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桌藏话:兵权能放,红薯香不放
秋意渐浓时,紫宸殿后的红薯炉添了新炭,烤炉里的红薯“滋滋”冒甜汁,混着温米酒的醇香,飘得满院都是。老赵让人搬了张方桌,摆上刚烤好的红薯、晒得透亮的红薯干,还有王彦升从老家捎来的米酒,等着石守信、张琼几个老兄弟来唠嗑。
日落时分,石守信他们陆续到了,个个穿着便服,手里还拎着东西——张琼扛着半袋新收的红薯,王彦升抱了坛陈酿,韩通最实在,直接带了个烤红薯的铁架子:“陛下,这架子烤红薯快,北境将士都用它,您试试。”
老赵笑着迎上去,往他们手里塞热红薯:“别带东西,有红薯有酒就够——今儿个不聊朝政,就唠家常。”
众人围桌坐下,啃着红薯喝着酒,话匣子很快打开。石守信咬着红薯叹:“想当年在陈桥驿,咱们蹲在泥地里啃红薯,谁能想到今儿个在皇宫里烤红薯?”
“可不是嘛!”张琼灌了口米酒,“那时候陛下揣着块焦红薯皮,说要让弟兄们天天吃热乎的,现在真实现了!”
老赵摸了摸怀里的焦红薯皮,那皮子被磨得发亮,还是陈桥驿捡来的那块。他看着眼前的兄弟,突然放下酒杯,声音沉了些:“兄弟们,朕最近总睡不着觉。”
石守信等人愣了,手里的红薯都停在半空:“陛下咋了?是北境又不太平?”
“北境没事。”老赵摇了摇头,捏着酒杯转了转,“朕是想起五代那阵子,武将手里有兵权,今天你反我,明天我反你,百姓连口凉红薯都吃不上——朕怕啊,怕咱们的大宋也走了老路。”
这话一出,院子里瞬间静了,只有红薯炉里的炭火“噼啪”作响。张琼性子直,立马拍桌子:“陛下放心!俺们跟着您出生入死,绝不可能反!”
老赵笑了,给他们续上酒:“朕信你们,可你们手下的弟兄呢?当年陈桥驿,朕不也是被你们‘逼’着穿黄袍的?”
石守信等人脸色骤变,手里的酒杯“当啷”撞在桌上。他们都是沙场老卒,哪能不懂这话里的意思?石守信放下酒杯,站起身抱拳道:“陛下,臣懂了!臣愿交出兵权,回家种红薯!”
“俺也交!”张琼跟着站起来,“俺早就想好了,等不打仗了,就回老家开个红薯坊,天天烤红薯吃!”
韩通、王彦升也纷纷应声,个个眼里没了犹豫——他们跟着老赵,图的本就是能安稳吃红薯,不是手里的兵权。
老赵看着他们,眼眶有点热,抓起块红薯塞给石守信:“别慌,朕不是要卸磨杀驴。你们交出兵权,朕给你们良田美宅,再让宗训跟你们学烤红薯——往后咱们还是兄弟,照样一起啃红薯、喝米酒。”
他顿了顿,又说:“朕已经让人在汴梁城外给你们盖了宅子,每个院子都砌了红薯炉,老李还去教过烤红薯的法子,保准你们天天吃热乎的。”
石守信等人都笑了,心里的石头落了地。王彦升端起酒杯:“陛下想得周到!俺们回家种红薯,也能给百姓带个好头——让他们知道,跟着陛下,有红薯吃比啥都强!”
众人举杯碰在一起,米酒喝干,红薯啃完,院子里的气氛又热络起来。张琼蹲在红薯炉边,教老赵用新铁架子烤红薯:“陛下您看,这架子离炭火近,烤出来的红薯外皮焦脆,里头流心!”
老赵跟着学,烫得直甩手,却笑得开心。范质不知何时站在院门口,看着这景象捋着胡子笑——他原本还担心陛下削兵权会闹得君臣失和,没想到竟是这样一场围着红薯炉的酒局,就把大事定了。
夜深时,石守信等人告辞,老赵送他们到宫门口,怀里揣着他们带来的红薯干:“回去好好烤红薯,朕过阵子就去串门——要是烤得不好吃,朕可要罚你们喝米酒!”
众人笑着应下,脚步轻快地走了——没有失落,只有卸下重担的轻松。
老赵回到偏院,范质走过来:“陛下,您这‘杯酒释兵权’,比史书上的权谋厉害多了。”
“啥权谋?”老赵啃着红薯,“就是跟兄弟唠掏心窝子的话——兵权能放,可这红薯香,不能放。”
他指着红薯炉:“你看这炉子,烤出的红薯甜,是因为炭火稳。这大宋的江山也一样,兵权集中了才稳,百姓才能天天吃红薯。”
范质点头称是,心里越发佩服这位“红薯皇帝”——用一块红薯化解君臣猜忌,比任何严刑峻法都管用。
老赵摸了摸怀里的焦红薯皮,又看了看炉里的红薯,突然笑了。月光洒在红薯炉上,甜香飘得更远了——这大宋的安稳,不是靠兵权撑着,是靠兄弟们的情义、百姓的盼头,还有一炉炉烤得热乎乎的红薯。
“明天让户部给石守信他们送红薯种去。”老赵对范质说,“告诉他们,种出的红薯好,朕亲自去吃!”
范质应着,看着陛下蹲在炉边翻红薯的背影,突然觉得——这大宋的江山,定能像这烤红薯一样,甜得长久,暖得扎实。
本章结束
秋意渐浓时,紫宸殿后的红薯炉添了新炭,烤炉里的红薯“滋滋”冒甜汁,混着温米酒的醇香,飘得满院都是。老赵让人搬了张方桌,摆上刚烤好的红薯、晒得透亮的红薯干,还有王彦升从老家捎来的米酒,等着石守信、张琼几个老兄弟来唠嗑。
日落时分,石守信他们陆续到了,个个穿着便服,手里还拎着东西——张琼扛着半袋新收的红薯,王彦升抱了坛陈酿,韩通最实在,直接带了个烤红薯的铁架子:“陛下,这架子烤红薯快,北境将士都用它,您试试。”
老赵笑着迎上去,往他们手里塞热红薯:“别带东西,有红薯有酒就够——今儿个不聊朝政,就唠家常。”
众人围桌坐下,啃着红薯喝着酒,话匣子很快打开。石守信咬着红薯叹:“想当年在陈桥驿,咱们蹲在泥地里啃红薯,谁能想到今儿个在皇宫里烤红薯?”
“可不是嘛!”张琼灌了口米酒,“那时候陛下揣着块焦红薯皮,说要让弟兄们天天吃热乎的,现在真实现了!”
老赵摸了摸怀里的焦红薯皮,那皮子被磨得发亮,还是陈桥驿捡来的那块。他看着眼前的兄弟,突然放下酒杯,声音沉了些:“兄弟们,朕最近总睡不着觉。”
石守信等人愣了,手里的红薯都停在半空:“陛下咋了?是北境又不太平?”
“北境没事。”老赵摇了摇头,捏着酒杯转了转,“朕是想起五代那阵子,武将手里有兵权,今天你反我,明天我反你,百姓连口凉红薯都吃不上——朕怕啊,怕咱们的大宋也走了老路。”
这话一出,院子里瞬间静了,只有红薯炉里的炭火“噼啪”作响。张琼性子直,立马拍桌子:“陛下放心!俺们跟着您出生入死,绝不可能反!”
老赵笑了,给他们续上酒:“朕信你们,可你们手下的弟兄呢?当年陈桥驿,朕不也是被你们‘逼’着穿黄袍的?”
石守信等人脸色骤变,手里的酒杯“当啷”撞在桌上。他们都是沙场老卒,哪能不懂这话里的意思?石守信放下酒杯,站起身抱拳道:“陛下,臣懂了!臣愿交出兵权,回家种红薯!”
“俺也交!”张琼跟着站起来,“俺早就想好了,等不打仗了,就回老家开个红薯坊,天天烤红薯吃!”
韩通、王彦升也纷纷应声,个个眼里没了犹豫——他们跟着老赵,图的本就是能安稳吃红薯,不是手里的兵权。
老赵看着他们,眼眶有点热,抓起块红薯塞给石守信:“别慌,朕不是要卸磨杀驴。你们交出兵权,朕给你们良田美宅,再让宗训跟你们学烤红薯——往后咱们还是兄弟,照样一起啃红薯、喝米酒。”
他顿了顿,又说:“朕已经让人在汴梁城外给你们盖了宅子,每个院子都砌了红薯炉,老李还去教过烤红薯的法子,保准你们天天吃热乎的。”
石守信等人都笑了,心里的石头落了地。王彦升端起酒杯:“陛下想得周到!俺们回家种红薯,也能给百姓带个好头——让他们知道,跟着陛下,有红薯吃比啥都强!”
众人举杯碰在一起,米酒喝干,红薯啃完,院子里的气氛又热络起来。张琼蹲在红薯炉边,教老赵用新铁架子烤红薯:“陛下您看,这架子离炭火近,烤出来的红薯外皮焦脆,里头流心!”
老赵跟着学,烫得直甩手,却笑得开心。范质不知何时站在院门口,看着这景象捋着胡子笑——他原本还担心陛下削兵权会闹得君臣失和,没想到竟是这样一场围着红薯炉的酒局,就把大事定了。
夜深时,石守信等人告辞,老赵送他们到宫门口,怀里揣着他们带来的红薯干:“回去好好烤红薯,朕过阵子就去串门——要是烤得不好吃,朕可要罚你们喝米酒!”
众人笑着应下,脚步轻快地走了——没有失落,只有卸下重担的轻松。
老赵回到偏院,范质走过来:“陛下,您这‘杯酒释兵权’,比史书上的权谋厉害多了。”
“啥权谋?”老赵啃着红薯,“就是跟兄弟唠掏心窝子的话——兵权能放,可这红薯香,不能放。”
他指着红薯炉:“你看这炉子,烤出的红薯甜,是因为炭火稳。这大宋的江山也一样,兵权集中了才稳,百姓才能天天吃红薯。”
范质点头称是,心里越发佩服这位“红薯皇帝”——用一块红薯化解君臣猜忌,比任何严刑峻法都管用。
老赵摸了摸怀里的焦红薯皮,又看了看炉里的红薯,突然笑了。月光洒在红薯炉上,甜香飘得更远了——这大宋的安稳,不是靠兵权撑着,是靠兄弟们的情义、百姓的盼头,还有一炉炉烤得热乎乎的红薯。
“明天让户部给石守信他们送红薯种去。”老赵对范质说,“告诉他们,种出的红薯好,朕亲自去吃!”
范质应着,看着陛下蹲在炉边翻红薯的背影,突然觉得——这大宋的江山,定能像这烤红薯一样,甜得长久,暖得扎实。
本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