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 万国来……建交-《红楼御猫》

  赦大老爷在金陵城没有待多久,在见完乖儿子宝贝蛋琮哥儿后,正月初三就乘船北上,打算在二月初二迎春及笄之前赶回京城。

  而贾琮原本都做好了不得不错过二姐姐及笄礼的打算,却在正月初七收到了皇帝老爷的圣旨,叫他尽快回京。

  腊月二十六,第一批大夏下西洋的船队回来了。

  同时带来了红毛、黄毛、蓝毛等各种毛的官方使者,并于元佑十年正旦大朝正式提交国书,欲与大夏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

  “英格兰王国、法兰西王国、西班牙王国、葡萄牙王国……”

  黛玉对照着数次更新后的《坤舆万国图》,一一将随圣旨而来的太子亲笔信中提到的陌生国度对应起来了。

  “这神圣罗马帝国还真是奇特,别的都叫国王,就它的君主被称为皇帝,看起来它才是西洋诸国的宗主国。”

  贾琮放下了手中的笔,凑到黛玉身旁,将下巴抵在黛玉白皙的脖颈间,蹭了蹭她的脸颊,为其解释着西洋夷人教皇加冕的传统以及当下西夷的复杂情况。

  什么联姻啦、亲戚间干仗啦、中世纪的黑暗啦、宗教地位变化啦,等等这些奇葩的政治制度变迁。

  “四哥提议让我回去跟这群夷人打交道,估计是因为朝中除了我之外,还真没人对西洋有更多的了解。”

  说到这儿,贾琮对于当今皇帝以及国朝的重臣还是很佩服的。

  中原王朝当了一千多年的天朝上国,竟然能在短暂的接触后,清醒的认清现实,没闹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的笑话。

  要知道前世我大清的乾隆皇帝,给人家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发了一道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敕谕英吉利国王知悉,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特遣使恭赍表章,航海来廷,叩祝万寿,并备进方物,用将忱悃。朕披阅表文,词义肫恳,具见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

  黛玉突然惊喜的跟贾琮说道:“皇兄在信中说了,咱们的人从西洋带回了整整一船的书,允我借阅抄录。淑妃娘娘已经连续两日埋首书海了……”

  “淑妃、书妃~我一点都不奇怪。”

  贾琮好笑的给了黛玉一个摸头杀,淑妃冯氏被称为“书痴”,一下子多了一整船没有见过的书籍,她若是不沉迷其中才是怪事。

  当然,自家这个“书痴”,也不遑多让。

  不信瞅瞅黛玉现在的眼睛,简直比启明星还要亮。

  贾琮将黛玉拥入怀中,轻揉黛玉有些冰凉的手,用自己的体温给其暖热。

  “一会我去跟十三爷还有老师他们说一声,咱们明早就出发回京,正好二姐姐的及笄礼要到了,之前还遗憾没办法赶回来呢。”

  ……

  随着老十三在江南大开杀戒,局势虽然还未彻底稳定,但有夏令行老爷子镇着,已经不可能发生大的波折了。

  徐晋年前又得了晋升,皇帝老爷这回是下定了决心,哪怕社稷倾覆,他也要将新政进行到底。

  被江南士绅一再闹事的举动气着了,正式下旨徐晋官升两级,任正二品两江总督,加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衔。

  两江总督不是常设官,乃皇帝亲命总管南直隶、浙江和江西三省的军民政务。

  加上兵部尚书与都察院右都御史的官衔,可以说,整个江南的军事、民政、吏治徐晋都有权力插手。

  再加上夏令行与刘恪这一文一武两人协助,徐晋推行新法就是惶惶大势,天王老子来了就没办法阻拦。

  正月初七,贾琮携黛玉、探春启程回京。

  这一趟乘船沿运河北上的历程无比的顺利,金陵漕帮被官府彻底铲除,不但没有影响到运河的运输,反而更显便利与安全。

  由漕运总督府以及各地官衙,共同出面成立的官办运河管理处,只十余天就让朝廷感受到了运河上的巨大好处。

  此举不但让朝廷彻底掌控了京杭大运河这条南北经济大动脉,更是从中赚取了大量的银子。

  经过十余日的奔波,正月二十五,船至通州码头停靠。

  贾琮三人刚刚走出船舱,便见码头上站着数人正翘首以盼。

  不但二哥贾琏来了,一旁陪同的还有宝玉、贾蓉、贾蔷、贾兰以及柳湘莲、林柏二人。

  “林姐姐、三姐姐~”

  马车的车帘子被人掀开,露出两张俏脸。

  黛玉冲马车挥了挥手,原来是湘云带着惜春丫头跟着来了。

  兄弟姐妹见面,自是开心。

  众人没有耽搁,眼看着迎春的及笄礼与大婚没几日了,大家有的忙呢。

  一行赶着天黑总算回到京城,柳湘莲与林柏也没有告辞回去,被老太太留了下来。

  朝廷已经开印十日,林如海的户部忙的昏天黑地,闺女回京都没办法回家。

  倒是赦大老爷如今闲了下来,重新过上了老纨绔的逍遥日子。

  夜宴过后,黛玉被姐妹们拉去了迎春院中玩耍。荣禧堂中坐满了老太太的儿孙女婿。

  “过几日我会上书辞去前军都督之职,琏儿如今在都督府中任职,咱们家在军中的威势太甚,这样不好。”

  赦大老爷一开口就是石破天惊,老太太差点没反应过来。

  国朝五大都督,分掌大夏军权。每一位都是位高权重,便是皇帝想要换个人都得小心权衡利弊。

  贾政不是很懂其中的玄妙,没有什么看法。

  几个小辈除了贾琏、贾琮外,除了惊讶之外,多是不舍遗憾。

  敬大老爷则是赞许的点了点头,这个堂弟早年锋芒毕露,如今总算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了。

  “赦弟说的不错,你与琏儿分掌前后两军,差不多掌握着大夏四成兵力。若是你还在外面任职倒也罢了,可如今你回到京城,便是陛下不疑心,朝中的官员也不会放下心来的。”

  经过贾敬的这么一分析,其余人也明白了这桩事中的玄妙之处,纷纷点头附和。

  一府两父子掌握着大夏四成的兵力,也就是皇帝信任贾家。若是别人,估计二圣睡觉都睡不踏实。

  贾琏却道:“父亲不必如此,还是儿子上书请辞吧……”

  “说什么傻话,你当你的后军都督是什么来的?”

  不等赦大老爷说话,老太太倒是率先出声训道:“陛下委任你为五军都督之一,那不但是施恩予我贾氏一族,更是在为国朝培养新一代的军帅人才。你是陛下立起来的标杆,总不能大夏的军方一直靠着老人支撑吧。”

  “婶娘说的对,琏儿的确是陛下立起来的标杆,此事张老公爷与我说过,他多次上书陛下,想要辞官致仕,可朝中离不开他。”

  说到这儿,敬大老爷都不得不感慨元佑朝武将的断层之危。

  老一辈的将帅都快提不动刀了,新生代除了寥寥无几的代表,竟然没多少合用的人才。

  想想开国之初的群星汇聚,以及昭武年间的名将辈出,当下军中,至今还是老帅撑着门面。

  元佑朝的文武之差,真的可以说是文曲星不要钱的下凡,武曲星君大概是忘了凡间还有位皇帝等着他赐下将星哩。

  如今堪用的年轻武将,除了贾琏可以说是能独当一面外,最能顶事的竟然是年方十二的贾琮。

  便是耍得一手好剑的柳湘莲与天生神力的薛蟠,也只能说一句可为将,但不可为帅。

  军中将帅有断层之危,这算是当今皇帝的一大心病了。

  “国朝经过三代帝王的精心经营,如今可以说是盛世。盛世武将不显,这也算是历朝历代的通病。”

  敬大老爷感叹了一句后,跟家里的几个晚辈哥儿说道:“咱们家是武勋,学文不过是个添头。你们几个除了琮哥儿和兰哥儿,没长学文的脑子,就别想着躺在祖宗的功劳簿上享受荣华富贵……”

  “敬大伯,您忘了侄儿~”

  宝玉的幽怨总算上敬大老爷想起了宝玉这个歪才侄子,忍不住扶额。

  “对,还有宝玉……”

  被宝玉这么一打断,敬大老爷的神情也没有方才的严厉,语重心长的教训道:“如今天地大变,夷人的事你们也听说了。这个世界并非只有我们,外面的世界很大。陛下是位雄主,雄主是不会只盯着这一方天地。咱们武勋的将来必然有大用。”

  “从明日起,宁荣贾氏,不论嫡庶,不论亲疏,统统要去族学学文习武,把族中的武学延续起来!”

  老太太第一个站出来表示支持,赦大老爷与政老爷也是极力拥护。

  贾家不像理国公府,靠着打压庶支维护嫡支的利益。

  武勋之家,打压庶支只会让家族人才夭折,家族的败亡往往就是一夕之间。

  这件事就在荣禧堂简单的定了下来,等迎春及笄礼那日,族人齐聚之时,会与族老们共同商议,制定详细的计划。

  林家也是极为团结的家族,林柏对于突然被叫来参与贾族大计没有多大的感受。

  但柳湘莲就不一样了,他爹就是因为被理国公府打压,在柳老爷子过世的当日,被赶出了理国公府。

  “柳哥儿,你与二丫头成婚之后,就辞官去武备学院学上两年!”

  啊?

  懵逼的柳湘莲更加懵逼,他都二十二三了,好不容易得来的官职,这就放弃?

  而且让他向来不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