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衣锦还乡-《兴汉使命》

  许昌,袁绍军大营。

  淳于琼坐在主位上,望着座中的大小将领,不由自主的叹了一口气,忙把躲在角落里数钱的许攸揪了出来。

  许攸问:“仲简,你打算怎么办呢?”

  请示主公肯定是来不及了,毕竟往返耗费的时间,足以让献帝兵临城下几个来回了。

  可是具体的应该怎么办呢?

  淳于琼说:“子远,咱们有大麻烦了。”

  连主公都惹不起的献帝,咱们敢惹吗?

  献帝到了一回南阳,郦县变成了白地。

  可怜的刘备,忠汉王的名头,竟然成了一个天大的笑话。

  袁家四世三公,面对献帝只能敬而远之。

  传令下去:

  颖川郡的所有物资,立即转运到河东。

  至于那些运不走的东西,立即无偿分给普通百姓。

  颖川这个地方,人心思汉。

  得让献帝亲自祸害一遍,给百姓涨涨记性。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许攸问:“仲简,咱们怎么向主公交代呀?”

  淳于琼说:“子远,如实上报就好。”

  只要把颖川的百万人口带一半到并州,咱们就有功无过。

  可是咱们不能下令让百姓迁移。

  只有献帝才有能力驱赶百姓。

  以文武百官们的贪婪,不出一个月,颖川百姓就得四处逃难了。

  咱们必须要开辟好流民北上并州的安全通道。

  只要百姓体验到了安全感,就一定会取道北上。

  毕竟咱们一直对百姓不错,更有这临门一脚,百姓肯定是愿意相信任县王的。

  至于南阳郡,郦县百姓的血还没有干呢?

  在淳于琼的安排下,颖川的驻军居然撤回了并州。

  这可是八万精锐之师,能够在献帝的算计之下全身而退,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想当初蒋义渠,一个不小心就搭进去了数千兄弟。

  就连任县王袁绍,也是壁虎断尾才逃出生天的。

  看来献帝是逮住了咱们袁绍军的势力就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了。

  袁绍军撤了,献帝带着三万羽林军和数千文武百官,顺利的进入了初具规模的许昌城。

  也不知道献帝是怎么想的,居然改许昌为许都,作为汉室新都。

  为了广置宫室,尝到了甜头的献帝,开始了新一轮的封侯。

  这次更是大手笔,直接举办了千侯宴,封赏了三千位侯爵。

  关羽带着大军进驻襄城,刘备军借助献帝的东风,终于顺利的深入了颖川郡。

  正在安排城防的徐庶,居然看见自己娘子扶着老母走进了襄城。

  徐庶惊呆了,徐母在宛城生活了好几年,怎么可能突然之间就回到了颖川郡。

  徐母见徐庶疑惑,于是就解释说:“元直,这次多亏了诸葛军师,要不是他帮忙,向忠汉王开了口,我们一家也不可能衣锦还乡呀。”

  关羽来找徐庶,见到徐母一行人也很诧异。

  好在他迅速的调整好了心态,先向徐母见了礼,又揽过了徐庶的公务。

  徐庶再三的谢过之后,才陪同家人一起找房子。

  好在袁绍军撤走之后,留下了无数的无主豪宅。

  徐庶当机立断,立即收归忠汉王府所有。

  重新置办了忠汉国的专有地契和房契。

  刘备军大小将领都得到了一处宅子,只不过房契得忠汉王刘备来赏赐。

  这是流程,也是规矩!

  站在襄城的城头上,徐庶觉得格外的孤单。

  原来当初的同门情谊,都没有独揽大权重要。

  徐庶是个聪明绝顶的谋士,当然知道诸葛亮这么安排的用意。

  诸葛亮送徐母回颖川郡,可不仅仅是衣锦还乡,更是向徐庶表达一种态度——刘备军的大略,只能一个人独掌。

  至于徐庶,既然到了颖川郡,就不要牵挂着宛城了。

  这由一人之下的军师,变成了普通的郡守,就是诸葛亮给徐庶的礼物。

  忠汉王刘备,最终还是选择了诸葛亮而放弃了徐庶。

  徐母回颖川,让徐庶远离中枢,连个念想都不能有。

  徐庶明白了——忠汉王刘备,难成大事。

  凡是可以与诸葛亮相提并论的人才,唯一的结果就是打压。

  凡是诸葛亮认为无法掌控的人才,唯一的结果就是死亡。

  忠汉王刘备昔日可以为了诸葛亮,放弃虎信将军张水。

  如今又为了大略之争,放弃了自己。

  也许将来还会放弃更多的人才。

  徐庶觉得有些好笑——难道仅凭借着诸葛亮一个人,就可以扛起整个天下吗?

  徐庶的心变了,做一个有名无实的左军师,还不如做一个实实在在的小吏。

  至少可以替天下人办一件实事,而不是怀揣良策而走投无门。

  回到家中之后,精明的徐母很快就发现了徐庶的异样。

  徐母问:“元直,你打算怎么办呢?”

  徐庶回答说:“母亲,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既然主公让我镇守襄城,我就把这个地方经营好。

  将来一定可以重回中枢的。

  徐母说:“元直,咱们徐家的根,就在颖川郡!”

  到了别的地方,那就是水上的浮萍。

  没有必要为了做浮萍,从而放弃自己的根。

  诸葛军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