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写字-《种田不成,只好科举发家》

  生怕陈氏再说什么不好听的话,张氏拿起针线快速起身回屋。

  “我屋里还有活,就不陪弟妹在这院里晒太阳了。”

  “哎!大嫂!”

  陈氏刚要向前拉住人,宋应知和宋老头正好从屋里出来。

  尽管她心有不甘,却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张氏回了屋。

  宋老头四处瞧了一周,开口问道:

  “你们娘呢?”

  陈氏一脸讨好回道:

  “爹,娘刚才就带着虎子跟河生出去了。”

  明日族里有人家娶亲,老周氏去帮忙是假,带着孩子们提前去蹭饭才是真。

  宋老头听罢,点了点了头,拿了把锄头扛在肩上就出了门。

  人都走光了,陈氏待在院里也无趣,干脆也回了屋。

  转眼整个院子就只剩下宋应知一个人拿着树枝在地上涂涂写写。

  直到日落西山,宋老头扛着锄头从地里回来,宋应知都还蹲在地上一笔一划写着。

  一开始,宋老头只以为孩子在玩泥巴,走近了后才发现角落里已经写满了密密麻麻的三字经!

  宋老头顿住脚步,一脸震惊!

  “石头,你在做什么?”

  这一声可吓了宋应知一跳!原以为是老周氏回来了,他头也没抬,哪曾想回来的是宋老头。

  “爷爷,我在写字呢!”

  就是写得有点儿丑,但好歹还能认。

  “那些字,只看一遍你就会写了?!”

  宋老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嗯!只可惜我写得没有书上的好看。”为了能走科举这条路,宋应知拼了。

  “好!好!好啊!”

  一连发三个好字!宋老头此刻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

  生平第一次摸了摸这个小孙儿的头。

  “石头,爷爷送你去县里跟着族里的一个爷爷念书,你愿不愿意?”

  这句话,宋应知等太久了。

  但他不能表现出来,只能一脸无辜看向宋老头。

  “石头跟着爷爷也能念书呀!”

  “不一样的,你跟着爷爷只会白白浪费你的天赋,明儿一早,你随我去一趟县里,我带你去见咱们宋族唯一的童生爷爷。”

  宋老头一回来,注意力都放在了宋应知身上,这会儿才发现院子里异常安静。

  “你奶还没回来吗?”

  宋应知摇摇头,“没呢!”

  这都快吃晚饭了,那老婆子还没回来,不用想,宋老头也知道她打算带着孩子在那边吃了再回来。

  可家里还有人没吃饭呢!

  “石头,你奶奶他们晚些才回来,让你娘去做饭吧。”

  说着,宋老头转身回了屋,过一会就拿了一把钥匙出来递给宋应知。

  宋应知接过后,转身小跑去敲娘亲屋子的门。

  “娘,你快出来,爷爷让你去做饭呢!”

  张氏这会手里虽不停的在缝补衣裳,人却是早已走神,满脑子不停的回想起下午陈氏说的话。

  宋应知突然敲门,惊得张氏滑了针脚,一针刺进指缝里头。

  “哎呀!”

  门外的宋应知听到动静,瞬间担忧问道:

  “娘,你怎么了?”

  “没事,我这就来!”

  张氏忍痛将针拔出,随后快速起身去开了门。

  “你奶奶回来了吗?”

  要知道,老周氏不在,谁也没法进灶房。

  宋应知将手中的钥匙举起来晃了晃,对着张氏笑了一下。

  “奶还没回来呢!不过爷爷给了我这个。”

  “是你爷爷让做的?”

  “嗯嗯!”

  张氏原还想着今儿是吃不上晚饭了,没想到老周氏竟然把钥匙留在了家里。

  接过钥匙后,张氏直接去开了灶房的门,见灶台上已经放了一碗糙米,心中立马了然。

  这是老周氏留给今天晚上的吃食。

  “石头,去后院叫你姐姐过来帮忙。”

  “好。”

  随着宋家院子里冒起一阵浓烟,没多久晚饭就被宋大花一一端出来。

  今儿吃饭的只有几个人,乡下人家虽没那么多规矩,但宋老头不习惯和两个儿媳吃饭,遂叫石头单独给送到屋里去。

  吃完饭没多久,老周氏便带着宋应天宋应明回来了。

  她先是去灶房转悠了一圈,确定其他吃食都没少后,才满意回到院子里。

  “我嘞个乖乖哟!老头子,大牛家这次娶新娘子,席子办得可风光了!一桌的肉菜!”

  老周氏这话其实是说给两个儿媳听的,毕竟男人一般对这种事不上心。

  按平常,这种话宋老头都是懒得理的,但今儿他恰好也有事要和老周氏说,于是宋老头吐了一口老烟后,破天荒接话道:

  “大牛家这一代就狗剩一个男娃子,娶媳妇自然得办得用心些。”

  宋老头没有说的是,宋大牛祖上一家还在磁州时本就是大商户,哪怕经历过逃难,也还留有不少,自然办的起好席!

  “那也不是这么办的呀!这么多肉菜,可没几块能到自家嘴里。”

  按老周氏的想法,这钱留着自家用不好吗?买那么多鸡鸭猪肉,全到村里人肚子里去了。

  “明儿就是正席了,你们可要多吃点,这么好的菜,咱过年都不一定吃得上这么好的菜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