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咒骂-《红楼尤氏:谁都别想出家》

  “是。”

  丫鬟婆子们缓缓散去,院里霎时安静下来。

  忽听得屋里头传来王熙凤殷切的声音,“大嫂嫂,你来了?”

  “我在呢。”尤清之连忙应道。

  “二爷回来了没有?”

  “已经叫人去寻了,说不准就在路上。凤丫头放宽心,你听黄大夫和稳婆的话,一定会没事的,别怕。”

  王熙凤头一回生产,贾琏却不在身边,亦没个长辈照拂,直到听到这句“别怕”,泪珠簌簌而落。

  黄大夫取帕子给她拭泪,温言劝慰:“二太太莫忧,孩子胎位正,只需配合稳婆,定能母子平安。”

  王熙凤咬着牙点头,眼神里全是坚毅之色。

  起初阵痛断断续续地,过了一个多时辰,剧痛如潮,分娩正式开始,王熙凤终是抵不住,痛呼出声。

  匆匆赶回的贾琏听到尖叫声,腿一软,竟直直跪在了门前。

  随即又慌忙起身,朝着屋内喊道:“凤儿,我回来了!你别怕!”

  王熙凤正疼得没了气力,黄大夫本打算给她含个参片提提气,谁知她听到贾琏的声音,霎时回了几分精神。

  “你个天雷劈脑子五鬼分尸的没良心的种子!老娘生孩子的当儿都见不着你!要是我死了,我的阴灵也不饶你,定要拖着你做一对鸳鸯鬼!”

  “呸呸呸,”贾琏急得直跺脚:“凤儿,都是我的错,你千万要好好的,等你生下孩子,要打要骂都使得,我每天给你磕头赔罪都使得。”

  话音刚落,屋里就传来婴儿清亮的哭声。

  “生了生了!”

  稳婆欣喜的声音传来。

  贾琏如释重负,瘫软在椅子上。

  稳婆把孩子包好送了出来,“恭喜二爷,喜得千金。”

  “凤儿如何了?”

  黄大夫从产房走了出来,“二爷放心,二太太就是一时脱了力,好好将养些时日,身体便能恢复。”

  贾琏喜得只念佛。

  尤清之从稳婆手里接过襁褓,看向黄大夫,“孩子可好?”

  贾琏目光灼灼地看过来。

  “二太太孕时调理得宜,母亲孩子都很好,夫人尽可放心。”

  闻言,尤清之长舒一口气。

  王熙凤早备好了奶娘,尤清之把孩子交给奶娘,又细细叮嘱了贾琏几句。

  贾琏对着尤清之深深一揖,“此次多谢大嫂嫂了。”

  尤清之笑道:“你也不用谢我,女子生产不易,凤丫头这回吃了大亏,你要多贴心待她母女才是。”

  “弟弟记下了。”

  尤清之拉着黄大夫出了院子,远远还听见贾琏高兴赏赐下人的声音。

  相视一笑,黄大夫道:“二太太和二爷也真真是天生一对了。”

  尤清之对此不置可否,但笑不语。

  及至回院,只见惜春和林齐、贾蓉贾芃围着一个小姑娘谈笑。

  原来,黄大夫的女儿黄岑跟着娘来了贾府,惜春接待了她。

  正让人把幼时的首饰收拾出来,让黄岑挑选。

  黄岑挑了一对带铃铛的手链,就不肯再挑了。

  惜春把手链给她戴上,指着匣子笑道:“我大了,也用不上这些,你别嫌是姑姑戴过的,多挑些才好。”

  贾芃凑了过来,“黄岑妹妹,我来替你挑。”

  贾芃往匣子里翻找,但凡觉得好看的就往黄岑头上插。

  “这个好看,这个有珠子的也好看……”

  黄岑最听贾芃的话,乖乖地站在原地,任凭贾芃动作。

  实在忍不了才弱弱地开口:“芃哥哥,我不要了。”

  贾芃拍拍胸脯,“你放心,我姑姑不是小气的人,你戴在头上可漂亮了,多戴点,啊。”

  黄岑用两只小手端着脑袋,“可是好重啊,我头有点疼。”

  惜春正看热闹,听得这话,忙把黄岑拉到身边,把那些饰品取下来。

  又好气又好笑,“说你不疼妹妹,偏什么好东西都想塞给她,说你疼妹妹,却连轻重都不知。”

  贾芃在一旁急得团团转,“岑妹妹,是我不好,下回我就知道了。”

  黄岑还乖乖地摆手呢,“不妨事,芃哥哥,就一点点疼,现在好多了。”

  众人又叹又笑,真真是一物降一物。

  “笑什么呢?”

  尤清之和黄大夫走进来,众人忙上前问道:“二嫂嫂如何了?”

  “放心吧,母女平安。”

  众人皆松了一口气,惜春笑道:“我也有小侄女了,赶明儿我过去看她。”

  黄岑和尤清之请了安,跑到黄大夫身边,叽叽喳喳说起惜春姑姑送给自己的首饰。

  “那你回礼没有?”

  黄岑思索片刻,解下自己随身的荷包递与惜春,“姑姑,这是我娘教我搓的糖丸,里头放了药材,可以消食去火,送给姑姑。”

  温黄两个大夫,平日里并不许她多吃糖,在黄岑看来,这糖丸是她最珍视的东西了。

  黄岑是个天生的慢性子,说话行事都慢吞吞的,惜春耐心地听她说完,接过荷包挂在自己身上,“谢谢小黄岑。”

  黄岑抿嘴浅笑,复又躲到母亲身后。

  贾芃追了过来,“黄岑妹妹,我怎么没有?”

  黄岑细声细气地道:“等我回去再给芃哥哥做。”

  贾芃这才满意了。

  光阴荏苒,两载过去,王熙凤的女儿大姐儿已经两岁多了。

  恰逢乡试放榜,李四、林齐、贾蓉三人竟同中举人,林齐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考中江宁府解元。

  唯有唐琪赴京考试,消息还未传来。

  一时间金陵城众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贾府。

  三个如此年轻的举人,本来就少见,如今竟都与贾府渊源颇深。

  贾敬拒了一批来求学拜师的人,问过林齐等人的意见,又和尤清之商量过。

  决定年前返京,以备来年林齐等人参加会试。

  正好贾琏治水之事告竣,正要回京述职,便也跟着一起启程。

  此番举家迁移,因有旧例可循,尤清之调度起来得心应手,不消半个月,贾府上上下下已经收拾妥当。

  在金陵待了这么些年,众人自然有些不舍。

  谁也没料到,最闷闷不乐的竟是贾芃。

  往常最活泼跳脱的一个,如今却是整日无精打采。

  林齐贾蓉等都瞧得心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