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处置-《女皇武则天》

  张文瓘亦出列附和道:

  “皇上,太子所言切中要害。现行军法确有不妥之处,过于严苛,已不合当下国情。”

  “如今百姓困苦,若再以苛法相待,只会逼迫百姓走向朝廷的对立面。”

  “臣身为兵部尚书,对此深感愧疚,恳请陛下准许修订军法,以仁政待民,以宽法治军,如此方能收拢民心,稳固军心。”

  李治闻言,沉默良久,目光在李弘与张文瓘之间流转,又看向武媚娘,似在征询她的意见。

  武媚娘微微颔首,轻声道:

  “皇上,太子与张尚书所言皆有道理。律法本为治国之器,当随国情而变,如今民困兵乏,若再用苛法,恐非明智之举。”

  “修订军法,既能体现皇上的仁恕之心,又能安抚民心,实乃一举多得之事。”

  李治沉吟片刻,最终点头道:

  “好,便依你们所奏。”

  “传朕旨意,命兵部牵头,联合刑部、大理寺,共同修订现行军法中关于征兵惩处的条款,”

  “废除连坐之刑,减轻逾期报到者的刑罚,强调审讯程序,严禁未经审讯便囚禁百姓。”

  “修订完毕后,奏呈朕阅,待朕批准后,颁布施行。”

  李弘亦叩首道:

  “谢父皇!父皇此举,实乃百姓之福,大唐之福!”

  “儿臣相信,待粮草问题解决,军法修订,关中百姓定能安居乐业,将士们定能安心戍边,大唐定能国泰民安!”

  李治准奏。

  六月下旬,暑气渐盛,

  武媚娘终于昭告天下,公布对贺兰敏之的处置诏令:

  收回武姓,复归贺兰本宗;削夺所有官职爵位,流放雷州,终生不得踏足京都。

  雷州地处岭南烟瘴之地,素来荒蛮偏远,沿途山高水险,瘴疠横行,

  于贺兰敏之而言,这般惩处已属重罪。

  可李弘听闻处置结果仅为“流放雷州”时,胸中怒火愈发炽烈。

  他按捺不住心头愤懑,大步流星赶往武媚娘的寝殿,

  推门而入时,衣袂带风,满室清凉亦难消其怒意。

  “母后!”

  李弘脊背挺直,语气难掩激昂,

  “贺兰敏之罪行累累,桩桩件件皆可定斩立决。

  如今仅以流放论处,恐难平民愤,亦难正国法!

  儿臣以为,当处以极刑,以儆效尤,方能彰显大唐律法威严!”

  武媚娘端坐在案前,指尖轻捻茶盏边缘,心中杀贺兰敏之的念头早已坚定不移。

  她已暗中布下杀手,只待贺兰敏之在流放途中,便让其悄无声息地消失于世间。

  只是此举既违背昔日与母亲的誓言,又忤逆母亲临终遗愿,实在难以公开言说,

  更不能让李弘知晓分毫,唯恐这份阴鸷狠绝的手段,玷污了儿子眼中的澄澈清明,

  更不想损坏自己在李弘心中母仪天下的端庄姿态。

  武媚娘抬眸看向李弘,内心微微叹气,面上却依旧平静无波,只淡淡开口:

  “弘儿,此事母后自有决断,你不必再多言。”

  李弘闻言,胸中怒火更盛,双手紧握成拳,声音拔高:

  “母后自有决断?

  母后可还记得佩佩是如何含冤而死的?

  贺兰敏之禽兽不如,逼死良人,此等罪孽罄竹难书!

  母后却如此姑息纵容,岂不是让天下人耻笑我大唐律法形同虚设、朝纲败坏?”

  武媚娘端起茶盏,浅啜一口,茶汤的温热未能暖透她微凉的心,反而恰好掩去眼底翻涌的情绪。

  她放下茶盏,语气依旧平稳如常:

  “弘儿,佩佩的冤屈,母后未曾忘却半分。如何处置贺兰敏之,自有母后需要顾全的大局,不可操之过急。”

  “顾全大局?”

  李弘冷笑一声,对武媚娘满心的失望,眼中的孺慕之情渐渐淡去,

  “儿臣只知,杀人偿命,天经地义!

  贺兰敏之罪大恶极,丧尽天良,理当问斩,以慰逝者在天之灵!”

  他向前一步,目光灼灼地盯着武媚娘,

  “母后这般犹豫不决,难道还是在念及外戚情分,对他心存偏袒?”

  哼!

  待他日后登基为帝大权在握之时,

  定要将武家之人尽数打发至偏远之地,绝不让他们再兴风作浪,败坏风纪!

  武媚娘握着茶盏的手微微一紧,骨节微显,语气保持温和:

  “弘儿,你年纪尚轻,涉世未深,许多事并非你所以为的那般简单。

  母后既为天下之母,自会以国法为重,绝不会徇私枉法、顾念私情。

  此事你且安心,日后自会有分晓。”

  李弘见武媚娘始终不肯松口,不肯改变主意,心中又急又怒,却也知晓再争辩下去亦是徒劳无功。

  他只得重重一揖,语气生硬冰冷:

  “儿臣言尽于此,望母后日后切勿因一时之念,做出有违律法之事,寒了天下百姓的心!”

  说罢,便转身拂袖而去。

  殿内只留武媚娘一人,她望着李弘离去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

  眸底的寒芒却愈发浓烈,

  敏之啊敏之,你为何如此不乖。

  回东宫的路上,李弘心中郁结更是难舒。

  母后对贺兰敏之向来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从未真正施以重罚。

  即便此次贺兰敏之被流放,却保住了他的性命。

  只要贺兰敏之一日不死,就还有可能卷土重来。

  他曾在佩佩灵前立誓,定要为她报仇雪恨,如今母后如此不公,就别怪他忤逆母意、亲自动手!

  纵然会与母后心生嫌隙,他也一定要寻得时机,

  在贺兰敏之抵达雷州前将其斩杀,以慰佩佩在天之灵!

  李弘脚步越发急促,

  他的贴身内侍王益寿紧随其后,见他面色阴沉,连忙低声劝道:

  “殿下稍安勿躁,皇后此举,怕是有不得已的苦衷,还望殿下三思。”

  杨佩佩化名裴蓉蓉,成为裴居道的女儿之事,只有裴杨两家极少数的人才知道,

  为避免节外生枝,武媚娘吩咐不准让李弘知道。

  他怕李弘会忍不住联系杨佩佩,太子的行踪本就惹人注目,

  而且贺兰敏之的心思武媚娘已经猜测到八九分,

  因为他母亲和妹妹的死,他一直记恨自己,

  故而想要报复自己。

  若李弘与“裴蓉蓉”有所往来,定会被贺兰敏之的眼线捕捉到蛛丝马迹。

  喜欢女皇武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