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暗线里的裂痕
林砚蹲在仓库外的警戒线旁,指尖捏着李锐遗留的半枚警徽——那是他们当年同期入队时,一起在警校门口买的纪念款,边缘还留着李锐刻下的缩写。警戒线内,法医正在给李锐的尸体做初步勘验,刺眼的白光扫过地上的血迹,像一道无法愈合的伤口。
“弹道比对结果出来了。”张队走过来,手里攥着一份报告,声音沉得像浸了水的铅,“打在李锐要害的子弹,和三年前‘***’案里,打死卧底老陈的是同一把枪。”
林砚猛地抬头,指节因用力而泛白:“三年前那案子不是说凶手畏罪自杀了吗?怎么会和‘K’有关?”
“当时结案太快,现在看来是有人故意做了手脚。”张队蹲下身,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照片,照片上是李锐手机里恢复的聊天记录,“技术科刚破解的,李锐死前一周,给一个匿名号码发过三次定位,最后一次就是西郊仓库。他早就知道自己可能活不了,在给我们留线索。”
林砚盯着照片上的定位坐标,突然想起什么,转身朝警车跑:“我车里有赵东案的卷宗!之前赵东的秘书提到过,三年前老陈出事那天,赵东曾和一个‘戴金丝眼镜的男人’见过面!”
警车后座,林砚翻卷宗的手不停发抖。当他翻开老陈案的证人笔录时,一张夹在里面的便签掉了出来——是老陈写的,字迹潦草却用力:“‘K’的人常去‘静思园’喝茶,他们的茶杯底,有特殊的纹章。”
“静思园?”张队凑过来看,眉头拧成结,“那是市委老领导常去的茶室,安保级别极高,我们之前排查时,根本没把它列入范围。”
林砚捏紧便签,指腹蹭过老陈的字迹:“李锐的家人还在‘K’手里,我们不能等。现在就去静思园,就算打草惊蛇,也得把‘K’的这条线揪出来。”
两人刚要下车,林砚的手机突然响了,来电显示是陌生号码。他按下接听键,听筒里传来一个经过变声处理的声音,像生锈的铁片在摩擦:“想知道李锐家人的下落,今晚十点,独自来‘忘忧谷’。别带警察,否则你会收到他们的手指。”
电话挂断的忙音刺得林砚耳膜发疼。他看着张队,眼神里没有丝毫犹豫:“我去。你让人暗中跟着,等我找到李锐家人,就发信号。”
“太危险了,‘K’这是在引你上钩。”张队想阻止,却被林砚打断。
“李锐是因为我们才死的,他的家人我必须救。”林砚将老陈的便签塞进怀里,拉开车门,“而且这可能是我们离‘K’最近的一次,就算是陷阱,我也得跳。”
夜色渐浓,林砚开着车往忘忧谷去。车窗外的树影像张牙舞爪的鬼影,他摸了摸怀里的录音笔——这是技术科临时改装的,不仅能录音,还能实时传输定位。路过一个加油站时,他故意放慢车速,从后视镜里看到一辆黑色轿车远远跟着,是张队安排的人。
忘忧谷在城郊的深山里,只有一条盘山公路能上去。林砚把车停在谷口,刚下车,就看到一个穿黑色风衣的***在不远处,手里拿着一个黑色布袋。
“林警官很守时。”男人的声音和电话里一样,经过了变声处理,“跟我来,别耍花样。”
林砚跟着男人往谷里走,脚下的石子硌得他生疼。走了大概十分钟,前方出现一间废弃的木屋,木屋的窗户里透出微弱的光。
“李锐的家人在里面。”男人停下脚步,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匕首,抵在林砚的腰上,“进去吧。记住,别想着报警,这里到处都是‘K’的人。”
林砚深吸一口气,推开木屋的门。屋里,李锐的妻子和女儿被绑在椅子上,嘴里塞着布条,看到林砚,眼里满是恐惧和希望。
“别害怕,我是来救你们的。”林砚轻声说,刚要上前解开绳子,身后突然传来一声枪响。他猛地回头,看到刚才那个穿黑色风衣的男人,已经倒在了地上,额头有一个血洞。
木屋的门被推开,一个戴金丝眼镜的男人走了进来,手里拿着***枪,嘴角挂着冷笑:“林警官,我们终于见面了。我就是你一直在找的‘K’。”
林砚的心脏猛地一沉,他看着“K”的脸,突然想起赵东秘书的描述——三年前,和赵东见面的那个“戴金丝眼镜的男人”,就是他!
“三年前老陈的死,是你干的?”林砚握紧拳头,眼神里满是杀意。
“K”笑了,走到李锐的妻子面前,用枪指着她的头:“老陈太碍事,不杀他,我的生意怎么能顺利做下去?林警官,你现在是不是很想杀我?可惜,你没机会了。”
就在这时,木屋外传来一阵警笛声。“K”的脸色瞬间变了,他没想到林砚会带警察来。
“你敢耍我!”“K”怒吼一声,举枪就要朝林砚开枪。
林砚早有准备,他猛地扑过去,一把夺过“K”手里的枪,两人扭打在一起。木屋外,张队带着特警队员冲了进来,将“K”团团围住。
“K”看着围上来的警察,知道自己跑不了了。他突然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手雷,拉开保险栓:“既然我活不了,你们也别想好过!”
林砚眼疾手快,一把将“K”扑倒在地,用身体压住他的手。特警队员趁机冲上前,夺过手雷,将“K”制服。
“没事吧?”张队走过来,扶起林砚。
林砚摇摇头,走到李锐的妻子面前,解开她身上的绳子:“你们安全了,李锐的仇,我们报了。”
李锐的妻子抱着女儿,眼泪不停地往下流:“谢谢你们,谢谢你们还想着我们。”
木屋外,天已经蒙蒙亮。林砚看着远处的朝霞,心里却没有丝毫轻松。他知道,“K”虽然被抓了,但他背后的势力还在,这场和黑暗的战争,还远远没有结束。
林砚蹲在仓库外的警戒线旁,指尖捏着李锐遗留的半枚警徽——那是他们当年同期入队时,一起在警校门口买的纪念款,边缘还留着李锐刻下的缩写。警戒线内,法医正在给李锐的尸体做初步勘验,刺眼的白光扫过地上的血迹,像一道无法愈合的伤口。
“弹道比对结果出来了。”张队走过来,手里攥着一份报告,声音沉得像浸了水的铅,“打在李锐要害的子弹,和三年前‘***’案里,打死卧底老陈的是同一把枪。”
林砚猛地抬头,指节因用力而泛白:“三年前那案子不是说凶手畏罪自杀了吗?怎么会和‘K’有关?”
“当时结案太快,现在看来是有人故意做了手脚。”张队蹲下身,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照片,照片上是李锐手机里恢复的聊天记录,“技术科刚破解的,李锐死前一周,给一个匿名号码发过三次定位,最后一次就是西郊仓库。他早就知道自己可能活不了,在给我们留线索。”
林砚盯着照片上的定位坐标,突然想起什么,转身朝警车跑:“我车里有赵东案的卷宗!之前赵东的秘书提到过,三年前老陈出事那天,赵东曾和一个‘戴金丝眼镜的男人’见过面!”
警车后座,林砚翻卷宗的手不停发抖。当他翻开老陈案的证人笔录时,一张夹在里面的便签掉了出来——是老陈写的,字迹潦草却用力:“‘K’的人常去‘静思园’喝茶,他们的茶杯底,有特殊的纹章。”
“静思园?”张队凑过来看,眉头拧成结,“那是市委老领导常去的茶室,安保级别极高,我们之前排查时,根本没把它列入范围。”
林砚捏紧便签,指腹蹭过老陈的字迹:“李锐的家人还在‘K’手里,我们不能等。现在就去静思园,就算打草惊蛇,也得把‘K’的这条线揪出来。”
两人刚要下车,林砚的手机突然响了,来电显示是陌生号码。他按下接听键,听筒里传来一个经过变声处理的声音,像生锈的铁片在摩擦:“想知道李锐家人的下落,今晚十点,独自来‘忘忧谷’。别带警察,否则你会收到他们的手指。”
电话挂断的忙音刺得林砚耳膜发疼。他看着张队,眼神里没有丝毫犹豫:“我去。你让人暗中跟着,等我找到李锐家人,就发信号。”
“太危险了,‘K’这是在引你上钩。”张队想阻止,却被林砚打断。
“李锐是因为我们才死的,他的家人我必须救。”林砚将老陈的便签塞进怀里,拉开车门,“而且这可能是我们离‘K’最近的一次,就算是陷阱,我也得跳。”
夜色渐浓,林砚开着车往忘忧谷去。车窗外的树影像张牙舞爪的鬼影,他摸了摸怀里的录音笔——这是技术科临时改装的,不仅能录音,还能实时传输定位。路过一个加油站时,他故意放慢车速,从后视镜里看到一辆黑色轿车远远跟着,是张队安排的人。
忘忧谷在城郊的深山里,只有一条盘山公路能上去。林砚把车停在谷口,刚下车,就看到一个穿黑色风衣的***在不远处,手里拿着一个黑色布袋。
“林警官很守时。”男人的声音和电话里一样,经过了变声处理,“跟我来,别耍花样。”
林砚跟着男人往谷里走,脚下的石子硌得他生疼。走了大概十分钟,前方出现一间废弃的木屋,木屋的窗户里透出微弱的光。
“李锐的家人在里面。”男人停下脚步,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匕首,抵在林砚的腰上,“进去吧。记住,别想着报警,这里到处都是‘K’的人。”
林砚深吸一口气,推开木屋的门。屋里,李锐的妻子和女儿被绑在椅子上,嘴里塞着布条,看到林砚,眼里满是恐惧和希望。
“别害怕,我是来救你们的。”林砚轻声说,刚要上前解开绳子,身后突然传来一声枪响。他猛地回头,看到刚才那个穿黑色风衣的男人,已经倒在了地上,额头有一个血洞。
木屋的门被推开,一个戴金丝眼镜的男人走了进来,手里拿着***枪,嘴角挂着冷笑:“林警官,我们终于见面了。我就是你一直在找的‘K’。”
林砚的心脏猛地一沉,他看着“K”的脸,突然想起赵东秘书的描述——三年前,和赵东见面的那个“戴金丝眼镜的男人”,就是他!
“三年前老陈的死,是你干的?”林砚握紧拳头,眼神里满是杀意。
“K”笑了,走到李锐的妻子面前,用枪指着她的头:“老陈太碍事,不杀他,我的生意怎么能顺利做下去?林警官,你现在是不是很想杀我?可惜,你没机会了。”
就在这时,木屋外传来一阵警笛声。“K”的脸色瞬间变了,他没想到林砚会带警察来。
“你敢耍我!”“K”怒吼一声,举枪就要朝林砚开枪。
林砚早有准备,他猛地扑过去,一把夺过“K”手里的枪,两人扭打在一起。木屋外,张队带着特警队员冲了进来,将“K”团团围住。
“K”看着围上来的警察,知道自己跑不了了。他突然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手雷,拉开保险栓:“既然我活不了,你们也别想好过!”
林砚眼疾手快,一把将“K”扑倒在地,用身体压住他的手。特警队员趁机冲上前,夺过手雷,将“K”制服。
“没事吧?”张队走过来,扶起林砚。
林砚摇摇头,走到李锐的妻子面前,解开她身上的绳子:“你们安全了,李锐的仇,我们报了。”
李锐的妻子抱着女儿,眼泪不停地往下流:“谢谢你们,谢谢你们还想着我们。”
木屋外,天已经蒙蒙亮。林砚看着远处的朝霞,心里却没有丝毫轻松。他知道,“K”虽然被抓了,但他背后的势力还在,这场和黑暗的战争,还远远没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