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7章 一把万民伞,一颗父母心-《从小镇科员到权力巅峰》

  第二天清晨,天光刚刚破晓。

  陈铭的办公室里,已经收拾出了几个半满的纸箱。

  他正在将书架上的文件分门别类地整理归档,动作不疾不徐,神情平静。

  清溪镇的这段旅程,即将画上句号。

  就在这时,窗外忽然传来一阵喧闹,由远及近,越来越响,最后竟如同潮水般,将整个镇政府大院都淹没了。

  那声音嘈杂而热烈,有锣鼓声,有鞭炮声,更有人们汇聚在一起的鼎沸人声。

  办公室的门被猛地推开,一个综合办的年轻同事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脸上满是震惊和不可思议。

  “陈……陈书记!您快……快下去看看吧!”

  “红星村的乡亲们……他们……他们把镇政府大院都给围住了!”

  陈铭整理文件的手微微一顿,随即站起身,走到了窗边。

  只一眼,饶是他两世为人,心志早已坚如磐石,此刻也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

  只见镇政府大院的广场上,黑压压地站满了人。

  粗略看去,至少有几百号人。

  他们衣着朴素,一张张饱经风霜的脸上,却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郑重。

  队伍的最前方,村支书李大山昂首挺胸,手里高高举着一面巨大的锦旗。

  金色的丝绒布面上,八个烫金大字在晨光下熠熠生辉——人民公仆,一心为民!

  村民们的手里,也都提着东西。

  有挎着一篮子土鸡蛋的大婶,有扛着一捆新鲜蔬菜的大叔,还有提着用布包得严严实实,不知是什么东西的小伙子。

  这些在旁人看来或许不值一提的东西,却是他们能拿出来的,最珍贵、最真诚的谢意。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几个壮劳力合力抬着的一件东西。

  那是一把用粗壮的竹子做骨架,用崭新的红布做伞面,手工扎成的一把巨大“伞盖”。

  万民伞!

  这是在古代,百姓为感念清官离任时,自发赠予的最高荣誉!

  它象征着百姓的拥戴,是比任何官方的嘉奖,都更为沉重,也更为荣耀的丰碑!

  陈铭快步走下楼。

  他一出现,原本还有些嘈杂的人群,瞬间安静了下来。

  几百双眼睛,齐刷刷地聚焦在他身上,那目光里,是纯粹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感激与敬爱。

  李大山大步迎了上来。

  这个在冰雹天灾面前都没有掉过一滴泪的七尺汉子,此刻眼眶却通红一片。

  他走到陈铭面前,什么也没说,只是深深地,深深地鞠了一躬。

  在他身后,几百名村民,像是得到了无声的号令,齐刷刷地弯下了腰。

  整个场面,寂静无声。

  却又蕴含着雷霆万钧般的力量,狠狠冲击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脏。

  办公楼的窗户后面,镇政府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探出了头。

  他们目瞪口呆地看着这前所未见的一幕,心中翻江倒海。

  那些曾经嫉妒过、非议过陈铭的人,此刻只觉得脸上一阵火辣辣的疼。

  那些曾经被打压、被排挤的干部,此刻眼中是解气,是敬佩,更是发自内心的感动。

  周正雄站在自己的办公室窗前,静静地看着这一切,苍老的脸上,露出了无比欣慰而又复杂的笑容。

  他知道,自己没有选错人。

  这个年轻人,赢得的不仅仅是一个项目,一个功劳。

  他赢得的,是民心!

  李大山直起身子,用那嘶哑而又洪亮的声音,对着所有人,也对着陈铭,大声说道。

  “陈书记!”

  “俺是个粗人,不会说啥好听的话。”

  “俺只知道,俺们红星村祖祖辈辈,就没过上过啥好日子!守着那几亩破果园,看天吃饭,一年到头,累死累活,也挣不了几个钱!”

  他的声音里带着哽咽,却充满了力量。

  “是你!是你来了之后,顶着天大的压力,给俺们找来了樱桃项目,让俺们全村人看到了指望!”

  “是你在冰雹来的前头,被人当成疯子,还硬是拉着俺们做防护,保住了俺们一年的收成!”

  “是你在那瓢泼大雨的夜里,陪着俺们一起在地里挖沟排水,那泥巴,都快没过你的膝盖!”

  朴实无华的话语,却像一记记重锤,砸在每个人的心坎上。

  李大山猛地一挥手,指向身后那把巨大的红伞。

  “俺们没啥能报答你的!就凑钱,给你做了这把‘万民伞’!”

  “陈书记,您就是俺们红星村老百姓的父母官!这把伞,就是俺们几百口人的心!您走到哪,俺们的心,就跟到哪!”

  说完,他再次带头,深深鞠躬。

  “俺们,送陈书记!”

  身后,几百名村民再次齐刷刷地鞠躬,异口同声的高喊响彻云霄!

  “送陈书记!”

  在这一刻,前世所有的委屈与不甘,今生所有的隐忍与奋斗,仿佛都在这震天的呐喊声中,找到了最终的意义。

  复仇的快感早已褪去。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沉甸甸的责任感与滚烫的成就感。

  陈铭眼眶微热,他走上前,亲手扶起李大山。

  他环视着一张张淳朴而真挚的脸,声音清晰地传到每一个人耳中。

  “各位乡亲,谢谢大家,我陈铭,受之有愧。”

  “我只是做了我分内应该做的事情。能有今天的成果,靠的是党的政策好,靠的是周书记的领导,更靠的是大家伙儿自己那股子不服输的拼劲和干劲!”

  他没有居功,反而将一切都归功于所有人。

  “我向大家保证,无论我将来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清溪镇,更不会忘记红星村的父老乡亲!”

  他郑重地从几个壮汉手中,接过了那把沉甸甸的“万民伞”。

  也就在这一刻。

  人群外围,县电视台的王牌记者宋佳,悄无声息地举起了手中的相机。

  “咔嚓!”

  一声清脆的快门声。

  晨光之下,年轻的副书记被数百名百姓簇拥着,手中高举着那把象征着民心所向的“万民伞”,他脸上的表情,是感动,是责任,更是对未来的坚定。

  这个画面,被镜头永远地定格了下来。

  它将成为一张极具感染力与宣传价值的照片,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更高级别的报纸和刊物上。

  送别的人群,在陈铭的再三劝说下,终于渐渐散去。

  喧闹的镇政府大院,重新恢复了平静。

  陈铭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将那面锦旗和那把巨大的万民伞,小心翼翼地靠墙放好。

  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照在上面,反射出温暖而动人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