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一 后来的故事(2)-《六月底【校园】》

  纽约的夏天,阳光炽烈得与南城的粘稠不同,带着一种干脆利落的灼热。

  林予冬的复健中心坐落在布鲁克林一个绿树成荫的安静社区旁。

  租住的公寓离得很近,推开窗就能看见疗养院爬满常春藤的红砖墙。

  江见夏的生活迅速被两点一线填满:公寓与复健室。

  复健室明亮、宽敞,空气里弥漫着消毒水、汗水和橡胶器械的味道。

  对林予冬而言,每一天都是新的战役。

  最初,仅仅是依靠器械从轮椅上尝试站立,就耗尽了他全身的力气。

  汗水瞬间浸透康复服,沿着他苍白却线条愈发清晰的下颌滚落,砸在光洁的地板上,像一颗颗断线的玻璃珠。

  他紧咬着牙关,额角青筋暴起,每一次对抗重力、调动那些沉睡或受损的神经,都伴随着剧烈的颤抖和无法抑制的低吼。

  物理治疗师冷静而专业的口令,像精准的鼓点,敲打着他疲惫不堪的神经。

  江见夏总是安静地坐在角落的长椅上。

  她不再像最初那样,看到他因疼痛而扭曲的脸庞就忍不住冲过去。

  她学会了克制,学会了在他眼神扫过来寻求支撑时,回以一个坚定、无声的微笑,用口型说“加油”。

  她的目光紧紧追随着他,在他因脱力几乎摔倒时,她的心脏会猛地揪紧,手指下意识地掐进掌心,留下月牙形的印记。

  “再来一次,winter,”金发碧眼的治疗师rk声音沉稳,“专注你的核心,左腿,用力蹬地!很好,稳住!坚持住,5…4…3…2…1!漂亮!”

  当林予冬终于能靠自己的力量在平行杠内站满规定时间,汗水顺着发梢滴落,胸膛剧烈起伏,他喘着粗气,第一时间寻找江见夏的位置。

  看到她眼中闪烁的泪光和毫不掩饰的骄傲,他咧开嘴,露出一个疲惫却灿烂无比的笑容。

  那一刻,所有的苦痛仿佛都值得。

  时间在复健的汗水、公寓里飘散的药味和江见夏精心熬煮的中式汤水中缓慢流淌。

  七月中旬,一个寻常的傍晚,林予冬神秘兮兮地让江见夏换上一件漂亮裙子。

  车子驶离布鲁克林,穿过灯火璀璨的曼哈顿,最终停在了哈德逊河边一家能看到自由女神像全景的高层餐厅露台。

  露台被精心布置过,柔和的灯光,清新的花束,悠扬的小提琴声流淌在夏夜的微风里。

  林予冬拄着临时使用的金属拐杖,站得笔直。

  桌上放着一个精致的蛋糕,上面写着:“happy bted 18th birthday, Lingling.”

  “在我昏迷的时候,你连十八岁生日都没好好过,成年礼也错过了。”林予冬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眼神却温柔得能融化星光,“粼粼,今天补给你。成年快乐。”

  他拿出一个丝绒盒子,里面是一条新的手链,来自梵克雅宝的蓝宝石四叶草,代表这幸运。

  烛光摇曳,映着江见夏眼中的泪光。

  远处,自由女神像手持火炬,静静守护着这座不夜城。

  这个迟来的、盛大的成年礼,弥补了所有遗憾,也成为了纽约夏夜最璀璨的记忆。

  纽约的盛夏时光被拉得很长,又在指缝间溜得飞快。

  林予冬母亲找来的几台相机——一台复古的宝丽来拍立得,一台小巧轻便的徕卡旁轴,还有一台沉甸甸的尼康单反,成了他们探索这座城市的眼睛。

  中央公园绵延的绿意里,林予冬坐在树荫下的长椅上,江见夏举着拍立得,对着他按下快门。

  “咔嚓”一声轻响,吐出的相纸被江见夏小心地甩动着,影像在阳光下渐渐清晰:少年穿着简单的白t恤,坐在轮椅上,背后是波光粼粼的湖面,阳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他身上投下斑驳的光点,他微微歪着头,对着镜头笑得干净又温柔。

  布鲁克林大桥古老的钢索在黄昏中如同巨大的竖琴。

  江见夏站在桥中央,扶着栏杆,海风扬起她的长发和裙摆。

  林予冬坐在轮椅上,有些吃力地举起那台沉甸甸的单反,笨拙地调整着焦距。

  快门按下,定格下女孩回眸时被夕阳镀上金边的侧影,背景是曼哈顿下城鳞次栉比的摩天楼群。

  大都会博物馆空旷的埃及展厅,巨大的石柱投下森然的阴影。

  江见夏推着轮椅,在一具法老的石棺前停下。

  林予冬拿起徕卡,对着石棺上神秘古老的象形文字和旁边江见夏好奇凑近的脸庞,按下了快门。黑白胶片特有的颗粒感,凝固了时光的厚重与少女的鲜活。

  苏豪区狭窄的街道两旁是铸铁建筑和时髦的精品店。

  江见夏在一个售卖手工饰品的小摊前流连,拿起一对造型别致的银色耳钉,在耳垂上比划着,转头看向林予冬,眼里带着询问。

  林予冬笑着点头,掏出钱包。

  小贩麻利地包装好,递过来时,林予冬顺手拿起拍立得,对着正低头欣赏战利品的江见夏又拍了一张。

  照片里,女孩眉眼弯弯,手里捏着小小的首饰袋,背景是色彩跳跃的涂鸦墙。

  照片一张张增加,贴在疗养中心房间的软木板上,拼凑出属于他们的、带着纽约光影与夏日温度的回忆地图。

  八月底,纽约的暑热开始消退。

  在又一次复健评估后,rk露出了赞许的笑容:“winter,你创造了奇迹。现在,你可以告别大部分重型器械了。试试这个。”他递过来一副更轻便的肘拐。

  林予冬深吸一口气,在江见夏和rk的注视下,尝试着仅靠肘拐支撑身体重量。

  他站得很稳,甚至尝试着向前迈出了一小步。

  虽然动作还有些僵硬生涩,但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跨越——他能够拄着拐杖自主站立和行走了!

  喜悦像气泡一样在两人心中升腾。

  然而,这份喜悦也意味着分别的时刻临近。

  江见夏的开学日期就在眼前。

  离别的前一晚,公寓里弥漫着浓浓的不舍。

  林予冬紧紧抱着江见夏,下巴抵着她的发顶,声音闷闷的:“这边剩下的借助仪器的复健项目,我会尽快完成。然后,我就带着我的复健团队一起打包回去。”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坚定,“等我回去备考。我们说好的,要一起读大学,我可不能食言。”

  江见夏从他怀里抬起头,故意板起小脸,伸手捏了捏他恢复了些许血色的脸颊:“嗯哼,那我就在S大等着你了,林学弟。不过,”

  她眼中闪过一丝狡黠,“S大的分数线可不低哦,学弟可要加油了。”

  “学姐放心,”林予冬低头,亲昵地吻了吻她捏着自己脸的手指,眼底是志在必得的笑意,“为了早点见到学姐,我一定头悬梁锥刺股。等我回去,第一站就去S大看你。”

  “一言为定。”江见夏用力点头,将他的承诺刻进心里。

  拥抱,亲吻,再拥抱……仿佛要将未来一段时间的温度都提前预支。

  第二天,在肯尼迪机场喧嚣的人潮中,江见夏一步三回头地走向安检口,直到林予冬拄着拐杖的身影在视线里变成一个模糊的点,最终消失。

  回到S大,迎接江见夏的是紧张忙碌的新生入学和军训。

  烈日下的队列训练,拥挤的食堂,陌生的室友,繁重的课程,做不完的实验……异国的思念在忙碌的缝隙里疯长。

  幸好,他们早已习惯了跨越时差的联系。

  视频通话成了每日的必修课。

  清晨江见夏赶去上课的路上,林予冬那边是灯火初上的傍晚,他常常一边在复健师的指导下做着最后的恢复训练,一边跟她吐槽某个动作有多反人类。

  深夜江见夏在图书馆赶作业,林予冬那边是阳光正好的上午,他会举着手机给她看窗外的蓝天,或者奶奶新养的花。

  他的脸出现在小小的屏幕里,声音清晰地从耳机传来,仿佛从未远离。

  他分享着复健的每一点进步,她讲述着大学的新鲜见闻和琐碎烦恼。

  隔着屏幕,他们分享同一片天空下的晨昏,用声音和笑容温暖着彼此。

  然而,看到室友们挽着男朋友的手一起去食堂、去图书馆、周末出去玩,江见夏心底难免会泛起一丝隐秘的羡慕。

  异国恋的甜蜜,终究带着无法触碰的遗憾。

  南城的梧桐叶开始泛黄飘落时,冬天悄然而至。

  一个寻常的周末下午,江见夏刚从图书馆出来,手机突然疯狂震动。

  屏幕上跳动着林予冬的名字。

  “粼粼,在哪儿?”他的声音带着笑意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

  “刚出图书馆,准备回宿舍呢。怎么了?”江见夏裹紧了围巾,哈出一口白气。

  “转身,看校门口。”

  江见夏的心跳猛地漏了一拍,几乎是跑着冲向了校门口。

  冬日的阳光下,那个熟悉的身影就站在那里,不再是坐在轮椅上,也不再是拄着冰冷的金属拐杖。

  一个穿着挺括深灰色毛呢大衣的身影出现在通道尽头。

  身形比记忆中似乎更挺拔了些,肩线流畅,大衣勾勒出少年向青年过渡的利落轮廓。

  他的脸上褪去了病中的苍白,多了几分沉稳,下颌线愈发清晰。

  他站得笔直,姿态从容。支撑他身体的,是一根极其特别的手杖——通体是温润深沉的红木,被打磨得光滑如镜,流淌着岁月沉淀的光泽。

  最引人注目的是手杖顶端,镶嵌着一块晶莹剔透的蜜蜡,里面精心封存着一簇干制的、蓝紫色调的无尽夏花朵标本,在阳光下折射出梦幻般的光晕。

  那是江见夏在S大手作社的成果。

  无数个课余的午后,她笨拙地学习锯木头、打磨、抛光,手上磨出了细小的水泡。

  她跑遍花市寻找最接近当年告白时那束花色的无尽夏,小心翼翼脱水干燥,再用纯净的蜜蜡将它们永恒的美丽封存。

  她将这凝聚了无数思念和心意的礼物寄往了大洋彼岸。

  如今,它正稳稳地握在他的手中,成为他身体的一部分,也成为他们爱情的独特见证。

  林予冬看着她飞奔而来,脸上绽开一个比冬日暖阳更耀眼的笑容。

  他张开双臂,稳稳地接住了扑进怀里的女孩,将她紧紧拥住。

  红木手杖稳稳地立在一旁,顶端那块封存着夏日记忆的蜜蜡,在风中微微闪光。

  “粼粼,我回来了。”他的声音落在她耳边,带着归来的踏实和满溢的思念。

  江见夏把脸深深埋进他带着室外寒意的外套里,贪婪地呼吸着属于他的、久违的气息,用力点头,声音哽咽:“欢迎回家,林予冬。”

  林予冬的身体状况虽然已经能依靠手杖自由行走站立,但距离高强度的高三备考还有差距。

  林家为他请了经验丰富的家教团队,让他在南城的家中安心复习备考。

  S大距离南城不过一小时的车程,这成了江见夏最大的慰藉。

  只要周末没课或者遇上小长假,她必定会背上书包,坐上最早一班回南城的大巴。

  于是,南城林家那间洒满阳光的书房,成了他们新的基地。

  林予冬埋首于题海,江见夏则在他旁边安静地看自己的书,或者帮他整理错题集。

  她带回来的S大食堂的网红点心,成了他刷题间隙的小确幸。

  他偶尔解出一道难题的得意挑眉,她轻声背诵英文单词的侧影,都成了房间里最温暖的风景。

  林予冬的复健师团队也定期上门指导,书房里偶尔会传出他做康复训练时的低呼和器械的轻响,江见夏早已学会在一旁安静地递水、擦汗,用眼神默默给予鼓励。

  S大的同学和室友们很快都知道,那个总是泡图书馆的学霸江见夏,有个“异地恋”的男朋友,而且每次提起他,她眼中闪烁的光芒都藏也藏不住。

  室友们打趣她是“周末候鸟”,她也只是笑笑,心里装满了沉甸甸的幸福和期待。

  时间在视频通话、周末的相聚、笔尖划过试卷的沙沙声和林予冬日渐稳健的步伐中悄然流逝。

  窗外的梧桐树叶落尽,又覆上薄雪。日历一页页翻过,南城的冬天走向深处。

  当夏季再度来临,当高三教学楼里倒计时牌上的数字逼近令人心悸的“0”,那个被命运反复捉弄、被江见夏拼尽全力从死神手中抢回来的少年,终于,即将迎来属于他的、迟到了整整一年的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