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文龙站在鸭绿江边眺望,终于看不见大河上的船只,他嘴边的笑容也渐渐地收敛了起来,大手一挥:“回城!”
送行的众将也都收起笑脸,纷纷跟随毛文龙返回镇江,一路上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毛承杰的存在,给毛文龙很大的压力。
于公,毛承杰是锦衣卫,属于监察机构,是有皇权特许的天子亲军,带兵在外的,哪个将领能说自己的屁股是干净的?随便抓住一个把柄就不得了!
于私,毛承杰是他儿子,按说老爹面对儿子怎么会有压力?可恰恰这个儿子要武力有武力,要财力有财力,还从小亏欠这个儿子很多。
动武,打不过,论钱,没人家多,想用礼教约束他?异想天开!
在与大明隔绝的女真后方搞游击,天天打仗,拳头大才是硬道理!
想用父为子纲那一套约束他,做白日梦去吧!那小子根本不吃那一套!
强硬的对抗只会将关系搞得更糟糕!
倒不如厚着脸皮运用以柔克刚的方式对付他,围着他!缠着他!对他好!
人心都是肉长的,就不服那小子不乖乖屈服!
毛文龙确实比较务实,脸皮也确实比较厚,竟然低声下气恭维这个半路上认下的儿子,最终将毛承杰恶心跑了。
毛承禄气愤地对毛文龙说:“父帅!你不能再这样下去呀!你在承杰面前哪里有当父亲的样子?你更像……”
“像什么?”毛文龙把眼睛一瞪,“你是不是也想让我这样对你们?”
说着,眼光扫过自己的义子义孙和嫡系将领,众人赶紧低头:“不敢!”
“量你们也不敢!”毛文龙瞪着眼睛训斥道,“我平时怎么教你们的?要知道审时度势!”
“他是谁?那单单是我的儿子吗?他还是堂堂的辽东锦衣卫千户,挂指挥佥事衔,从三品大员!”
“他来是来监督我们的,知道吗?想想你们平常做的那些破事烂事,谁没有抢过百姓的粮食?谁没有拿过百姓财物,谁没有……随便一件拿出来,就够你们喝一壶的!”
“我也知道你们做哪些是有些迫不得已,可律法就是律法,不上称,不到四两,放称上,千金都打不住!砍了你们的脑袋都不为过!”
“但是,你们的脑袋我还有用,是用来杀鞑子的,用来赶走女真人恢复家园的,我怎么会让你们都被砍了!”
“都给我老实点,老子都还没有嫌弃丢人,妨碍你们什么事?”
紧接着,毛文龙又嘿嘿笑了起来:“小子们,你们看到那小子部队的装备了吗?这他娘的让人眼馋,要是拍爽了,说不定也能给我们弄一些,到时候你们可就土鸡变凤凰了,哈哈哈!”
众子孙们都陪着尴尬的笑。
现在,终于把这个大尴尬送走了,没有人再监督他们,他们的大帅再也不用装孙子了,他们的心里仿佛搬去了一座山。
回到镇江守备府,毛文龙看着毛承杰留给他的物资清单笑得见眉不见眼,他手里从来没有掌握过这么多物资,简直就成了土财主呀。
毛承杰不光将镇江的控制权交给了他,府库当中也给他剩下了5000石粮食,3000人的装备,更重要的是,还给他留下了1000门榆木喷和1000斤火药。
毛文龙拿着清单哈哈大笑,抖着清单道:“小子们!看见了吗?老子不光不费吹灰之力拿到了镇江的控制权,还得到了这么多物资,这都是老子这么长时间装孙子赚来的!”
“你们还认为老子低声下气委屈?我们向朝廷上了多少奏折?他们没有任何援助,只是任我们自生自灭,老子不想点办法能行吗?”
众将听到物资清单,也都非常高兴,纷纷恭维道:“还是大帅英明!有了这些物资,我们再也不怕女真人攻城了……”
毛文龙从广宁带领200来人出发,一直都是缺兵少将,武器装备和粮食也都非常短缺。
后来,智取攻占镇江,人是多了,可装备依然稀缺。
由于陈良策是地头蛇,佟养真父子的大部分物资都落入了陈良策手中,毛文龙明明知道也没有办法。
那时他还太弱小,需要搞好统一战线,只要这些人名义上归他指挥,能够对女真人作战,他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那么较真。
再后来,张盘和王志华带人进入镇江,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了陈良策的势力,可又来了李光春。
李光春带领数万东山矿奴加入,不光人数上占优势,矿奴们组织严密,战斗力强悍,势力的平衡再一次被打破。
李光春凭着实力当上了副将,成为现在东江军最强的一股势力。
现在毛文龙得到儿子资助,得到了粮食、兵器铠甲还有火炮,可以武装他自己的势力,掌握主动权。
尤其是那1000门榆木喷,简直就是大杀器。
相对于沉重的火炮,榆木喷较为轻巧,不管是城寨防守,还是攻城夺寨,有了榆木喷的帮助,一打一大片,再勇武的士兵也无法抵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毛文龙有了粮食和装备,腰杆子也硬了起来,对各部进行整编,陈良策担任参军、李光春担任副将,在原有部队的基础上,整编部队,每个营2000人。
第一营毛仲明、第二营毛有德、第三营毛学礼、第四营陈良佑、第五营王学义、第六营齐一亮、第七营张盘、第八营王志华、第九营张亮、第十营刘大可、第十一营阳春,再加上毛承禄的亲卫营,一共12个营。
这样一来,有4个营是毛文龙的亲信,再加上比较亲近他的张盘和王志华2个营,绝对占据了优势。
而陈良策和李光春也各控制三个营,6000余人,力量也不弱。
毛文龙将粮食分配给各个营,装备也分给了他们一些,但大部分都留给了自己的嫡系部队。
装备都是毛帅靠着脸皮从儿子那里要来的,又不是朝廷补给,给多给少陈良策和李光春也不好说什么。
但也有人忿忿不平,觉得既然有物资装备,就不能厚此薄彼,都是同样杀鞑子,应该平均分配。
表现最明显的是齐一亮,他是跟随陈良策一起反正得将领,觉得被区别对待了。
他刚要辩解几句,就被陈良策喝止,眼神里透露出深深的不满。
毛文龙光顾着高兴,可没有理会别人的小心思。
他一方面组织人手修缮镇江的城墙,将一部分榆木喷部署到城墙上,加强防御;另一方面,动员百姓恢复生产,趁着节令多种一些应季的作物,好熬过这个冬天。
虽然毛承杰带走了大量的流民,减轻了很多镇江城的生存压力,但仓库里的粮食是有限的,吃一点儿少一点,光出不进,坚持不了多长时间。
毛文龙留下第六营和亲卫营防卫镇江,其他营都派到周围城寨去恢复生产,抢种一些荞麦、糜子和燕麦,还有大白菜萝卜什么的储备过冬的食物。
他们可没有朝廷的补给,这么多军队,都等在镇江城,那些粮食可禁不住坐吃山空。
镇江地区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喜欢明末风云:开局卖掉辽阳城
送行的众将也都收起笑脸,纷纷跟随毛文龙返回镇江,一路上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毛承杰的存在,给毛文龙很大的压力。
于公,毛承杰是锦衣卫,属于监察机构,是有皇权特许的天子亲军,带兵在外的,哪个将领能说自己的屁股是干净的?随便抓住一个把柄就不得了!
于私,毛承杰是他儿子,按说老爹面对儿子怎么会有压力?可恰恰这个儿子要武力有武力,要财力有财力,还从小亏欠这个儿子很多。
动武,打不过,论钱,没人家多,想用礼教约束他?异想天开!
在与大明隔绝的女真后方搞游击,天天打仗,拳头大才是硬道理!
想用父为子纲那一套约束他,做白日梦去吧!那小子根本不吃那一套!
强硬的对抗只会将关系搞得更糟糕!
倒不如厚着脸皮运用以柔克刚的方式对付他,围着他!缠着他!对他好!
人心都是肉长的,就不服那小子不乖乖屈服!
毛文龙确实比较务实,脸皮也确实比较厚,竟然低声下气恭维这个半路上认下的儿子,最终将毛承杰恶心跑了。
毛承禄气愤地对毛文龙说:“父帅!你不能再这样下去呀!你在承杰面前哪里有当父亲的样子?你更像……”
“像什么?”毛文龙把眼睛一瞪,“你是不是也想让我这样对你们?”
说着,眼光扫过自己的义子义孙和嫡系将领,众人赶紧低头:“不敢!”
“量你们也不敢!”毛文龙瞪着眼睛训斥道,“我平时怎么教你们的?要知道审时度势!”
“他是谁?那单单是我的儿子吗?他还是堂堂的辽东锦衣卫千户,挂指挥佥事衔,从三品大员!”
“他来是来监督我们的,知道吗?想想你们平常做的那些破事烂事,谁没有抢过百姓的粮食?谁没有拿过百姓财物,谁没有……随便一件拿出来,就够你们喝一壶的!”
“我也知道你们做哪些是有些迫不得已,可律法就是律法,不上称,不到四两,放称上,千金都打不住!砍了你们的脑袋都不为过!”
“但是,你们的脑袋我还有用,是用来杀鞑子的,用来赶走女真人恢复家园的,我怎么会让你们都被砍了!”
“都给我老实点,老子都还没有嫌弃丢人,妨碍你们什么事?”
紧接着,毛文龙又嘿嘿笑了起来:“小子们,你们看到那小子部队的装备了吗?这他娘的让人眼馋,要是拍爽了,说不定也能给我们弄一些,到时候你们可就土鸡变凤凰了,哈哈哈!”
众子孙们都陪着尴尬的笑。
现在,终于把这个大尴尬送走了,没有人再监督他们,他们的大帅再也不用装孙子了,他们的心里仿佛搬去了一座山。
回到镇江守备府,毛文龙看着毛承杰留给他的物资清单笑得见眉不见眼,他手里从来没有掌握过这么多物资,简直就成了土财主呀。
毛承杰不光将镇江的控制权交给了他,府库当中也给他剩下了5000石粮食,3000人的装备,更重要的是,还给他留下了1000门榆木喷和1000斤火药。
毛文龙拿着清单哈哈大笑,抖着清单道:“小子们!看见了吗?老子不光不费吹灰之力拿到了镇江的控制权,还得到了这么多物资,这都是老子这么长时间装孙子赚来的!”
“你们还认为老子低声下气委屈?我们向朝廷上了多少奏折?他们没有任何援助,只是任我们自生自灭,老子不想点办法能行吗?”
众将听到物资清单,也都非常高兴,纷纷恭维道:“还是大帅英明!有了这些物资,我们再也不怕女真人攻城了……”
毛文龙从广宁带领200来人出发,一直都是缺兵少将,武器装备和粮食也都非常短缺。
后来,智取攻占镇江,人是多了,可装备依然稀缺。
由于陈良策是地头蛇,佟养真父子的大部分物资都落入了陈良策手中,毛文龙明明知道也没有办法。
那时他还太弱小,需要搞好统一战线,只要这些人名义上归他指挥,能够对女真人作战,他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那么较真。
再后来,张盘和王志华带人进入镇江,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了陈良策的势力,可又来了李光春。
李光春带领数万东山矿奴加入,不光人数上占优势,矿奴们组织严密,战斗力强悍,势力的平衡再一次被打破。
李光春凭着实力当上了副将,成为现在东江军最强的一股势力。
现在毛文龙得到儿子资助,得到了粮食、兵器铠甲还有火炮,可以武装他自己的势力,掌握主动权。
尤其是那1000门榆木喷,简直就是大杀器。
相对于沉重的火炮,榆木喷较为轻巧,不管是城寨防守,还是攻城夺寨,有了榆木喷的帮助,一打一大片,再勇武的士兵也无法抵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毛文龙有了粮食和装备,腰杆子也硬了起来,对各部进行整编,陈良策担任参军、李光春担任副将,在原有部队的基础上,整编部队,每个营2000人。
第一营毛仲明、第二营毛有德、第三营毛学礼、第四营陈良佑、第五营王学义、第六营齐一亮、第七营张盘、第八营王志华、第九营张亮、第十营刘大可、第十一营阳春,再加上毛承禄的亲卫营,一共12个营。
这样一来,有4个营是毛文龙的亲信,再加上比较亲近他的张盘和王志华2个营,绝对占据了优势。
而陈良策和李光春也各控制三个营,6000余人,力量也不弱。
毛文龙将粮食分配给各个营,装备也分给了他们一些,但大部分都留给了自己的嫡系部队。
装备都是毛帅靠着脸皮从儿子那里要来的,又不是朝廷补给,给多给少陈良策和李光春也不好说什么。
但也有人忿忿不平,觉得既然有物资装备,就不能厚此薄彼,都是同样杀鞑子,应该平均分配。
表现最明显的是齐一亮,他是跟随陈良策一起反正得将领,觉得被区别对待了。
他刚要辩解几句,就被陈良策喝止,眼神里透露出深深的不满。
毛文龙光顾着高兴,可没有理会别人的小心思。
他一方面组织人手修缮镇江的城墙,将一部分榆木喷部署到城墙上,加强防御;另一方面,动员百姓恢复生产,趁着节令多种一些应季的作物,好熬过这个冬天。
虽然毛承杰带走了大量的流民,减轻了很多镇江城的生存压力,但仓库里的粮食是有限的,吃一点儿少一点,光出不进,坚持不了多长时间。
毛文龙留下第六营和亲卫营防卫镇江,其他营都派到周围城寨去恢复生产,抢种一些荞麦、糜子和燕麦,还有大白菜萝卜什么的储备过冬的食物。
他们可没有朝廷的补给,这么多军队,都等在镇江城,那些粮食可禁不住坐吃山空。
镇江地区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喜欢明末风云:开局卖掉辽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