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逼近-《王侯世家》

  时代的尘埃落在个人的肩头,便是一座大山,这是大势所趋,可砸在个人头上,就是悲哀。

  蓝春汗颜,但心里还是有良知的,将手从暖手炉中取出,指了指一个叫不上名的管事。

  “你来。”

  远处一穿着皮褂看热闹的,受宠若惊的挤过人群,走到蓝春面前,鞠躬问好说:“爷,您吩咐。”

  “我记得你是北上来处理家里生意的?什么生意啊?”蓝春问道。

  家里的财政大权基本是媳妇朱璎珞在把持,蓝春没什么花费的地方,要花费的也无需他操心掏钱,导致家里现在多有钱他都不知道。

  仅是他推出的白手套吕小布,每年汇总的账单都是天文数字,这还是除去杂七杂八的小部分,当然,每年进宫上贡的,更是海里去没边了。

  “回爷的话,北边受打仗影响,皮草生意波动,牛羊的价格也飘忽不定了……”还未说完,蓝春挥手打断了。

  “让他跟你干吧,行不行全看造化。”说刚完,那人就指挥随行账房,立马拿出纸笔写了张条子,从人群中递过来。

  他快步接过了确认无误了,从腰间拿出了个印章,哈口气盖了上去,这份调动才递到了蓝春面前。

  蓝春看过印章,才知道眼前人是负责燕地的大掌柜,蓝春点了头,这张条子才生效了,而蓝春玩心大起,将手举起。

  大掌柜心领神会把笔递给了蓝春,蓝春行云流水的在条子上签了自己的名字,之后就不管了,头一扭潇洒走人了。

  随着蓝春走了,逐渐只剩大掌柜的团队和福顺一家了,大掌柜问道:“可会写自己的名字?”

  福顺麻木的点了点头,大掌柜接着说:“算你小子幸运,去把手洗干净,先在这签上名字,之后跟我们走吧。”

  福顺迫切问着:“大人,带上我家里人一起可以吗?”

  大掌柜连连摆手笑着说:“我可不是什么大人哟,我只是商人,肯定都一起啊,蓝家又不缺这几张嘴。”

  福顺强撑着直起腰来,感激的问着:“不知道怎么称呼您?”大掌柜随意的摆了摆手,说:“过了保定府,日后你再见我就没这么容易了,见一面少一面,也不用巴结我。”

  福顺勉强扯了扯嘴角,疼痛又让他收回笑容,在家人的扶正下拖行着身躯,躺倒在一辆货运的马车里。

  风霜稍停,车队再一次出发,满地的冰霜在阳光反射下熠熠生辉,车轮碾过吱呀响。

  此去便又是几天的路程,时间不等人了,十一月底蓝玉就再次请求开拔三军,虽然主力依旧在戍守轮休,可只要有任何风吹草动,那就是开战的导火索。

  可还未到承德,蓝春便收到了父亲蓝玉的书信,掉头回北平去了,信中无其他言语,只是说:暂留北平。

  北平城,是北方枢纽站,叩着东北和北方的门,掰着指头算一算,自宋朝起始,或者严格的论。

  从938年,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往后中原数个朝代都没有能够完全收复,直到洪武元年1368年,那就是四百年了!

  四百年后收回汉地,中原王朝在失去这一地区后,国防压力倍增,不得不更加依赖于外交手段来维持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关系。

  这种长期的南北对抗和分裂,加剧了南北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差异,如今明朝的统一并不全面。

  此时的北平承宣布政使司衙门,蓝春饶有兴致的打量着北平行政中心,就在燕王府旁边,环抱中海和南海两湖。

  蓝春作为统管屯田和分管教育的领导,路过说什么也要视察工作,对于地方和朝廷的分割状态始终放不下心。

  各地粮仓的收成年年核实,但都是对不上数的,要么找借口敷衍,要么不了了之,浮动达到十之二三数,但最后朝廷还是认下了。

  哪里来的盛世啊?基本都是下面瞒着上面的粉饰太平,百姓的奢求就是吃饱肚子,生活有个奔头而已。

  蓝春犹豫要不要走进去,地方势力错综复杂,他以什么样的身份进去都麻烦,此次路过北平,并没有表明身份,整个北平城可能就一个人知道他来了。

  蓝嘉从衙门侧门走出,远远就见到了自己的大侄子,他乡遇故知,遂快步走过去,满脸笑意的伸手去握住蓝春的手。

  “大侄子,别来无恙啊!”别来无恙一词正是元明时期时兴的问候语,而握手礼纯属蓝春带起来的风潮。

  蓝春在皇家大学时和其他人见面时,手里多多少少会拿着其它东西,图方便和表达方便,就会单手握手,后面师生都习惯了,随着学生们走进官场,握手礼在年轻官员中流传开来。

  “小叔,确实好久不见了。”蓝春从头到脚打量小叔一遍,都是奔三的人了,蓝嘉成熟稳重了许多,地方还是历练人啊,尤其是一把手。

  蓝嘉这两年从天津卫一步步走上来,如今任职不仅是天津卫一把手,还兼任北平督册官,行政级别为从五品,但权属标准的正五品了,今年一过,明年年中级别就提上来了。

  至于再往上走,那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了,蓝春等了两年了,估计要再两到三年,那也难说,毕竟朱元璋的官,一当一个不吱声。

  正是午后好时光,蓝嘉领着蓝春在附近的饭馆儿吃点,两人点了几个菜一壶酒,物价比应天便宜点。

  饭菜还未凉,啪嗒啪嗒甲胄相撞声中,两匹军马踏街而来,高声喊道:“前方战事,全面戒严!开始宵禁!”所过之处,百姓匆匆而走,商贩收起摊子,热闹的北平逐渐归为平静。

  宵禁在战争状态、紧急状态或者戒严时期使用,为了避免民众蒙受战时重大伤亡,通常会颁布宵禁措施,尽量保持街道净空,供紧急避难与军队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