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月出月入时法-《命理探源【译注】》

  原文:

  三辰五巳八午升

  译文:

  初三月亮在辰时升起,初五在巳时升起,初八在午时升起。

  注解:

  “三”指农历初三,“辰”为辰时(7-9点);“五”指初五,“巳”为巳时(9-11点);“八”指初八,“午”为午时(11-13点)。

  “升”指月出,此句明确初三、初五、初八的月出时辰对应关系。

  原文:

  初十出未十三申

  译文:

  初十月亮在未时升起,十三在申时升起。

  注解:

  “初十”指农历初十,“未”为未时(13-15点);“十三”指十三,“申”为申时(15-17点)。

  此句延续日期与月出时辰的对应规律。

  原文:

  十五酉时十八戌

  译文:

  十五月亮在酉时升起,十八在戌时升起。

  注解:

  “十五”指农历十五,“酉”为酉时(17-19点);“十八”指十八,“戌”为戌时(19-21点)。

  进一步明确中旬日期的月出时辰。

  原文:

  二十亥上记其神

  译文:

  二十月亮在亥时升起,要记住这个规律。

  注解:

  “二十”指农历二十,“亥”为亥时(21-23点)。

  “记其神”意为记住这一规律,“神”此处指规律的准确性。

  原文:

  廿三子时念六丑

  译文:

  二十三月亮在子时升起,二十六在丑时升起。

  注解:

  “廿三”指农历二十三,“子时”为23-1点;“念六”即二十六,“丑”为丑时(1-3点)。

  “念”为“廿”的通假,表数字二十。

  原文:

  廿八寅时终卯轮

  译文:

  二十八月亮在寅时升起,最后到卯时完成循环。

  注解:

  “廿八”指农历二十八,“寅时”为3-5点。

  “终卯轮”指月出时辰到卯时(5-7点)形成一个周期循环。

  原文:

  出茶齐正斜角落

  译文:

  观察月亮升起时的方位(正、斜、角落等)来校准时辰,(这一方法)。

  注解:

  “出茶”疑为“出察”,指观察月出。

  “齐正斜角落”描述月出时的方位特征,是通过月相细节定时辰的方法。

  原文:

  万载千年此是真

  译文:

  (这一规律)历经万年千年都是真实可信的。

  注解:

  强调通过月出时辰规律定时的恒久性与可靠性。

  原文:

  每月初三日系辰时出月

  译文:

  每个月的初三,月亮在辰时升起。

  注解:

  “系”意为“是、在”,明确初三月出对应辰时,与前文首句呼应。

  原文:

  初五日则巳时出月

  译文:

  初五这一天,月亮在巳时升起。

  注解:

  “则”表顺承,明确初五与巳时的对应,进一步验证规律。

  原文:

  初八日则午时出月

  译文:

  初八这一天,月亮在午时升起。

  注解:

  再次明确初八与午时的对应,强化日期与时辰的关联。

  原文:

  余例此

  译文:

  其余的日期按照这个例子(类推)。

  注解:

  “余”指其余日期,“例此”意为参照初三、初五、初八的对应规律,说明后续日期的月出时辰可依此类推。

  原文:

  末二句是看月定时法

  译文:

  前面引文的最后两句(指“出茶齐正斜角落,万载千年此是真”)是通过观察月亮确定时辰的方法。

  注解:

  “末二句”指前文末尾两句,点明其作用为“看月定时法”,即通过月相特征确定时辰的具体方法。

  总结:本章节主要讲了。

  《命理探源》中的“定月出月入时法”以传统天文观测为基础,结合月相周期、地域差异与命理逻辑,系统阐述了通过月出月落时间确定时辰的核心规则与实践方法。

  其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月相周期与地支的对应逻辑

  袁树珊继承古代“观象授时”传统,将月相变化与地支、五行关联,形成动态时空模型:

  1. 月相纳甲体系

  以农历初一至三十的月相变化为基础,将八卦与天干、方位、五行对应:

  初三新月(震卦):昏见于西方庚位,纳庚(五行属金),对应寅时(3-5点)。

  初七上弦月(离卦):见于南方己位,纳己(土),对应巳时(9-11点)。

  十五满月(乾卦):见于东方甲位,纳甲(木),对应卯时(5-7点)。

  十六月亏(巽卦):见于东南辛位,纳辛(金),对应辰时(7-9点)。

  这种对应关系使月相成为动态计时坐标,例如“月出庚方必属寅时”的口诀,通过月相方位快速确定时辰。

  2. 地支与月建的联动

  结合农历月份的“月建”(如正月建寅、二月建卯),将月出月入时间与地支能量强弱关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例如:

  寅月(正月)月出时,因木气旺盛,需结合东方星象(如岁星位置)校准时辰。

  申月(七月)月落时,因金气收敛,需参考西方星象(如太白星)调整刻数。

  二、地域与季节的动态校准

  1. 经度时差校正

  主张将北京时间转换为出生地地方时,每差1度经度±4分钟。

  例如,新疆与北京经度相差约20度,月出时间需推迟约80分钟,不可机械套用标准时。

  袁树珊强调“五方风土不齐”,需结合当地实际天象(如“月挂梢头”“月没西山”)调整。

  2. 季节月相伸缩

  夏季月行速度快(“月速则出早”),冬季月行速度慢(“月迟则出晚”)。

  例如:

  五月(午月)月出时间较常规早1刻(约15分钟),月落时间晚1刻。

  十一月(子月)月出时间较常规晚2刻,月落时间早2刻。

  袁树珊提出“夏月加三刻,冬月减两刻”的口诀,量化季节对时辰的影响。

  3. 真月亮与平月亮的修正

  指出历书中的“平月亮”仅为理论值,实际需观测“真月亮”(视运动)。

  例如:

  若历书载某日月出为卯时,但实际观测月出时东方仍暗,需调整为寅时。

  结合“月行九道”理论(月球轨道倾角变化),校正南北纬度差异对月出方位的影响。

  三、命理应用与五行平衡

  1. 八字排盘的时空校准

  月出对应酉时(17-19点)、月落对应卯时(5-7点),作为时辰划分的基准。

  例如:

  生于舟中者因得水气调和五行,可缓解八字中火过旺的缺陷,需结合月出时刻调整时辰判断。

  若八字中水过旺(如日柱癸亥),需确认出生环境是否近水(如河边、井旁),反向验证时辰准确性。

  2. 五行能量的动态验证

  通过月相方位与五行生克关系,验证时辰合理性。

  例如:

  月出东方(木位)时,若八字中木为忌神,需确认出生时间是否过早(如寅时),导致木气过旺。

  月落西方(金位)时,若八字中金为用神,需确认时辰是否准确激活金气。

  3. 地域文化属性的影响

  强调出生地的文化属性(如庙宇、学堂)可能激活命局潜力。

  例如:

  某男命生于棂星门左(属“文明之地”),月出时得文曲星高照,需结合时辰确认是否契合地域能量。

  若八字中木为用神,生于森林附近且月出东方时,可增强木气,提升命局层次。

  四、争议解决与反推策略

  1. 同八字不同命的调和

  提出“变格”理论,认为地域、季节与出生环境(如船上、山中)可能改变八字能量。

  例如:

  两男命同为辛酉日生,一人生于海滨(得水气),一人生于矿区(得金气),月出时辰相同但命运迥异,因环境调和五行差异。

  结合“月将加时”法(月将为太阳所在宫位),通过月相方位反推时辰。

  例如,月将在寅宫时,月出时间必在寅时前后。

  2. 人生经历反推法

  通过婚育、职业转折等关键事件校正时辰。

  例如:

  某女命通过2015年生子(亥水冲巳火,动子女宫),反推月出时辰为巳时,而非模糊的辰时。

  结合“月建冲日”理论(如子月冲午日),通过重大事件发生月份反推时辰。

  3. 动态运势校准

  结合大运流年反推时辰。

  例如:

  财库逢冲(如辰戌相冲)时财富爆发,可验证月出时辰是否准确激活命局潜力。

  若大运走水运(如壬辰)时健康恶化,需确认出生时辰是否水过旺(如亥时)。

  总结

  《命理探源》的“定月出月入时法”既是对传统天文历法的继承,也是对命理实践的创新。

  袁树珊通过月相纳甲、季节调整、地域校正等方法,构建了一套严谨的时辰确定体系,尤其在五行平衡验证与地域文化属性关联上具有前瞻性。

  其理论不仅为八字排盘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更揭示了“时空能量交互作用”在命运形成中的关键影响,对现代命理研究仍具参考价值。

  喜欢命理探源【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