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未雨-《穿成农门老妇后,贵女种田发家啦》

  大丫家五个人,老三家三个人,加上老四,若娘和张景彦,十一个人围着桌子,吃了顿团圆饭。

  今年收了大豆,若娘一斤没卖,让老三老四直接磨成浆,算是桌上的一道茶饮,大人小孩都爱喝。

  一如往年,若娘和张景彦分别给大人小孩发了压岁钱。

  今年收获比往年好,红封也大,若娘每个红包准备了一条小小的金鱼,人人都有。

  小瓜娃子,则是一人八十八个铜板,红包鼓鼓的,叮当作响。

  张景彦依然给的是银票,轻飘飘的。

  自老二和张安宁成亲后,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到张景彦。

  一场大病耗费了他不少的精气神,人肉眼可见地瘦了很多。

  坐在侧边的椅子上,神色平和地给大家发红包。

  大丫他们原本神色间带了几分不自在,见他和娘两人都风轻云淡,也渐渐放下了心里的一丝遗憾,放开了怀里跟虫一样扭动的孩子,任由他们围着两人转。

  奶声奶气带着天真,说着一些大人听不懂的话。

  感到被注视,若娘抬头看过去,便看到了他嘴角浅浅的笑意,不由跟着笑了。

  过完年,若娘便开始新一年的种植计划,她自己画了已开荒的整个山头的地形图,包括哪些是云家的,哪些是其他人家的。

  如今他们住的这个山头,已经逐渐开荒完善,每一块地的归属也都很清晰,她不打算轻易改变。

  但是想到年前刘老仵作家的媳妇儿对大豆种植的不满,还有几家蠢蠢欲动,小心思不做遮掩。

  若娘放下笔,若是她自己的地,还得被别人指手画脚该种甚么,不该种甚么,长此以往估计也会有计较。

  过了上元节,她带着老四去了张得发家,开过年,老四已经十六岁了,跟张家闺女的事,也要提上日子。

  刚好开门的是银花,若娘笑了笑:“银花,爹娘今日在家吗?”

  张银花原本也是打算去找白苏,让他带她去山里转转,现在人来了,自然地拉着若娘往家里走。

  “在的云婶,您快进屋,白苏也快进来。”

  “好,这是婶子给你的新岁红包,可一定要收下。”若娘从袖子里拿出红包,递给银花。

  银花比她还高上一些,少女初长成,已然亭亭玉立。

  “谢谢云婶!”银花不是扭捏的性子,大大方方接了,朝着两人笑得甜甜的。

  “谁来了花儿?”周氏在屋里纳鞋底,听到动静,扬声问道。

  “娘,是云婶和白苏来了。”

  “快进屋来。”周氏一听,赶忙放下手里的活,起身迎了上去。

  “嫂子,新年头上的,扰你了。”若娘进屋,对着周氏笑了笑。

  “我可就等着你来说说话呢!你整日忙,我都逮不着人。”周氏自从知道自家闺女稀罕了若娘家的老四,对若娘更客气了几分。

  云家老四虽与常人有异,但心地不坏,待人赤诚,更不会耍小心思,更何况云家的背后还有将军,更往上还有圣上。

  老五如今已是秀才,待三年后下场,也许又是另一番景象。

  村子里有待嫁闺女的人家,哪家不暗地里打听,也是他们沾了先结识的光,不然云家也不一定会看上银花。

  周氏看向自家一个劲儿黏着老四的小闺女,简直没眼看。

  好在一心只在若娘身上的老四,对着银花也是有求必应,这就行了。

  周氏不理两个小的,站在门口喊了声:“银花她爹,云夫人来了!”

  张得发在后院砍柴火呢。

  放下柴刀用雪搓了搓手,便大步跨进了屋:“夫人,我估摸着你要来。”

  “快请坐,花儿泡个茶。”

  若娘笑着应了,也没多说客套话:“银花她爹,如今你做了湖心岛的里正,想来去岁岛上的事情也遇到了不少,我想着遇到的事儿拖着没有用,还是得解决。”

  “这几日我想了一下,有些事情做的确实不够妥帖,想让你们帮忙拿拿主意。”

  她顿了一下,接过银花递过来的茶杯:“先前刘老仵作的媳妇儿说起想在自家开荒的地种点绿叶菜,我觉得没甚问题。”

  “虽说现在的地块都是我们测算过庄稼产量最高的种法,但地确实是他们自己的。”

  “所以想着,各家的地,就不限制他们种甚么了。”

  “等开春了,我想把隔壁山头买下来开荒,种些作物。”

  她还记得梦中预警的大旱,需要早早开始准备。

  “种易储存的作物最为保险,再一个就是水源的问题,麻烦里正跟经年的老人打听一下,甚样的储水方式最为有效。”

  张得发晒得发黑的脸满是严肃地点了点头:“对,大旱天,一个是吃食一个是水源。”

  “另外还有一个,便是流民,这次的雪灾就是例子,一定要做好悦家村和湖心岛的防护。”若娘想起之前的事,还心有余悸。

  人比其他任何动物,都可怕,尤其是走投无路的人。

  ......

  进入二月下旬,气候渐升,若娘一家便开始忙碌起来。

  一个冬天过去,若娘半点新鲜的水果没吃上,就想起了在悦家村山上种的果树。

  若娘早起去后院转了一圈,老四在翻最后一块地,这边就住了若娘一家,后院圈的很大,足足有五亩地。

  二月开始,两人慢慢翻,现在已经整好了。

  将后排棚子里的牛,猪,羊,鸡,都喂过之后,若娘直起腰跟老四说:“明日回一趟村,去看看山上的果树,顺便看看你大姐他们。”

  “好。”老四翻好地,扛着锄头跟着若娘看看前几天老三送过来的仔猪和小鸡仔,隔壁圈里的黄牛歪着头用牛角碰了碰若娘的胳膊。

  若娘伸手摸了摸它的角:“黄黄刚买回来的时候估摸两百斤不到,现在这个棚子都快装不下它了。

  家里的牲畜取名还是沿用了草儿的叠字,继白白,青青之后,便有了黄黄。

  “等回,新盖。”老四瞪了一眼还蹭着若娘的黄牛,娘以前只摸他和五弟的头的!

  “是要新盖几间,要开荒,还得有肥,她心里有点想法,不知道张得发他们能不能寻到种子。”

  这个朝代农事不兴,很多作物,百姓看种出来收成不好,渐渐地就不愿意去种了,只在官府还保留一些种子,若娘让张得发他们联系了何尤多,想从他手中掏出一些来。

  要是他愿意从京都过来,说不定老五也可以借此回来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