氤氲的热气给萧王后的眉眼蒙上了一层薄雾,真实的情绪像是冰山被深不见底的海藏进深渊,让人难以窥探。
“母亲之前似乎不太满意这段姻缘呢。”
殷昭说的不紧不慢,清冽的声音似乎只是不经意的一问。
萧王后闻言拿着杯盏的手微微一顿,垂着眸子似看着杯中如烟似纱的雾气,意味不明的说了句,“确实不满意,不过太子妃之位已经非她莫属了,本宫便是不满意也只能‘满意’。”
‘当当当’
敲门声惊动了屋中之人,只听外面传来良兵的声音,“进来。”
“何事?”
良兵进了门目不斜视到了两人跟前站定,“……殿下。”
“无妨,王后面前不必遮掩。”
良兵应声道:“诺。”
“禀王后、殿下,大王今日召见了丞相,将西北战事全权交付,如今我们在朝中的多人都已遭受牵连,或被排除在外或被调离原本职位,暗线禀报还望殿下尽快那个主意。”
萧王后闻言颦颦蹙眉,不禁看向一旁的殷昭,哪料他竟然像是无动于衷一般,像是根本不意外这个结果。
一旁的萧王后却没办法越俎代庖,毕竟太子的威严不容侵犯,这点她还是分得清轻重的,只不过她也想听听殷昭如今到底是怎么想的。
“无碍,如今孤尚在思过之中,本就不应‘知晓’朝中之事,传令下去,在孤重返朝堂之前按兵不动。”
良兵闻言眼睫微颤但是最终还是没有开口,只是应和道:“奴婢晓得,只不过那几位大人……恐怕心里不算痛快。”
殷昭剑眉一挑,烛光将他的侧脸藏进阴影让人看不清眼底的情绪,只听他声音低沉的说道:“小不忍则乱大谋,他们若是如此短视,以后便无需再入东宫了。”
良兵面色不显可是脊背一凛,悄然抬眸略过上首之人,瞬间收回眸光,心里却已经有了计较,“奴婢知晓如何传话了。”
殷昭毫不在意的微微颔首,“孤最近在家中读书自省,偶然间读了几篇游记,颇有所感,一会儿你将其取来送与几位大人同览。”
良兵泛着殷红的薄唇微微勾起,一双沁着寒意的眸子里也漾着笑意,“诺,奴婢这就去办。”
良兵眸子微闪,但是心里已经知晓殿下的意思了。
待人走后,空旷的大殿又沉寂了下来。
萧王后垂眸不语也不知在想着什么,殷昭叹了口气端起银壶给她又倒了一盏。
“母亲就没有什么想要问儿子的么?”
萧王后依旧没有抬眸,只是唇间还有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未散,只不过却不达眼底,“我该说什么呢?你如今才是太子,是国之储君,该做什么自是心中有数。”
“欸,母亲老了,终究不能把持你一生啊。”
殷昭眸子微闪,可是脸上却不赞成,“混沌初开,有天乃有地,没有母亲何来如今的昭?”
萧王后也不知信没信,可是脸上笑的慈爱,“不管走到几时,母亲永远都会牵挂着你。”
月上中天大殿的门才被人从里面打开,一直守在殿外的四人间王后从里面出来一边恭敬行礼,眼见着绣着凤纹的披风从眼皮底下掠过。
几人垂首却不敢抬眸只敢看着自己的脚尖,可是凤袍的衣摆却在眼前定格,难辨喜怒的声音从头顶传来,“东宫如今人心浮动,有道是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太子信任你们四个本宫亦然。”
几人一身冷汗的将王后送走后不约而同的抬起手用袖子擦擦额头的汗,“哎,你说这王后到底是什么意思?”
良工唇角噙着一抹常年开不败的笑意,只是那眼睫之下的眸光被院中宫灯的烛光映得流光尽显,透着一丝意味不明的狡黠。
良化良冶相视一眼甩了下拂尘哼笑一声,“你若是好奇倒不如问问殿下。”
良工唇角一僵,白了良化一眼。“你就不好奇?这目下无尘高居神坛的王后娘娘怎么也染了人间世俗的烟火气?”
“泥人还有三分气性,如今殿下前途晦暗不明,换做你难道不急?”良化煞有其事的叹了口气,阴柔却不阴沉的声音里带着一丝轻嘲。
良化看着良工那玩世不恭的样子气不打一处来,如今宫中风声鹤唳,谁知道这春风能一直眷顾东宫?
他们自幼被卖身宫闱见证了这里太多王孙贵胄的兴衰沉浮,这世上的人只见到了日照金伏高唐台,轻纱曼栋水香凝,又有谁能知道这座金碧辉煌的王宫之中有多少人化作累累白骨成为这座王宫屹立不倒的奠基石。
啪!——
良工一手拍在良化的肩膀上,看似不重的力道却震得良化心口一颤。
良化面无表情的侧首睨着他,只听那不着调的丝毫不觉危险的说道:“三哥通透,小四儿自愧不如,不过嘛……”
良化眉头一挑,“不过何事?”
良工嘿嘿一笑,略显阴柔的眉眼里藏着狡黠,“不过自古人心易变,而宫闱之中最吝惜的就是真心,谁知道这小小的方寸之间藏着怎样的乾坤呢~”
一直不言不语的良冶倏的出声,“医家大忌病从口入,一会儿你还是去厨房多喝两碗姜茶区区嗓子里的寒气儿,免得冲撞了殿下。”
良冶生的眉目清朗身姿高挑挺拔,拂尘搭在臂弯间一副出尘的模样宛若修行的道长,任谁也不会将他与宫中内侍联系在一起。
四个人里除了大哥良兵就数这良冶最有震慑力,良兵是阳谋,信奉一力降十会,而这良冶就是妥妥的天选谋臣,最善运筹帷幄且手段腹黑,见人三分笑,背后鬼见愁,说的就是这位。
果然话音一落良工就如泄了气的皮球没了之前的张牙舞爪,一双桃花眸清澈如许‘单纯’的不得了,不知道的还以为这人是个不谙世事的少年呢。
“咦~ 二哥,我就说吧,这家伙就是个欺软怕硬的,就欠一个能整治他的,这不就老实了么。”
“母亲之前似乎不太满意这段姻缘呢。”
殷昭说的不紧不慢,清冽的声音似乎只是不经意的一问。
萧王后闻言拿着杯盏的手微微一顿,垂着眸子似看着杯中如烟似纱的雾气,意味不明的说了句,“确实不满意,不过太子妃之位已经非她莫属了,本宫便是不满意也只能‘满意’。”
‘当当当’
敲门声惊动了屋中之人,只听外面传来良兵的声音,“进来。”
“何事?”
良兵进了门目不斜视到了两人跟前站定,“……殿下。”
“无妨,王后面前不必遮掩。”
良兵应声道:“诺。”
“禀王后、殿下,大王今日召见了丞相,将西北战事全权交付,如今我们在朝中的多人都已遭受牵连,或被排除在外或被调离原本职位,暗线禀报还望殿下尽快那个主意。”
萧王后闻言颦颦蹙眉,不禁看向一旁的殷昭,哪料他竟然像是无动于衷一般,像是根本不意外这个结果。
一旁的萧王后却没办法越俎代庖,毕竟太子的威严不容侵犯,这点她还是分得清轻重的,只不过她也想听听殷昭如今到底是怎么想的。
“无碍,如今孤尚在思过之中,本就不应‘知晓’朝中之事,传令下去,在孤重返朝堂之前按兵不动。”
良兵闻言眼睫微颤但是最终还是没有开口,只是应和道:“奴婢晓得,只不过那几位大人……恐怕心里不算痛快。”
殷昭剑眉一挑,烛光将他的侧脸藏进阴影让人看不清眼底的情绪,只听他声音低沉的说道:“小不忍则乱大谋,他们若是如此短视,以后便无需再入东宫了。”
良兵面色不显可是脊背一凛,悄然抬眸略过上首之人,瞬间收回眸光,心里却已经有了计较,“奴婢知晓如何传话了。”
殷昭毫不在意的微微颔首,“孤最近在家中读书自省,偶然间读了几篇游记,颇有所感,一会儿你将其取来送与几位大人同览。”
良兵泛着殷红的薄唇微微勾起,一双沁着寒意的眸子里也漾着笑意,“诺,奴婢这就去办。”
良兵眸子微闪,但是心里已经知晓殿下的意思了。
待人走后,空旷的大殿又沉寂了下来。
萧王后垂眸不语也不知在想着什么,殷昭叹了口气端起银壶给她又倒了一盏。
“母亲就没有什么想要问儿子的么?”
萧王后依旧没有抬眸,只是唇间还有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未散,只不过却不达眼底,“我该说什么呢?你如今才是太子,是国之储君,该做什么自是心中有数。”
“欸,母亲老了,终究不能把持你一生啊。”
殷昭眸子微闪,可是脸上却不赞成,“混沌初开,有天乃有地,没有母亲何来如今的昭?”
萧王后也不知信没信,可是脸上笑的慈爱,“不管走到几时,母亲永远都会牵挂着你。”
月上中天大殿的门才被人从里面打开,一直守在殿外的四人间王后从里面出来一边恭敬行礼,眼见着绣着凤纹的披风从眼皮底下掠过。
几人垂首却不敢抬眸只敢看着自己的脚尖,可是凤袍的衣摆却在眼前定格,难辨喜怒的声音从头顶传来,“东宫如今人心浮动,有道是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太子信任你们四个本宫亦然。”
几人一身冷汗的将王后送走后不约而同的抬起手用袖子擦擦额头的汗,“哎,你说这王后到底是什么意思?”
良工唇角噙着一抹常年开不败的笑意,只是那眼睫之下的眸光被院中宫灯的烛光映得流光尽显,透着一丝意味不明的狡黠。
良化良冶相视一眼甩了下拂尘哼笑一声,“你若是好奇倒不如问问殿下。”
良工唇角一僵,白了良化一眼。“你就不好奇?这目下无尘高居神坛的王后娘娘怎么也染了人间世俗的烟火气?”
“泥人还有三分气性,如今殿下前途晦暗不明,换做你难道不急?”良化煞有其事的叹了口气,阴柔却不阴沉的声音里带着一丝轻嘲。
良化看着良工那玩世不恭的样子气不打一处来,如今宫中风声鹤唳,谁知道这春风能一直眷顾东宫?
他们自幼被卖身宫闱见证了这里太多王孙贵胄的兴衰沉浮,这世上的人只见到了日照金伏高唐台,轻纱曼栋水香凝,又有谁能知道这座金碧辉煌的王宫之中有多少人化作累累白骨成为这座王宫屹立不倒的奠基石。
啪!——
良工一手拍在良化的肩膀上,看似不重的力道却震得良化心口一颤。
良化面无表情的侧首睨着他,只听那不着调的丝毫不觉危险的说道:“三哥通透,小四儿自愧不如,不过嘛……”
良化眉头一挑,“不过何事?”
良工嘿嘿一笑,略显阴柔的眉眼里藏着狡黠,“不过自古人心易变,而宫闱之中最吝惜的就是真心,谁知道这小小的方寸之间藏着怎样的乾坤呢~”
一直不言不语的良冶倏的出声,“医家大忌病从口入,一会儿你还是去厨房多喝两碗姜茶区区嗓子里的寒气儿,免得冲撞了殿下。”
良冶生的眉目清朗身姿高挑挺拔,拂尘搭在臂弯间一副出尘的模样宛若修行的道长,任谁也不会将他与宫中内侍联系在一起。
四个人里除了大哥良兵就数这良冶最有震慑力,良兵是阳谋,信奉一力降十会,而这良冶就是妥妥的天选谋臣,最善运筹帷幄且手段腹黑,见人三分笑,背后鬼见愁,说的就是这位。
果然话音一落良工就如泄了气的皮球没了之前的张牙舞爪,一双桃花眸清澈如许‘单纯’的不得了,不知道的还以为这人是个不谙世事的少年呢。
“咦~ 二哥,我就说吧,这家伙就是个欺软怕硬的,就欠一个能整治他的,这不就老实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