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嘉阳那句半开玩笑的问话,像一根细小的刺,扎进了林予冬自己都未曾仔细探查的心湖。
起初只是微不可察的一点异样,但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那根刺却似乎在悄然生长,时不时地,就在某个意想不到的时刻,带来一阵细微却清晰的刺痛感。
初中生活像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色彩远比小时候要斑斓,也复杂得多。
林予冬依然是那个耀眼的存在。
他的成绩稳居年级前列,球场上的身影愈发挺拔矫健,原本就出色的五官长开后,更是添了几分清俊疏朗的气质,轻易就能吸引周遭的目光。
课桌抽屉里偶尔会出现匿名的信件或小礼物,走廊上会有不认识的女生红着脸匆匆跑过,和周嘉阳他们打球时,场边的窃窃私语和笑声也明显多了起来。
对于这些,林予冬表面上维持着一贯的淡然,甚至带着点习以为常的、小小的不耐烦。
他会把包装精美的巧克力随手分给周嘉阳和顾言,会对着场边热烈的注视视若无睹。
但内心深处,那份因被关注而产生的、隐秘的满足感,却也真实存在。
只是,这种满足感,近来常常被另一种更强烈的情绪所覆盖——那是一种连他自己都难以名状的焦躁。
这种焦躁的源头,几乎总是围绕着江见夏。
江见夏也在变化。
她像一株逐渐舒展的植物,褪去了孩童的稚嫩,开始显露出少女的雏形。
她的个子抽高了些,身形依旧纤细,但线条变得柔和。眉眼间的灵秀之气更盛,安静的时候,有种恬淡的美。
在陌生环境或不熟悉的人面前,她依然是那个话不多、略显羞涩的江见夏。
然而,林予冬敏锐地察觉到,她对自己的态度,似乎也掺进了一些微妙的不同。
他们依然每天一起上学、放学。
大多数时候,气氛和过去并无二致。
江见夏还是会叽叽喳喳地跟他分享班里的趣闻,抱怨某个老师拖堂,或者兴奋地计划周末要和程橙去哪里。
林予冬也还是会习惯性地听着,偶尔毒舌地点评几句,或者在她抱怨的时候,下意识地把她肩上沉重的书包接过来自己背着。
但有些瞬间,会让林予冬感到莫名的气闷。
比如,有一次放学,他因为班级值日晚了十几分钟,走到校门口时,看到江见夏正和隔壁班一个男生说话。
那个男生是校篮球队的,个子很高,长得有几分帅气,林予冬隐约记得好像叫陈昊。
江见夏微微仰着头,听着对方说话,脸上带着礼貌的、浅浅的笑容,是那种她在不熟的人面前惯有的文静模样。
风吹起她额前的碎发,夕阳给她周身镀上了一层柔光。
画面看起来很和谐,甚至有点……赏心悦目。
但林予冬心里却猛地一沉,一种说不出的憋闷感瞬间涌了上来。他大步走过去,甚至没理会周嘉阳在后面喊他,径直走到江见夏身边,声音比平时冷了几分:“走了。”
江见夏似乎愣了一下,然后对那个男生点了点头,跟着林予冬走了。
路上,她好奇地问:“哥哥,你今天值日怎么这么久?”
林予冬却只是含糊地“嗯”了一声,目光看着前方,心里乱糟糟的。
他想问刚才那个男生跟她说了什么,为什么要对她笑,但话到嘴边,又觉得毫无立场,只能化作更深的烦躁。
还有一次,课间操的时候,他无意中看到江见夏和程橙、许薇凑在一起,不知道在聊什么秘密,三个女孩笑得花枝乱颤。
许薇还促狭地推了江见夏一下,江见夏的脸颊瞬间飞起两抹红晕,娇嗔地去捂许薇的嘴。
那一刻,林予冬忽然觉得,江见夏那个羞赧又带着点甜蜜的表情,异常刺眼。
她们在聊什么?是不是……和哪个男生有关?这种猜测像蚂蚁一样啃噬着他的心,让他一整个上午都心神不宁。
更让林予冬困惑的是江见夏对他身边出现的女生的反应。
有一次,班里一个性格大方的女生,因为一道数学题来请教林予冬,两人站在走廊上讨论了几句。
那女生离开后,林予冬一回头,就看见江见夏不知何时站在不远处,正静静地看着他。
她的表情没什么异常,甚至在他看过去时,还对他笑了笑。
但林予冬却捕捉到她眼神里一闪而过的、极其细微的情绪,像是……审视?或者一丝不易察觉的不悦?
晚上一起回家的路上,江见夏状似无意地提起:“刚才那个女生,是你们班的学习委员吧?好像挺厉害的。”
林予冬“嗯”了一声,没多想。
江见夏却又接着说:“她跟你说话的时候,靠得挺近的嘛。”
林予冬脚步一顿,侧头看她。
江见夏却若无其事地踢着脚下的石子,语气轻松:“没什么,就是随便说说。哥哥你这么受欢迎,很正常啦。”
这话听起来像是打趣,但林予冬却莫名从中品出了一点酸溜溜的味道。
这种发现非但没有让他不快,反而像一缕微风,悄悄吹散了他心头的些许阴霾,甚至带来一丝隐秘的欣喜。
他故意板起脸:“胡说什么,讨论题目而已。”
“知道啦知道啦。”江见夏撇撇嘴,但嘴角似乎微微翘起了一点。
类似的小插曲开始时不时地上演。
林予冬渐渐意识到,江见夏似乎对他身边出现的异性,有着一种奇妙的“领土意识”。
虽然她从不明确表达,总是用看似随意的话语或细微的表情透露出来,但这种独占欲,却奇异地抚平了林予冬心中因她而起的部分焦躁。
他甚至开始有点……享受这种被她暗暗在意的感觉。
原来,并非只有他一个人被困在这种莫名的心绪里。
他们仿佛在玩一场心照不宣的游戏,彼此试探,彼此在意,在青春期的迷惘中,笨拙地确认着对方在自己生命中的特殊位置。
时光在这种微妙而胶着的状态下悄然流逝。
梧桐树再次枝繁叶茂时,他们迎来了初中毕业。
中考放榜,林予冬和江见夏都不负众望,一同考上了市里最好的重点高中。
这份喜悦冲淡了离别的小小愁绪,也给了两家人一个庆祝的理由。
作为升学奖励,两家父母一合计,决定暑假带孩子们去海南玩一趟,好好放松一下。
他们在一个安静的海湾边租下了一栋带小院子的临海别墅,准备在那里住上整整一个月。
海边的夏天,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
咸湿的海风,湛蓝到不真实的海水,高大的椰子树在阳光下投下斑驳的影子,洁白的沙滩细腻柔软。
对于两个在内陆城市长大的少年少女来说,这里宛如一个梦幻的国度。
江见夏尤其兴奋。
她换上了新买的泳衣,是保守的裙式分体款,嫩黄色衬得她皮肤愈发白皙。
虽然包裹得还算严实,但少女日渐玲珑的曲线,在泳衣的勾勒下,已然显露出青春的动人。
林予冬第一次看到她这身打扮时,目光不自觉地停留了几秒,随即有些不自然地移开,耳根微微发热。
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江见夏真的长大了。
白天,他们一起去海边游泳、堆沙堡、捡贝壳。
林予冬游泳技术很好,像条鱼一样在海里穿梭,偶尔会故意潜到水底,扯一下江见夏的脚踝,吓得她哇哇大叫,然后才大笑着浮出水面,迎接她气急败坏的“追打”。
江见夏则喜欢坐在沙滩伞下,看着不远处打球,或者和林予冬一起沿着海岸线散步,分享冰淇淋。
就是在一次散步买椰子的过程中,江见夏认识了那个在自家海鲜店门口帮忙的男孩。
男孩叫阿亮,皮肤是健康的小麦色,笑容爽朗,有着海边少年特有的阳光和健谈。
他热情地帮江见夏挑了两个最甜的椰子,还教她怎么辨认本地椰子和外地椰子。
江见夏觉得有趣,多问了几句关于海鲜和赶海的事情,阿亮都耐心地回答了。
这本是一次再普通不过的偶遇。
但接下来几天,江见夏和程橙去买海鲜或者水果时,又碰到了阿亮几次。
阿亮总是很热情地打招呼,有时还会送她们一些新鲜的小鱼或者特色水果。
江见夏觉得他像个有趣的本地向导,和他聊天能了解到很多新奇的事情,所以也并不排斥。
然而,这一切落在林予冬眼里,却完全变了味道。
他看到江见夏和阿亮有说有笑,看到阿亮看江见夏时毫不掩饰的欣赏目光,看到江见夏接过阿亮递来的东西时脸上自然流露的笑容……
一种陌生的、强烈的酸意像海潮般涌上心头,几乎要将他淹没。
他变得异常沉默,脸色也阴沉沉的。
当江见夏开心地把阿亮送的一串贝壳风铃拿给他看时,林予冬终于忍不住,冷冰冰地抛出一句:“别人的东西就那么好吗?嗯?一点小恩小惠就把你收买了?”语气里的尖刻连他自己都吓了一跳。
江见夏愣住了,脸上的笑容僵住,眼圈瞬间就红了。
她咬着嘴唇,看了林予冬几秒,什么也没说,转身跑回了房间。
接下来的两天,气氛降到了冰点。
江见夏刻意躲着林予冬,吃饭时也低着头不说话。
林予冬心里又后悔又憋闷,想道歉,却又拉不下脸,更无法解释自己那毫无来由的怒火。
那种失控的感觉让他无比烦躁。
这天晚上,海风轻柔,月色很好。
江见夏洗完澡,躺在床上却毫无睡意。
白天和林予冬的冷战让她心里堵得难受。
她起身走到落地窗前,想看看海景平复一下心情,却意外地看到楼下院子里,靠近海边的躺椅上,坐着一个人影。
是林予冬。
他穿着简单的白t恤和短裤,身影在月光下显得有些孤寂。
他没有玩手机,也没有看书,只是静静地望着远处黑暗中海天相接的地方,不知道在想什么。
江见夏的心微微一动。
犹豫了片刻,她轻手轻脚地下了楼,推开玻璃门,走到了院子里。
听到脚步声,林予冬回过头。
看到是她,他眼中闪过一丝意外,随即又染上几分复杂的神色,像是松了口气,又像是更加紧张。
江见夏走到他旁边的另一张躺椅上坐下,双手抱着膝盖,也望向大海。
两人一时无话,只有海浪轻轻拍打沙滩的声音,周而复始。
沉默了许久,还是林予冬先开了口,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有些低哑:“……还没睡?”
“嗯。”江见夏轻轻应了一声,“睡不着。看到你在这里。”
又是一阵沉默。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微妙的张力。
“我……”林予冬似乎下了很大的决心,转过头,目光灼灼地看向江见夏,“对不起,我这几天,心情不好。”
江见夏也转过头,对上他的视线。
月光下,他的轮廓显得有些模糊,但眼神却异常明亮,里面翻涌着她看不懂的情绪。
“是因为我吗?”江见夏小声问,带着点委屈和试探。
林予冬深吸了一口气,像是要鼓起勇气面对什么难题。“是。”
他坦白了,声音里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意味,“我看到你和那个……阿亮说话,笑得很开心,我心里就很不舒服。非常不舒服。”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组织语言,眉头微微蹙起,脸上露出一种困惑又懊恼的神情:“我不知道自己怎么了。就像……像小时候最喜欢的玩具,被别人碰了一样。但你不是玩具,我知道这样想不对,很幼稚,很……奇怪。可我控制不住。”
他越说语速越快,像是要把积压在心底的情绪全部倾倒出来:“我看到别人靠近你,对你好,或者你对别人笑,我就觉得烦躁,想生气。江见夏,我好像……对你有一种很不正常的占有欲。”
说完这些话,林予冬仿佛用尽了力气,他低下头,不敢再看江见夏的眼睛,等待着她的反应。
是惊讶?是厌恶?还是觉得他不可理喻?
时间仿佛凝固了。
只有海潮声依旧。
过了好一会儿,江见夏才轻轻地、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她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但语气却异常清晰:
“我……我也是。”
林予冬猛地抬起头,难以置信地看着她。
江见夏的脸在月光下泛起红晕,她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用手指无意识地划着躺椅的扶手,声音更小了些,却字字清晰:“我看到有女生找你说话,靠你很近,或者给你送东西……我心里也会闷闷的,不舒服。我也会想,哥哥是不是觉得她们比我更好看,更讨人喜欢……我,我好像也对你……有那种奇怪的占有欲。”
她鼓起勇气,再次抬起头,看向林予冬,眼中水光潋滟,有羞涩,有不安,但更多的是某种确认后的释然:“原来……不只是我一个人这样觉得。”
四目相对。
空气中那种紧张的张力仿佛瞬间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奇异的、温热的暖流。
他们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困惑,同样的挣扎,以及……同样的,无法言喻的在意。
一种难以形容的轻松感席卷了两人。
他们都没有再说话,但一种无声的默契已经在空气中流淌开来。
原来,那些莫名的烦躁、刻意的试探、酸涩的情绪,并非自己一个人的独角戏。对方也深陷其中。
这个认知,像一把钥匙,轻轻打开了某个紧锁的盒子。
他们没有明确地说“喜欢”,更没有谈及“爱情”,那些词汇对此刻的他们来说,或许还太过沉重和遥远。
但他们确认了彼此在对方生命中无可替代的特殊性,确认了那种想要独占对方的、笨拙而强烈的情感是相互的。
这似乎就足够了。
林予冬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一直紧绷的肩膀松弛下来。
他重新靠回躺椅上,仰头看着漫天繁星,嘴角不自觉地勾起一抹浅浅的、如释重负的弧度。
江见夏也学着他的样子,放松地躺下,看着星空。
海风轻柔地拂过面颊,带着海水特有的咸味和一丝若有若无的花香。
刚才的委屈和憋闷早已烟消云散,心里被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和安宁填满。
那一晚,他们并排躺在海边的躺椅上,看着星星,听着潮声,很久很久,都没有再说话。
但一种崭新而亲密的关系,已然在那个夏夜,随着潮汐悄悄确立。
暑假结束后,他们升入了市一中。
高中生活更加紧张忙碌,他们没有被分在同一个班。
但两家商量后,为了让他们有更好的学习环境,给他们办好了走读。
于是,他们依旧一起上下学,一起写作业到深夜,一起吃饭,分享各自班级里的趣事和烦恼。
生活似乎回到了过去的轨道,但又分明不同了。
那种在海南海边确认过的、心照不宣的默契,让他们的相处模式悄然发生了变化。
林予冬依旧会毒舌地吐槽江见夏数学题做得慢,但会把整理好的笔记悄悄塞进她书包;
江见夏依旧会在他打球后嫌弃他一身汗,却会提前准备好温水和毛巾。
他们之间的眼神交流多了起来,一个对视就能读懂对方未说出口的话。
偶尔无意的肢体接触,比如递东西时指尖的轻碰,并肩走路时手臂的摩擦,都会让心跳悄然漏掉一拍,空气中弥漫着若有似无的暧昧气息。
他们都知道,有什么东西已经不一样了。
那层窗户纸薄得几乎透明,似乎只需要一个合适的时机,轻轻一戳,就能看到后面早已繁花盛开的风景。
一切都只是等着被说破。
高中三年在繁重的学业和这种甜蜜的煎熬中飞快流逝。
毕业典礼那天,阳光灿烂得像他们初识的那个黄昏。
穿着毕业服的林予冬,在散场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准确地找到了江见夏。
他看着她,三年时光让她出落得更加亭亭玉立,眉眼间的温柔和灵动交织在一起,动人心魄。
周围是同学们的欢呼、拥抱和告别,喧闹无比,但林予冬的眼里只有她。
他深吸一口气,走到她面前,耳根微红,但眼神坚定,清澈的声音清晰地传入她耳中:
“江见夏,我们在一起吧。”
不是疑问句,而是陈述句。
带着他特有的、一点点臭屁的笃定,和压抑了许久的、再也无法掩饰的深情。
江见夏仰头看着他,阳光在他身后勾勒出耀眼的光圈。
她怔了几秒,随即,脸上绽开一个无比灿烂的笑容,眼睛里闪烁着比阳光还要明亮的光彩。她没有丝毫犹豫,用力地点了点头:
“好。”
一切水到渠成。
梧桐树的影子拉得很长,终于将那份早已深入骨髓的陪伴与默契,谱写成恋曲的第一个音符。
起初只是微不可察的一点异样,但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那根刺却似乎在悄然生长,时不时地,就在某个意想不到的时刻,带来一阵细微却清晰的刺痛感。
初中生活像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色彩远比小时候要斑斓,也复杂得多。
林予冬依然是那个耀眼的存在。
他的成绩稳居年级前列,球场上的身影愈发挺拔矫健,原本就出色的五官长开后,更是添了几分清俊疏朗的气质,轻易就能吸引周遭的目光。
课桌抽屉里偶尔会出现匿名的信件或小礼物,走廊上会有不认识的女生红着脸匆匆跑过,和周嘉阳他们打球时,场边的窃窃私语和笑声也明显多了起来。
对于这些,林予冬表面上维持着一贯的淡然,甚至带着点习以为常的、小小的不耐烦。
他会把包装精美的巧克力随手分给周嘉阳和顾言,会对着场边热烈的注视视若无睹。
但内心深处,那份因被关注而产生的、隐秘的满足感,却也真实存在。
只是,这种满足感,近来常常被另一种更强烈的情绪所覆盖——那是一种连他自己都难以名状的焦躁。
这种焦躁的源头,几乎总是围绕着江见夏。
江见夏也在变化。
她像一株逐渐舒展的植物,褪去了孩童的稚嫩,开始显露出少女的雏形。
她的个子抽高了些,身形依旧纤细,但线条变得柔和。眉眼间的灵秀之气更盛,安静的时候,有种恬淡的美。
在陌生环境或不熟悉的人面前,她依然是那个话不多、略显羞涩的江见夏。
然而,林予冬敏锐地察觉到,她对自己的态度,似乎也掺进了一些微妙的不同。
他们依然每天一起上学、放学。
大多数时候,气氛和过去并无二致。
江见夏还是会叽叽喳喳地跟他分享班里的趣闻,抱怨某个老师拖堂,或者兴奋地计划周末要和程橙去哪里。
林予冬也还是会习惯性地听着,偶尔毒舌地点评几句,或者在她抱怨的时候,下意识地把她肩上沉重的书包接过来自己背着。
但有些瞬间,会让林予冬感到莫名的气闷。
比如,有一次放学,他因为班级值日晚了十几分钟,走到校门口时,看到江见夏正和隔壁班一个男生说话。
那个男生是校篮球队的,个子很高,长得有几分帅气,林予冬隐约记得好像叫陈昊。
江见夏微微仰着头,听着对方说话,脸上带着礼貌的、浅浅的笑容,是那种她在不熟的人面前惯有的文静模样。
风吹起她额前的碎发,夕阳给她周身镀上了一层柔光。
画面看起来很和谐,甚至有点……赏心悦目。
但林予冬心里却猛地一沉,一种说不出的憋闷感瞬间涌了上来。他大步走过去,甚至没理会周嘉阳在后面喊他,径直走到江见夏身边,声音比平时冷了几分:“走了。”
江见夏似乎愣了一下,然后对那个男生点了点头,跟着林予冬走了。
路上,她好奇地问:“哥哥,你今天值日怎么这么久?”
林予冬却只是含糊地“嗯”了一声,目光看着前方,心里乱糟糟的。
他想问刚才那个男生跟她说了什么,为什么要对她笑,但话到嘴边,又觉得毫无立场,只能化作更深的烦躁。
还有一次,课间操的时候,他无意中看到江见夏和程橙、许薇凑在一起,不知道在聊什么秘密,三个女孩笑得花枝乱颤。
许薇还促狭地推了江见夏一下,江见夏的脸颊瞬间飞起两抹红晕,娇嗔地去捂许薇的嘴。
那一刻,林予冬忽然觉得,江见夏那个羞赧又带着点甜蜜的表情,异常刺眼。
她们在聊什么?是不是……和哪个男生有关?这种猜测像蚂蚁一样啃噬着他的心,让他一整个上午都心神不宁。
更让林予冬困惑的是江见夏对他身边出现的女生的反应。
有一次,班里一个性格大方的女生,因为一道数学题来请教林予冬,两人站在走廊上讨论了几句。
那女生离开后,林予冬一回头,就看见江见夏不知何时站在不远处,正静静地看着他。
她的表情没什么异常,甚至在他看过去时,还对他笑了笑。
但林予冬却捕捉到她眼神里一闪而过的、极其细微的情绪,像是……审视?或者一丝不易察觉的不悦?
晚上一起回家的路上,江见夏状似无意地提起:“刚才那个女生,是你们班的学习委员吧?好像挺厉害的。”
林予冬“嗯”了一声,没多想。
江见夏却又接着说:“她跟你说话的时候,靠得挺近的嘛。”
林予冬脚步一顿,侧头看她。
江见夏却若无其事地踢着脚下的石子,语气轻松:“没什么,就是随便说说。哥哥你这么受欢迎,很正常啦。”
这话听起来像是打趣,但林予冬却莫名从中品出了一点酸溜溜的味道。
这种发现非但没有让他不快,反而像一缕微风,悄悄吹散了他心头的些许阴霾,甚至带来一丝隐秘的欣喜。
他故意板起脸:“胡说什么,讨论题目而已。”
“知道啦知道啦。”江见夏撇撇嘴,但嘴角似乎微微翘起了一点。
类似的小插曲开始时不时地上演。
林予冬渐渐意识到,江见夏似乎对他身边出现的异性,有着一种奇妙的“领土意识”。
虽然她从不明确表达,总是用看似随意的话语或细微的表情透露出来,但这种独占欲,却奇异地抚平了林予冬心中因她而起的部分焦躁。
他甚至开始有点……享受这种被她暗暗在意的感觉。
原来,并非只有他一个人被困在这种莫名的心绪里。
他们仿佛在玩一场心照不宣的游戏,彼此试探,彼此在意,在青春期的迷惘中,笨拙地确认着对方在自己生命中的特殊位置。
时光在这种微妙而胶着的状态下悄然流逝。
梧桐树再次枝繁叶茂时,他们迎来了初中毕业。
中考放榜,林予冬和江见夏都不负众望,一同考上了市里最好的重点高中。
这份喜悦冲淡了离别的小小愁绪,也给了两家人一个庆祝的理由。
作为升学奖励,两家父母一合计,决定暑假带孩子们去海南玩一趟,好好放松一下。
他们在一个安静的海湾边租下了一栋带小院子的临海别墅,准备在那里住上整整一个月。
海边的夏天,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
咸湿的海风,湛蓝到不真实的海水,高大的椰子树在阳光下投下斑驳的影子,洁白的沙滩细腻柔软。
对于两个在内陆城市长大的少年少女来说,这里宛如一个梦幻的国度。
江见夏尤其兴奋。
她换上了新买的泳衣,是保守的裙式分体款,嫩黄色衬得她皮肤愈发白皙。
虽然包裹得还算严实,但少女日渐玲珑的曲线,在泳衣的勾勒下,已然显露出青春的动人。
林予冬第一次看到她这身打扮时,目光不自觉地停留了几秒,随即有些不自然地移开,耳根微微发热。
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江见夏真的长大了。
白天,他们一起去海边游泳、堆沙堡、捡贝壳。
林予冬游泳技术很好,像条鱼一样在海里穿梭,偶尔会故意潜到水底,扯一下江见夏的脚踝,吓得她哇哇大叫,然后才大笑着浮出水面,迎接她气急败坏的“追打”。
江见夏则喜欢坐在沙滩伞下,看着不远处打球,或者和林予冬一起沿着海岸线散步,分享冰淇淋。
就是在一次散步买椰子的过程中,江见夏认识了那个在自家海鲜店门口帮忙的男孩。
男孩叫阿亮,皮肤是健康的小麦色,笑容爽朗,有着海边少年特有的阳光和健谈。
他热情地帮江见夏挑了两个最甜的椰子,还教她怎么辨认本地椰子和外地椰子。
江见夏觉得有趣,多问了几句关于海鲜和赶海的事情,阿亮都耐心地回答了。
这本是一次再普通不过的偶遇。
但接下来几天,江见夏和程橙去买海鲜或者水果时,又碰到了阿亮几次。
阿亮总是很热情地打招呼,有时还会送她们一些新鲜的小鱼或者特色水果。
江见夏觉得他像个有趣的本地向导,和他聊天能了解到很多新奇的事情,所以也并不排斥。
然而,这一切落在林予冬眼里,却完全变了味道。
他看到江见夏和阿亮有说有笑,看到阿亮看江见夏时毫不掩饰的欣赏目光,看到江见夏接过阿亮递来的东西时脸上自然流露的笑容……
一种陌生的、强烈的酸意像海潮般涌上心头,几乎要将他淹没。
他变得异常沉默,脸色也阴沉沉的。
当江见夏开心地把阿亮送的一串贝壳风铃拿给他看时,林予冬终于忍不住,冷冰冰地抛出一句:“别人的东西就那么好吗?嗯?一点小恩小惠就把你收买了?”语气里的尖刻连他自己都吓了一跳。
江见夏愣住了,脸上的笑容僵住,眼圈瞬间就红了。
她咬着嘴唇,看了林予冬几秒,什么也没说,转身跑回了房间。
接下来的两天,气氛降到了冰点。
江见夏刻意躲着林予冬,吃饭时也低着头不说话。
林予冬心里又后悔又憋闷,想道歉,却又拉不下脸,更无法解释自己那毫无来由的怒火。
那种失控的感觉让他无比烦躁。
这天晚上,海风轻柔,月色很好。
江见夏洗完澡,躺在床上却毫无睡意。
白天和林予冬的冷战让她心里堵得难受。
她起身走到落地窗前,想看看海景平复一下心情,却意外地看到楼下院子里,靠近海边的躺椅上,坐着一个人影。
是林予冬。
他穿着简单的白t恤和短裤,身影在月光下显得有些孤寂。
他没有玩手机,也没有看书,只是静静地望着远处黑暗中海天相接的地方,不知道在想什么。
江见夏的心微微一动。
犹豫了片刻,她轻手轻脚地下了楼,推开玻璃门,走到了院子里。
听到脚步声,林予冬回过头。
看到是她,他眼中闪过一丝意外,随即又染上几分复杂的神色,像是松了口气,又像是更加紧张。
江见夏走到他旁边的另一张躺椅上坐下,双手抱着膝盖,也望向大海。
两人一时无话,只有海浪轻轻拍打沙滩的声音,周而复始。
沉默了许久,还是林予冬先开了口,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有些低哑:“……还没睡?”
“嗯。”江见夏轻轻应了一声,“睡不着。看到你在这里。”
又是一阵沉默。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微妙的张力。
“我……”林予冬似乎下了很大的决心,转过头,目光灼灼地看向江见夏,“对不起,我这几天,心情不好。”
江见夏也转过头,对上他的视线。
月光下,他的轮廓显得有些模糊,但眼神却异常明亮,里面翻涌着她看不懂的情绪。
“是因为我吗?”江见夏小声问,带着点委屈和试探。
林予冬深吸了一口气,像是要鼓起勇气面对什么难题。“是。”
他坦白了,声音里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意味,“我看到你和那个……阿亮说话,笑得很开心,我心里就很不舒服。非常不舒服。”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组织语言,眉头微微蹙起,脸上露出一种困惑又懊恼的神情:“我不知道自己怎么了。就像……像小时候最喜欢的玩具,被别人碰了一样。但你不是玩具,我知道这样想不对,很幼稚,很……奇怪。可我控制不住。”
他越说语速越快,像是要把积压在心底的情绪全部倾倒出来:“我看到别人靠近你,对你好,或者你对别人笑,我就觉得烦躁,想生气。江见夏,我好像……对你有一种很不正常的占有欲。”
说完这些话,林予冬仿佛用尽了力气,他低下头,不敢再看江见夏的眼睛,等待着她的反应。
是惊讶?是厌恶?还是觉得他不可理喻?
时间仿佛凝固了。
只有海潮声依旧。
过了好一会儿,江见夏才轻轻地、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她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但语气却异常清晰:
“我……我也是。”
林予冬猛地抬起头,难以置信地看着她。
江见夏的脸在月光下泛起红晕,她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用手指无意识地划着躺椅的扶手,声音更小了些,却字字清晰:“我看到有女生找你说话,靠你很近,或者给你送东西……我心里也会闷闷的,不舒服。我也会想,哥哥是不是觉得她们比我更好看,更讨人喜欢……我,我好像也对你……有那种奇怪的占有欲。”
她鼓起勇气,再次抬起头,看向林予冬,眼中水光潋滟,有羞涩,有不安,但更多的是某种确认后的释然:“原来……不只是我一个人这样觉得。”
四目相对。
空气中那种紧张的张力仿佛瞬间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奇异的、温热的暖流。
他们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困惑,同样的挣扎,以及……同样的,无法言喻的在意。
一种难以形容的轻松感席卷了两人。
他们都没有再说话,但一种无声的默契已经在空气中流淌开来。
原来,那些莫名的烦躁、刻意的试探、酸涩的情绪,并非自己一个人的独角戏。对方也深陷其中。
这个认知,像一把钥匙,轻轻打开了某个紧锁的盒子。
他们没有明确地说“喜欢”,更没有谈及“爱情”,那些词汇对此刻的他们来说,或许还太过沉重和遥远。
但他们确认了彼此在对方生命中无可替代的特殊性,确认了那种想要独占对方的、笨拙而强烈的情感是相互的。
这似乎就足够了。
林予冬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一直紧绷的肩膀松弛下来。
他重新靠回躺椅上,仰头看着漫天繁星,嘴角不自觉地勾起一抹浅浅的、如释重负的弧度。
江见夏也学着他的样子,放松地躺下,看着星空。
海风轻柔地拂过面颊,带着海水特有的咸味和一丝若有若无的花香。
刚才的委屈和憋闷早已烟消云散,心里被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和安宁填满。
那一晚,他们并排躺在海边的躺椅上,看着星星,听着潮声,很久很久,都没有再说话。
但一种崭新而亲密的关系,已然在那个夏夜,随着潮汐悄悄确立。
暑假结束后,他们升入了市一中。
高中生活更加紧张忙碌,他们没有被分在同一个班。
但两家商量后,为了让他们有更好的学习环境,给他们办好了走读。
于是,他们依旧一起上下学,一起写作业到深夜,一起吃饭,分享各自班级里的趣事和烦恼。
生活似乎回到了过去的轨道,但又分明不同了。
那种在海南海边确认过的、心照不宣的默契,让他们的相处模式悄然发生了变化。
林予冬依旧会毒舌地吐槽江见夏数学题做得慢,但会把整理好的笔记悄悄塞进她书包;
江见夏依旧会在他打球后嫌弃他一身汗,却会提前准备好温水和毛巾。
他们之间的眼神交流多了起来,一个对视就能读懂对方未说出口的话。
偶尔无意的肢体接触,比如递东西时指尖的轻碰,并肩走路时手臂的摩擦,都会让心跳悄然漏掉一拍,空气中弥漫着若有似无的暧昧气息。
他们都知道,有什么东西已经不一样了。
那层窗户纸薄得几乎透明,似乎只需要一个合适的时机,轻轻一戳,就能看到后面早已繁花盛开的风景。
一切都只是等着被说破。
高中三年在繁重的学业和这种甜蜜的煎熬中飞快流逝。
毕业典礼那天,阳光灿烂得像他们初识的那个黄昏。
穿着毕业服的林予冬,在散场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准确地找到了江见夏。
他看着她,三年时光让她出落得更加亭亭玉立,眉眼间的温柔和灵动交织在一起,动人心魄。
周围是同学们的欢呼、拥抱和告别,喧闹无比,但林予冬的眼里只有她。
他深吸一口气,走到她面前,耳根微红,但眼神坚定,清澈的声音清晰地传入她耳中:
“江见夏,我们在一起吧。”
不是疑问句,而是陈述句。
带着他特有的、一点点臭屁的笃定,和压抑了许久的、再也无法掩饰的深情。
江见夏仰头看着他,阳光在他身后勾勒出耀眼的光圈。
她怔了几秒,随即,脸上绽开一个无比灿烂的笑容,眼睛里闪烁着比阳光还要明亮的光彩。她没有丝毫犹豫,用力地点了点头:
“好。”
一切水到渠成。
梧桐树的影子拉得很长,终于将那份早已深入骨髓的陪伴与默契,谱写成恋曲的第一个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