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三皇子的“厚礼”-《天下归墟我归客栈》

  灰袍人踏进门槛时,萧灼正把一吊钱从左手倒到右手,铜板磕碰出清脆声响。他没抬头,只将钱往柜台上一撂,像是称斤两般掂了掂。

  “这钱成色不错。”他说,“比昨儿那个‘李四’付的强。”

  灰袍人脚步微顿,折扇轻合,嘴角挂着笑:“掌柜好眼力。这是足重官铸,每一枚都经户部验过火印。”

  “哦?”萧灼终于抬眼,“那您今天是来存钱的?”

  “非也。”灰袍人拱手,“在下姓柳,奉三皇子之命,特来致意。”

  “致什么意?”萧灼抓起抹布擦碗,粗瓷片在他手里转得平稳,“昨夜风大,门响了几下,不至于惊动殿下吧?”

  “殿下仁心,闻贵店前遭宵小滋扰,寝食难安。”柳先生从袖中取出一封红笺文书,朱印赫然,“此乃本季市舶税减免批文,加盖户部骑缝章,持此可免缴三个月商税。”

  萧灼看了眼,不动声色:“我这店卖的是热水、稀粥、两碟小菜,哪来的市舶货?要交也是坊税,跟户部不搭界。”

  柳先生笑意不减:“程序上确有出入,但殿下特批,通融为之。权当……一点心意。”

  “心意太重,容易压垮屋顶。”萧灼把碗放进水盆,“再说,免税这事,县衙都没开口,你一张纸就想顶账?”

  “自然还需地方备案。”柳先生收起批文,又取出一份契约草案,“另有一桩生意,城南万隆商行愿与贵店联营南北干货,保本分红,每月稳进二两银子起步。只需掌柜点头,明日便有人送货上门。”

  “二两?”萧灼笑了,“够我买半扇猪头、三斤酱豆,再请街口阿夯喝顿酒。”

  “掌柜何必自贬?”柳先生目光微闪,扫过二楼走廊,“听闻昨夜有位客人举止奇特,包袱硬挺,鞋垫藏信,还用剪边钱作记号——这等人物,寻常客栈怕是要连夜报官了。”

  萧灼拧干抹布,挂在缸沿:“他是客人,不是贼。只要不偷不抢,爱写什么写什么。”

  “可他写的,极可能是江湖密语。”柳先生压低声音,“殿下想知道,这类人常来否?来了几回?有没有留下联络暗号?比如……听雨楼在此设点没有?”

  “你想买情报?”萧灼站起身,拉开柜台最底下一格抽屉,取出一吊新串的钱,“五十文,我可以告诉你——那人确实是个跑线的,左手写字,惯用剪边钱,住了一晚,走了。别的,我不知道。”

  柳先生脸色变了变:“你这是……拿自己的话卖给我?”

  “童叟无欺。”萧灼把钱推过去,“你要觉得值,拿走;不值,当我没说。”

  空气静了片刻。柳先生盯着那吊钱,像是看见一块烧红的铁。

  “掌柜果然有趣。”他终是收回文书与契约,轻轻拍平衣袖,“不过,殿下并非只想买消息。他是真心惜才,愿为高士铺路。”

  “我不走路。”萧灼坐回凳子,“我就守这家店。”

  “可这店……”柳先生意味深长,“最近不太平。先是禁军假牌,再是毒盐投井,如今连信使都登门了。若无靠山,迟早被人拆了招牌。”

  “靠山我也见过。”萧灼拿起茶壶倒水,“大块头的,塌得最快。”

  柳先生眯起眼:“您知道是谁下的毒?”

  “不知道。”萧灼吹了口气,“但我晓得,谁急着让我倒,谁就越不想我倒。”

  两人对视片刻,门外阳光正好,照在柜台那枚旧铜钱上,泛着哑光。

  柳先生忽然笑了:“看来今日是白跑了。”

  “不算白跑。”萧灼拎起热水壶,“至少证明了三件事:第一,你们消息灵通;第二,你们会送礼;第三,你们……不太会做人情。”

  “哦?”

  “真想拉拢人,不该先问人家要不要帮忙,而该直接帮了再说。”萧灼往炉膛里添了块柴,“你现在拿着批文和合同来谈条件,像不像菜市场抢摊位的贩子?‘你不让我摆,我就举报你缺斤短两’——这不是合作,是威胁。”

  柳先生脸色微沉:“我从未说过威胁二字。”

  “可你的每句话都在称重量。”萧灼直视他,“你在试我有多重,值不值得拉拢,会不会反咬一口。可惜啊,我不是秤上的肉,我是卖秤的人。”

  柳先生沉默良久,终是拱手:“受教了。”

  他转身欲走,忽又停步:“掌柜可知,为何三皇子独选您?”

  “因为我倒霉?”萧灼冷笑。

  “因为您能活到现在。”柳先生回头,“那么多被贬的宗室、罢官的臣子,哪个不是隐姓埋名、苟且偷生?唯独您,在风口浪尖开客栈,收流民,管闲事,还不关门。这种人,要么蠢,要么……另有依仗。”

  “依仗?”萧灼嗤笑,“我最大的依仗,就是每天早上能把门板重新装回去。”

  柳先生深深看了他一眼,抬脚跨出门槛。

  萧灼送至门口,没再多言。

  青篷车驶离街口后,他返身回店,从炉膛里扒出那枚曾压在账本上的旧铜钱——边缘已微微发红,像是刚从火里捞出来。

  他用筷子夹着,放在冷水盆中。

  “滋——”

  一声轻响,白气腾起。

  老周从账房探头:“烧钱干嘛?晦气。”

  “消毒。”萧灼甩了甩筷子,“刚才那人摸过的。”

  小七凑过来:“那是不是三皇子的人?他给的好处不要?”

  “好处都是利息。”萧灼坐下,翻开账本第一页,“今天收了多少?”

  “三十七文六分。”小七报数。

  “记一笔。”萧灼提笔,“收入:卖废话五十文,实收三十七文六分,赊九文四分,客人姓柳,外乡口音,下次来结清。”

  老周愣住:“你还真打算收他钱?”

  “当然。”萧灼吹干墨迹,“江湖规矩,买卖公平。他想买消息,我就卖;他不买,我也不能白讲。”

  “可你说的都是他知道的事!”

  “那就说明——”萧灼合上账本,“他付得起这个价。”

  午后日头偏西,街上行人渐少。

  萧灼坐在柜台后剥蒜,一瓣一瓣扔进粗陶碗。蒜味冲鼻,他却剥得认真。

  小七蹲在门口蹭鞋底:“你说他们还会来吗?”

  “会。”萧灼头也不抬,“下次不带文书,也不带合同。”

  “那带什么?”

  “人。”萧灼把最后一瓣蒜拍扁,“或者,一把火。”

  小七吓得差点跳起来。

  老周急忙从账房冲出:“别瞎说!咱们可是守法良民!”

  萧灼没答,只是将蒜末倒入醋碟,端起碗走向厨房。

  路过灶台时,他顺手把那枚泡过水的铜钱扔进油罐。

  金属沉底,无声无息。

  傍晚前,他让小七搬来新门板,比原先厚了半寸。

  “换它干嘛?昨天还好好的。”

  萧灼抡起锤子,“总用一样的门,贼都记熟了怎么撬。”

  锤声一下一下,砸在木楔上。

  天快黑时,一辆驴车缓缓停在巷口。

  车上跳下一个穿褐衫的汉子,背着个鼓囊囊的布包,径直朝客栈走来。

  萧灼站在门口,手里还握着锤子。

  汉子走近,咧嘴一笑:“掌柜的,住店。”