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5章 谢谢催更符,加更一章-《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第二,所有阵地,尤其是‘砧面’和‘铁锤’的炮兵群,立刻重新标定!

  目标:即将进入龙山谷地的英军装甲部队!

  核心覆盖区域:S弯!桥头!把预设的诸元,给我根据英军装备特点重新核算一遍!穿甲弹准备充足!”

  “第三,命令李铁柱!‘铁匠铺’预备队,抽调整装待发的反坦克小组和精锐步兵,加强到‘砧面’和‘铁锤’预设出击阵地!

  告诉同志们,磨了这么久的刀,先拿英国佬的装甲开开荤!”

  “第四,监听组!给我盯死了安州方向!

  任何从安州出来的、企图接应溃兵或者增援的敌军,哪怕是一个排,也要立刻报告!”

  “第五,命令防空阵地!随时准备!英国佬挨了揍,天上的铁乌鸦肯定要来拉偏架!给我把天盯紧了!”

  一连串的命令迅速被参谋记录、复述、传达。

  整个指挥部瞬间从惊愕的死寂中活了过来,充满了大战将至,带着凶狠劲的亢奋。

  陈朝阳最后走到洞口,任由刺骨的寒风抽打在脸上。

  他嘴角勾起一丝冰冷而残酷的弧度:

  “大鱼溜了,是遗憾。但主动送上门来的英军装甲营,还有那些注定要撞进网里的溃兵,就是老天爷给咱们‘昌平铁牛’的开胃大餐!刀叉备好,准备开席!”

  “通知下去:目标变更!‘铁牛’的第一块磨刀石——英国佬的装甲营!给我砸碎了它!”

  口令传遍了“铁砧”、“铁锤”的每一个战位。

  伪装网下,炮手们眼中燃烧起新更加炽热的战意。

  标尺被重新调整,炮口微微转动,对准了南方公路新的延伸点。

  “首长,那美24师...”陈二牛开口询问,对其部署。

  “跑不了。”陈朝阳从作战包里抽出一份泛黄的笔记本,翻到某页——那是他整理的敌军指挥官档案。

  “美24师师长约翰·霍奇,西点军校1922届,巴顿的老部下。”

  指尖划过纸页上密密麻麻的批注,“诺曼底登陆时,他指挥的部队是全军推进最稳的。这种指挥官...”

  他忽然抬头,眼中精光暴射:“同新!立刻监听安州方向所有工程兵频道!我要知道他们在哪个渡口架桥,在哪个路段修工事!”

  转身面对地图,陈朝阳的声音如同淬火的钢刀:“既然霍奇选择沿海公路,那我们就逼他改道!”

  陈朝阳这道冷酷而精准的命令,抽打在了火炮炮车的每一根神经末梢。

  目标变更!猎物锁定!

  那支懵懂无知、正加速扑向死亡陷阱的英军装甲营,成了磨砺“铁牛”锋芒的第一块试金石。

  “铁砧”高地指挥部,气氛从惊愕与懊恼中迅速切换为一种冰寒高度专注的猎杀状态。

  参谋们根据前沿伪装侦察哨不断传回的目测报告和炮队镜观测数据,在地图上飞快地标注着英军装甲营的实时位置、队形和速度。

  “报告!目标前锋:克伦威尔坦克6辆,间隔约50米,已通过7号界碑!速度约25公里/小时!”

  “报告!中军:履带式运兵车12辆,卡车纵队载物资及步兵约20辆!距离前锋约800米!”

  “报告!后卫:坦克4辆,伴随步兵!距离中军约500米!”

  “报告!整体队形:沿公路行军队列!未展开战斗队形!未向两侧高地派出警戒搜索分队!”

  一条鲜红代表着死亡轨迹的箭头,在地图上坚定地向北延伸,距离龙山洞那条致命的“死亡走廊”——S弯与龙川江桥区域,已不足十公里!

  陈朝阳站在地图前,目光扫过每一个数据点。

  英军的骄横与刻板暴露无遗!

  在敌情不明的地域,尤其是在已知温井爆发大战、云山方向激战正酣的情况下,

  竟然以如此密集、缺乏警戒的行军队形,一头扎进两侧都是高地的狭长山谷!

  这简直是送给“铁牛”的活靶子!

  “命令‘砧面’、‘铁锤’炮兵群!”陈朝阳的声音冷冽如刀,“按预案C-3修正诸元!

  火力覆盖核心:S弯及桥头区域!

  覆盖延伸:桥北500米至桥南300米公路段!首轮火力:全营急速射!

  目标:摧毁其前锋、后卫坦克,瘫痪其中军车队!

  穿甲弹、高爆弹混合装填!引信瞬发!”

  “命令防空阵地:解除伪装网!

  进入一级战斗状态!重点警戒南、西方向空域!

  敌机出现,无需请示,按预定空域火力网覆盖射击!”

  “命令李铁柱!

  预备队反坦克小组、突击步兵,进入‘砧面’、‘铁锤’预设出击阵地!

  待我炮火延伸信号,立即出击!

  肃清残敌,控制车辆,抢救物资!动作要快!要猛!”

  “命令所有监听点!密切注意安州方向及空中敌台通讯!任何异常,立刻报告!”

  命令被迅速传达。

  炮闩沉重地合拢。

  炮手们的手指紧握在拉火绳上,手心里全是汗,眼神却燃烧着炽热的火焰,死死盯着山下公路的尽头。

  时间在令人窒息的等待中流逝。

  英军装甲营的轰鸣声越来越近,履带碾压路面的震动仿佛顺着山体传了上来。

  望远镜里,打头的克伦威尔坦克,那棱角分明的轮廓和炮塔上飘扬的小型米字旗,已清晰可见。

  坦克兵敞开着舱盖,裹着厚实的防寒服,嘴里叼着烟斗,神情轻松,甚至带着几分巡视殖民地的傲慢。

  他们丝毫没有察觉到,两侧沉默的山岭上,无数冰冷的炮口已经将他们牢牢锁定。

  下午三时十七分。

  英军前锋的六辆克伦威尔坦克,毫无戒备地驶入了那个致命的120度S弯。

  领头的坦克驾驶员小心地转动方向盘,庞大的车身笨拙地在狭窄的弯道内侧蹭着山壁,

  履带卷起碎石和尘土,外侧的车轮距离浑浊湍急的龙川江深潭仅一步之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