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在在!”两位导购秒回,喜出望外,“沈小姐,有空来喝咖啡!”
“有空一定去。”她笑,“先帮我核对个编号。”
一圈核对下来,证据链像一把锁上的齿,向内扣得紧致——发票编号、货号、导购工号、交易时间、监控印证,甚至连包装盒内侧那条只有品牌方才会标注的小条码都被她拍了特写。她把所有材料打包压缩,文件名清清楚楚写上日期与关键词,另存一份在云端。
做完这些,她才点开微博,选择只对粉丝可见的“超话”发了一个简短的声明:“物品均为正规渠道购入,证据已留存。谢谢大家关心。”语气不硬,字里行间没有把对方按在地上摩擦的狠,只是把“证据已留存”五个字沉稳地摆出来。
不到十分钟,营销号开始“补刀”——这一次,是一段剪辑得刻意突兀的视频,把她在节目里说的“没花多少钱”和孩子戴着项链的镜头拼在一起,配字:“炫富or假富?”
弹幕涌过她那条“粉丝可见”的声明:
【姐别怕,我们等你的证据】
【营销号求求闭嘴,流量饭也不是这么吃的】
【我已经给品牌官微留言了,麻烦正面一下】
【孩子无辜,请对未成年嘴下留德】
她没有再发微博,而是打开了节目组的群,丢了一句:“这件事若涉及节目画面授权,请法务与平台沟通,避免非法转载二改。孩子相关镜头,请平台申请限流。”谢于飞“收到”两个字后,补了一句:“别怕,我们在。”
她把手机扣到桌上,端起一杯常温水,喝了一口。水入口微甜,像昨晚那串糖葫芦的回味。她把水杯放下,深呼吸——心跳快,但不乱。
午睡刚醒的崽崽拖着拖鞋跑过来,头发乱成一小撮,“妈妈,我可以吃一个桃子吗?”
“当然可以。”她蹲下,给他把睡痕抹顺了,指指碗,“但先喝水。”
他咕嘟咕嘟喝了两口,乖乖咬桃。汁水沿着下巴滴下来,他自己慌慌张张去擦,被她抓住手,“等一下——”她抽了张纸,轻轻从他下巴划过,“擦好了。慢点吃。”
张扬站在不远处拍了一个特写——孩子吃桃、母亲擦汁,寻常到不能再寻常的一幕。他看着取景框里的画,忽然觉得心里那股紧张给这股热乎劲儿压了一下,像锅沿上突然盖住的嘶嘶水汽。
下午,节目录制如常,村长带孩子们去看磨豆腐,小石磨“咯吱咯吱”转,豆香一出,孩子们挤着要尝第一碗。沈荔把崽崽往后拦了拦,“排队,前面的妹妹先。”他点点头,乖乖往后退一步。镜头正好拍到这一小幕,弹幕不受控地刷了一排“礼貌崽崽”。
收工后,官媒账号突然转了一条法制小知识:“网络传播不实信息需承担法律责任,特别涉及未成年人的,平台与作者应当承担更高的审查义务。”下面是对两起“造谣侵权”判例的科普。评论区有人@了营销号,有人@了节目,更多的人自发在底下刷:“孩子无辜。”
傍晚,商场客服经理回消息:“监控调取材料已备,可供警方或当事人法务调阅。当天交易流水单据已加盖公章备份,请问您需要我们出具书面证明吗?”
——需要。她回复得很快,并请对方以电子盖章 纸质快递的方式双份发送。两分钟后,对方便把带水印的pdF丢了过来。她下载、归档,手指在鼠标上停了半秒,心里那根弦又松了一点。
【收到】
【我们不骂,等你发声】
【求你保护好自己,也保护好小朋友】
【姐姐别硬撑,抱抱】
直播关掉,她把灯调暗。
院子里,村长在夹菜,孩子们的笑冒出屋檐。她把手机放回兜里,正准备去端一碗汤,屏幕震了一下——营销号删了第一条、第二条改词,第三条“正在核实”。
紧接着,品牌官微发出一条不点名的声明:“本品牌从未授权任何‘平替’或‘山寨’合作,提醒消费者通过正规渠道购买。
对于网络恶意杜撰、误导消费者的行为,我们保留追责权利。”
她没有转发,什么也没说。
只是给对接她的那位导购发了一个笑脸:“辛苦啦,等我带孩子来城里吃你们店隔壁的蛋糕。”
“必须的!”对方热情,“我把最好吃的巴斯克留给你们!”
夜色下,四合院的灯一盏盏亮起来。她端着碗坐下,孩子把自己的小碗往她那边挪:“妈妈吃我的。”
“你先。”她蘸了蘸勺,“我看着你。”
饭后,孩子跟着小伙伴在院子里踢纸球,她站在廊下,手插在口袋里,抬眼看天。
风吹过桂花,落下两三片叶子,像盖在今天这事最后的句号上。她知道,这只是开端——真正的“袭来”可能在明天、后天。但她也知道,第一道关她已把门栓上:证据铁、节奏稳、孩子远离骂场。
回屋时,张扬追了她两步:“你真不发主号?”
“不发。”她摇头,“对话要留在能听懂的人那里。”
“那明天要是更狠?”
“那就再稳一点。”她顿了顿,“明天抽空,我去镇上打一趟公证。”
张扬“行”了一声,竖了个大拇指。
夜深,孩子洗过澡,缩在被窝里看那张贴在墙上的“汀”。“妈妈,明天我们写‘灯’吗?”
“写。”她把他的手覆在自己手背上,“写完我们再去看一次灯。”
“好。”他把手指收紧,像握住一枚小小的、发热的宝石。
……
鸡叫得有点上头,沈荔照例早醒,先给自己灌一杯温水,又把昨晚折好的“不续约通知”寄件回执看了一眼——在路上。
她把手机反扣在桌面,给今天按下“请理智”的开关。
崽崽还在睡,小肚皮随着呼吸一鼓一鼓的。
沈荔在小桌上铺开一张A3白纸,拿记号笔画了三只罐子,粗粗写上:花\/存\/捐。
她在“存”旁边又添了一行小字:教育金,括号里写:每周一,自动转入。
手机屏幕亮了一下。
【带娃综艺控评?是否该给孩子戴昂贵饰品】
等词组在热搜边缘起伏。
她盯三秒,放下。
她把白纸卷好,塞进牛棚门口的竹筒里,轻声把孩子叫醒。小
朋友揉眼,眼睫像扇子抖了抖:“妈妈,再睡三分钟。”
“再睡三分钟就是十分钟。”她笑,伸指在他鼻尖点了一下,“起床,今天我们学‘灯’,还去磨豆腐。”
“好。”他迷迷糊糊应着,把温温的手塞进她掌心。
上午的录制是“磨豆腐”。孩子们排队洗黄豆,沈荔把崽崽的袖口卷成两个好看的小卷。
指尖碰到水,一丝凉顺着皮肤爬上来,她忽然觉得昨晚积在心里的砂砾被水“哗”的一声冲散了一点点。
“妈妈,你看,它们在跳舞。”
“嗯,在排队。”她也把手伸进去,豆子在掌心里挤挤挨挨,像一群嘈杂的小愿望。
石磨“咯吱咯吱”,第一碗豆浆挤出来,孩子们抢着要尝。
沈荔看表——预留给自己的三分钟到了。
她走到院角,点开微博:营销号那边又发了新图,把她“没花多少钱”的一句拼进孩子戴项链的镜头里。
她给商场客服发了“谢谢,材料已收”的回复,又把云端资料夹重新标了色:票据\/保卡\/交易流水\/监控申请。
一切在位。她关上手机屏幕,转身回到石磨边,接过崽崽递来的小纸杯——“妈妈先尝。”
豆浆是暖的、糯的,她心里也跟着顺了半分。
午睡前,她把早上的那张“三只罐子纸”拿出来,压在院子里一张矮桌上。摄像机在旁边,光安静,风安静。
“今天‘小课堂’换个内容。”她对着孩子,也对着镜头,“写完‘灯’之后,我们做一个家庭小计划。”
崽崽特别认真地点头,像接到一个重大军令。
“先写‘灯’。”她拿毛笔蘸墨,“火字旁,一个‘登’。火是亮的,登是慢慢上去。我们先护住火,再慢慢登。”
孩子写得小心翼翼。
第一次,“火”旁一个点太用力,墨在纸上开了花;第二次,“登”的横扭了点;第三次,笔顺顺起来了。
“这张留着。”她把最像的一张抽出来,角上盖了个小红章——汀。
他把纸抱在怀里:“这是我的灯。”
“好,现在讲钱。”她把三只罐子拉到他面前,“‘花’是今天想要的,‘存’是将来想要的,‘捐’是把好东西分一点给别人。每次你得到一块钱——比如做家务、比如节目组给你的小奖励,我们先把它分一分,好吗?”
“可以。”他谨慎地把一块钱分成三份,“那‘灯’放在哪里?”
“‘灯’在‘存’和‘花’之间。”她笑,“比如我们要去看桥上的灯,那是个小目标,我们可以在‘存’里留一点给它,等凑够了,就用‘花’去实现它。懂了吗?”
“懂了。”他眼睛亮起来,“那‘教育金’是什么?”
“是‘存’里面的一颗大糖,等你长大了再吃。”她把手机拿出来点了两下,“每周一早上,它会自己跳进罐子。”
镜头悄悄靠近一点。弹幕开始冒泡:
【这小课堂好有用!】
【“火字旁,一个登”——温柔死我】
【三只罐子我抄了!花\/存\/捐,懂了懂了】
【这才是综艺里该有的“慢”】
李景在监看室抬了抬手:“这段留长~”
当天傍晚,录“妈妈夜谈”。
原定话题是“今天最想对妈妈说的一句话”。
孩子们坐成半圆,草席上有几颗散落的瓜子壳。
李景蹲着,把话筒递过去,又把声线压得很轻:“想说什么就说。”
轮到沈一汀,他捏了捏话筒,眼睛往人群里找了一圈,找到沈荔——她站在桂花树后面,笑着,没做口型。
“你想对妈妈说什么?”李景很轻很轻。
“我……”他的喉结动了一下,“我相信妈妈。”
沈荔的心“咚”的一下,像掉进一汪很温的水里。
她没哭,眼睛却被晚风吹得发酸。
弹幕炸成了一片爱心和小灯泡:
【“为了我看见自己。”这孩子怎么会说这么好的话】
【别再cue贵不贵了,他把分寸讲明白了】
【妈粉+1万】
【节目组请把这段完整播出】
李景对着对讲机:“这段留白,不上煽情bG”
营销号的造句仍在发力,但评论区开始分叉,有人贴出了品牌盖章的流水,有人科普“拼接剪辑”的法律边界。
更有一条官媒科普悄悄被转了十万:“网络讨论请绕开未成年人。”
沈荔不发主号——她只在“粉丝可见”的小群里开了三分钟的灯下直播。镜头对着那张“灯”和三只罐子。
“谢谢大家。”她说,“今天就记住两件事:孩子不是靶子,钱要分三份。我们一起慢慢来。”
关掉直播,她正准备回屋,张扬追上来:“刚从后台出来,有人盯着‘控评’这个词吆喝。你要不要——”
“不要。”她摇头,“不解释‘没有’,只做‘有’。证据有,边界有,底线有。”
“明白。”张扬笑,“你今晚像个会计老师。”
“我本来就适合教账本。”她摊手,“以后教‘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
回到牛棚,孩子已经洗完澡,正趴在床上用蜡笔给“灯”上色。
他把火字旁涂成了橙色,把“登”涂成了蓝色。
“为什么是蓝色?”
“因为我们在河边登高,河是蓝的。”
“有道理。”她在他身边坐下,“那桥上的灯,等下一次‘存’满,我们再去看一次。”
“好。”他很满意地把画贴在床头,跟旁边的“汀”并排。
灯要熄的时候,手机又震了一下——两封邮件进来:
—商场客服的纸质函件快递单号;
—品牌方公关的“确认收到材料”。
“妈妈。”被窝里探出一个小脑袋,声音黏黏的,“明天我们还写字吗?”
“写。”她在空中比划,“写‘安’。宝盖头下面安安稳稳。”
“那钱呢?”
“钱也安安稳稳。”她笑,“我们已经会分三份了。”
“嗯。”他把手伸出来,她把那只手包住。
“有空一定去。”她笑,“先帮我核对个编号。”
一圈核对下来,证据链像一把锁上的齿,向内扣得紧致——发票编号、货号、导购工号、交易时间、监控印证,甚至连包装盒内侧那条只有品牌方才会标注的小条码都被她拍了特写。她把所有材料打包压缩,文件名清清楚楚写上日期与关键词,另存一份在云端。
做完这些,她才点开微博,选择只对粉丝可见的“超话”发了一个简短的声明:“物品均为正规渠道购入,证据已留存。谢谢大家关心。”语气不硬,字里行间没有把对方按在地上摩擦的狠,只是把“证据已留存”五个字沉稳地摆出来。
不到十分钟,营销号开始“补刀”——这一次,是一段剪辑得刻意突兀的视频,把她在节目里说的“没花多少钱”和孩子戴着项链的镜头拼在一起,配字:“炫富or假富?”
弹幕涌过她那条“粉丝可见”的声明:
【姐别怕,我们等你的证据】
【营销号求求闭嘴,流量饭也不是这么吃的】
【我已经给品牌官微留言了,麻烦正面一下】
【孩子无辜,请对未成年嘴下留德】
她没有再发微博,而是打开了节目组的群,丢了一句:“这件事若涉及节目画面授权,请法务与平台沟通,避免非法转载二改。孩子相关镜头,请平台申请限流。”谢于飞“收到”两个字后,补了一句:“别怕,我们在。”
她把手机扣到桌上,端起一杯常温水,喝了一口。水入口微甜,像昨晚那串糖葫芦的回味。她把水杯放下,深呼吸——心跳快,但不乱。
午睡刚醒的崽崽拖着拖鞋跑过来,头发乱成一小撮,“妈妈,我可以吃一个桃子吗?”
“当然可以。”她蹲下,给他把睡痕抹顺了,指指碗,“但先喝水。”
他咕嘟咕嘟喝了两口,乖乖咬桃。汁水沿着下巴滴下来,他自己慌慌张张去擦,被她抓住手,“等一下——”她抽了张纸,轻轻从他下巴划过,“擦好了。慢点吃。”
张扬站在不远处拍了一个特写——孩子吃桃、母亲擦汁,寻常到不能再寻常的一幕。他看着取景框里的画,忽然觉得心里那股紧张给这股热乎劲儿压了一下,像锅沿上突然盖住的嘶嘶水汽。
下午,节目录制如常,村长带孩子们去看磨豆腐,小石磨“咯吱咯吱”转,豆香一出,孩子们挤着要尝第一碗。沈荔把崽崽往后拦了拦,“排队,前面的妹妹先。”他点点头,乖乖往后退一步。镜头正好拍到这一小幕,弹幕不受控地刷了一排“礼貌崽崽”。
收工后,官媒账号突然转了一条法制小知识:“网络传播不实信息需承担法律责任,特别涉及未成年人的,平台与作者应当承担更高的审查义务。”下面是对两起“造谣侵权”判例的科普。评论区有人@了营销号,有人@了节目,更多的人自发在底下刷:“孩子无辜。”
傍晚,商场客服经理回消息:“监控调取材料已备,可供警方或当事人法务调阅。当天交易流水单据已加盖公章备份,请问您需要我们出具书面证明吗?”
——需要。她回复得很快,并请对方以电子盖章 纸质快递的方式双份发送。两分钟后,对方便把带水印的pdF丢了过来。她下载、归档,手指在鼠标上停了半秒,心里那根弦又松了一点。
【收到】
【我们不骂,等你发声】
【求你保护好自己,也保护好小朋友】
【姐姐别硬撑,抱抱】
直播关掉,她把灯调暗。
院子里,村长在夹菜,孩子们的笑冒出屋檐。她把手机放回兜里,正准备去端一碗汤,屏幕震了一下——营销号删了第一条、第二条改词,第三条“正在核实”。
紧接着,品牌官微发出一条不点名的声明:“本品牌从未授权任何‘平替’或‘山寨’合作,提醒消费者通过正规渠道购买。
对于网络恶意杜撰、误导消费者的行为,我们保留追责权利。”
她没有转发,什么也没说。
只是给对接她的那位导购发了一个笑脸:“辛苦啦,等我带孩子来城里吃你们店隔壁的蛋糕。”
“必须的!”对方热情,“我把最好吃的巴斯克留给你们!”
夜色下,四合院的灯一盏盏亮起来。她端着碗坐下,孩子把自己的小碗往她那边挪:“妈妈吃我的。”
“你先。”她蘸了蘸勺,“我看着你。”
饭后,孩子跟着小伙伴在院子里踢纸球,她站在廊下,手插在口袋里,抬眼看天。
风吹过桂花,落下两三片叶子,像盖在今天这事最后的句号上。她知道,这只是开端——真正的“袭来”可能在明天、后天。但她也知道,第一道关她已把门栓上:证据铁、节奏稳、孩子远离骂场。
回屋时,张扬追了她两步:“你真不发主号?”
“不发。”她摇头,“对话要留在能听懂的人那里。”
“那明天要是更狠?”
“那就再稳一点。”她顿了顿,“明天抽空,我去镇上打一趟公证。”
张扬“行”了一声,竖了个大拇指。
夜深,孩子洗过澡,缩在被窝里看那张贴在墙上的“汀”。“妈妈,明天我们写‘灯’吗?”
“写。”她把他的手覆在自己手背上,“写完我们再去看一次灯。”
“好。”他把手指收紧,像握住一枚小小的、发热的宝石。
……
鸡叫得有点上头,沈荔照例早醒,先给自己灌一杯温水,又把昨晚折好的“不续约通知”寄件回执看了一眼——在路上。
她把手机反扣在桌面,给今天按下“请理智”的开关。
崽崽还在睡,小肚皮随着呼吸一鼓一鼓的。
沈荔在小桌上铺开一张A3白纸,拿记号笔画了三只罐子,粗粗写上:花\/存\/捐。
她在“存”旁边又添了一行小字:教育金,括号里写:每周一,自动转入。
手机屏幕亮了一下。
【带娃综艺控评?是否该给孩子戴昂贵饰品】
等词组在热搜边缘起伏。
她盯三秒,放下。
她把白纸卷好,塞进牛棚门口的竹筒里,轻声把孩子叫醒。小
朋友揉眼,眼睫像扇子抖了抖:“妈妈,再睡三分钟。”
“再睡三分钟就是十分钟。”她笑,伸指在他鼻尖点了一下,“起床,今天我们学‘灯’,还去磨豆腐。”
“好。”他迷迷糊糊应着,把温温的手塞进她掌心。
上午的录制是“磨豆腐”。孩子们排队洗黄豆,沈荔把崽崽的袖口卷成两个好看的小卷。
指尖碰到水,一丝凉顺着皮肤爬上来,她忽然觉得昨晚积在心里的砂砾被水“哗”的一声冲散了一点点。
“妈妈,你看,它们在跳舞。”
“嗯,在排队。”她也把手伸进去,豆子在掌心里挤挤挨挨,像一群嘈杂的小愿望。
石磨“咯吱咯吱”,第一碗豆浆挤出来,孩子们抢着要尝。
沈荔看表——预留给自己的三分钟到了。
她走到院角,点开微博:营销号那边又发了新图,把她“没花多少钱”的一句拼进孩子戴项链的镜头里。
她给商场客服发了“谢谢,材料已收”的回复,又把云端资料夹重新标了色:票据\/保卡\/交易流水\/监控申请。
一切在位。她关上手机屏幕,转身回到石磨边,接过崽崽递来的小纸杯——“妈妈先尝。”
豆浆是暖的、糯的,她心里也跟着顺了半分。
午睡前,她把早上的那张“三只罐子纸”拿出来,压在院子里一张矮桌上。摄像机在旁边,光安静,风安静。
“今天‘小课堂’换个内容。”她对着孩子,也对着镜头,“写完‘灯’之后,我们做一个家庭小计划。”
崽崽特别认真地点头,像接到一个重大军令。
“先写‘灯’。”她拿毛笔蘸墨,“火字旁,一个‘登’。火是亮的,登是慢慢上去。我们先护住火,再慢慢登。”
孩子写得小心翼翼。
第一次,“火”旁一个点太用力,墨在纸上开了花;第二次,“登”的横扭了点;第三次,笔顺顺起来了。
“这张留着。”她把最像的一张抽出来,角上盖了个小红章——汀。
他把纸抱在怀里:“这是我的灯。”
“好,现在讲钱。”她把三只罐子拉到他面前,“‘花’是今天想要的,‘存’是将来想要的,‘捐’是把好东西分一点给别人。每次你得到一块钱——比如做家务、比如节目组给你的小奖励,我们先把它分一分,好吗?”
“可以。”他谨慎地把一块钱分成三份,“那‘灯’放在哪里?”
“‘灯’在‘存’和‘花’之间。”她笑,“比如我们要去看桥上的灯,那是个小目标,我们可以在‘存’里留一点给它,等凑够了,就用‘花’去实现它。懂了吗?”
“懂了。”他眼睛亮起来,“那‘教育金’是什么?”
“是‘存’里面的一颗大糖,等你长大了再吃。”她把手机拿出来点了两下,“每周一早上,它会自己跳进罐子。”
镜头悄悄靠近一点。弹幕开始冒泡:
【这小课堂好有用!】
【“火字旁,一个登”——温柔死我】
【三只罐子我抄了!花\/存\/捐,懂了懂了】
【这才是综艺里该有的“慢”】
李景在监看室抬了抬手:“这段留长~”
当天傍晚,录“妈妈夜谈”。
原定话题是“今天最想对妈妈说的一句话”。
孩子们坐成半圆,草席上有几颗散落的瓜子壳。
李景蹲着,把话筒递过去,又把声线压得很轻:“想说什么就说。”
轮到沈一汀,他捏了捏话筒,眼睛往人群里找了一圈,找到沈荔——她站在桂花树后面,笑着,没做口型。
“你想对妈妈说什么?”李景很轻很轻。
“我……”他的喉结动了一下,“我相信妈妈。”
沈荔的心“咚”的一下,像掉进一汪很温的水里。
她没哭,眼睛却被晚风吹得发酸。
弹幕炸成了一片爱心和小灯泡:
【“为了我看见自己。”这孩子怎么会说这么好的话】
【别再cue贵不贵了,他把分寸讲明白了】
【妈粉+1万】
【节目组请把这段完整播出】
李景对着对讲机:“这段留白,不上煽情bG”
营销号的造句仍在发力,但评论区开始分叉,有人贴出了品牌盖章的流水,有人科普“拼接剪辑”的法律边界。
更有一条官媒科普悄悄被转了十万:“网络讨论请绕开未成年人。”
沈荔不发主号——她只在“粉丝可见”的小群里开了三分钟的灯下直播。镜头对着那张“灯”和三只罐子。
“谢谢大家。”她说,“今天就记住两件事:孩子不是靶子,钱要分三份。我们一起慢慢来。”
关掉直播,她正准备回屋,张扬追上来:“刚从后台出来,有人盯着‘控评’这个词吆喝。你要不要——”
“不要。”她摇头,“不解释‘没有’,只做‘有’。证据有,边界有,底线有。”
“明白。”张扬笑,“你今晚像个会计老师。”
“我本来就适合教账本。”她摊手,“以后教‘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
回到牛棚,孩子已经洗完澡,正趴在床上用蜡笔给“灯”上色。
他把火字旁涂成了橙色,把“登”涂成了蓝色。
“为什么是蓝色?”
“因为我们在河边登高,河是蓝的。”
“有道理。”她在他身边坐下,“那桥上的灯,等下一次‘存’满,我们再去看一次。”
“好。”他很满意地把画贴在床头,跟旁边的“汀”并排。
灯要熄的时候,手机又震了一下——两封邮件进来:
—商场客服的纸质函件快递单号;
—品牌方公关的“确认收到材料”。
“妈妈。”被窝里探出一个小脑袋,声音黏黏的,“明天我们还写字吗?”
“写。”她在空中比划,“写‘安’。宝盖头下面安安稳稳。”
“那钱呢?”
“钱也安安稳稳。”她笑,“我们已经会分三份了。”
“嗯。”他把手伸出来,她把那只手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