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萧何献计“朝堂整风”,净化环境-《狗肉换江山:创业吧!刘邦》

  刘邦盯着那份红叉名单,手指在“礼部尚书”四个字上点了两下,像是戳一个快熟的包子,力道不大,却带着点说不清的意味。

  他没说话,把简报往案上一扔,“啪”的一声轻响,惊得烛火晃了半秒。夜风从窗缝钻进来,吹得光影在他脸上跳动,那道旧疤也跟着忽明忽暗,像藏了什么说不出口的心事。

  萧何推门进来时,正撞见这一幕。

  “还在看?”他走近,手里捧着一卷竹简,边角都磨出了毛边,一看就是熬了夜赶出来的。

  “刚看完。”刘邦抬眼,语气懒洋洋的,“你这《整风十策》写得比奏折还厚,我差点以为你要让我早朝念经。”

  萧何咧嘴一笑:“不写细点,到时候有人拿‘祖制’砸我脸,我连个挡的盾都没有。”

  “行吧。”刘邦坐直了些,“说重点,三查三惩到底咋搞?”

  “查账目——所有六品以上官员近三年收支拉一遍,差额超三成的先约谈;查门客——每人名下登记在册的幕僚、亲随不得超过五人,多出来的算‘影子编制’,按贪腐论处;查出入——宫门进出记录全留档,谁半夜溜去别家喝酒打牌,系统自动记一笔。”

  刘邦听着,慢慢点头:“听着不像整风,倒像给朝廷装了个监控App。”

  “差不多。”萧何坦然,“现在不是讲情面的时候。您前脚追加嫁妆,后脚就有人偷偷删账本,再不管,以后您发个红包都得被中间商抽成。”

  刘邦笑了:“还是你狠。那就干吧,但得有个说法,不能让人觉得我在秋后算账。”

  “我已经拟好了诏书标题。”萧何从怀里抽出一页纸,“叫《关于进一步规范公务行为、提升行政效能的若干意见》。”

  刘邦一愣:“这名字能念完不喘气?”

  “能。”萧何认真道,“而且百官听了会腿软——听起来太正式,说明不是说着玩的。”

  “行。”刘邦站起身,“那就发下去,先拿两个小鱼小虾开刀,立个规矩。”

  “已经安排好了。”萧何语气平静,“户部那个侍郎的外甥,昨天销毁自家账册被街坊举报,证据齐全。今天早上就被停职了,罪名是‘妨碍审计公正’。”

  “哦?”刘邦挑眉,“这么快就动手了?”

  “越快越好。”萧何压低声音,“有些人就等着看我们是不是雷声大雨点小。现在抓一个,震慑一片,比杀鸡儆猴还管用。”

  刘邦沉默片刻,忽然问:“那几个进过‘回家计划’预算模型的Ip,查到源头了吗?”

  “查到了。”萧何递上一份密件,“确实是户部内网,登录设备是礼部尚书的副手专用终端。但他本人坚称不知情,说是下属擅自操作。”

  “呵呵。”刘邦冷笑,“锅甩得挺顺溜啊。”

  “要不要动他?”

  “不动。”刘邦摆手,“让他继续演。我们现在要的是秩序,不是混乱。先把制度立起来,再一个个请他们对号入座。”

  正说着,张良和韩信一前一后进了屋。

  “听说要动真格的了?”张良手里拿着数据板,“我把法理漏洞过了一遍,三查三惩没问题,唯一风险是‘查门客’这条容易被人说侵犯私权。”

  “私权?”刘邦嗤笑,“他雇十个门客帮他收黑钱,还指望我说他有隐私?”

  “话不能这么说。”张良摇头,“咱们得显得讲道理。建议加个补充条款:凡主动申报超额门客并清退者,可免于追责。”

  “高啊。”刘邦竖起大拇指,“这是给人递梯子下台,谁不下来就是不想下来。”

  韩信插话:“禁军那边我也调了。东华门今晚换防,新来的全是沛县老弟兄,周勃带的队。万一有人闹事,随时能控场。”

  “好。”刘邦点头,“记住,不动刀,只换人。谁敢带头闹,直接调去修长城,美其名曰‘支援边疆建设’。”

  几人正说着,夏侯婴在外通报:“陛下,礼部尚书求见,说有要事禀报。”

  刘邦看了眼萧何,后者微微颔首。

  “让他进来。”

  礼部尚书一进门就拱手:“陛下,臣听闻朝廷将推行新政,特来表个态——坚决拥护,全力配合!”

  刘邦懒洋洋靠在椅背上:“哦?那你家那俩没登记的师爷,打算啥时候注销?”

  对方脸一僵:“这……臣回去就办!绝无二话!”

  “还有你侄子,昨儿晚上烧东西烧到三更天,街坊都听见了。”刘邦笑着,“烧得还挺旺,是不是有点心虚?”

  礼部尚书额头冒汗:“臣……臣不知此事,定严加训诫!”

  “训诫就算了。”刘邦摆手,“这样吧,你带头做个示范——明天早朝,当众交出近三年私人账本,顺便写份《廉洁从政承诺书》,贴午门外公示三天。”

  “这……”对方脸色变了。

  “不愿意?”刘邦眯眼,“那咱换个玩法——让御史台查你全家,查出来一条,罚你十年俸禄,怎么样?”

  “下官愿意!”礼部尚书立刻低头,“明天一定交!”

  “这就对了。”刘邦拍拍他肩膀,“做人嘛,格局打开。你看萧大人天天加班写文件,图啥?不就图个清平世界嘛。”

  等礼部尚书退出去,张良才开口:“他这是怕了。”

  “怕是对的。”萧何冷笑,“不怕的人,才是真麻烦。”

  “接下来呢?”韩信问。

  “接下来?”刘邦拿起笔,在那份红叉名单上圈了个名字,“该请客了。”

  第二天早朝,刘邦当众宣布《整风令》正式实施。

  他没讲大道理,而是直接甩出一组数据:“过去三年,光是边境粮草运输损耗率就高达四成。你们猜,这些粮食去哪儿了?喂老鼠了?还是长翅膀飞了?”

  底下鸦雀无声。

  “我知道有人手脚不干净。”刘邦扫视群臣,“但现在给你们机会——七日内主动申报问题的,既往不咎。逾期被查出的,一律罢官,追赃,永不录用。”

  说完,他点名三人限期自陈,其中就有那位烧账本的户部侍郎。

  散朝后,萧何站在廊下,看着远处几个大臣凑在一起嘀咕,眼神冷了下来。

  周勃走过来,低声:“我已经安排人混进他们常去的酒肆,听听他们在说什么。”

  “不用听也知道。”萧何哼了一声,“无非是骂我们手段太狠,破坏‘君臣和睦’。”

  “那你还让他们继续串联?”

  “当然。”萧何嘴角微扬,“蛇不出洞,怎么打?我们现在要的不是清净,是把水搅浑,看谁沉不住气。”

  与此同时,未央宫御书房内,刘邦正翻阅一份新报上来的奏章。

  突然,他停下动作。

  纸上有一行小字引起了他的注意:“……近日吏治整顿过急,恐伤元气,望陛下三思。”

  落款是三位中立派老臣联署。

  刘邦盯着那行字看了很久,慢慢把奏章合上,放在一堆整风简报最上面。

  他伸手从袖子里摸出一块油纸包,打开一看,狗肉还冒着热气。

  咬了一口,系统提示在脑中响起:

  【狗肉社交系统激活】

  说服力 200%

  正在扫描今日朝会议程……

  检测到异常联名文书……

  生成《潜在同盟预警》——

  三个名字浮现,颜色发灰,属于观望层。

  刘邦盯着最后一个名字,轻轻说了句:

  “原来你也想玩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