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哪一项不要钱?-《从县委书记问鼎权力巅峰》

  “林局,”江昭宁亲自给林方政倒了杯茶,自己也端了一杯,在对面坐下,语气变得平和,却依旧带着深思,“这寺庙大殿的修缮,具体要多长时间?”

  “施工方案确保万无一失了吗?”

  “那可是省级重点文物,动一砖一瓦都要慎之又慎。”

  林方政接过茶杯,放在面前的茶几上,身体微微前倾,认真地回答:“施工方案是省文物局专家反复论证过的,以抢救性加固和恢复原貌为主,尽可能减少干预。”

  “古建三队有修复类似木构大殿的成熟经验。”

  “只要天气正常,没有发现重大隐蔽性结构问题,快则十天,最多半个月即可完成主体工程。”

  “后续还有一些细节处理和彩绘修补,但不会影响主体开放。”

  “嗯,效率还算可以。”

  江昭宁微微颔首,端起茶杯呷了一口,看似随意地继续问道,“那么,修缮完了之后呢?”

  “大殿焕然一新了,然后怎么办?”

  林方政被问得一愣神,下意识地回答:“江书记,修缮完后,寺庙肯定焕然一新,安全隐患排除了,文物得到了有效保护,这当然是好事。”

  “接下来,自然就是要重新对外开放啊。”

  “信众游客都盼着呢,这也是我们工作的最终目的之一,恢复宗教活动场所的正常功能,也能带动周边旅游经济。”

  “我说的是门槛!”

  江昭宁放下茶杯,目光如电,直指核心,“那道入门的门槛,你们打算怎么办?还要定那么高吗?”

  “门槛?”林方政一时没反应过来,修缮方案里似乎没特别提到门槛的物理高度问题。

  “这个入门门槛,”江昭宁身体微微前倾,手指轻轻敲击着沙发扶手,每一个字都清晰有力,“我指的是门票!”

  “那道把人挡在外面的、看不见却实实在在存在的门槛!”

  “你们打算收多少钱一张票?”

  林方政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书记关心的是这个。

  他心中迅速盘算着,谨慎地开口:“哦,您是说门票价格啊。”

  “这个我们研究过,肯定是恢复原来的价格体系呀。”

  “修缮投入这么大,后续维护管理也需要持续投入,门票收入是最直接、最稳定的来源。”

  “80元?”江昭宁直接报出了那个让很多人望而却步的数字,眉头不易察觉地蹙起,“我记得清凉寺修缮前就是这个价,比五年前翻了一番还要多。”

  “重新开放还维持这个价?”

  “林局,你觉得,是不是多了些?”

  林方政感受到书记话语中的质疑,立刻坐得更直,开始陈述理由:“江书记,80元的价格,比之前前确实高了不少。”

  “但是,请您听我解释。”

  他掰着手指,条理清晰地说下去:“首先,这次大殿主体修缮预算就是130万,这还不包括后续的维护费用。”

  “这笔钱,虽然财政拨了,只是救急。后续的日常维护费用需要寺庙自身通过香火和门票收入来弥补。”

  “我们和清凉寺管理委员会,是有分成协议的,只是执行得不太好。”

  “我打算以后将门票收入的35%如数返还给寺庙,用于日常运营、僧众生活和小型维护。这是硬性支出。”

  他顿了顿,观察了一下江昭宁的表情,见他只是静静听着,便继续道:“其次,更重要的是我们局里自身的压力。”

  “您知道的,这次机构改革,文旅局和宗教局合并,避免了政出两门,相互扯皮推诿的局面,但‘吃饭的嘴’也多了不少啊。”

  林方政的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无奈。

  “财政拨款是按行政编制人头来的,这勉强能覆盖在编人员的基本工资。但是,”他加重了语气,“我们还有大量的历史遗留问题——事业编制人员!他们的绩效、补贴,很大一部分要靠单位自筹。”

  “还有更现实的问题:合同工、临时工!”

  “景区讲解、票务、安保、保洁、绿化维护……这些一线服务岗位,靠那点拨款根本养不起,全靠门票和旅游相关的经营收入在支撑。”

  “清凉寺作为我们县最重要的宗教旅游景点,是我们即将成立的文旅局重要的‘钱袋子’之一。”

  林方政越说越觉得理直气壮:“您想想,除了按规定比例上交国库的部分,剩下的钱,要维持这么大一个摊子的日常运转:水电费、设备维护更新、人员工资社保,特别是非在编人员的办公经费、宣传营销费用……哪一项不要钱?”

  “合同工、临时工加起来上百号人,平均月薪加社保也要两千七八,一个月就是几十万的开销!”

  “这还没算一些应急的维修、活动的组织费用。清凉寺门票收入是我们预算里非常重要的一块拼图。”

  “维持80元,已经是经过成本核算、市场调研后相对‘合理’的价格了。”

  “再降,局里的运转真的会捉襟见肘,服务质量也难保证。”

  办公室里陷入短暂的沉默。

  江昭宁没有立刻反驳林方政,他缓缓站起身,再次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的清凉山。

  林方政的理由很现实,很具体,甚至可以说代表了一个庞大机构最真实的生存逻辑。

  钱,确实是绕不过去的坎。

  良久,江昭宁转过身,脸上没有明显的情绪,但眼神却异常深邃,仿佛穿透了眼前的现实,看到了更远的地方。

  他开口,声音不高,却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林方政心中激起层层涟漪:“方政同志,你说的这些困难,我都理解。”

  “当家难,柴米油盐酱醋茶,哪一样不要钱?”

  “机构要运转,人员要吃饭,这是现实。”

  “我们做工作,不能脱离现实。”他话锋一转,语气陡然变得沉重而富有力量,“但是,我们是不是也忘了点什么?”

  “忘了我们为什么要把这座寺庙从破败中抢救回来?”

  “仅仅是为了让它成为一个更光鲜亮丽的‘钱袋子’吗?”

  他踱回办公桌前,没有坐下,居高临下地看着林方政,目光灼灼:“清凉寺,是文化遗产,是古迹,这没错。”

  “但它更重要的身份,也是普罗大众的旅游胜地!”

  “我们修缮它,最根本的目的,是让这座承载了千年信仰的古刹重新焕发生机。”

  “是让信众,让普通游客能够近距离感受我们传统文化的厚重,而不是把它变成一座拦着高门槛、只认钱不认人的‘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