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路边摊一文经济-《稗宋反骨仔》

  有米的工程速度是最快的。

  范希文一声令下,范宅大掌柜魏忠义出动。

  在管家的配合下,拨了二千贯巨款出门采购。

  只两个时辰不到,就备好了货。

  其实也就是搭棚所需的材料,以及灶具、厨具、各类餐具等。

  至于人手,八大金刚早都安排好了。

  “人多力量大!”

  范希文由衷地感到舒心,往后甩手掌柜连谈生意都不用自己出动了。

  只需要动动嘴皮,自有魏忠义等安排下去。

  大宋有灯箱。

  《清明上河图》中有记录。

  其实简单,用木料钉出一个架子,以轻纱覆盖外表,着重墨书写招牌或广告语,内置一油灯笼。

  但需要专人看管,否则怕油灯倾斜,引发火灾。

  范希文计划很好,棚子白天设廉价路边餐,晚上设特色宵夜。

  烧烤自然必不可少,但粉条、河粉一类的东西也是必须的。

  北魏末年,贾思勰《齐民要术》记录了粉条的具体做法,至宋时,技术已经成熟。

  汴京也有“酸粉”售卖。

  而河粉,其实就是米浆为原料的食物,对于好吃嘴范希文而言,不算难事。

  就是制作效果上差强人意而已,口感并不算太差。

  关键是酱料。

  丁初酉看着忙忙碌碌的摊位,顿觉自己吃了大亏。

  “范公子这架势,是要抢潘楼的生意么?”

  赵构也是看得目不转睛,第一次见范希文雷厉风行地做一件正事,心中的佩服更甚。

  “估计不但抢不走你的生意,还能让潘楼生意更好!不信你看看聚贤阁。”

  丁初酉眼睛瞪大。

  聚贤阁他如何不知,一个快要倒闭的小店,当前一日的营收估计不比一些正店差。

  如果让聚贤阁得了正店的招牌,恐怕瞬间便会跻身汴京七十二正店前十。

  “想不到我居然有眼不识金镶玉。”

  丁初酉的自贬出于本心,他要是早知道范希文与聚贤阁的关系,就算自掏腰包也要加入。

  “老板,一切都准备好了。”

  “嗯,开始剪彩!”

  借潘楼名声,这一点必不可少。

  只见有人拉过一条横幅来,上面是陈东代笔写的字:

  热烈庆祝潘楼路边大排挡开张大吉!

  剪彩流程很快。

  将赵构、丁初酉、潘楼掌柜拉到一起,用剪子剪断横幅,然后又把他们推走,这便完事了。

  赵构只管傻呵呵地充当吉祥物,而丁初酉与潘楼掌柜则久坐懵逼树下。

  “啥意思?剪彩,这就完啦?”

  他们觉得这个流程过于敷衍。

  赵构的解释则具体得多。

  “好比炮仗,只听个响,用完就扔了。”

  不愧是文化人,精准形容。

  待丁初酉进了一次店再出来,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范希文的棚子早已人满为患,大街上已经摆满了流水席,拼桌的也不少。

  丁初酉眼睛尖,发现落座的许多都是学子,而且这些人有个共性。

  一旦有新客人到来,便纷纷拿了食物往边上走,让出了位置。

  在大宋餐饮界表演帽子戏法的,估计范希文不是头一个,但却是玩得最好的。

  有些手段,在后世烂大街,但在大宋还真值得一试。

  “又来看又来买,好吃的羊肉串~西域羊肉串咯~”

  “钵钵鸡!钵钵鸡!三文一串的钵钵鸡~”

  孜然味、辣子味、甜香味、大自然原味。

  各种各样的叫卖声,把潘楼门前变成了夜间大市场。

  范希文杵在棚子边上,嘴角挂笑,眼眸有些模糊。

  经过他的不懈努力,这个世界与后世,终于建立起了某种联系。

  “家人们,作为穿越者,我他么容易吗我?”

  北宋人整体算是有钱的,三两文的一串烧烤或没辣椒的钵钵鸡很新颖。

  坐在路边吃喝谈论也很有大众情调,因此吸引了不少客人。

  但是,少了大场面考验的工人们却累得不行。

  以至于不到一个时辰,便开始有人出来找茬。

  “能不能快些?我的羊肉怎么还不来。”

  “那烤串博士,你倒是快些把我的鸡屁股拿上来。”

  引得周围爆笑。

  这一刻,才算是有了盛世的光景。

  不论职业、家产、权势,只要坐下来的,就是朋友。

  大家有底线地畅所欲言,相互调侃两句,甚至相互敬酒。

  “范兄,感觉这条街成了你家的了,和范宅一样和谐。”

  赵构在范希文身边走来走去,像是发现了新大陆。

  “如果大宋的生产技术成熟,有各类的材料,该多好。”

  就像后世一样,通过视频学习,可以手搓电视机、手搓发电机等等。

  或者以简单的材料拼装,做出各种奇异功能的工具。

  不能再放飞思路了,努力朝那个方向进步吧!

  范希文觉得,自己就是一只蝴蝶,在这里轻轻扇动翅膀,能带动整个大宋改变,成为世界一哥。

  华夏儿女大团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过打脸来得很快。

  次日白天,便叫范希文体会到了江湖的险恶。

  按照设计,路边餐菜品简单,用了糙米加糠壳做了饭,成本低廉。

  要价一人十五文,饭随便吃,喝酒另算。

  照理说,只要不是来一堆莽子这种怪胎,绝对不会亏本。

  而且大锅菜的成本,本来就比小炒低太多。

  潘楼的名声在外,有得了前日的宣传。

  中午的路边餐也不需要安媒子,太学生被暂时辞退。

  (安媒子,蜀语,媒子指后世说的各种托,亦指骗局,安为动词,词组的字面意思是布置陷阱或骗局。)

  “就是这里!大家快上!”

  急促的喊声响起。

  在一旁打瞌睡的范希文,还以为遇到了泼皮。

  结果是一群汉子,火急火燎地前来吃饭。

  魏忠君是此项目的经理,亲自接待。

  “各位,饭随便吃,菜十文一份。”

  “我们只吃饭不吃菜可好?”

  魏忠君有些为难,朝范希文看去。

  见老板点头后才道:

  “可以!”

  十来条汉子,身体算不得健壮,扔了三把铜钱在桌上。

  魏忠君还在数钱,他们便自己动手开始盛饭。

  果然不吃菜,但这食量让范希文心惊!

  他知道底层宋人食量惊人,但一直没有当成一回事。

  但是这些靠出苦力讨生活的汉子,哪怕是个小巧型的,竟然也能灌下去三小盆!

  以范希文采购的米价,一斤米三文不到,可煮出大概一斤半的饭。

  三小盆饭大概四斤半,需要三斤米才能煮出。

  意思就是,算上人工和其余成本,汉子这一顿居然让范希文至少亏了三文钱!

  “我擦!终日薅羊毛,今天居然被羊薅了?!”

  喜欢稗宋反骨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