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事,便与宝珍无关了。金铃、银铃跟着她一同离开牢房,宝珍转身对两人道:“这次多谢你们,辛苦了。”
金铃、银铃连忙摆手:“宝小姐客气了,我们都是按照小姐的吩咐照做,倒是我们从未见过这般场面,今天也算开了眼界。”
“你们先回府吧,替我问候明嫣表姐,表达谢意。”宝珍说道。
金铃问道:“小姐不一起走吗?”
宝珍摇头:“我再待一会儿,廖鸿昌已经被拿下,放心,这里安全得很。”
“是。”两人应声,行礼后便转身离开了。
宝珍独自站在牢房外,抬头望向天边的月色,她轻轻舒了口气,这下,才是真的结束了。
身后传来脚步声,她回头,见是顾老爷。
“爹。”
顾老爷面上带着愁容:“是顾上帮着你瞒我的?”
宝珍低下头,轻声认错:“对不起爹,我知道您和廖大人往日交情不浅,怕您为难,才没敢提前说。”
顾老爷斥道:“胡闹!”随即转头看向身后的顾上,“你也跟着她一起胡闹!”
“爹。”宝珍上前一步,“顾上是听我的吩咐行事,要罚您就罚我吧,女儿绝无怨言。”
顾老爷被她这话堵得一甩袖子,却没真的转身就走,叹了口气道:“珍儿,我知道你心思缜密,胜过这世间许多男儿。但这般危险的事,下次定要提前告诉爹,家人永远是你的后盾,不要一个人逞强。”
不是的,宝珍在心里轻轻摇头,她没有后盾。
但面上,她还是扬起一抹乖顺的笑:“知道了爹,我保证不会有下次了。”
心里却另有声音在说:才怪,她能信的,从来只有自己。
宝珍忙转移话题,问道:“爹,廖大人这次会怎么判?”
顾老爷的情绪瞬间低落下来,叹了口气:“老廖他……糊涂啊,不过他终究不是赈灾银案主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他抬手拍了拍宝珍的肩膀:“让顾左、顾右先送你回府吧,顺便告诉你娘一声,我今晚怕是回不去了。”
“是。”
顾左、顾右很快将押着的守门官兵交给府衙同僚看管,随后上前护送宝珍往府衙外走去。
廖鸿昌虽未定罪,不至于发派到牢房里,却也没了往日的自由,被暂禁在一间空房里,门外有官兵看守。
顾老爷拎着药箱推门进去时,见他正坐在书桌前,眼神发直地望着前方,像是在发呆。
直到门口传来动静,他才缓缓转动僵硬的脖颈,声音沙哑:“你来了。”
顾老爷将药箱放在桌上,目光落在他仍在渗血的肩膀上,如今是戴罪之身,自然没人顾得上给他包扎。
“把衣服撩起来吧。”顾老爷打开药箱,声音平淡。
廖鸿昌忽然低低笑了起来:“顾沧,你还是这副样子。”
顾老爷拿药的手顿了顿,没看他,只低头盯着手里的药,轻声问:“为什么?”
廖鸿昌的声音很平静,像是在说别人的事:“因为不公平,我拼了命往上爬,可上头永远压着个你。”
廖鸿昌的双眼通红,高声发泄着心里的不满,“我在豫州熬了这么多年,拼了命地往上爬,好不容易熬走了杨立安,转头却又来了个你。在你眼里这不过是个明升暗贬的闲职,于我而言,却是踮着脚也够不着的奢望。”
他顿了顿,眼底闪过一丝偏执,“我知道杨立安为并州灾情急得团团转,就故意挑唆他,让他动了盗取豫州赈灾银的念头,于海也是经我提醒的。”
最后一句话,他凑近了些,几乎贴着顾老爷的耳边,轻轻说道:“顾沧,我想取你而代之。”
顾老爷拿着纱布的手紧了紧,指尖泛白。药箱里的金疮药气味清苦,混着空气中淡淡的血腥味,让他作呕。
数十年的交情落得这般田地,也让顾沧胃里一阵翻涌。
他们并非在豫州这四年才相识,年少时一同寒窗苦读,一同赴京科考,又一同金榜题名,他们曾有着共同的理想。
只是后来,他得了丞相赏识留在京城,廖鸿昌却被派往豫州任职。
他们曾击掌为约:一人立于朝堂君侧,一人扎根地方民间,两人各司其职,互为臂膀,合力朝着心中那份济世安邦的理想奋力前行。
廖鸿昌瘫软在椅背上,声音里带着几分自嘲:“或许从当年京城一别起,我们就再也回不去了。”
顾老爷手上的动作没停,扯开他的衣服,沾了药的棉布按在他伤口上时,廖鸿昌闷哼了一声,却没再说话。
他心里堵着个问题,像根刺。
既然早就打定主意要取代自己,那后来同意帮宝珍他们查案,把矛头引向杨立安时,究竟是情势逼得他不得不如此,还是……终究对这份旧情留了几分心软?
年少时畅谈理想的模样还在眼前,怎么就走到了这一步?
廖鸿昌的视线落在一旁的火盆上,里面还有燃尽的灰烬,那是一封见不得人的密信。
廖鸿昌猛的伸出手,攥住顾老爷的领子,将他拉近了些,凑到他耳边轻声念道:“我心下难安,且在下面等着看。”
说完廖鸿昌将顾老爷狠狠推开。
顾老爷被推一个踉跄,听到他这番话,只以为他心下愤恨难平。
给他上完了药,顾老爷提着药箱走出房门,抬头望了望天边的月色,恍惚间仿佛又看见年少时与廖鸿昌同坐窗下读书的模样。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宝珍回到府中时,顾夫人还坐在灯下等着,显然没睡。顾老爷半夜离开,她便知是出了事,哪还睡得安稳。
“珍儿回来了?你爹呢?”顾夫人连忙起身迎上去。
宝珍扶住她,轻声道:“娘您别担心,爹没事,只是廖大人牵扯进了赈灾银的案子,爹得留在府衙处理。”
她三言两语讲清了经过,只是隐去了自己设局的部分。
顾夫人听完,神情落寞地坐回椅子上,喃喃道:“怎么会是他……”
宝珍见她神色不对,追问:“娘,您认识廖大人?”
她只知父亲与廖鸿昌交情不错,却不知渊源,也不知他们是何时认识的。
顾夫人抬手拍了拍她的头,声音带着怅然:“他是你爹最好的朋友,当年我们举家来豫州,路上你爹还跟我说,若是将来他有什么不测,廖大人定会照拂咱们一家。”
竟然是这样深重的信任,宝珍眉心微蹙。原来他们之间,曾有过这样深厚的情谊。
宝珍从知意堂出来时,顾左、顾右早已回去,她独自一人,心事重重地往藏珍院走。
没走多远,云嬷嬷便拦在了路前:“宝小姐,老夫人有请。”
宝珍立刻敛去眉间愁绪,打起十二分精神:“有劳嬷嬷带路。”
云嬷嬷引着她往寿安堂去,远远便见那里灯火通明。
到了门口,云嬷嬷侧过身:“宝小姐请进。”
宝珍深吸一口气,推门而入。老夫人正斜倚在榻上,神色平静,明显是在等她。
“听说府衙那边出事了?”老夫人率先开口。
宝珍俯身行礼,将府衙里的变故一五一十说了,从廖鸿昌的暴露到案情的了结,条理清晰。
老夫人静静听着,眼中渐渐亮了几分,看向她的目光多了层审视与考量。
宝珍抬眸,声音清亮:“祖母,孙女先前说的投名状,您对此……可还满意?”
老夫人缓缓直起身子,目光落在她脸上,一字一句道:“从今往后,你便是名正言顺的顾家小姐,我的孙女。”
宝珍垂眸应道:“谢祖母。”
宝珍走出寿安堂,晚风一吹,浑身紧绷的力气仿佛瞬间被抽干。
她抬手按了按发鬓,不知道为什么,心里并没有半分预想中的雀跃。
她叹了口气,拢了拢衣襟,转身往自己的院子走去。
这一晚,注定是个不眠夜。
金铃、银铃连忙摆手:“宝小姐客气了,我们都是按照小姐的吩咐照做,倒是我们从未见过这般场面,今天也算开了眼界。”
“你们先回府吧,替我问候明嫣表姐,表达谢意。”宝珍说道。
金铃问道:“小姐不一起走吗?”
宝珍摇头:“我再待一会儿,廖鸿昌已经被拿下,放心,这里安全得很。”
“是。”两人应声,行礼后便转身离开了。
宝珍独自站在牢房外,抬头望向天边的月色,她轻轻舒了口气,这下,才是真的结束了。
身后传来脚步声,她回头,见是顾老爷。
“爹。”
顾老爷面上带着愁容:“是顾上帮着你瞒我的?”
宝珍低下头,轻声认错:“对不起爹,我知道您和廖大人往日交情不浅,怕您为难,才没敢提前说。”
顾老爷斥道:“胡闹!”随即转头看向身后的顾上,“你也跟着她一起胡闹!”
“爹。”宝珍上前一步,“顾上是听我的吩咐行事,要罚您就罚我吧,女儿绝无怨言。”
顾老爷被她这话堵得一甩袖子,却没真的转身就走,叹了口气道:“珍儿,我知道你心思缜密,胜过这世间许多男儿。但这般危险的事,下次定要提前告诉爹,家人永远是你的后盾,不要一个人逞强。”
不是的,宝珍在心里轻轻摇头,她没有后盾。
但面上,她还是扬起一抹乖顺的笑:“知道了爹,我保证不会有下次了。”
心里却另有声音在说:才怪,她能信的,从来只有自己。
宝珍忙转移话题,问道:“爹,廖大人这次会怎么判?”
顾老爷的情绪瞬间低落下来,叹了口气:“老廖他……糊涂啊,不过他终究不是赈灾银案主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他抬手拍了拍宝珍的肩膀:“让顾左、顾右先送你回府吧,顺便告诉你娘一声,我今晚怕是回不去了。”
“是。”
顾左、顾右很快将押着的守门官兵交给府衙同僚看管,随后上前护送宝珍往府衙外走去。
廖鸿昌虽未定罪,不至于发派到牢房里,却也没了往日的自由,被暂禁在一间空房里,门外有官兵看守。
顾老爷拎着药箱推门进去时,见他正坐在书桌前,眼神发直地望着前方,像是在发呆。
直到门口传来动静,他才缓缓转动僵硬的脖颈,声音沙哑:“你来了。”
顾老爷将药箱放在桌上,目光落在他仍在渗血的肩膀上,如今是戴罪之身,自然没人顾得上给他包扎。
“把衣服撩起来吧。”顾老爷打开药箱,声音平淡。
廖鸿昌忽然低低笑了起来:“顾沧,你还是这副样子。”
顾老爷拿药的手顿了顿,没看他,只低头盯着手里的药,轻声问:“为什么?”
廖鸿昌的声音很平静,像是在说别人的事:“因为不公平,我拼了命往上爬,可上头永远压着个你。”
廖鸿昌的双眼通红,高声发泄着心里的不满,“我在豫州熬了这么多年,拼了命地往上爬,好不容易熬走了杨立安,转头却又来了个你。在你眼里这不过是个明升暗贬的闲职,于我而言,却是踮着脚也够不着的奢望。”
他顿了顿,眼底闪过一丝偏执,“我知道杨立安为并州灾情急得团团转,就故意挑唆他,让他动了盗取豫州赈灾银的念头,于海也是经我提醒的。”
最后一句话,他凑近了些,几乎贴着顾老爷的耳边,轻轻说道:“顾沧,我想取你而代之。”
顾老爷拿着纱布的手紧了紧,指尖泛白。药箱里的金疮药气味清苦,混着空气中淡淡的血腥味,让他作呕。
数十年的交情落得这般田地,也让顾沧胃里一阵翻涌。
他们并非在豫州这四年才相识,年少时一同寒窗苦读,一同赴京科考,又一同金榜题名,他们曾有着共同的理想。
只是后来,他得了丞相赏识留在京城,廖鸿昌却被派往豫州任职。
他们曾击掌为约:一人立于朝堂君侧,一人扎根地方民间,两人各司其职,互为臂膀,合力朝着心中那份济世安邦的理想奋力前行。
廖鸿昌瘫软在椅背上,声音里带着几分自嘲:“或许从当年京城一别起,我们就再也回不去了。”
顾老爷手上的动作没停,扯开他的衣服,沾了药的棉布按在他伤口上时,廖鸿昌闷哼了一声,却没再说话。
他心里堵着个问题,像根刺。
既然早就打定主意要取代自己,那后来同意帮宝珍他们查案,把矛头引向杨立安时,究竟是情势逼得他不得不如此,还是……终究对这份旧情留了几分心软?
年少时畅谈理想的模样还在眼前,怎么就走到了这一步?
廖鸿昌的视线落在一旁的火盆上,里面还有燃尽的灰烬,那是一封见不得人的密信。
廖鸿昌猛的伸出手,攥住顾老爷的领子,将他拉近了些,凑到他耳边轻声念道:“我心下难安,且在下面等着看。”
说完廖鸿昌将顾老爷狠狠推开。
顾老爷被推一个踉跄,听到他这番话,只以为他心下愤恨难平。
给他上完了药,顾老爷提着药箱走出房门,抬头望了望天边的月色,恍惚间仿佛又看见年少时与廖鸿昌同坐窗下读书的模样。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宝珍回到府中时,顾夫人还坐在灯下等着,显然没睡。顾老爷半夜离开,她便知是出了事,哪还睡得安稳。
“珍儿回来了?你爹呢?”顾夫人连忙起身迎上去。
宝珍扶住她,轻声道:“娘您别担心,爹没事,只是廖大人牵扯进了赈灾银的案子,爹得留在府衙处理。”
她三言两语讲清了经过,只是隐去了自己设局的部分。
顾夫人听完,神情落寞地坐回椅子上,喃喃道:“怎么会是他……”
宝珍见她神色不对,追问:“娘,您认识廖大人?”
她只知父亲与廖鸿昌交情不错,却不知渊源,也不知他们是何时认识的。
顾夫人抬手拍了拍她的头,声音带着怅然:“他是你爹最好的朋友,当年我们举家来豫州,路上你爹还跟我说,若是将来他有什么不测,廖大人定会照拂咱们一家。”
竟然是这样深重的信任,宝珍眉心微蹙。原来他们之间,曾有过这样深厚的情谊。
宝珍从知意堂出来时,顾左、顾右早已回去,她独自一人,心事重重地往藏珍院走。
没走多远,云嬷嬷便拦在了路前:“宝小姐,老夫人有请。”
宝珍立刻敛去眉间愁绪,打起十二分精神:“有劳嬷嬷带路。”
云嬷嬷引着她往寿安堂去,远远便见那里灯火通明。
到了门口,云嬷嬷侧过身:“宝小姐请进。”
宝珍深吸一口气,推门而入。老夫人正斜倚在榻上,神色平静,明显是在等她。
“听说府衙那边出事了?”老夫人率先开口。
宝珍俯身行礼,将府衙里的变故一五一十说了,从廖鸿昌的暴露到案情的了结,条理清晰。
老夫人静静听着,眼中渐渐亮了几分,看向她的目光多了层审视与考量。
宝珍抬眸,声音清亮:“祖母,孙女先前说的投名状,您对此……可还满意?”
老夫人缓缓直起身子,目光落在她脸上,一字一句道:“从今往后,你便是名正言顺的顾家小姐,我的孙女。”
宝珍垂眸应道:“谢祖母。”
宝珍走出寿安堂,晚风一吹,浑身紧绷的力气仿佛瞬间被抽干。
她抬手按了按发鬓,不知道为什么,心里并没有半分预想中的雀跃。
她叹了口气,拢了拢衣襟,转身往自己的院子走去。
这一晚,注定是个不眠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