了什么?

  是毫不留情的驳斥,是拍桌子的怒吼,是如今这冷冰冰、毫无转圜余地的“最终决定”!

  对方甚至没有给他这位“主人”留下半分台阶。

  这支他最初曾试图指挥、如今却不得不仰仗的“外来”部队,其指挥官竟然如此强硬地否决了他的战略意图,这让他感觉自己的权威被公然挑战,尊严被践踏在地。

  志司的坚决,在他眼中不再是军事上的谨慎,而是对他领袖地位的赤裸裸的无视和羞辱。

  “好!好!你们负责!你们真是负得好责!”

  金成柱的脸由青转红,声音因极致的怨愤而微微扭曲,颤抖的手指不仅因为生气,更因为一种难以言喻的羞愤。

  他意识到,在这间指挥室里,在这位只认冰冷现实的将领面前,他作为领袖的威严和意志,竟然显得如此无力。

  他猛地后退一步,像是要彻底划清界限,眼神变得冰冷而怨毒,其中燃烧着不甘的火焰。

  “既然志司…既然你们坚持这样的‘负责’,” 他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每一个字都浸透着受辱后的冰冷,

  “那我只好向北平方面,向莫斯科方面,直接阐述朝鲜劳动党和朝鲜人民的正当立场与迫切愿望!”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试图抓住最后一根能挽回颜面的稻草,强调自己才是这片土地的主人:

  “我们必须争取,也必须得到本该属于我们彻底的全面胜利,没有人能阻挡朝鲜人民统一的决心!”

  说罢,他猛地一个转身,军大衣的下摆因这剧烈的动作划出一道决绝而愤怒的弧线,仿佛要将所有的不快和羞辱都甩在身后。

  他不再多看指挥部内任何人一眼,仿佛多留一刻都是额外的耻辱,带着同样面色铁青的随从,脚步铿锵地愤然离去,将一室的凝重和无声的对抗彻底隔绝在门外。

  指挥部内陷入了短暂的沉寂,只剩下地图纸张被风吹动的细微声响,以及那因权力与战略冲撞而产生、令人窒息的压抑感。

  ……

  很快一封发往北平,军委绝密的文件送至总参、及军委案头。

  收报人十分明确无需多言。

  发报人自是,朝鲜劳动党委员会委员长 金成柱

  日期: 12月24日

  优先级: 最急

  尊敬的北平委员会同志们:

  我怀着对国际主义事业的高度责任感,以及对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的无比珍视,

  不得不以最沉痛和焦虑的心情,就目前朝鲜战场出现的重大战略分歧,向您们提出我最诚挚且紧急的看法。

  当前,我军在志愿军的英勇协助下,已取得第二次战役的伟大胜利,将帝国主义侵略者驱赶至三八线以南,

  光复了我国大部领土,士气空前高涨,解放全国、实现统一的空前历史机遇已摆在眼前。

  敌人狼狈南窜,士气崩溃,汉城指日可下。

  然而,在此决定战争最终命运的关键时刻,志愿军司令部主要负责同志却表现出令人极度担忧的右倾保守思想和军事上的短视。

  其不顾当前极为有利的战略态势,片面强调后勤困难和非战斗减员,强行下令全军停止于三八线转入防御休整。

  此决定,无异于在敌人背后最脆弱的时刻收回了我们的拳头,给予了敌人喘息之机,使其能重整旗鼓,加固防线。

  这必将导致战争长期化、复杂化,未来我们需要付出十倍、百倍的鲜血代价才能挽回今日之迟疑。

  我认为,任何军事行动都必然伴随困难与牺牲,但关键在于能否以坚定的革命意志去克服它,能否以长远的战略眼光去审视它。

  仁川的教训在于我们当时的疏忽,而非进攻本身。

  如今敌我力量对比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岂可因噎废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