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6章 夜袭惠山:炮火撕裂雪原,鹰嘴崖待伏驰援之敌-《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目标确认!诸元装定!”

  “一营,敌团部,瞬发引信,三发急速射!”

  “二营,镇西坦克集结地,穿甲弹!”

  “三营,镇北、镇南外围步兵营驻地,高爆弹覆盖!”

  “高炮团,锁定外围哨所、火力点、坦克!准备平射开罐!”

  ……

  无线电静默解除,陈朝阳的声音通过步话机传遍各炮位:“开火!”

  “开火——!!!”

  刹那间,死寂的雪原被撕裂!

  数十门76mm野炮同时发出震天动地的怒吼!

  橘红色的炮口焰在暗夜中连成一片耀眼夺目的火墙,将纷飞的雪花瞬间汽化!

  炮弹撕裂空气的尖啸声汇聚成死亡的狂潮,狠狠砸向预定目标!

  轰!轰!轰!轰!轰!轰!

  惠山镇中心,那栋灯火通明的郡守官邸(美17团团部)首当其冲!

  数发76mm精准地穿透屋顶,在内部猛烈爆炸!

  凄厉的警报声刚响起就被更猛烈的爆炸淹没!

  镇西预设阵地,十几辆M4谢尔曼坦克成了活靶子,穿甲弹如冰雹般速射。

  薄弱的顶部装甲和侧面装甲在抵近直射下如同纸糊。

  一辆坦克炮塔被整个掀飞,另一辆弹药架殉爆,化作一团巨大火球!

  钢铁碎片和燃烧的柴油四散飞溅,侥幸未被直接命中的坦克手也被惊醒,惊恐地试图启动坦克,但密集的弹雨让他们寸步难行!

  镇北、镇南外围的步兵营驻地,76mm火炮编织出密集的死亡之网!

  营房、掩体、机枪阵地被炸得四分五裂。

  睡梦中或刚惊醒的美军士兵像割麦子般倒下,惨叫声被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吞噬。

  冰雪混合着泥土、碎石和血肉腾空而起!

  “上帝啊,炮击,哪里来的重炮!”

  “团部,团部被炸了!”

  “坦克,我们的坦克在燃烧!”

  “医护兵!help,help” …… 无线电频道瞬间被惊恐万状的呼喊和绝望的哀嚎淹没。

  美17团在睡梦中遭遇了灭顶之灾,组织指挥在第一时间被彻底打懵、打瘫。

  几乎在炮击开始的同一时间,高炮团部署在侧翼的37mm高炮放平了炮管!

  冰冷的炮口指向那些侥幸未被76炮摧毁或试图机动反击的坦克和装甲车,以及暴露的火力点。

  “穿甲弹!放!”

  “砰砰砰——!” 不同于重炮的怒吼,37炮的射击声更加尖锐、急促。

  致命的钨芯穿甲弹在夜空中划出一道道致命的火线,精准地钻入谢尔曼坦克脆弱的侧后装甲!

  一辆辆钢铁巨兽,内部爆出火光和浓烟,瘫痪在原地。

  暴露的机枪火力点更是被直接打成了筛子!

  炮火准备仅仅持续了十二分钟!

  但十二分钟的狂暴火力覆盖,已将惠山镇的核心区域和主要防御力量彻底犁了一遍!

  火光映红了半边天,浓烟滚滚,遮蔽了残月。

  “停止炮击,转移阵地!”陈朝阳的命令果断。

  “机械化步兵营,侦察营,冲锋!扫清残敌!抓俘虏!”命令通过电台迅速下达。

  令西线胆寒的冲锋号,在东线狂妄的美17团营地响起。

  早已等待多时的机械化步兵营战士们,从隐蔽处跃出,跳上伴随的卡车和缴获的少量半履带车。

  引擎轰鸣,车队如离弦之箭,在侦察营步兵的引导下,沿着被炮火撕开的缺口,一头冲进了火光冲天的惠山镇!

  激烈的巷战瞬间在废墟中爆发!

  几乎就在惠山镇第一声爆炸响起的同时,距离惠山镇仅8公里外的美32团先头加强营地,警报声也凄厉地被拉响!

  “炮声,惠山方向,密集的重炮!”

  “通讯中断!联系不上17团!”

  “Oh,Shit,又是黄种人?他们怎么出现在那里的?!” 营长罗伯特中校惊怒交加。

  他立刻意识到,惠山遭遇了毁灭性打击!

  “全营紧急集合,坦克连开路,目标惠山镇,全速前进,救援17团!”命令迅速下达。

  美32团先头营的大兵们慌乱地爬上卡车和装甲车,十几辆M26潘兴重型坦克轰鸣着启动,沉重的履带碾开积雪,沿着公路向惠山方向疯狂扑来!

  他们必须抢在黄种人彻底吃掉17团之前赶到!

  五公里外的鹰嘴崖隘口,王承柱早已严阵以待!

  “敌人来了!准备战斗!”瞭望哨的呼喊在寒风中传来。

  工兵营在狭窄的公路上布设了反坦克地雷,却没有制作路障。

  伏击的第一要义就是隐藏。

  机械化步兵营的战士们依托公路两侧陡峭的山坡,利用岩石和积雪构筑了简易射击阵地。

  10门37mm高炮和12挺12.7mm高射机枪被巧妙地部署在侧翼反斜面,黑洞洞的炮口/枪口指向公路拐弯处。

  不到半小时,死寂的雪原被彻底打破!

  公路南方的尽头,刺目的光柱,穿透弥漫的风雪,伴随着低沉而密集的履带轰鸣和引擎咆哮,由远及近,越来越清晰!

  美32团先头部队来了!

  打头的正是几辆身躯庞大、压迫感十足的M26“潘兴”重型坦克,

  其后是装甲车和满载步兵的卡车,车灯在风雪中拉出长长的光带,引擎喷出的黑烟在冷空气中凝成白雾。

  “注意,敌坦克,距离800!准备战斗!” 王承柱的叮嘱瞬间通过各连排主官传遍各阵地,压过了风雪声。

  战士们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手指下意识地扣紧了冰冷的扳机、炮绳或是攥紧了待命的引信拉索,每一次在严寒中凝成的白气呼吸,都带着微微的颤抖。

  在这令人窒息的等待中,亢奋的火在血管里交织奔流。

  队伍中,那些来自昌平的民兵战士们,此刻大多承担着辅助的职责,他们不是主炮手,但却是炮位的坚实臂膀:

  有人死死抱着沉重的炮弹箱,随时准备将致命的“铁疙瘩”递到炮手手中;

  有人匍匐在冰冷的掩体后,粗糙的手掌紧握着高炮或预设炸药的引信拉绳,神经绷紧如弓,只等那一声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