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欢喜禅宗-《我咋真成方寸山弟子了啊》

  见国师如此说,姜宁也不在意一夜的时间,点头答应了下来。

  而后,在国主的安排下,特意清理出来一个大殿,作为姜宁和岑珏暂时的居所。

  这一番下山,是应了国主海沸日之邀,而距离斯哈哩国举国欢庆的节日,还有两天的时间。

  这两天,姜宁和岑珏当然是住在皇宫里。

  进了殿内,岑珏走到了姜宁身边坐下,香舌微吐,隐约间有一抹蛇信子一般的虚影闪烁。

  “周遭没有气机。”

  岑珏说着,放松了一些,道:“那国师真不愧是大德高僧,只是有这么一位镇海之柱在斯哈哩国,咱们多少得让利一些了。”

  那国王的前后态度变化,可都被岑珏看在眼里。

  “这些都是小事,岑娘子不觉得太巧了吗?”

  姜宁轻声说着,抬手挥洒一片金光,笼罩住了自己和岑珏。

  岑珏闻言,不由得点点头,道:“是啊,太巧了一些。”

  “咱们刚刚以高姿态上门,那国师立刻就出关现身,用更高的姿态压了下来。”

  “要么是顺势而为,要么是刻意为之。”

  “可若是后者……”

  岑珏皱了皱眉毛,道:“那就意味着国师能够感知到外界,可这样的话,为何之前黄风怪肆虐时,这位国师不曾出现?”

  一位一直都在护佑着斯哈哩国的觉悟者,面对吃人妖魔在侧,明明知道却毫无表示?

  这不正常。

  岑珏更倾向于顺势而为。

  “可能这位国师真是如他所说,乃是感知到了天降佛子,这才逃禅而出。”

  岑珏半开玩笑的说。

  “但愿如此。”

  姜宁轻出一口气。

  他并不拘泥佛道之别,也知道不管是佛是道,其内都有值得自己敬佩的存在。

  一位真正的觉悟者,只等一番涅槃,便能够直升灵山端坐果位的存在,也确实值得敬佩。

  希望是我想多了。

  姜宁心里默默的想着,轻声道:“不管如何,且看明日一早,那国师有何等模样的神通。”

  “既然姜兄心有顾虑,那我也迟些安排。”

  “安排什么?”

  姜宁有些疑惑的眨眨眼。

  “姜兄也知道我有一个妹子,近日来信,修出了人形,想要出山闯荡一番,我托朋友送她来我这里。”

  岑珏笑着回答,声音都不自觉的温柔了许多。

  “也好,晚两天不是大事。”

  姜宁点点头,而后好奇问道:“认识许久,还不知岑娘子以往在何处修行?”

  岑珏笑道:“我得道之缘,也曾与姜兄说过,得道开智之后,便带着妹子四处游荡,一直到了骊山脚下。”

  “骊山之上有一尊神圣,唤作骊山娘娘,我本想求归其门下,却被娘娘以‘汝有自身法道,何必强入我门’所拒,但娘娘慈悲,允许我姐妹二人在骊山开辟洞府修行。”

  姜宁眨眨眼,有些惊讶。

  骊山娘娘,青蛇……

  这两个关键词,能够联想到的东西可就太多了些。

  可若是如此联想下去,岑珏的妹子为何以后会跟着另一位姐姐?

  自己眼前这位,莫非注定有一道死劫?还是说,在长安面对迦楼罗时,自己已经解了对方的死劫?

  姜宁一时间陷入了沉思之中。

  “姜兄,怎么了?”

  “没什么。”

  姜宁回过神来,心里却依旧沉思。

  时间线是对的上的才对。

  自己印象里,那“关于一个四川蛇妹子为了一个江苏臭男人淹了俺们无辜杭州这件事”是发生在北宋年间。

  距今三百多年。

  而那位女主角当时是千年修为,放到现在,和岑珏这位六百年妖修也差不了太多。

  莫非真是如自己想的那般?

  一念至此,姜宁轻声说道:“只是在想,在骊山修行,只有你与令妹两个蛇类证道,怕是有些苦楚。”

  “苦楚倒是谈不上。”

  岑珏笑着摇摇头,不疑有他,只是笑道:“虽说只有我姐妹两个蛇类,但骊山娘娘门下弟子,也不拘泥人妖之别,待我姐妹十分和善,不然我也不会拜托骊山娘娘门下的师兄来送我妹子过来。”

  只有两个蛇类啊……

  姜宁点点头。

  看来是自己联想过度了,这个世界,很可能没有那件事……

  姜宁本就是一时兴起,因为担心眼前的岑珏可能有死劫才多问了几句,见如今这样,也不再多问。

  只是闲聊了几句之后,便各自睡下。

  …………

  另一边。

  国师来到了七佛塔前,仰头看着那层层有佛的宝塔,微微摇头叹息。

  “受之有愧。”

  说着,迈步走上那宝塔,手中不知何时多了一个笤帚,看来是准备一层层的扫过去。

  可国师刚刚走进塔内,关上门,掌上灯,动作却突然一滞。

  “阿弥陀佛。”

  国师轻轻的将笤帚靠在一旁,对着通往二楼的楼梯无人处双手合十,轻声道:“不知是何方同道降临,还请现身一叙。”

  话音落下,不曾有回答。

  国师也不着急,只是静静的等着。

  良久,那楼梯口处,走下一道身影来。

  也是一个和尚。

  这和尚脸上带着细密的皱纹,看起来年纪已经不小,穿一身灰不灰褐不褐,脏兮兮僧袍,戴一顶软不软塌不塌,宽松松僧帽。

  双手合十,夹着一串漏线缺子的佛珠。

  若是姜宁在这里,恐怕会第一时间拔刀过去。

  无他,盖因这大和尚应该已经死在了他的刀下,死在了杭州城外的树林里才是。

  可现在,这大和尚却神完气足的出现在了这远离大唐的斯哈哩国皇宫之内。

  “阿弥陀佛。”

  大和尚拾阶而下,到了国师近前,双手合十行礼,道:“佛门后进,见过大僧。”

  “既自称后进,却不告而入大僧修行之地,无礼也。”

  国师眯了眯眼睛,打量着眼前的和尚,突然道:“不,是老衲错了,你不是老衲的后进,你所修的禅,与老衲的禅,不是一个物件。”

  “大僧已然觉悟,看破红尘万象,却看不穿门户之别?”

  大和尚轻声问。

  “有的门户之别是扯淡,但有的门户之别却一定要存在,否则,佛将不佛。”

  国师叹息一声,道:“昔年,赤县神州春秋之时,有贤者名杨朱,主曰: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取一毫而损天下,亦不为也,不取一毫,不拔一毛,则天下治。此为全性保真也。”

  “可那般超脱觉悟之境,世间又有几人?后世之人,无此心境,却妄谈全性,皆堕邪道而不知。”

  “全性保真如是,欢喜禅法亦然。”

  大和尚静静的听着,淡然道:“所以,大僧觉得,我欢喜禅法,必要有门户之别?”

  国师不言不语,只是默念阿弥陀佛。

  而那大和尚却缓缓抬手,露出了手上的一个物件。

  迎着国师那骤然紧缩的眸子,大和尚笑的开怀。

  “可国师自身,又何尝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