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篡汉时,兜率宫的老君等人因为之前项羽的悲壮很是难过了一段时间,尤其是帝辛,他是和黄帝并肩作战过的。想着黄帝和黎的那场求死之战,任何人看着都觉得愚昧又固执。但是帝辛不这么看,场中的几位帝王,甚至懿文太子朱标都不这么看。
黎纠结起来的九黎部落是当时人族的主流,他们一切以部落的生存为第一要务,将任何威胁部落的不利因素都会残酷的剥离,甚至于等到他们成为那个不利因素的时候也会心甘情愿的接受被抛弃的命运。这样的抉择本身并没有错,在那样的背景下,其实这才是最明智的选择,甚至于也是人族能够活到阐教入世帮扶人族的根本。
但是阐教入主人族可不是慈善,而是包藏祸心的,这当然不是原始的本意,但是原始能点破吗?点破了如何搅乱洪荒,进而引发封神量劫?如果压制广成子等人的野心,按照他们的脾性,会不遗余力的执行原始的政策?这也是后面黎从本心上认可了公孙团结人族建立更大的人族政权的政策,自己也是纠结了对抗这一趋势的顽固势力,更是以对抗黄帝为名裹挟妖族尽来送死。
黎和黄帝的争斗,杀伤的都是妖族,等妖族反应过来的时候,人族大势已成,摧枯拉朽。而作为老旧势力的黎更是献祭了自己,彻底清除了人族的顽固派,保留下大部分的人族势力融入炎黄体系。黎的贡献之大,正如硬币的两面,一边是炎黄代表的发展派,一边是黎代表的守旧派,甚至黄帝最后时候将广成子的功绩抹去也是黎的功劳,要不是黎的反补,公孙可没有半点机会挣脱广成子的钳住,尤其是在黄帝昏迷的那段时间,
黎的离开也并非身死魂灭,他的精神在东夷之地恒久流传,无论是大夏还是大商,甚至大周末期,最有反抗意志和决心的始终有东夷的一份。始皇帝从西而来,最后承袭秦制的大汉,肇始之地也是东夷范围。天下徐州更是有帝王之乡的美誉,这一切都是黎的精神流传之功。
而项羽也正是如此,他再一次成为对抗郡县制的挑头人,更是自取帝号,封自己为西楚霸王!和黎一样,他的强大令人窒息,光是以区区四万剿灭刘邦约六十万大军的操作就让所有人看不到一丁点的希望。但是就是这样的他,却是每每让刘邦可以逃生,你敢信?最后垓下之战,项羽更是率领亲兵不过区区二十八骑就能杀穿围困他的五千精锐,那么多次攻破刘邦大营的项羽是没有马还是没有强大的骑兵?为什么就抓不住老迈的刘邦?是刘邦的马车比骑兵快?要知道马车只得在大路上走,骑兵则是可以纵横的,这一点就是其中最为吊诡的地方。
其次,击溃几十万大军那是什么概念,那是大溃败,只要派出兵将衔尾追袭,刘邦可有升天之路?但是,项羽并没有这样做。
最终在乌江自刎更是和黎献祭自己异曲同工,将所有依附他的顽固势力一朝丧尽,将一个共识深深的烙印在所有人的脑海之中,即便是千古无二的我尚且挡不住郡县制,大一统的历史车轮,谁人敢造次?先称量一下可否抵得住他的一戟?
场中所有帝王对于项羽的敬佩,仿佛让他们看到了公孙拼着一死也要让黎成为紫霄宫那场大战中最为璀璨的那一位。那一战,明知必死,黄帝也只作辅助,让黎尽显神威,可见公孙对于黎的敬重!此刻的他们,尤其是始皇帝陛下,对于项羽将始皇帝统一之后都不愿杀,也不敢杀的六国贵族统统从老鼠洞中揪出来,然后将他们裹挟在一起让刘邦一网打尽的狠辣都是敬畏万分。朱棣可能是所有皇帝中对于这一问题看的最浅的,在他的脑子里,除恶务尽才是主流,但是不妨碍他对项羽的钦佩,甚至想着若是自己得了项羽的那身本事,还打个屁的五征漠北,一次就打穿了好吗?
众人沉静其中的时间里,王莽却是完成了篡汉,之后他们都被卫冕之子刘秀吸引了全部的心神,因此对于姜子牙转生成为王莽的事情就忽略了,当然在场之人就没有一个不知道王莽底细的,既然这是原始的安排,他们自然也更加不会出手阻止。
新朝轰轰烈烈的建立然后窝窝囊囊的倒下,被刘秀借重的世家开始成为大汉实际上的主宰,陈胜吴广喊出来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这一刻的答案是肯定的,有种!世家把持的东汉变成东汉幼儿园的操作看的老朱眼皮子直跳,越看越觉得这TMD就是他知道的明朝后面的悲剧一样。皇帝活到成年的不多,活到成年后死的不明不白的更多,老朱盯着朱棣,牙齿咬的咯咯直响,这是老朱要开始甩锅了。
朱棣默默的踩着碎步远离老朱,老朱却是见此大骂道:“老四!你倒是给我说说,什么叫做落水而亡,什么叫做豹房暴毙!什么叫做误食红丸暴毙!你的好儿子、好子孙!你就是这样维护我朱家正统的?滚过来,看老子今天好好关心关心你!你不是成天觉得自己天纵之姿,扬威天下,功绩可敢汉唐吗?连子孙都保不住,你给我死过来……”
老朱一边骂,老四一直退,朱标看着老四委屈的样,只得出声劝道:“爹!你喊那么大声干什么?眼皮子底下看到的那位光武帝如何?你老人家又如何?世事如此,你触景生情就触景生情,对老四发的什么火!?”
老朱不干了,委屈的紧,快步走到朱标的身边就要抬脚就踢,脚是抬起来了,就是怎么的也踢不出去,见朱标主动往他脚上凑,更是单脚跳着倒退一步,险些跌倒,顺势把住朱标的手臂就抹起泪来,一个个巴掌拍在朱标的胸口,连灰都没有扬起一丝,哭号道:“标儿,你莫要心慈手软,为这王八蛋打掩护!你我在朝,那个文官敢冒头,那个世家敢跳脚!你的弟弟们一个个驻守边疆之地手握兵权,朝中文官、世家谁敢呲牙!他倒好,夺了侄子的皇位砍在他还算争气我也就忍了,他偏要削了兄弟们的兵权,没有兵权的王爷,还不被文官给欺负死,他们拿什么反抗?用脑袋吗?他不该打!你还拦着我,你个不孝子!呜~”
朱标原本还听的几句,颇有要点头的意思,但是说道大封诸王的事情,朱标的笑容收敛,说道:“爹!这么多人,你也不怕丢人,要说这些干甚!与其怪老四,要不说说你的好大孙,我的嫡长子是怎么没得?那是防的住的?再说老二、老三,死的不明不白也就罢了,还被无数恶毒的罪名压着,您老人家怎么办?给他们翻案了吗?坐在这个位置,要是都由着性子来,你倒是杀痛快了,仇恨也是结下了。仇恨不会消失,只会转移,就我看到的医死好几位皇帝的太医还得了善终,这也怪的老四头上了?”
老朱被说到痛处,他的好大孙,朱雄鹰的死,顿时失声,这场闹剧也戛然而止。接下来就是无尽的沉默,老朱招手招呼朱棣,朱棣的脚却是木化一般一动不动,朱标在老朱看不见的时候打了眼色,朱棣这才敢靠近,老朱那会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回头狠狠瞪了一眼朱标,这才牵着老四,第一次和颜悦色的说道:“可苦了你了!”
之后,就是更为长久的沉默。
人人界的发展已经到了大王之乱之后,五胡乱华杀的人头滚滚,人族只能衣冠南渡,偏安一隅,之后大乱持续着。北地的人族尊严丧尽,沦为异族口中的两脚羊,可以被肆意屠杀,整个北地陷入前所未有的荒芜之中,人族的生存难以维持。汉人陆续建立反抗势力,当始皇帝将目光落在一个雄壮的汉子身上,所有人的目光也是一一看了过来,始皇帝看着冉闵,想起了西游世界并肩作战的场景,看着昊天镜中持续夜战,转战千里的雄壮汉子,浑身浴血之下,也只能看着北地的人族村庄一个个被屠灭。
残肢断体泼洒的到处都是,黑色血块在断壁残垣上如同泼墨一样,地上水坑中的血水至今没有彻底干涸,在高温之下甚至看到从尸体中爬出来的蛆虫在血水中翻滚着,蠕动着,一个个死不瞑目的头颅除了瞪大的眼睛之外,木然的看不到一丝表情,没有惊恐或者畏惧,那种木然看的雄壮的汉子握不住手上的武器,任由他们跌落在地。冉闵看着战场上升起的黑烟,盘旋在头顶的乌鸦,干瘪手上的战马,断刀、破甲,飞矢和破碎的攻城器械,以及身后那些衣不蔽体的战士,猛然朝天怒吼,这一声,宛若猛虎啸林,震的四野一片苍茫。
而他身后的副将却是赶紧上前,就要按住冉闵的大喝,急切的叫道:“将军!此地非善地,不可久留!若是胡人围过来,我等皆要命丧于此!”
冉闵一把推开副官,将武器捡起,走向自己的瘦马,下达命令道:“收集物资,一刻后出发,目标日落之前找到一个胡人部落,不封刀!死生是死,就看这一遭!本将无法给你们荣华富贵,本将只会也只能带你们在这乱世活下去,至于其他!老子闭眼之前,不想看到还有胡人活着,即便是到了地府,老子也要杀出来,再杀胡人一次!怕死的,现在收拾一下,离开此地,本将绝不阻拦!不怕死的,随本将杀胡人!杀胡人!杀!”
副将开始指挥兵将收拾物资,然后集中一部分让幸存者取用,愿意随军的会发给他们武器,不愿意的任他们收拾一些物资自行离开。一刻钟之后,冉闵骑上瘦马,握紧手中的武器,当前而行。来不及修正的兵士则就着冷水嚼着一把麦粉或者其他食物,一边走着一边进食,但是所有幸存者都带着他们手上残破的武器死死的跟在队伍的后面,他们的表情麻木,整个队伍也寂静无声。
在副将的指引之下,日落时分,他们来到一个篝火营地,其中的热闹仿佛市集,人族的哭喊和悲鸣之声远远的传到了冉闵的耳中,就连表情麻木幸存者都面露悲戚之色。冉闵拉紧马头说道:“准备好刀子,今晚不死不休!”
说完冉闵单骑就杀了出去,副将看着远去的将军,也是提马赶上,之后的兵士一改之前仿佛累的站不住一般的样子,将所有物资就地一抛,提着手上五花八门的武器紧紧跟随就杀了出去,之道冉闵杀到营帐门口,也不见半个胡人的影子,对于这样的场景也是不陌生的他没有半分犹豫就提着两刃枪冲了进入,见人就杀,之后的军队鱼贯而入,顿时炸营一般的恐惧席卷,一场大战直至月半中天才结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冉闵浑身是伤,但是面色如常,走在被拘押在此的人族之时简单的说了一句放了他们,然后就将大营中的胡人无论活着的还是死了的,纷纷砍下脑袋,在篝火边上筑起京观。之后才和衣睡下,只是无数人影一直在梦中哭喊着,冉闵的这一觉睡得并不踏实。
之后冉闵开始在北地辗转起来,他身后的部队也越来越庞大,大到支持他建立了冉魏政权,成为冉魏皇帝的冉闵却是对于深居宫中什么的不屑一顾,继续带着他的兵将,继续对胆敢进入冉魏地界的胡人展开血腥的杀戮。他的手中都是鲜血,他的脑海中都是枉死的人族,终于有一天,他发布诏令:“诸胡逆乱中原,已数十年,今我诛之,若能共讨者,可遣军来也!”
一时间北地无数百姓和地方势力纷纷来投,而冉闵对于胡人的扫荡更是一刻也没有停止过。随着北地军民的协力,入侵中原的胡人再也无法忍受,开始串联起来,妄图绞杀冉魏,此刻的冉闵接着发布第二道诏令:“暴胡欺辱汉家数十年,杀我百姓,夺我祖庙。今特此讨伐,犯我大汉子民者,死。杀我大汉子民者,死!”
北地在第二道诏令之后,胡人的串联更加紧密,但是他们却时刻找到冉魏的正面阻击,将他们的军阵打残、打乱。冉闵对于自己的损失也是绝不怜惜,在北地,胡人的军事集团时刻侵扰,没有半分停歇,退让则再无翻身的机会,与其成为朝不保夕的畜生,他们都坚决的跟在冉闵的身后,将自己的死,化作守护汉家的篱笆,用血肉唤醒北地生灵的抗争。
但是敌我势力对比不会因为冉闵的悲愤而转变,在这北地,战败就是死,战胜也只能多活几天,因此,冉闵与胡人的对战终究走上衰败的方向。这种不能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态势变化,让胡人越发的猖狂,对于北地的人族更加的警惕和残暴起来。在他们的铁蹄之下,人族的苦难又是上升好几个等级。冉闵见大势如此,继而在此下诏,这就是名垂千古的‘杀胡令’。
诏令:“杀尽天下诸胡,匡扶汉家几页!天下汉人,皆有义务屠戮胡狗!冉闵不才,受命于天道,特以此兆告天下!
所有汉人斩获胡人头颅,可凭首级加官进爵,文官进位三等,武官悉拜牙门!”
杀胡令之下,原本北地人族开始以集团的形式出现硬撼胡人,仅邺城一地被就地屠杀的胡人(羯族)超二十万,迁徙死亡者达数百万,羯族在中原几近灭绝。后世史书也再无敢自称羯族的胡人,羯族彻底消失在人族历史之中。
但是冉闵最终兵败被俘,骂出:“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尚能称帝,我为何不能!”,最终被慕容氏斩杀于龙城。顿时一城黑漆,世人皆传见到有长河落于龙城,冉闵大帝魂魄被长河吸纳而去……
兜率宫的气氛开始从肃杀和压抑中有了一丝响动,那是朱棣手中的大纛猛然杵在地上的声音。
喜欢月亮即天宫
黎纠结起来的九黎部落是当时人族的主流,他们一切以部落的生存为第一要务,将任何威胁部落的不利因素都会残酷的剥离,甚至于等到他们成为那个不利因素的时候也会心甘情愿的接受被抛弃的命运。这样的抉择本身并没有错,在那样的背景下,其实这才是最明智的选择,甚至于也是人族能够活到阐教入世帮扶人族的根本。
但是阐教入主人族可不是慈善,而是包藏祸心的,这当然不是原始的本意,但是原始能点破吗?点破了如何搅乱洪荒,进而引发封神量劫?如果压制广成子等人的野心,按照他们的脾性,会不遗余力的执行原始的政策?这也是后面黎从本心上认可了公孙团结人族建立更大的人族政权的政策,自己也是纠结了对抗这一趋势的顽固势力,更是以对抗黄帝为名裹挟妖族尽来送死。
黎和黄帝的争斗,杀伤的都是妖族,等妖族反应过来的时候,人族大势已成,摧枯拉朽。而作为老旧势力的黎更是献祭了自己,彻底清除了人族的顽固派,保留下大部分的人族势力融入炎黄体系。黎的贡献之大,正如硬币的两面,一边是炎黄代表的发展派,一边是黎代表的守旧派,甚至黄帝最后时候将广成子的功绩抹去也是黎的功劳,要不是黎的反补,公孙可没有半点机会挣脱广成子的钳住,尤其是在黄帝昏迷的那段时间,
黎的离开也并非身死魂灭,他的精神在东夷之地恒久流传,无论是大夏还是大商,甚至大周末期,最有反抗意志和决心的始终有东夷的一份。始皇帝从西而来,最后承袭秦制的大汉,肇始之地也是东夷范围。天下徐州更是有帝王之乡的美誉,这一切都是黎的精神流传之功。
而项羽也正是如此,他再一次成为对抗郡县制的挑头人,更是自取帝号,封自己为西楚霸王!和黎一样,他的强大令人窒息,光是以区区四万剿灭刘邦约六十万大军的操作就让所有人看不到一丁点的希望。但是就是这样的他,却是每每让刘邦可以逃生,你敢信?最后垓下之战,项羽更是率领亲兵不过区区二十八骑就能杀穿围困他的五千精锐,那么多次攻破刘邦大营的项羽是没有马还是没有强大的骑兵?为什么就抓不住老迈的刘邦?是刘邦的马车比骑兵快?要知道马车只得在大路上走,骑兵则是可以纵横的,这一点就是其中最为吊诡的地方。
其次,击溃几十万大军那是什么概念,那是大溃败,只要派出兵将衔尾追袭,刘邦可有升天之路?但是,项羽并没有这样做。
最终在乌江自刎更是和黎献祭自己异曲同工,将所有依附他的顽固势力一朝丧尽,将一个共识深深的烙印在所有人的脑海之中,即便是千古无二的我尚且挡不住郡县制,大一统的历史车轮,谁人敢造次?先称量一下可否抵得住他的一戟?
场中所有帝王对于项羽的敬佩,仿佛让他们看到了公孙拼着一死也要让黎成为紫霄宫那场大战中最为璀璨的那一位。那一战,明知必死,黄帝也只作辅助,让黎尽显神威,可见公孙对于黎的敬重!此刻的他们,尤其是始皇帝陛下,对于项羽将始皇帝统一之后都不愿杀,也不敢杀的六国贵族统统从老鼠洞中揪出来,然后将他们裹挟在一起让刘邦一网打尽的狠辣都是敬畏万分。朱棣可能是所有皇帝中对于这一问题看的最浅的,在他的脑子里,除恶务尽才是主流,但是不妨碍他对项羽的钦佩,甚至想着若是自己得了项羽的那身本事,还打个屁的五征漠北,一次就打穿了好吗?
众人沉静其中的时间里,王莽却是完成了篡汉,之后他们都被卫冕之子刘秀吸引了全部的心神,因此对于姜子牙转生成为王莽的事情就忽略了,当然在场之人就没有一个不知道王莽底细的,既然这是原始的安排,他们自然也更加不会出手阻止。
新朝轰轰烈烈的建立然后窝窝囊囊的倒下,被刘秀借重的世家开始成为大汉实际上的主宰,陈胜吴广喊出来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这一刻的答案是肯定的,有种!世家把持的东汉变成东汉幼儿园的操作看的老朱眼皮子直跳,越看越觉得这TMD就是他知道的明朝后面的悲剧一样。皇帝活到成年的不多,活到成年后死的不明不白的更多,老朱盯着朱棣,牙齿咬的咯咯直响,这是老朱要开始甩锅了。
朱棣默默的踩着碎步远离老朱,老朱却是见此大骂道:“老四!你倒是给我说说,什么叫做落水而亡,什么叫做豹房暴毙!什么叫做误食红丸暴毙!你的好儿子、好子孙!你就是这样维护我朱家正统的?滚过来,看老子今天好好关心关心你!你不是成天觉得自己天纵之姿,扬威天下,功绩可敢汉唐吗?连子孙都保不住,你给我死过来……”
老朱一边骂,老四一直退,朱标看着老四委屈的样,只得出声劝道:“爹!你喊那么大声干什么?眼皮子底下看到的那位光武帝如何?你老人家又如何?世事如此,你触景生情就触景生情,对老四发的什么火!?”
老朱不干了,委屈的紧,快步走到朱标的身边就要抬脚就踢,脚是抬起来了,就是怎么的也踢不出去,见朱标主动往他脚上凑,更是单脚跳着倒退一步,险些跌倒,顺势把住朱标的手臂就抹起泪来,一个个巴掌拍在朱标的胸口,连灰都没有扬起一丝,哭号道:“标儿,你莫要心慈手软,为这王八蛋打掩护!你我在朝,那个文官敢冒头,那个世家敢跳脚!你的弟弟们一个个驻守边疆之地手握兵权,朝中文官、世家谁敢呲牙!他倒好,夺了侄子的皇位砍在他还算争气我也就忍了,他偏要削了兄弟们的兵权,没有兵权的王爷,还不被文官给欺负死,他们拿什么反抗?用脑袋吗?他不该打!你还拦着我,你个不孝子!呜~”
朱标原本还听的几句,颇有要点头的意思,但是说道大封诸王的事情,朱标的笑容收敛,说道:“爹!这么多人,你也不怕丢人,要说这些干甚!与其怪老四,要不说说你的好大孙,我的嫡长子是怎么没得?那是防的住的?再说老二、老三,死的不明不白也就罢了,还被无数恶毒的罪名压着,您老人家怎么办?给他们翻案了吗?坐在这个位置,要是都由着性子来,你倒是杀痛快了,仇恨也是结下了。仇恨不会消失,只会转移,就我看到的医死好几位皇帝的太医还得了善终,这也怪的老四头上了?”
老朱被说到痛处,他的好大孙,朱雄鹰的死,顿时失声,这场闹剧也戛然而止。接下来就是无尽的沉默,老朱招手招呼朱棣,朱棣的脚却是木化一般一动不动,朱标在老朱看不见的时候打了眼色,朱棣这才敢靠近,老朱那会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回头狠狠瞪了一眼朱标,这才牵着老四,第一次和颜悦色的说道:“可苦了你了!”
之后,就是更为长久的沉默。
人人界的发展已经到了大王之乱之后,五胡乱华杀的人头滚滚,人族只能衣冠南渡,偏安一隅,之后大乱持续着。北地的人族尊严丧尽,沦为异族口中的两脚羊,可以被肆意屠杀,整个北地陷入前所未有的荒芜之中,人族的生存难以维持。汉人陆续建立反抗势力,当始皇帝将目光落在一个雄壮的汉子身上,所有人的目光也是一一看了过来,始皇帝看着冉闵,想起了西游世界并肩作战的场景,看着昊天镜中持续夜战,转战千里的雄壮汉子,浑身浴血之下,也只能看着北地的人族村庄一个个被屠灭。
残肢断体泼洒的到处都是,黑色血块在断壁残垣上如同泼墨一样,地上水坑中的血水至今没有彻底干涸,在高温之下甚至看到从尸体中爬出来的蛆虫在血水中翻滚着,蠕动着,一个个死不瞑目的头颅除了瞪大的眼睛之外,木然的看不到一丝表情,没有惊恐或者畏惧,那种木然看的雄壮的汉子握不住手上的武器,任由他们跌落在地。冉闵看着战场上升起的黑烟,盘旋在头顶的乌鸦,干瘪手上的战马,断刀、破甲,飞矢和破碎的攻城器械,以及身后那些衣不蔽体的战士,猛然朝天怒吼,这一声,宛若猛虎啸林,震的四野一片苍茫。
而他身后的副将却是赶紧上前,就要按住冉闵的大喝,急切的叫道:“将军!此地非善地,不可久留!若是胡人围过来,我等皆要命丧于此!”
冉闵一把推开副官,将武器捡起,走向自己的瘦马,下达命令道:“收集物资,一刻后出发,目标日落之前找到一个胡人部落,不封刀!死生是死,就看这一遭!本将无法给你们荣华富贵,本将只会也只能带你们在这乱世活下去,至于其他!老子闭眼之前,不想看到还有胡人活着,即便是到了地府,老子也要杀出来,再杀胡人一次!怕死的,现在收拾一下,离开此地,本将绝不阻拦!不怕死的,随本将杀胡人!杀胡人!杀!”
副将开始指挥兵将收拾物资,然后集中一部分让幸存者取用,愿意随军的会发给他们武器,不愿意的任他们收拾一些物资自行离开。一刻钟之后,冉闵骑上瘦马,握紧手中的武器,当前而行。来不及修正的兵士则就着冷水嚼着一把麦粉或者其他食物,一边走着一边进食,但是所有幸存者都带着他们手上残破的武器死死的跟在队伍的后面,他们的表情麻木,整个队伍也寂静无声。
在副将的指引之下,日落时分,他们来到一个篝火营地,其中的热闹仿佛市集,人族的哭喊和悲鸣之声远远的传到了冉闵的耳中,就连表情麻木幸存者都面露悲戚之色。冉闵拉紧马头说道:“准备好刀子,今晚不死不休!”
说完冉闵单骑就杀了出去,副将看着远去的将军,也是提马赶上,之后的兵士一改之前仿佛累的站不住一般的样子,将所有物资就地一抛,提着手上五花八门的武器紧紧跟随就杀了出去,之道冉闵杀到营帐门口,也不见半个胡人的影子,对于这样的场景也是不陌生的他没有半分犹豫就提着两刃枪冲了进入,见人就杀,之后的军队鱼贯而入,顿时炸营一般的恐惧席卷,一场大战直至月半中天才结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冉闵浑身是伤,但是面色如常,走在被拘押在此的人族之时简单的说了一句放了他们,然后就将大营中的胡人无论活着的还是死了的,纷纷砍下脑袋,在篝火边上筑起京观。之后才和衣睡下,只是无数人影一直在梦中哭喊着,冉闵的这一觉睡得并不踏实。
之后冉闵开始在北地辗转起来,他身后的部队也越来越庞大,大到支持他建立了冉魏政权,成为冉魏皇帝的冉闵却是对于深居宫中什么的不屑一顾,继续带着他的兵将,继续对胆敢进入冉魏地界的胡人展开血腥的杀戮。他的手中都是鲜血,他的脑海中都是枉死的人族,终于有一天,他发布诏令:“诸胡逆乱中原,已数十年,今我诛之,若能共讨者,可遣军来也!”
一时间北地无数百姓和地方势力纷纷来投,而冉闵对于胡人的扫荡更是一刻也没有停止过。随着北地军民的协力,入侵中原的胡人再也无法忍受,开始串联起来,妄图绞杀冉魏,此刻的冉闵接着发布第二道诏令:“暴胡欺辱汉家数十年,杀我百姓,夺我祖庙。今特此讨伐,犯我大汉子民者,死。杀我大汉子民者,死!”
北地在第二道诏令之后,胡人的串联更加紧密,但是他们却时刻找到冉魏的正面阻击,将他们的军阵打残、打乱。冉闵对于自己的损失也是绝不怜惜,在北地,胡人的军事集团时刻侵扰,没有半分停歇,退让则再无翻身的机会,与其成为朝不保夕的畜生,他们都坚决的跟在冉闵的身后,将自己的死,化作守护汉家的篱笆,用血肉唤醒北地生灵的抗争。
但是敌我势力对比不会因为冉闵的悲愤而转变,在这北地,战败就是死,战胜也只能多活几天,因此,冉闵与胡人的对战终究走上衰败的方向。这种不能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态势变化,让胡人越发的猖狂,对于北地的人族更加的警惕和残暴起来。在他们的铁蹄之下,人族的苦难又是上升好几个等级。冉闵见大势如此,继而在此下诏,这就是名垂千古的‘杀胡令’。
诏令:“杀尽天下诸胡,匡扶汉家几页!天下汉人,皆有义务屠戮胡狗!冉闵不才,受命于天道,特以此兆告天下!
所有汉人斩获胡人头颅,可凭首级加官进爵,文官进位三等,武官悉拜牙门!”
杀胡令之下,原本北地人族开始以集团的形式出现硬撼胡人,仅邺城一地被就地屠杀的胡人(羯族)超二十万,迁徙死亡者达数百万,羯族在中原几近灭绝。后世史书也再无敢自称羯族的胡人,羯族彻底消失在人族历史之中。
但是冉闵最终兵败被俘,骂出:“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尚能称帝,我为何不能!”,最终被慕容氏斩杀于龙城。顿时一城黑漆,世人皆传见到有长河落于龙城,冉闵大帝魂魄被长河吸纳而去……
兜率宫的气氛开始从肃杀和压抑中有了一丝响动,那是朱棣手中的大纛猛然杵在地上的声音。
喜欢月亮即天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