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宋应知亲事-《种田不成,只好科举发家》

  “大牛过几天不是就要去县里跟着他叔叔学本事了嘛?他说他还想再吃一次烤螃蟹,我和大哥就跟着大家下河摸螃蟹了。”

  “谁知!大哥竟然在河边抓到一只野鸡!!哈哈哈呜呜……”

  宋应明越说越激动,声音不由自主放大,宋应知怕把家里人吵醒,忙伸手捂住二哥的嘴。

  “嘘!二哥,你小声点!”

  见二哥没反抗后,宋应知才慢慢松开捂住嘴的手。

  宋应知小嘴自由后,嬉笑的打了自己嘴巴两下,小声道:

  “嘿嘿!小弟,还好你提醒,不然被奶听见了,少不了又揍我一顿。”

  家里就他和小弟二人不受爷奶重视,所以宋应明对宋应知还算好,但在填饱肚子面前,宋应明还是喜欢跟着大哥。

  然而宋应知此时却只在意他二哥刚刚说的另一件事。

  “二哥,你说大牛哥要去县里学本事?学啥本事?”

  虽然不理解小弟的关注点为什么不在野鸡上,但他还是回答道:

  “是啊!听大牛说,他的叔叔原本是在县里一家酒楼里做点端茶送水的粗活,后来做了账房徒弟,认了不少字。”

  “听说前段时间酒楼的账房年纪大了干不动了,就把大牛的叔叔推荐给东家做了账房。”

  说到这,宋应明心里已经很羡慕大牛了,他听村里的小伙伴说,去了城里就能天天吃肉。

  “大牛给我们说,他爹娘要把他送去县里跟着叔叔学本事,学认字,以后也跟着做账房,天天吃肉!”

  说到这,宋应明朝他大哥方向看了一眼,继续道:

  “大牛平时和大哥关系最为要好,知道大牛要走了,大哥今天都不怎么高兴。”

  宋应天的确不高兴,今天抓到了野鸡都兴奋不起来,不过他不高兴不是因为小伙伴要走了。

  而是因为大牛要去学本事了,以后在县里做活,和他们这种种地的人不一样了。

  大牛是张家的人,这一分别,以后再见,他们关系还会像从前那样好吗?

  他今年已经十一岁,很多道理都懂了。

  宋应知此时也发觉大哥的不对劲,前世他糊里糊涂病了半个月,都是一觉睡到天亮的。

  等病好了才知道大牛去县里,那时候的他总觉得赚钱才是最重要的,对于大哥的这个小伙伴并没有过多关注。

  如今重活一世,不再执迷于赚钱后,再听二哥提起这件事,宋应知茅塞顿开,心智如洗!

  学本事!

  认字!

  是啊!在这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代,念书认字考功名,可不就是最好的出路吗?!

  虽然他还没穿越前,是个理科生,但这也是他来到这个世界后,唯一擅长的技能了吧?!

  他前世一门心思都在如何发家致富上,虽有想过念书也是一条出路,但宋家的条件让他否定了这个想法。

  经历一世挣扎与毒打后,现在的宋应知彻底老实。

  每个时代有它的规则,前世他异想天开,妄想做那个打破规则的人,却不想他到死连宋家村都走不出去。

  吃一堑长一智,这世他不再做发家致富、玩转古代的美梦,想要掌握话语权,手中就得有权利。

  若想逃离宋老头的道德控制,只有自己的身份地位超过他。

  士农工商,宋老头为农,宋应知想挣脱这个家的束缚,成为士是唯一的办法。

  而读书考取功名是他获得士族身份的唯一途径。

  可宋家这么穷,他不受爹娘爷奶的重视,想要说服他们花钱供自己念书,简直痴心妄想!

  这般想着,宋应知才热络的心思瞬间凉了半截。

  但他不想放弃。

  宋应知眼睛一转,计上心来。

  “二哥,咱们也可以认字的呀,有了本事,以后也可以去城里吃肉!”

  宋应明疑惑地看着他,“咋认字?咱又没人教。”

  见二哥上钩,宋应知继续神秘兮兮地说道:

  “咱们宋家,不就有个族叔在县里开私塾吗?”

  “小弟,你说的可是真的?!”

  让人意外的是,这次开口的居然是大哥宋应天。

  黑夜中,她大哥宋应天准确无误地抓住了他的右手,有些急切地问道。

  只是宋应知这些天一直病着,身体使不上力,哪能受得了他大哥这么大力道,瞬间痛得龇牙咧嘴。

  但为了接下来的计划,他只能忍痛继续解释。

  “大哥,二哥,真的!我也是听爷奶他们说的。”

  宋应知平时都是在家帮着大人干活,只偶尔才会跟着他俩出去玩。

  因此在知道是爷奶说的后,二人皆没怀疑。

  前山村的村民大多姓张,宋家是在几十年前逃难到此,属于后来者。

  当时宋族里有一位秀才,前山村村长为了村里的利益考虑,同意宋族落户前山村。

  只是宋家这位秀才年岁已高,经此大难后落下病根,没几年就去世了。

  好在他还有一个童生儿子,在秀才去世后,一家人为了生计,搬去了县城开了私塾,专门教小儿蒙学认字。

  前世,宋应知也是成亲后,去县里做短工才知道这件事的,虽然两家血亲关系较为疏远,但这时候的人们重视宗族。

  一笔写不出两个宋字。

  所以只要宋家送了小儿前去求学,宋童生都只是象征性收了点拜师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