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作为国运黑龙的主人,因此上前问道:“老君!不知何出此言?”
老君凝视着那条逐渐隐没于洪荒大陆的国运黑龙,满脸愁容,忧心忡忡。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缓开口,语气沉重地对始皇帝说道:“陛下啊,您是否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何人族的朝代难以跨越三百年的大限呢?而且,为何每当异族入侵中原时,总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面对老君的质问,始皇帝一时语塞,他实在想不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于是,他将求助的目光投向了帝辛、太宗和老朱,希望他们能帮自己解围。然而,这三人同样面露难色,显然也对这个问题束手无策,只能选择无视始皇帝的求救信号。
无奈之下,始皇帝只得硬着头皮回应道:“难道说,这一切都与那条国运黑龙有关?”
老君听后,不禁悲从中来,叹息着说道:“国运黑龙融入洪荒大陆,实乃护主心切之举,这一点无可非议!然而,即便是地道之力都无法抵御的灾劫,它区区一个国运化形之物又能起到多大作用呢?如今它既然已经融入其中,便与地道和人道紧密相连。恐怕在后世,一旦国运衰败,人道也会随之衰落,天崩地裂般的灾难恐怕也会接连不断地降临啊。”
几位帝王皆是熟读史书、博古通今之人,听闻老君所言,皆是悚然一惊。尤其是朱元璋和朱标父子,更是面色惨白如纸,眼神中透露出无尽的恐惧和绝望。
想当年,老朱家曾经历过无数次的饥荒,饿死之人不计其数,甚至差点在朱元璋这一代断绝香火。而如今,他们才惊觉这一切的根源竟然与那神秘的黑龙有关,这怎能不让他们痛心疾首?
此时的始皇帝,看着一脸愤恨的老朱父子,心中也是羞愧难当。他深知这其中的因果关系,不禁为自己曾经的所作所为感到懊悔不已。
就在这尴尬的氛围中,老君连忙开口打断道:“一饮一啄,皆有定数,非人力所能左右!诸位不必过于介怀,然而,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应当有所防备才是。毕竟,天道忌满,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啊!”
言罢,老君伸手取出那传说中的太乙拂尘。这拂尘乃是由创世白莲的莲藕所化,堪称稀世珍宝。只见他轻轻一挥,将这拂尘投入那广袤无垠的洪荒之中。
刹那间,只见那太乙拂尘如同流星一般划过天际,径直落入洪荒大陆。随后,在那片土地上,竟然奇迹般地催生出一株巨大的青莲。这青莲通体碧绿,散发着阵阵清香,令人心旷神怡。
老君见状,微微一笑,随即伸手将那青莲摘下。然后,他小心翼翼地从青莲中取出一枚莲子,宛如捧着稀世珍宝一般,将其投入金鳌岛所在的位置。说道:“此乃创世白莲的托生至宝,当可承接截教教统,也算给三弟一个交代。化身之人,看他可是出世,当与帝王同姓,赐名太白,以记根脚!”
做完这些。老君才眉头稍展,露出微笑说道:“截教挡在国运不济之时,全面入世,挽救人道。截教因封神与人道交缠,这也是截教的一桩造化!”
老朱的眼睛瞪得浑圆,仿佛要掉出来一般,他死死地盯着眼前的李白,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李太白,这个曾经被人们认为是个吊儿郎当、不受待见的家伙,竟然是号青莲居士的大诗人!老朱的脑海中不断回响着这个名字,他怎么也想不到,李白的真实身份竟然如此之深。
老朱的嘴唇微微颤动着,想要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没有开口。他知道,这个秘密一旦泄露出去,恐怕会引起轩然大波。然而,他心中的震惊却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与此同时,整个洪荒大陆也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剧变。由于盘古肉身入主的原因,灵气的浓度在短时间内经历了一次剧烈的波动。原本就因为断古今而导致灵气下降严重的洪荒,如今更是雪上加霜。
整个洪荒的灵气,用“枯竭”来形容都显得有些不够贴切,倒更像是一场彻底的垮塌。这种情况对于生活在洪荒大陆上的仙神们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在这之前,由于灵气下降和红尘之毒的影响,仙神们对人间已经敬而远之。但现在,情况变得更加糟糕了。洪荒的灵气已经不足以支持仙神们在这片大陆上的长期活动,他们的修行之路也因此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那些之前将道场建立在洪荒的仙神们,此刻明显感觉到了一股巨大的压力。如果他们再不尽快做出抉择,恐怕就要被人道彻底压制在人间,永远无法修成正果,沦为比鬼怪还要弱势的存在了。
老君眼见情况危急,不敢再袖手旁观,连忙对帝辛喊道:“嘿!你这愣头青,别傻站着啦!看来人道必须得参与进来才行啊,要不然地道一旦彻底崩溃,后果不堪设想啊!到时候恐怕三界都难以安宁,轮回也将不复存在,那这量劫可就没完没了啦!还磨蹭啥呢?快快行动起来!”
帝辛闻听此言,不敢有丝毫迟疑,迅速拔出腰间的人皇剑,全力催动体内的人道之力,源源不断地接续进入洪荒大陆。随着他的动作,人道之力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奔腾着涌向那片广袤的大陆。
然而,当帝辛真正完成勾连的动作时,他才恍然大悟,明白了老君为何如此急切。原来,这对人道的侵蚀简直就像一头贪婪的饕餮,一旦接触,便如饿虎扑食一般,疯狂地吞噬着帝辛的本源。不仅如此,被牵引过去的人道之力也如同羊入虎口,眨眼间便被吞噬得所剩无几,短短时间内,人道之力就稀薄了三成之多!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帝辛心中焦急万分,但却无计可施。无奈之下,他只得将自己的人皇意志传递到人间,通过与周公的勾连,向世人传达他的旨意。
周公接到帝辛的意志后,深知事情的紧迫性,立刻下令诸侯们举行祭地仪式,以祈求大地的庇佑和滋养。而他自己,则率领整个周王室,开始了一场长达半个月的盛大祭祀。这场祭祀规模空前,耗费巨大,旨在通过人们的虔诚祈祷,为消耗殆尽的人道之力补充能量。在寒冷的冬天里,举行这样的祭祀活动无疑是一项艰苦的任务。然而,正是由于冬季的特殊性,许多百姓都有闲暇时间,这使得这次祭祀的规模得以从原本的贵族阶层扩展到广大的平民百姓之中。
整个洪荒人族的积极参与,使得这次大祭祀的规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无论是官员还是普通民众,都共同享受着这一难得的欢乐时刻。这种官民同乐的氛围,让整个人族在漫长的冬季里能够暂时忘却生活的艰辛,尽情地放松和愉悦。
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次祭祀更是充满了无尽的欢乐。不同地区的祭祀活动中,呈现出各种丰富多彩的表演,如舞蹈、傩戏、杂耍等等。这些精彩纷呈的节目让孩子们兴奋不已,他们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忘却了冬日的严寒。
周公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难得的机会,他决定借助这次盛大的祭祀活动,逐步推行礼乐制度。通过将礼乐与大祭祀相结合,周公巧妙地利用了百姓对祭祀的热情和参与度,使得礼乐之道能够迅速深入人心。
这种全面参与、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得周公的礼乐之道在短时间内就得到了稳固和发展。当无数的功德源源不断地反馈到周公身上时,他成就人族圣人的道路也变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终于,周公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将这一天命名为“冬至”。不仅如此,他还进一步将冬至日确定为新春的起始日。这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冬至过后,大地依然被严寒笼罩,距离春天的到来还有漫长的一两个月时间。而在这段时间里,对于人族来说,是一场异常艰巨的生存考验。
冬至过后的半个月内,人族必须争分夺秒地准备好所有过冬所需的资源。如果错过了这个关键时期,没有足够食物和资源的百姓,就只能听天由命,将自己的生死交由上天来决定。所以,冬至过后迎来新春,成为了人族百姓心中最为渴望的事情。他们都殷切地期盼着能够熬过这艰难的两个月,亲眼目睹来年春天的降临。
需要说明的是,“新春”这个概念是现代的说法,在当时,人们将这个时期称为“过年”。“年”这个字,在古代其实是指一种凶猛的野兽,它一旦出动,就会吞噬人类!尽管如此,面对如此艰难的生存环境,人间所能给予人族的支持,也仅仅只是杯水车薪而已。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始皇帝深知局势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的时刻,他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只见他双手紧握着那象征着无上权力的玉玺,毅然决然地将其本体投入到了人道之中。
这一举动,仿佛是将大秦从蛮荒时代一路走来所积攒的全部人道气运都倾注其中。刹那间,一股磅礴的力量如洪流般汹涌而入,与人道相互交融。
与此同时,在广袤的洪荒大地上,赢氏的血脉也开始悄然发生变化。原本远离人族正统、被视为化外之民的野人,因始皇帝的介入,与人道建立起了一种紧密而强大的联系。
在这个时代的变迁中,赢氏一族中将会诞生一个心怀大周的臣子。他将以自己的方式,将赢氏与周王室紧密地捆绑在一起,成为周王室在西方蛮荒之地的忠实守护者。
然而,尽管始皇帝付出了如此巨大的努力,国运黑龙还是在他眼前渐渐消散,而那曾经拥有神性的玉玺,也在瞬间失去了光芒,沦为了一件平凡无奇的物品。
但这一切都无法阻挡人道的继续凋零。面对这残酷的现实,太宗陛下并没有坐以待毙。他迅速从怀中掏出一卷画作,那正是他的凌烟阁,也是他的功臣榜。
太宗陛下毫不犹豫地将这卷画作展开,然后一步一步地推进着自己的杀戮之道。随着他的动作,一个个威猛的将领如幽灵般浮现出来,他们身负着太宗陛下的杀戮之道,义无反顾地融入到了人道之中。人道之中,气运如滚滚洪流般开始汇聚。这些人虽然在历史上并未被视为名将,甚至连进入凌烟阁的资格都没有,但他们所毁灭的国家却数不胜数。正因如此,他们的到来伴随着无数国家灭亡的气运以及从这些国家中收割而来的海量人族气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当李世民将他那柄威震天下的长槊投入人道时,无论是那些因他而灭国的气运,还是他诛杀国内反军所积累的气运,都如同决堤的洪水一般喷涌而出。这个被称为“灭国狂魔”的人物身上所积攒的气运,用“滔天”来形容都稍显不足,更像是汹涌澎湃的巨浪一般,一层又一层地不断朝着人道汇聚而去,其声势之浩大,令人瞠目结舌。
一旁的始皇帝见状,若有所思地凝视着这一切。他深知李世民此举所蕴含的深意和力量,于是毫不犹豫地摘下自己腰间的佩剑,将这把象征着无上权力的宝剑也投入了人道之中。
随着宝剑落入人道,始皇帝高声喝道:“人道泱泱,武将殇觞,灭国屠城,皆是朕过!归来!”他的声音如同洪钟一般,在天地间回荡,仿佛要将那无尽的气运都召唤回来。
无数听从始皇帝号令的将士被这强弩,手持长矛,整齐的出现的始皇帝的身后,然后无数铁骑从方正背后杀出,随着始皇帝的天子剑一并冲入人道长河,这些灭六国的勇士,他们的一声呐喊就让人道凝实一分,本来溃散的的人道终于在此刻顿住,太宗陛下赶紧退下,有些心虚的推到老君的身后。
老君传音安慰道:“太宗陛下,何必如此!唐之盛始于汝手,祸患也出自你口,两项相对,陛下也是功大于过,后世沦为异种践踏的境地,也是定数,不必如此!”
这是要怪朱标,因为看到朱棣穿着军装,但是顶着大纛出现,最终在朱标的喝问下,朱棣跪的很干脆,坦白的也很干脆,因此,对于太宗陛下的感观就不断下降。因此,刚才说道唐后的混乱,武将的残暴,百姓的痛苦等那是很详细的,甚至有意无意的点出这一切的祸患的根源就在于他太宗陛下执行的所谓‘天下唯一的天可汗’的政策。对于外族或者说异种的过分宽容,让大唐走上巅峰的同时,也让异族终于盗取了人族的精华和技术,让异族再一次对人族露出獠牙,让他们不甘心作为天可汗的牛羊,他们也要成为天可汗,将鼎盛的大唐拖入万劫不复的危机。
被人道认可的人皇,天可汗,太宗文皇帝陛下,被这一句句打击的无言以对,相较于现在始皇帝统合划一的政策,他能不心虚?
老君知道太宗已经有了心魔,此刻必须尽快说开,不然作为人皇的他会患得患失,最终无法成为合格的领导者,尤其是对于骄傲无比的太宗陛下,这个心魔不破,他的杀戮之道都有可能倒退。老君的传音对现在的太宗几乎没有什么触动,老君无奈将此事告知帝辛。
帝辛将此事告知老朱,解铃还须系铃人不是。朱标闻得后果如此之重,也是心中一紧,这恶语伤人最是难解,朱标的脑门上冷汗森森,让老朱看的心疼不已。将朱标牵着手护在身后,对着太宗陛下说道:“天策上将军!何在?”
太宗被人点名,自然而然的应道:“朕在!”
老朱笑呵呵的说道:“我家小子嘴上无毛,说的鸟的大道理,一窍不通。时移事异,从来就没有一成不变的道理,今日之良策,也可能是明日之昏招。将军长居军中,更应知道这个道理,时机已变,依旧墨守陈规,这样的将军在战场上除了送死,能做什么事?”
太宗脸色一变,但是嘴角的微笑已起。
老朱接住说道:“想我一布衣,一拳一脚和老兄弟们杀出一个天下,不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下蒙元正统,放在陛下眼中,我这般作与认贼作父有何区别。但是,当时北国沦丧已历百年之久,我要是彻底不认下蒙元,那北国的子民还要不要了?那帮子连我老兄弟都认可的北人,他们打心眼里就认蒙元,与我们作战不会有半分同族情谊,要不然我那常遇春兄弟也不会动则杀俘,为什么?不杀?!他娘的狗日子,找到机会就逃,逃出去晃荡一圈就能又带着人马,都是就近村寨的北国百姓来打老子,你敢信!”
太宗陛下听道老朱揭自己的短,嘴角终于扬起,转头看着始皇帝陛下,躬身行礼,算是心魔尽去。老朱不干了,只能太宗陛下就骂起来了:“唉!好不晓事的太宗陛下,明明是老子嘴皮子都磨破了,你怎得感谢其他人,哼!”
转身的老朱拉着小朱跑的那叫一个快,儿子闯的祸,老子擦屁股!没毛病!
朱棣看着老朱一直拉着打个不放,心态终于崩溃了,一个六十好几的白发老将,哭的孩子一样,赌气的话也是一句接一句,听道朱标恨不得一脚踢死了算数,嘴上安慰道:“老四!你哭个甚?我看你是皮痒了,给我滚过来!”
朱棣立刻闭嘴,抱着大纛就走了过来,老朱没什么反应,老四他也稀罕的很,但是和朱标比起来,他又什么都不是,见到哭哭啼啼的老态朱棣,更是一点感觉也没有,他娘的,比他老子我还老,哭个屁!
朱标都不敢用手去拍老年的朱棣,只能柔声说道:“我等都死逑了,你还计较个啥。老头子就这德性,你看我的手都肿了,你以为我喜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老朱不爽大叫一声,老四哭的更惨了,什么叫杀人诛心,这个就是。
朱标无语了,这是闹得,只得在此说道:“好了,你干的事,我不计较了,老爹这里我能说的上的我帮你,赶紧的,在哭,我和爹还有你岳父一起揍你!”
朱棣刚要说话,洪荒传来的动静说明即便是始皇帝也无法满足人道的消耗,朱棣早就崩溃的心态让他将手中的大纛和胯下的骏马一起,朝着人道就冲了进去,作为史上唯一一个封狼居胥的帝王,当大纛进入人道长河的那一刻,无数将士的呐喊声开始传遍洪荒。如果说老朱是再造中华的帝皇,那么这个一直被朱标生前爱护的弟弟,就是打出炎黄子孙赫赫威名,可以比肩汉武帝加上霍去病的人杰。
因此,即便后世的子孙一再败坏朝廷,异族被我华夏压着蹂躏的时间依旧长达百年之久,那些所谓的明末名将,就他们的战绩比之宋朝的将军出挑的也没几个,但是,就这这些并不强大的武将,面对内忧外患的大明朝,也能硬挺着拖住异族几十年。这都是老四给的胆气,这都是永乐大帝给的豪气,这都是明成祖给子孙的底气。
朱棣再次止住了人道长河的消散,老朱见老四给自己涨脸了,笑得跟二傻子似的,对着徐达大骂道:“天德,徐天德,你个没屁眼的坏种,你没见你的好女婿受欺负了吗?你没见老子的老四受委屈了吗?死哪去了,给老子带人,给老子冲!怎么的也要在此在此接续人道,得了!回头我找妹子给你做烧鹅!”
徐达一脸便秘的,气的浑身都抖了起来,回骂道:“重八,你个倒瘟的杀才,没事就知道欺负老子,烧鹅,去你的烧鹅,我的好女婿被谁气哭的,还不是你这个黑心肝的老混蛋惹得,瞧瞧你得出息,怎么的,把你做成玉件别在你老大腰带上得了呗!”
顿时哄笑一篇,但是徐达一边骂一边打手势,整个大明得文武就立阵完毕,老朱切一声,带头拔出腰间大刀,就直接冲入人道之中,嘴里骂道:“好!你很好!等老子出来,看我不讲你得糗事记下来,徐天德,到时候求我,看我搭理你啵!”
大明的开国集团,连朱标在内,越是往前跑,身后的部队就越是庞大,等老朱将老四拉出来甩到一边,又一脚将朱棣踢飞,自己进入人道的时候,人道从洪荒消失不见,之前那种随时可能听道大破灭的感觉也在此刻消失无踪。与人道一起消失的还有整个大明的文武,场中只有跌倒在地的朱老四,还有满脸杀气的老朱,以及怎么也追不上自己亲爹的懿文太子。
老君看着老朱家三人,又看看洪荒,心底安稳下来,说道:“善!”
喜欢月亮即天宫
老君凝视着那条逐渐隐没于洪荒大陆的国运黑龙,满脸愁容,忧心忡忡。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缓开口,语气沉重地对始皇帝说道:“陛下啊,您是否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何人族的朝代难以跨越三百年的大限呢?而且,为何每当异族入侵中原时,总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面对老君的质问,始皇帝一时语塞,他实在想不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于是,他将求助的目光投向了帝辛、太宗和老朱,希望他们能帮自己解围。然而,这三人同样面露难色,显然也对这个问题束手无策,只能选择无视始皇帝的求救信号。
无奈之下,始皇帝只得硬着头皮回应道:“难道说,这一切都与那条国运黑龙有关?”
老君听后,不禁悲从中来,叹息着说道:“国运黑龙融入洪荒大陆,实乃护主心切之举,这一点无可非议!然而,即便是地道之力都无法抵御的灾劫,它区区一个国运化形之物又能起到多大作用呢?如今它既然已经融入其中,便与地道和人道紧密相连。恐怕在后世,一旦国运衰败,人道也会随之衰落,天崩地裂般的灾难恐怕也会接连不断地降临啊。”
几位帝王皆是熟读史书、博古通今之人,听闻老君所言,皆是悚然一惊。尤其是朱元璋和朱标父子,更是面色惨白如纸,眼神中透露出无尽的恐惧和绝望。
想当年,老朱家曾经历过无数次的饥荒,饿死之人不计其数,甚至差点在朱元璋这一代断绝香火。而如今,他们才惊觉这一切的根源竟然与那神秘的黑龙有关,这怎能不让他们痛心疾首?
此时的始皇帝,看着一脸愤恨的老朱父子,心中也是羞愧难当。他深知这其中的因果关系,不禁为自己曾经的所作所为感到懊悔不已。
就在这尴尬的氛围中,老君连忙开口打断道:“一饮一啄,皆有定数,非人力所能左右!诸位不必过于介怀,然而,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应当有所防备才是。毕竟,天道忌满,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啊!”
言罢,老君伸手取出那传说中的太乙拂尘。这拂尘乃是由创世白莲的莲藕所化,堪称稀世珍宝。只见他轻轻一挥,将这拂尘投入那广袤无垠的洪荒之中。
刹那间,只见那太乙拂尘如同流星一般划过天际,径直落入洪荒大陆。随后,在那片土地上,竟然奇迹般地催生出一株巨大的青莲。这青莲通体碧绿,散发着阵阵清香,令人心旷神怡。
老君见状,微微一笑,随即伸手将那青莲摘下。然后,他小心翼翼地从青莲中取出一枚莲子,宛如捧着稀世珍宝一般,将其投入金鳌岛所在的位置。说道:“此乃创世白莲的托生至宝,当可承接截教教统,也算给三弟一个交代。化身之人,看他可是出世,当与帝王同姓,赐名太白,以记根脚!”
做完这些。老君才眉头稍展,露出微笑说道:“截教挡在国运不济之时,全面入世,挽救人道。截教因封神与人道交缠,这也是截教的一桩造化!”
老朱的眼睛瞪得浑圆,仿佛要掉出来一般,他死死地盯着眼前的李白,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李太白,这个曾经被人们认为是个吊儿郎当、不受待见的家伙,竟然是号青莲居士的大诗人!老朱的脑海中不断回响着这个名字,他怎么也想不到,李白的真实身份竟然如此之深。
老朱的嘴唇微微颤动着,想要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没有开口。他知道,这个秘密一旦泄露出去,恐怕会引起轩然大波。然而,他心中的震惊却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与此同时,整个洪荒大陆也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剧变。由于盘古肉身入主的原因,灵气的浓度在短时间内经历了一次剧烈的波动。原本就因为断古今而导致灵气下降严重的洪荒,如今更是雪上加霜。
整个洪荒的灵气,用“枯竭”来形容都显得有些不够贴切,倒更像是一场彻底的垮塌。这种情况对于生活在洪荒大陆上的仙神们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在这之前,由于灵气下降和红尘之毒的影响,仙神们对人间已经敬而远之。但现在,情况变得更加糟糕了。洪荒的灵气已经不足以支持仙神们在这片大陆上的长期活动,他们的修行之路也因此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那些之前将道场建立在洪荒的仙神们,此刻明显感觉到了一股巨大的压力。如果他们再不尽快做出抉择,恐怕就要被人道彻底压制在人间,永远无法修成正果,沦为比鬼怪还要弱势的存在了。
老君眼见情况危急,不敢再袖手旁观,连忙对帝辛喊道:“嘿!你这愣头青,别傻站着啦!看来人道必须得参与进来才行啊,要不然地道一旦彻底崩溃,后果不堪设想啊!到时候恐怕三界都难以安宁,轮回也将不复存在,那这量劫可就没完没了啦!还磨蹭啥呢?快快行动起来!”
帝辛闻听此言,不敢有丝毫迟疑,迅速拔出腰间的人皇剑,全力催动体内的人道之力,源源不断地接续进入洪荒大陆。随着他的动作,人道之力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奔腾着涌向那片广袤的大陆。
然而,当帝辛真正完成勾连的动作时,他才恍然大悟,明白了老君为何如此急切。原来,这对人道的侵蚀简直就像一头贪婪的饕餮,一旦接触,便如饿虎扑食一般,疯狂地吞噬着帝辛的本源。不仅如此,被牵引过去的人道之力也如同羊入虎口,眨眼间便被吞噬得所剩无几,短短时间内,人道之力就稀薄了三成之多!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帝辛心中焦急万分,但却无计可施。无奈之下,他只得将自己的人皇意志传递到人间,通过与周公的勾连,向世人传达他的旨意。
周公接到帝辛的意志后,深知事情的紧迫性,立刻下令诸侯们举行祭地仪式,以祈求大地的庇佑和滋养。而他自己,则率领整个周王室,开始了一场长达半个月的盛大祭祀。这场祭祀规模空前,耗费巨大,旨在通过人们的虔诚祈祷,为消耗殆尽的人道之力补充能量。在寒冷的冬天里,举行这样的祭祀活动无疑是一项艰苦的任务。然而,正是由于冬季的特殊性,许多百姓都有闲暇时间,这使得这次祭祀的规模得以从原本的贵族阶层扩展到广大的平民百姓之中。
整个洪荒人族的积极参与,使得这次大祭祀的规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无论是官员还是普通民众,都共同享受着这一难得的欢乐时刻。这种官民同乐的氛围,让整个人族在漫长的冬季里能够暂时忘却生活的艰辛,尽情地放松和愉悦。
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次祭祀更是充满了无尽的欢乐。不同地区的祭祀活动中,呈现出各种丰富多彩的表演,如舞蹈、傩戏、杂耍等等。这些精彩纷呈的节目让孩子们兴奋不已,他们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忘却了冬日的严寒。
周公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难得的机会,他决定借助这次盛大的祭祀活动,逐步推行礼乐制度。通过将礼乐与大祭祀相结合,周公巧妙地利用了百姓对祭祀的热情和参与度,使得礼乐之道能够迅速深入人心。
这种全面参与、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得周公的礼乐之道在短时间内就得到了稳固和发展。当无数的功德源源不断地反馈到周公身上时,他成就人族圣人的道路也变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终于,周公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将这一天命名为“冬至”。不仅如此,他还进一步将冬至日确定为新春的起始日。这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冬至过后,大地依然被严寒笼罩,距离春天的到来还有漫长的一两个月时间。而在这段时间里,对于人族来说,是一场异常艰巨的生存考验。
冬至过后的半个月内,人族必须争分夺秒地准备好所有过冬所需的资源。如果错过了这个关键时期,没有足够食物和资源的百姓,就只能听天由命,将自己的生死交由上天来决定。所以,冬至过后迎来新春,成为了人族百姓心中最为渴望的事情。他们都殷切地期盼着能够熬过这艰难的两个月,亲眼目睹来年春天的降临。
需要说明的是,“新春”这个概念是现代的说法,在当时,人们将这个时期称为“过年”。“年”这个字,在古代其实是指一种凶猛的野兽,它一旦出动,就会吞噬人类!尽管如此,面对如此艰难的生存环境,人间所能给予人族的支持,也仅仅只是杯水车薪而已。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始皇帝深知局势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的时刻,他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只见他双手紧握着那象征着无上权力的玉玺,毅然决然地将其本体投入到了人道之中。
这一举动,仿佛是将大秦从蛮荒时代一路走来所积攒的全部人道气运都倾注其中。刹那间,一股磅礴的力量如洪流般汹涌而入,与人道相互交融。
与此同时,在广袤的洪荒大地上,赢氏的血脉也开始悄然发生变化。原本远离人族正统、被视为化外之民的野人,因始皇帝的介入,与人道建立起了一种紧密而强大的联系。
在这个时代的变迁中,赢氏一族中将会诞生一个心怀大周的臣子。他将以自己的方式,将赢氏与周王室紧密地捆绑在一起,成为周王室在西方蛮荒之地的忠实守护者。
然而,尽管始皇帝付出了如此巨大的努力,国运黑龙还是在他眼前渐渐消散,而那曾经拥有神性的玉玺,也在瞬间失去了光芒,沦为了一件平凡无奇的物品。
但这一切都无法阻挡人道的继续凋零。面对这残酷的现实,太宗陛下并没有坐以待毙。他迅速从怀中掏出一卷画作,那正是他的凌烟阁,也是他的功臣榜。
太宗陛下毫不犹豫地将这卷画作展开,然后一步一步地推进着自己的杀戮之道。随着他的动作,一个个威猛的将领如幽灵般浮现出来,他们身负着太宗陛下的杀戮之道,义无反顾地融入到了人道之中。人道之中,气运如滚滚洪流般开始汇聚。这些人虽然在历史上并未被视为名将,甚至连进入凌烟阁的资格都没有,但他们所毁灭的国家却数不胜数。正因如此,他们的到来伴随着无数国家灭亡的气运以及从这些国家中收割而来的海量人族气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当李世民将他那柄威震天下的长槊投入人道时,无论是那些因他而灭国的气运,还是他诛杀国内反军所积累的气运,都如同决堤的洪水一般喷涌而出。这个被称为“灭国狂魔”的人物身上所积攒的气运,用“滔天”来形容都稍显不足,更像是汹涌澎湃的巨浪一般,一层又一层地不断朝着人道汇聚而去,其声势之浩大,令人瞠目结舌。
一旁的始皇帝见状,若有所思地凝视着这一切。他深知李世民此举所蕴含的深意和力量,于是毫不犹豫地摘下自己腰间的佩剑,将这把象征着无上权力的宝剑也投入了人道之中。
随着宝剑落入人道,始皇帝高声喝道:“人道泱泱,武将殇觞,灭国屠城,皆是朕过!归来!”他的声音如同洪钟一般,在天地间回荡,仿佛要将那无尽的气运都召唤回来。
无数听从始皇帝号令的将士被这强弩,手持长矛,整齐的出现的始皇帝的身后,然后无数铁骑从方正背后杀出,随着始皇帝的天子剑一并冲入人道长河,这些灭六国的勇士,他们的一声呐喊就让人道凝实一分,本来溃散的的人道终于在此刻顿住,太宗陛下赶紧退下,有些心虚的推到老君的身后。
老君传音安慰道:“太宗陛下,何必如此!唐之盛始于汝手,祸患也出自你口,两项相对,陛下也是功大于过,后世沦为异种践踏的境地,也是定数,不必如此!”
这是要怪朱标,因为看到朱棣穿着军装,但是顶着大纛出现,最终在朱标的喝问下,朱棣跪的很干脆,坦白的也很干脆,因此,对于太宗陛下的感观就不断下降。因此,刚才说道唐后的混乱,武将的残暴,百姓的痛苦等那是很详细的,甚至有意无意的点出这一切的祸患的根源就在于他太宗陛下执行的所谓‘天下唯一的天可汗’的政策。对于外族或者说异种的过分宽容,让大唐走上巅峰的同时,也让异族终于盗取了人族的精华和技术,让异族再一次对人族露出獠牙,让他们不甘心作为天可汗的牛羊,他们也要成为天可汗,将鼎盛的大唐拖入万劫不复的危机。
被人道认可的人皇,天可汗,太宗文皇帝陛下,被这一句句打击的无言以对,相较于现在始皇帝统合划一的政策,他能不心虚?
老君知道太宗已经有了心魔,此刻必须尽快说开,不然作为人皇的他会患得患失,最终无法成为合格的领导者,尤其是对于骄傲无比的太宗陛下,这个心魔不破,他的杀戮之道都有可能倒退。老君的传音对现在的太宗几乎没有什么触动,老君无奈将此事告知帝辛。
帝辛将此事告知老朱,解铃还须系铃人不是。朱标闻得后果如此之重,也是心中一紧,这恶语伤人最是难解,朱标的脑门上冷汗森森,让老朱看的心疼不已。将朱标牵着手护在身后,对着太宗陛下说道:“天策上将军!何在?”
太宗被人点名,自然而然的应道:“朕在!”
老朱笑呵呵的说道:“我家小子嘴上无毛,说的鸟的大道理,一窍不通。时移事异,从来就没有一成不变的道理,今日之良策,也可能是明日之昏招。将军长居军中,更应知道这个道理,时机已变,依旧墨守陈规,这样的将军在战场上除了送死,能做什么事?”
太宗脸色一变,但是嘴角的微笑已起。
老朱接住说道:“想我一布衣,一拳一脚和老兄弟们杀出一个天下,不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下蒙元正统,放在陛下眼中,我这般作与认贼作父有何区别。但是,当时北国沦丧已历百年之久,我要是彻底不认下蒙元,那北国的子民还要不要了?那帮子连我老兄弟都认可的北人,他们打心眼里就认蒙元,与我们作战不会有半分同族情谊,要不然我那常遇春兄弟也不会动则杀俘,为什么?不杀?!他娘的狗日子,找到机会就逃,逃出去晃荡一圈就能又带着人马,都是就近村寨的北国百姓来打老子,你敢信!”
太宗陛下听道老朱揭自己的短,嘴角终于扬起,转头看着始皇帝陛下,躬身行礼,算是心魔尽去。老朱不干了,只能太宗陛下就骂起来了:“唉!好不晓事的太宗陛下,明明是老子嘴皮子都磨破了,你怎得感谢其他人,哼!”
转身的老朱拉着小朱跑的那叫一个快,儿子闯的祸,老子擦屁股!没毛病!
朱棣看着老朱一直拉着打个不放,心态终于崩溃了,一个六十好几的白发老将,哭的孩子一样,赌气的话也是一句接一句,听道朱标恨不得一脚踢死了算数,嘴上安慰道:“老四!你哭个甚?我看你是皮痒了,给我滚过来!”
朱棣立刻闭嘴,抱着大纛就走了过来,老朱没什么反应,老四他也稀罕的很,但是和朱标比起来,他又什么都不是,见到哭哭啼啼的老态朱棣,更是一点感觉也没有,他娘的,比他老子我还老,哭个屁!
朱标都不敢用手去拍老年的朱棣,只能柔声说道:“我等都死逑了,你还计较个啥。老头子就这德性,你看我的手都肿了,你以为我喜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老朱不爽大叫一声,老四哭的更惨了,什么叫杀人诛心,这个就是。
朱标无语了,这是闹得,只得在此说道:“好了,你干的事,我不计较了,老爹这里我能说的上的我帮你,赶紧的,在哭,我和爹还有你岳父一起揍你!”
朱棣刚要说话,洪荒传来的动静说明即便是始皇帝也无法满足人道的消耗,朱棣早就崩溃的心态让他将手中的大纛和胯下的骏马一起,朝着人道就冲了进去,作为史上唯一一个封狼居胥的帝王,当大纛进入人道长河的那一刻,无数将士的呐喊声开始传遍洪荒。如果说老朱是再造中华的帝皇,那么这个一直被朱标生前爱护的弟弟,就是打出炎黄子孙赫赫威名,可以比肩汉武帝加上霍去病的人杰。
因此,即便后世的子孙一再败坏朝廷,异族被我华夏压着蹂躏的时间依旧长达百年之久,那些所谓的明末名将,就他们的战绩比之宋朝的将军出挑的也没几个,但是,就这这些并不强大的武将,面对内忧外患的大明朝,也能硬挺着拖住异族几十年。这都是老四给的胆气,这都是永乐大帝给的豪气,这都是明成祖给子孙的底气。
朱棣再次止住了人道长河的消散,老朱见老四给自己涨脸了,笑得跟二傻子似的,对着徐达大骂道:“天德,徐天德,你个没屁眼的坏种,你没见你的好女婿受欺负了吗?你没见老子的老四受委屈了吗?死哪去了,给老子带人,给老子冲!怎么的也要在此在此接续人道,得了!回头我找妹子给你做烧鹅!”
徐达一脸便秘的,气的浑身都抖了起来,回骂道:“重八,你个倒瘟的杀才,没事就知道欺负老子,烧鹅,去你的烧鹅,我的好女婿被谁气哭的,还不是你这个黑心肝的老混蛋惹得,瞧瞧你得出息,怎么的,把你做成玉件别在你老大腰带上得了呗!”
顿时哄笑一篇,但是徐达一边骂一边打手势,整个大明得文武就立阵完毕,老朱切一声,带头拔出腰间大刀,就直接冲入人道之中,嘴里骂道:“好!你很好!等老子出来,看我不讲你得糗事记下来,徐天德,到时候求我,看我搭理你啵!”
大明的开国集团,连朱标在内,越是往前跑,身后的部队就越是庞大,等老朱将老四拉出来甩到一边,又一脚将朱棣踢飞,自己进入人道的时候,人道从洪荒消失不见,之前那种随时可能听道大破灭的感觉也在此刻消失无踪。与人道一起消失的还有整个大明的文武,场中只有跌倒在地的朱老四,还有满脸杀气的老朱,以及怎么也追不上自己亲爹的懿文太子。
老君看着老朱家三人,又看看洪荒,心底安稳下来,说道:“善!”
喜欢月亮即天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