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过后,清河镇的积雪彻底消融,青石板缝里冒出嫩绿色的草芽,药铺后院的药圃也热闹起来——林晚秋种的薄荷与紫苏抽出新叶,沾着晨露格外水灵。陆寻正帮着搭竹架,准备给藤蔓植物攀爬,苏墨背着包袱从茶馆方向走来,手里还提着个油纸包。
“师兄,师嫂,武林盟的人昨天捎信来,说在江南渡口等着接剑经。”苏墨将油纸包放在石桌上,“这是张屠户刚烤的肉脯,说让我们路上当干粮。”
陆寻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正好今天天气晴好,我们吃过早饭就出发。剑经交给武林盟,也算了了师父的心愿。”他转身回屋,取出那个装着剑经的布包,层层包裹得严严实实,“这东西干系重大,路上得格外小心。”
林晚秋端来刚熬好的小米粥,又给两人装了些伤药和草药粉末:“江南那边湿气重,我给你们带了些祛湿的陈皮,还有改良过的药粉,遇到麻烦能防身。路上别太赶,记得每天给我捎个口信。”
“知道了。”陆寻笑着点头,帮她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发丝,“你在家也别太累,药铺忙不过来就找乡亲们搭把手。”
吃过早饭,王老头和乡亲们早已在镇口等候。李师傅递来两匹打理得油光水滑的马:“这两匹马脚力好,跑长途稳当。剑经交出去后,早点回来,我给你新打了个剑穗。”
张屠户拍着陆寻的肩膀:“要是有人敢抢剑经,你就用松风剑揍他们,别给清河镇丢脸!”
陆寻和苏墨翻身上马,向乡亲们挥了挥手,沿着青石板路缓缓离去。林晚秋站在镇口,直到两人的身影变成远方的小点,才转身回药铺——她得赶紧把昨天采的草药晒好,等陆寻回来,正好能用上。
一路南下,风光渐次温润。苏墨骑在马上,不时指着路边的景致惊叹:“师兄,这江南的水真清,比我们北方的河好看多了。”
陆寻笑着点头,目光却留意着周围的动静。离江南渡口还有三里地时,路边忽然窜出几个蒙面人,手持长刀拦住去路。“把《松风剑经》交出来,饶你们不死!”为首的蒙面人声音粗哑。
苏墨立刻拔剑:“师兄,这些人肯定是冲着剑经来的!”
陆寻却按住他的剑,视线扫过蒙面人的手腕——其中一人的手腕上有个月牙形的疤痕,正是当年烟雨楼余党的标记。他翻身下马,松风剑出鞘,寒光闪过:“鬼面客都死了,你们还敢来送死?”
蒙面人显然没想到他认得标记,愣了一下才怒吼着冲上来。陆寻的剑法早已不是三年前可比,剑经里的精要与这几年的实战磨合,让松风剑法愈发灵动沉稳。他身形辗转间,剑尖精准点向蒙面人的手腕,不过片刻,就有三人被挑飞武器。
苏墨也趁机出手,与剩下的蒙面人缠斗在一起。陆寻留意到为首的蒙面人招式狠辣,却刻意避开左侧,显然是左肩有伤——和鬼面客当年的旧伤如出一辙。他心头一动,故意露出破绽,引诱对方进攻,趁其不备一剑刺向对方左肩。
“啊!”蒙面人惨叫一声,摔倒在地。陆寻上前扯下他的面罩,果然是当年跟着鬼面客的副手周虎。“你们怎么知道剑经在我们手上?”
周虎啐了一口:“要不是武林盟里有人通风报信,我们怎么会在这等你!”
陆寻眉头微皱,没再追问,将几人捆好后,找了个路过的樵夫帮忙报官,才带着苏墨继续赶路。抵达江南渡口时,武林盟的长老沈岳早已等候在码头,见他们过来,连忙拱手迎接。
“陆少侠,苏少侠,一路辛苦。”沈岳笑着接过剑经,仔细检查后交给身后的弟子,“多谢两位将剑经送来,武林盟定会妥善保管,绝不让它再惹风波。”
陆寻却想起周虎的话,轻声道:“沈长老,路上遇到烟雨楼余党拦截,他们说武林盟有人通风报信,还请长老留意。”
沈岳脸色一变:“竟有此事?陆少侠放心,我定会彻查,绝不姑息内奸。”他留两人在驿站歇息,次日亲自送他们上船返程。
归程的路格外轻快。苏墨靠在船舷上,看着两岸的杨柳依依,笑道:“师兄,以后我们就在清河镇安稳过日子,再也不用追查仇人了。”
陆寻望着远处的炊烟,心里满是期待:“是啊,晚秋还在等我们回去,还有乡亲们的腊肉和米酒。”
回到清河镇时,已是傍晚。陆寻刚进镇口,就看见林晚秋站在药铺门口张望,头发上还沾着些药草碎屑。“你回来了!”她快步迎上来,眼里满是笑意,“路上没遇到麻烦吧?”
“遇到几个小毛贼,已经解决了。”陆寻握住她的手,才发现她的指尖有些凉,“是不是等很久了?”
“刚关了药铺就来等你。”林晚秋笑着帮他取下包袱,“张屠户听说你们今天回来,特意炖了红烧肉,王伯也备好了米酒,都在茶馆等着呢。”
茶馆里果然热闹非凡。张屠户见他们进来,立刻端出一大碗红烧肉:“陆小哥,快尝尝,我特意多炖了半个时辰,软烂得很!”李师傅递来新打的剑穗,是用红色的丝线编的,还缀着个小小的银铃。
王老头举起酒杯:“来,为剑经归盟干杯,也为我们清河镇的好日子干杯!”
众人纷纷举杯,笑声回荡在茶馆里。陆寻喝了口米酒,看着身边的林晚秋和满桌的乡亲,忽然觉得,这趟江南之行虽然有波折,却让他更加明白——所谓的江湖安宁,从来不是靠一本剑经维系,而是靠身边人的相守与信任。
接下来的日子,清河镇彻底恢复了往日的宁静。陆寻依旧每天在茶馆帮工,闲暇时就教苏墨练剑,偶尔也会给镇上的孩子演示几招防身的招式;林晚秋的药铺生意愈发红火,不仅清河镇的乡亲们来问诊,连隔壁镇的百姓也慕名而来。
四月里,林晚秋发现自己怀孕了。消息传开后,乡亲们比他们还高兴。张屠户每天都送来新鲜的排骨和鲫鱼,说要给她补身子;王老头托人从县城买来最好的红糖和红枣;李师傅的媳妇则织了好几件小衣服,有蓝色的,有粉色的,可爱极了。
陆寻更是紧张得不行,每天早早把茶馆的活干完,就去药铺帮林晚秋整理药材,连重一点的瓷瓶都不让她碰。“你歇着,这些活我来干。”他一边说,一边小心翼翼地把药粉装进小瓷瓶,“要是累了就去里屋躺会儿,晚饭我去王伯那借锅灶做。”
林晚秋笑着摇头:“哪有那么娇气。不过你做的饭确实好吃,今晚想吃你做的青菜豆腐汤。”
“没问题!”陆寻立刻应下,眼里满是宠溺。
这天午后,陆寻正在药铺后院劈柴,忽然听见门口传来熟悉的咳嗽声。他抬头一看,是老秀才拄着拐杖走进来,身后还跟着个穿着青布长衫的年轻人。“先生,您怎么来了?”
老秀才笑着坐下:“我路过清河镇,就来看看你们。这位是武林盟的弟子,特意来送感谢信的。”
年轻人上前拱手:“陆少侠,林姑娘,沈长老已经查到内奸,是当年烟雨楼安插在武林盟的卧底,如今已经被处置了。这是沈长老让我送来的感谢信,还有武林盟的令牌,以后遇到麻烦,凭令牌就能调动附近的武林盟弟子。”
陆寻接过令牌,上面刻着“武林盟”三个字,沉甸甸的。他忽然明白,所谓的江湖地位,从来不是靠武功高强,而是靠守护与担当——就像这清河镇的烟火气,看似寻常,却比任何剑招都更有力量。
傍晚,陆寻扶着林晚秋坐在药铺门口,看着夕阳染红天空。苏墨在院子里练剑,剑光与晚霞交映;张屠户在铺子前吆喝着卖肉,声音洪亮;李师傅的铁匠铺传来“叮叮当当”的声响,格外踏实。
“陆寻,你说我们的孩子以后会喜欢练剑,还是喜欢草药?”林晚秋轻声问道,手轻轻放在小腹上。
陆寻握住她的手,笑着说:“喜欢什么都好,只要他能在清河镇平平安安长大,守着这烟火气,就是最好的。”
林晚秋靠在他的肩膀上,笑了起来。晚风吹过,带来草药的清香与饭菜的香气,松风剑靠在墙角,剑穗上的银铃偶尔发出清脆的声响。
江湖的风波或许从未真正停歇,但在清河镇的这方天地里,剑影护着药香,药香暖着人心,寻常的日子里藏着最踏实的幸福。陆寻知道,他的江湖故事,就藏在这日复一日的烟火气里,会随着时光流转,慢慢延续成最温暖的传奇。
“师兄,师嫂,武林盟的人昨天捎信来,说在江南渡口等着接剑经。”苏墨将油纸包放在石桌上,“这是张屠户刚烤的肉脯,说让我们路上当干粮。”
陆寻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正好今天天气晴好,我们吃过早饭就出发。剑经交给武林盟,也算了了师父的心愿。”他转身回屋,取出那个装着剑经的布包,层层包裹得严严实实,“这东西干系重大,路上得格外小心。”
林晚秋端来刚熬好的小米粥,又给两人装了些伤药和草药粉末:“江南那边湿气重,我给你们带了些祛湿的陈皮,还有改良过的药粉,遇到麻烦能防身。路上别太赶,记得每天给我捎个口信。”
“知道了。”陆寻笑着点头,帮她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发丝,“你在家也别太累,药铺忙不过来就找乡亲们搭把手。”
吃过早饭,王老头和乡亲们早已在镇口等候。李师傅递来两匹打理得油光水滑的马:“这两匹马脚力好,跑长途稳当。剑经交出去后,早点回来,我给你新打了个剑穗。”
张屠户拍着陆寻的肩膀:“要是有人敢抢剑经,你就用松风剑揍他们,别给清河镇丢脸!”
陆寻和苏墨翻身上马,向乡亲们挥了挥手,沿着青石板路缓缓离去。林晚秋站在镇口,直到两人的身影变成远方的小点,才转身回药铺——她得赶紧把昨天采的草药晒好,等陆寻回来,正好能用上。
一路南下,风光渐次温润。苏墨骑在马上,不时指着路边的景致惊叹:“师兄,这江南的水真清,比我们北方的河好看多了。”
陆寻笑着点头,目光却留意着周围的动静。离江南渡口还有三里地时,路边忽然窜出几个蒙面人,手持长刀拦住去路。“把《松风剑经》交出来,饶你们不死!”为首的蒙面人声音粗哑。
苏墨立刻拔剑:“师兄,这些人肯定是冲着剑经来的!”
陆寻却按住他的剑,视线扫过蒙面人的手腕——其中一人的手腕上有个月牙形的疤痕,正是当年烟雨楼余党的标记。他翻身下马,松风剑出鞘,寒光闪过:“鬼面客都死了,你们还敢来送死?”
蒙面人显然没想到他认得标记,愣了一下才怒吼着冲上来。陆寻的剑法早已不是三年前可比,剑经里的精要与这几年的实战磨合,让松风剑法愈发灵动沉稳。他身形辗转间,剑尖精准点向蒙面人的手腕,不过片刻,就有三人被挑飞武器。
苏墨也趁机出手,与剩下的蒙面人缠斗在一起。陆寻留意到为首的蒙面人招式狠辣,却刻意避开左侧,显然是左肩有伤——和鬼面客当年的旧伤如出一辙。他心头一动,故意露出破绽,引诱对方进攻,趁其不备一剑刺向对方左肩。
“啊!”蒙面人惨叫一声,摔倒在地。陆寻上前扯下他的面罩,果然是当年跟着鬼面客的副手周虎。“你们怎么知道剑经在我们手上?”
周虎啐了一口:“要不是武林盟里有人通风报信,我们怎么会在这等你!”
陆寻眉头微皱,没再追问,将几人捆好后,找了个路过的樵夫帮忙报官,才带着苏墨继续赶路。抵达江南渡口时,武林盟的长老沈岳早已等候在码头,见他们过来,连忙拱手迎接。
“陆少侠,苏少侠,一路辛苦。”沈岳笑着接过剑经,仔细检查后交给身后的弟子,“多谢两位将剑经送来,武林盟定会妥善保管,绝不让它再惹风波。”
陆寻却想起周虎的话,轻声道:“沈长老,路上遇到烟雨楼余党拦截,他们说武林盟有人通风报信,还请长老留意。”
沈岳脸色一变:“竟有此事?陆少侠放心,我定会彻查,绝不姑息内奸。”他留两人在驿站歇息,次日亲自送他们上船返程。
归程的路格外轻快。苏墨靠在船舷上,看着两岸的杨柳依依,笑道:“师兄,以后我们就在清河镇安稳过日子,再也不用追查仇人了。”
陆寻望着远处的炊烟,心里满是期待:“是啊,晚秋还在等我们回去,还有乡亲们的腊肉和米酒。”
回到清河镇时,已是傍晚。陆寻刚进镇口,就看见林晚秋站在药铺门口张望,头发上还沾着些药草碎屑。“你回来了!”她快步迎上来,眼里满是笑意,“路上没遇到麻烦吧?”
“遇到几个小毛贼,已经解决了。”陆寻握住她的手,才发现她的指尖有些凉,“是不是等很久了?”
“刚关了药铺就来等你。”林晚秋笑着帮他取下包袱,“张屠户听说你们今天回来,特意炖了红烧肉,王伯也备好了米酒,都在茶馆等着呢。”
茶馆里果然热闹非凡。张屠户见他们进来,立刻端出一大碗红烧肉:“陆小哥,快尝尝,我特意多炖了半个时辰,软烂得很!”李师傅递来新打的剑穗,是用红色的丝线编的,还缀着个小小的银铃。
王老头举起酒杯:“来,为剑经归盟干杯,也为我们清河镇的好日子干杯!”
众人纷纷举杯,笑声回荡在茶馆里。陆寻喝了口米酒,看着身边的林晚秋和满桌的乡亲,忽然觉得,这趟江南之行虽然有波折,却让他更加明白——所谓的江湖安宁,从来不是靠一本剑经维系,而是靠身边人的相守与信任。
接下来的日子,清河镇彻底恢复了往日的宁静。陆寻依旧每天在茶馆帮工,闲暇时就教苏墨练剑,偶尔也会给镇上的孩子演示几招防身的招式;林晚秋的药铺生意愈发红火,不仅清河镇的乡亲们来问诊,连隔壁镇的百姓也慕名而来。
四月里,林晚秋发现自己怀孕了。消息传开后,乡亲们比他们还高兴。张屠户每天都送来新鲜的排骨和鲫鱼,说要给她补身子;王老头托人从县城买来最好的红糖和红枣;李师傅的媳妇则织了好几件小衣服,有蓝色的,有粉色的,可爱极了。
陆寻更是紧张得不行,每天早早把茶馆的活干完,就去药铺帮林晚秋整理药材,连重一点的瓷瓶都不让她碰。“你歇着,这些活我来干。”他一边说,一边小心翼翼地把药粉装进小瓷瓶,“要是累了就去里屋躺会儿,晚饭我去王伯那借锅灶做。”
林晚秋笑着摇头:“哪有那么娇气。不过你做的饭确实好吃,今晚想吃你做的青菜豆腐汤。”
“没问题!”陆寻立刻应下,眼里满是宠溺。
这天午后,陆寻正在药铺后院劈柴,忽然听见门口传来熟悉的咳嗽声。他抬头一看,是老秀才拄着拐杖走进来,身后还跟着个穿着青布长衫的年轻人。“先生,您怎么来了?”
老秀才笑着坐下:“我路过清河镇,就来看看你们。这位是武林盟的弟子,特意来送感谢信的。”
年轻人上前拱手:“陆少侠,林姑娘,沈长老已经查到内奸,是当年烟雨楼安插在武林盟的卧底,如今已经被处置了。这是沈长老让我送来的感谢信,还有武林盟的令牌,以后遇到麻烦,凭令牌就能调动附近的武林盟弟子。”
陆寻接过令牌,上面刻着“武林盟”三个字,沉甸甸的。他忽然明白,所谓的江湖地位,从来不是靠武功高强,而是靠守护与担当——就像这清河镇的烟火气,看似寻常,却比任何剑招都更有力量。
傍晚,陆寻扶着林晚秋坐在药铺门口,看着夕阳染红天空。苏墨在院子里练剑,剑光与晚霞交映;张屠户在铺子前吆喝着卖肉,声音洪亮;李师傅的铁匠铺传来“叮叮当当”的声响,格外踏实。
“陆寻,你说我们的孩子以后会喜欢练剑,还是喜欢草药?”林晚秋轻声问道,手轻轻放在小腹上。
陆寻握住她的手,笑着说:“喜欢什么都好,只要他能在清河镇平平安安长大,守着这烟火气,就是最好的。”
林晚秋靠在他的肩膀上,笑了起来。晚风吹过,带来草药的清香与饭菜的香气,松风剑靠在墙角,剑穗上的银铃偶尔发出清脆的声响。
江湖的风波或许从未真正停歇,但在清河镇的这方天地里,剑影护着药香,药香暖着人心,寻常的日子里藏着最踏实的幸福。陆寻知道,他的江湖故事,就藏在这日复一日的烟火气里,会随着时光流转,慢慢延续成最温暖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